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集电杆的四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6555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主要由大臂9、连杆一 3、连杆二 4和连杆三5合围而成,其具体连接方式如下:所述支撑座2与所述连杆一 3的底端固定相接,使得所述连杆一 3保持固定的方向;所述连杆一 3的顶端与连杆二 4的左端相接,通过所述连杆一 3能够对所述连杆二 4形成有效的支撑;所述连杆二 4由快速气缸41和慢速气缸42反向相接而成,其中,慢速气缸42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杆一 3相接,快速气缸41的活塞杆连接于一个连杆座6上。所述连杆三5的顶端与所述连杆座6相接,底端通过销轴连接于定位块7上,所述定位块7固定于所述大臂9上,具体位置为:所述大臂9的头部为弧形结构,弧顶位于所述弹簧10的中间部位,所述定位块7固定于所述大臂9的弧顶上。
[0031]无轨电车在行驶过程中,参照图3,在没有触网情形下,所述大臂9被锁止在车顶,并保持水平状态,即与车辆的车顶相平行,所述连杆二 4伸展至最大长度,使得所述连杆二4或者所述连杆座6与所述大臂9相接触。
[0032]当车辆需要触网时,通过对所述大臂9进行解锁,此时,由于所述大臂9在水平状态下,所述弹簧10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大臂9解锁后,所述弹簧10会进行回弹,在所述弹簧10的反弹力的拉动下,能使得所述大臂9向上升起,由于所述弹簧10的反弹力较大,为了能使反弹力可控,此时可以根据大臂上升速度的需求,通过所述连杆二 4对所述大臂9进行施加一定的阻力,能有效控制所述大臂9的上升速度,在此,当所述大臂9处于起初上升阶段时,可以通过所述连杆二 4与所述大臂9进行短暂的分离,能减少对所述大臂9上升的阻力,使所述大臂9迅速被所述弹簧10拉高,当所述大臂9靠近于接触网12时,可以将所述连杆二 4与所述大臂相接触,能增加对所述大臂9上升的阻力,使所述大臂9平稳地与接触网12相接触,当所述大臂9尾部的碳刷11与接触网12相接触后,所述接触网12上的电流能通过所述大臂9传导至车辆,为车辆行驶提供动力。
[0033]所述大臂9触网后,所述连杆二 4通过所述快速气缸41迅速将所述连杆二 4的长度缩短,即所述快速气缸41上的活塞杆迅速回缩,拉动所述连杆三5上升,同时使得所述连杆二 4迅速与所述大臂9分离,当所述快速气缸41上的活塞杆到达极限位置时,所述慢速气缸42启动,所述慢速气缸42上的活塞杆回缩,能对所述连杆二 4的长度进行精准调整,使所述连杆二 4提供给所述大臂9的阻力适当,满足大臂9平稳搭线的需求。
[0034]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接触网12距离地面的高度增加时,所述连杆二 4在保持对所述大臂9原先的阻力下,所述大臂9会保持原先的高度,此时所述接触网12会处于所述碳刷11的上方,所述大臂9上的碳刷11会出现脱网,为了能使所述大臂9在脱网后短时间内迅速进行触网,通过控制策略,将所述慢速气缸42上的活塞杆向内收缩,能使得所述大臂9向上抬升,从而与所述接触网12相接触;同样的道理,当接触网12距离地面的高度缩短时,所述所述连杆二 4在保持对所述大臂9原先的阻力下,所述大臂9会保持原先的高度,此时所述接触网12会处于所述大臂9的碳刷11的下方,所述大臂9上的碳刷11会出现脱网,为了能使得所述大臂9在脱网后短时间内迅速进行触网,通过控制策略将所述慢速气缸42上的活塞杆向外伸展,能延长所述连杆二 4的长度,从而增加对所述大臂9施加的阻力,所述大臂9能够下降到需求的高度,使所述碳刷11与所述接触网12相接触。
[0035]当车辆需要主动脱网时,启动所述快速气缸41,所述快速气缸41上的活塞杆向外迅速延伸,能在短时间内延伸所述连杆二 4的长度,缩短与所述大臂9之间的垂直距离,当所述快速气缸41上的活塞杆延伸至极限位置后,通过启动所述慢速气缸42能够与所述大臂9相靠近并接触,所述连杆三5与所述大臂9完全接触,此时,通过所述连杆二 4向所述大臂9提供足够的压力,能够克服所述弹簧10的反弹力,使得所述大臂9下降至车顶,保持水平状态,然后对大臂9进行锁止,从而完成降杆作业。
[0036]需要注意的是,在所述大臂9触网状态下,所述连杆三5作为连杆二 4与大臂9之间的枢纽,其一方面能够将连杆二 4提供的阻力平稳的传导至所述大臂9上,使所述大臂9保持既定的高度,能够实现平稳搭线;另一方面,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时,通过所述连杆三5能够调整所述连杆二 4对于所述大臂9施加的阻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使所述大臂9始终保持与所述接触网12连接,避免出现脱线状况。
[00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连杆三5为伸缩气缸,通过伸缩气缸根据不同的路况进行微调长度,其相当于改变所述连杆二 4与所述大臂9之间的距离,调整了所述连杆二 4对所述大臂9施加的阻力的大小,从而能使得所述大臂9根据不同的路况进行升降,实现平稳搭线。
