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970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
【背景技术】
[0002]电饭锅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家电之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目前现有的电饭锅结构一般分为外壳、固定安装于外壳内的外锅以及可活动地套接于外锅内的内锅。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因为清洗或需要取出其中的食材等原因而需要取出内锅,但现有的内锅一般仅将上缘的最大外径设置成稍大于外壳上缘的最大外径以达到对内锅限位的目的,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内锅的取出很不方便,尤其在内锅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烫伤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饭锅,通过设置结构简单的提手装置,使得在取出内锅时更加方便和安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电饭锅,包括外壳、外锅和内锅,所述外锅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外壳内,而内锅则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外锅内;所述外锅底部设有发热板,所述发热板的中央为磁钢限温器;所述外壳两外侧上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开放结构,由左侧壁、右侧壁、背壁和底壁组成,而所述内锅两边外侧的对应位置则设有L型提手,其顶端连接于内锅上缘,且所述L型提手与所述凹槽相匹配;另外,所述L型提手与内锅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宽度大于凹槽背壁的厚度。
[000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凹槽和L型提手的设置目的就在于方便使用者取出内锅,尤其在内锅温度较高时,利用L型提手取出内锅可以有效防止烫伤。所述凹槽和L型提手的结合方式为:当将所述内锅套接在外锅内时,所述凹槽的背壁插入L型提手和内锅之间的空隙中,而L型提手则嵌接在所述凹槽内,从而实现内锅的定位。当需要取出内锅时,只需要握着L型提手并向上提,就能将内锅取出。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最大高度大于L型提手的最大高度。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所述L型提手从上往下嵌接在所述凹槽后,L型提手的下方还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得握住L型提手更加方便,也更加安全。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钢限温器包括内套以及通过弹簧套接于内套的感温磁钢,所述感温磁钢的外底部和所述内套的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环形限位板,所述环形限位板的中部为通孔,通孔的最大外径小于感温磁钢外底部的最大外径;环形限位板底部设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的下部穿过内套底部所设的与连接杆位置相对应的孔位;另外,连接杆的下部设有限位凸出。所述环形限位板的作用在于感温磁钢的限位,而连接杆和所述限位凸出的作用则在于避免环形限位板的移位。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型提手为塑胶材料。塑胶材料绝热性能较好,可以避免内锅的热能传递到L型提手,从而提高了 L型提手的安全性能。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锅为烤漆的加厚钢。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还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的两边外侧。所述提手的作用在于方便移动整个电饭锅。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背面上部还设有凸出,当所述提手转动到凸出所在的位置时,提手对应位置的部分恰好与所述凸出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凸出的设置使得所述提手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被限位于凸出上,可以避免提手在转动时与外壳碰撞和接触造成外壳损伤。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结构简单的L型提手和凹槽设计,使得内锅的取出更加方便和安全;另外,还通过对电饭锅的结构进行改进,进一步增强电饭锅使用的灵活性、结构稳定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0019]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电饭锅,包括外壳1、外锅2和内锅3,所述外锅2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外壳I内,而内锅3则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外锅2内;所述外锅2底部设有发热板4,所述发热板4的中央为磁钢限温器5。
[0020]进一步地,所述外壳I两外侧上部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为开放结构,由左侧壁、右侧壁、背壁和底壁组成,而所述内锅3两边外侧的对应位置则设有L型提手31,其顶端连接于内锅3的上缘33,且所述L型提手31与所述凹槽11相匹配;另外,所述L型提手31与内锅3之间留有空隙32,所述空隙32的宽度大于凹槽11背壁的厚度。
[00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凹槽和L型提手的设置目的就在于方便使用者取出内锅,尤其在内锅温度较高时,利用L型提手取出内锅可以有效防止烫伤。所述凹槽和L型提手的结合方式为:当将所述内锅套接在外锅内时,所述凹槽的背壁插入L型提手和内锅之间的空隙中,而L型提手则嵌接在所述凹槽内,从而实现内锅的定位。当需要取出内锅时,只需要握着L型提手并向上提,就能将内锅取出。
[00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11的最大高度大于L型提手31的最大高度。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所述L型提手从上往下嵌接在所述凹槽后,L型提手的下方还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得握住L型提手更加方便,也更加安全。
[002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钢限温器5包括内套51以及通过弹簧52套接于内套51的感温磁钢53,所述感温磁钢53的外底部和所述内套51的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环形限位板54,所述环形限位板54的中部为通孔,通孔的最大外径小于感温磁钢53外底部的最大外径;环形限位板54底部设有若干连接杆55,连接杆55的下部穿过内套51底部所设的与连接杆55位置相对应的孔位;另外,连接杆55的下部设有限位凸出56。所述感温磁钢53的底部通过连接传动杠杆6而连接于琴键开关7。
[002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型提手31为塑胶材料。塑胶材料绝热性能较好,可以避免内锅的热能传递到L型提手,从而提高了 L型提手的安全性能。
[002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锅2为烤漆的加厚钢。
[002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I还设置有提手12,所述提手1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I的两边外侧。所述提手的作用在于方便移动整个电饭锅。
[002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I的背面上部还设有凸出13,当所述提手12转动到凸出13所在的位置时,提手12对应位置的部分恰好与所述凸出13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凸出的设置使得所述提手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被限位于凸出上,可以避免提手在转动时与外壳碰撞和接触造成外壳损伤。
[0028]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电饭锅,包括外壳、外锅和内锅,所述外锅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外壳内,而内锅则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外锅内;所述外锅底部设有发热板,所述发热板的中央为磁钢限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两外侧上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开放结构,由左侧壁、右侧壁、背壁和底壁组成,而所述内锅两边外侧的对应位置则设有L型提手,其顶端连接于内锅上缘,且所述L型提手与所述凹槽相匹配;另外,所述L型提手与内锅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宽度大于凹槽背壁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最大高度大于L型提手的最大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限温器包括内套以及通过弹簧套接于内套的感温磁钢,所述感温磁钢的外底部和所述内套的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环形限位板,所述环形限位板的中部为通孔,通孔的最大外径小于感温磁钢外底部的最大外径;环形限位板底部设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的下部穿过内套底部所设的与连接杆位置相对应的孔位;另外,连接杆的下部设有限位凸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提手为塑胶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为烤漆的加厚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的两边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背面上部还设有凸出,当所述提手转动到凸出所在的位置时,提手对应位置的部分恰好与所述凸出的顶部相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饭锅,包括外壳、外锅和内锅,外锅固定地安装于外壳内,而内锅则可活动地套接于外锅内;外锅底部设有发热板,发热板的中央为磁钢限温器;外壳两外侧上部设置有凹槽,凹槽为开放结构,由左侧壁、右侧壁、背壁和底壁组成,而内锅两边外侧的对应位置则设有L型提手,其顶端连接于内锅上缘,且L型提手与凹槽相匹配;另外,L型提手与内锅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的宽度大于凹槽背壁的厚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简单的L型提手和凹槽设计,使得内锅的取出更加方便和安全;另外,还通过对电饭锅的结构进行改进,进一步增强电饭锅使用的灵活性、结构稳定性和便捷性。
【IPC分类】A47J27/00, A47J36/00
【公开号】CN204909024
【申请号】CN201520661787
【发明人】李峻宇
【申请人】李峻宇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