欠平衡钻井的排屑结构及具有其的欠平衡钻井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36094阅读:来源:国知局
施例四中,缓冲结构包括第三管段,第三管段与第一管段固定连接,第三管段的轴向与第一管段的轴向相同,出肩口位于第三管段和进肩端之间,第三管段具有环形侧壁和岩肩止挡部,环形侧壁位于岩肩止挡部和出肩口之间,在第一管段的轴向上,岩肩止挡部对应进肩端。采用上述结构,第三管段相当于对第一管段进行了延长,部分岩肩的速度随着岩肩在第三管段移动会逐渐降低,然后在回流到出肩口并流入第二管段。
[0053]在实施例四中,环形侧壁的内部形成回压通道,第三管段具有封堵回压通道的底壁,底壁形成岩肩止挡部。第三管段受来肩方向压力作用,产生回压,降低岩肩对折弯位置处的冲蚀力,减缓岩肩冲蚀作用。
[0054]在实施例四中,第三管段和第一管段一体成型。
[0055]在实施例四中,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焊接。
[0056]在实施例四中,第一管段的轴向与第二管段的轴向垂直。
[0057]在实施例四中,第三管段的长度为170mm至190mm。优选地,第三管段的长度为180mm。
[005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欠平衡钻井,实施例四的欠平衡钻井包括实施例四的欠平衡钻井的排肩结构。实施例四的欠平衡钻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0059]实施例五的欠平衡钻井的排肩结构包括管体,管体具有第一管段和与第一管段固定连接的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轴向与第二管段的轴向相交,第一管段具有进肩端和出肩口,第二管段具有排肩端,出肩口与第二管段相连通,其特征在于,管体具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对进入第一管段的岩肩进行缓冲。
[0060]在实施例五中,在第一管段的延伸方向上,缓冲结构与进肩端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无需在排肩端对岩肩进行缓冲,不会影响岩肩经进肩端进入第一管段。
[0061]在实施例五中,缓冲结构包括第三管段,第三管段与第一管段固定连接,第三管段的轴向与第一管段的轴向相同,出肩口位于第三管段和进肩端之间,第三管段具有环形侧壁和岩肩止挡部,环形侧壁位于岩肩止挡部和出肩口之间,在第一管段的轴向上,岩肩止挡部对应进肩端。采用上述结构,第三管段相当于对第一管段进行了延长,部分岩肩的速度随着岩肩在第三管段移动会逐渐降低,然后在回流到出肩口并流入第二管段。
[0062]在实施例五中,环形侧壁的内部形成回压通道,第三管段具有封堵回压通道的底壁,底壁形成岩肩止挡部。第三管段受来肩方向压力作用,产生回压,降低岩肩对折弯位置处的冲蚀力,减缓岩肩冲蚀作用。
[0063]在实施例五中,第三管段分别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焊接。
[0064]在实施例五中,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通过法兰连接。
[0065]在实施例五中,第三管段的管径与第一管段的管径相同。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实现第三管段与与第一管段的连接。
[0066]在实施例五中,第一管段的轴向与第二管段的轴向垂直。
[0067]在实施例五中,第三管段的长度为170mm至190mm。优选地,第三管段的长度为180mmo
[006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欠平衡钻井,实施例五的欠平衡钻井包括实施例五的欠平衡钻井的排肩结构。实施例五的欠平衡钻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0069]实施例六的欠平衡钻井的排肩结构包括管体,管体具有第一管段和与第一管段固定连接的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轴向与第二管段的轴向相交,第一管段具有进肩端和出肩口,第二管段具有排肩端,出肩口与第二管段相连通,其特征在于,管体具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对进入第一管段的岩肩进行缓冲。
[0070]在实施例六中,在第一管段的延伸方向上,缓冲结构与进肩端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无需在排肩端对岩肩进行缓冲,不会影响岩肩经进肩端进入第一管段。
[0071]在实施例六中,缓冲结构包括第三管段,第三管段与第一管段固定连接,第三管段的轴向与第一管段的轴向相同,出肩口位于第三管段和进肩端之间,第三管段具有环形侧壁和岩肩止挡部,环形侧壁位于岩肩止挡部和出肩口之间,在第一管段的轴向上,岩肩止挡部对应进肩端。采用上述结构,第三管段相当于对第一管段进行了延长,部分岩肩的速度随着岩肩在第三管段移动会逐渐降低,然后在回流到出肩口并流入第二管段。
[0072]在实施例六中,环形侧壁的内部形成回压通道,第三管段具有封堵回压通道的底壁,底壁形成岩肩止挡部。第三管段受来肩方向压力作用,产生回压,降低岩肩对折弯位置处的冲蚀力,减缓岩肩冲蚀作用。
[0073]在实施例六中,第三管段分别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焊接。
[0074]在实施例六中,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焊接。
[0075]在实施例六中,第三管段的管径大于第一管段的管径。
[0076]在实施例六中,第一管段的轴向与第二管段的轴向垂直。
[0077]在实施例六中,第三管段的长度为170mm至190mm。优选地,第三管段的长度为180mmo
[007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欠平衡钻井,实施例六的欠平衡钻井包括实施例六的欠平衡钻井的排肩结构。实施例六的欠平衡钻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0079]实施例七的欠平衡钻井的排肩结构包括管体,管体具有第一管段和与第一管段固定连接的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轴向与第二管段的轴向相交,第一管段具有进肩端和出肩口,第二管段具有排肩端,出肩口与第二管段相连通,其特征在于,管体具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对进入第一管段的岩肩进行缓冲。