[0038]另外,本实施例由于采用了四连杆机构,能够将所述大臂调整至负角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所述大臂9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连杆二 4与所述大臂9相接触,此时,通过利用旋转气缸推动所述支撑座2进行转动,由于所述大臂9与所述支撑座2相接,所述大臂9能随着所述支撑座2摆动至车顶侧部,通过向下拉拽所述大臂9,一方面能将所述大臂9与所述连杆二 4相分离,此时所述连杆三5成为了所述连杆二 4与所述大臂9之间的连接枢纽,另一方面能使所述大臂9靠近于地面,驾驶员或者维修员可以在地面完成对大臂上零部件的更换与维护,有助于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39]实施例2
[0040]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杆三5为丝杆,所述连杆三5的顶端通过螺母51与所述连杆座6相接,当车辆在不同高度的接触网的路面行驶时,驾驶员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所述螺母51,能够灵活调整所述丝杆的长短,这样能使所述大臂9在不同的接触网高度下保持触网状态,提升触网的灵活性。
[004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集电杆的四连杆机构,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连接有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旋转的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上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支撑座一体转动的大臂,在所述大臂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支撑座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弹簧;所述支撑座与连杆一的底端相接,所述连杆一的顶端与可变速调整长度的连杆二的左端相接;在所述大臂上固定有定位块,能进行伸缩调整的连杆三的底端与所述定位块活动相接,顶端与所述连杆二的右端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集电杆的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二由两个反向相接的气缸组成,与连杆一相接的气缸为慢速气缸,与连杆三相接的为快速气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集电杆的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的头部为弧形结构,弧顶位于所述弹簧的中间部位,所述定位块位于弧顶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集电杆的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底板轴向相接,通过旋转气缸能推动所述支撑座进行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集电杆的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三为伸缩气缸。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集电杆的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三为丝杆,所述连杆三的顶端与所述连杆二的右端通过连杆座相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集电杆的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支撑座上分别穿射支撑杆,不同的支撑杆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支撑杆之间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所述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大臂相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集电杆的四连杆机构,涉及无轨电车技术领域,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连接的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上连接有大臂和连杆一,所述连杆一连接有连杆二,所述连杆二与所述大臂之间连接有连杆三,在所述大臂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连接有弹簧,通过连杆二及连杆三长度的调整,能够控制弹簧对大臂施加的力,从而使大臂能够变速升降,进行主动触网和主动脱网作业,同时能有效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脱网现象。
【IPC分类】B60L5/30
【公开号】CN205075663
【申请号】CN201520592100
【发明人】郝韵
【申请人】上海尊阶士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