[0080]在实施例七中,在第一管段的延伸方向上,缓冲结构与进肩端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无需在排肩端对岩肩进行缓冲,不会影响岩肩经进肩端进入第一管段。
[0081]在实施例七中,缓冲结构包括第三管段,第三管段与第一管段固定连接,第三管段的轴向与第一管段的轴向相同,出肩口位于第三管段和进肩端之间,第三管段具有环形侧壁和岩肩止挡部,环形侧壁位于岩肩止挡部和出肩口之间,在第一管段的轴向上,岩肩止挡部对应进肩端。采用上述结构,第三管段相当于对第一管段进行了延长,部分岩肩的速度随着岩肩在第三管段移动会逐渐降低,然后在回流到出肩口并流入第二管段。
[0082]在实施例七中,环形侧壁的内部形成回压通道,第三管段具有封堵回压通道的底壁,底壁形成岩肩止挡部。第三管段受来肩方向压力作用,产生回压,降低岩肩对折弯位置处的冲蚀力,减缓岩肩冲蚀作用。
[0083]在实施例七中,第三管段分别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焊接。
[0084]在实施例七中,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焊接。
[0085]在实施例七中,第三管段的管径与第一管段的管径相同。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实现第三管段与与第一管段的连接。
[0086]在实施例七中,第一管段的轴向与第二管段的轴向形成锐角夹角。
[0087]在实施例七中,第三管段的长度为170mm至190mm。优选地,第三管段的长度为180mmo
[008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欠平衡钻井,实施例七的欠平衡钻井包括实施例七的欠平衡钻井的排肩结构。实施例七的欠平衡钻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008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欠平衡钻井的排肩结构,包括: 管体(10),具有第一管段(η)和与所述第一管段(11)固定连接的第二管段(12),所述第一管段(11)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管段(12)的轴向相交,所述第一管段(11)具有进肩端(13)和出肩口(14),所述第二管段(12)具有排肩端(15),所述出肩口(14)与所述第二管段(1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具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对进入所述第一管段(11)的岩肩进行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段(1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缓冲结构与所述进肩端(13)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肩结构,其特征在于,缓冲结构包括第三管段(16),所述第三管段(16)与所述第一管段(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段(16)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管段(11)的轴向相同,所述出肩口(14)位于所述第三管段(16)和所述进肩端(13)之间,所述第三管段(16)具有环形侧壁(17)和岩肩止挡部(18),所述环形侧壁(17)位于所述岩肩止挡部(18)和所述出肩口(14)之间,在所述第一管段(11)的轴向上,所述岩肩止挡部(18)对应所述进肩端(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壁(17)的内部形成回压通道,所述第三管段(16)具有封堵所述回压通道的底壁,所述底壁形成所述岩肩止挡部(1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段(16)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11)和所述第二管段(12)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11)与所述第二管段(12)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段(16)的管径与所述第一管段(11)的管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11)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管段(12)的轴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段(16)的长度(H1)为1 70mm 至 190mmo
10.一种欠平衡钻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欠平衡钻井的排肩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欠平衡钻井的排屑结构及具有其的欠平衡钻井。其中,欠平衡钻井的排屑结构,包括:管体(10),具有第一管段(11)和与第一管段(11)固定连接的第二管段(12),第一管段(11)的轴向与第二管段(12)的轴向相交,第一管段(11)具有进屑端(13)和出屑口(14),第二管段(12)具有排屑端(15),出屑口(14)与第二管段(12)相连通,管体(10)具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对进入第一管段(11)的岩屑进行缓冲。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IPC分类】E21B21-00
【公开号】CN204344022
【申请号】CN201420678246
【发明人】罗增, 张文波, 刘颖彪, 罗翠丰, 路宗羽, 伊明, 廖新伟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