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解锁机构、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服衣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571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带与汽车后排座椅中心对称,所述ISOFIX连接装置分别插接在汽车后排座椅中间相邻的两个所述ISOFIX下拉带固定点。
[0029]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安全固定带还包括长度调节器,所述长度调节器设置在所述连接装置的任一侧。
[0030]进一步地,还包括儿童安全座椅或儿童安全服,所述汽车安全固定带穿过所述儿童安全座椅或所述儿童安全服上,并将所述插扣锁定到所述连接装置上,以将所述儿童安全座椅或所述儿童安全服对称约束在所述汽车后排的中间座椅上,能够利用单手操作联动解除两个所述连接装置的锁定状态。
[003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服衣襟,包括安设在衣襟上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联动解锁机构。
[003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动解锁机构,通过采用力传动组件连接多个具有锁定和解锁状态的连接装置,能够利用单手操作解除一个连接装置的锁定状态来通过力传动组件的力传动作用实现全部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或者直接通过单手操作力传动组件来实现全部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此种联动解锁机构通过单手操作就能联动解除多个处于锁定状态的连接装置,可以满足在紧急救援情况下需要快速解除连接装置对人体约束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3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包含两个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机构的正视图;
[0035]图2为图1所不联动解锁机构的右视图;
[0036]图3为图1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不带上盖的正视图;
[0037]图4为图3所述联动解锁机构中右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A;
[0038]图5为图1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不带上盖和下盖的正视图;
[0039]图6为图5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右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B;
[0040]图7为图5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不带上盖和下盖的右视图;
[0041 ]图8为图7所不联动解锁机构右视图的局部放大图C;
[0042]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插片插入连接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M-M ;
[0043]图10为图1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插片未插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1为图1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连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4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包含三个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机构的正视图;
[0046]图13为图12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不带上盖的正视图;
[0047]图14为图12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位于左侧的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D;
[0048]图15为图12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位于中间的连接装置的放大图E;
[0049]图16为图12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位于中间的连接装置的右视图;
[0050]图17为图12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位于左侧的连接装置的右视图;
[0051]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带有长度可调钢丝绳容纳通道的联动解锁机构的正视图;
[0052]图19为图18所示联动解锁机构的半剖图;
[0053]图20为图18所不联动解锁机构的右视图;
[0054]图21为图20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钢丝绳容纳通道的N-N剖视图;
[0055]图22为图21所示钢丝绳容纳通道上第二释放按钮处于不同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56]图23为图18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钢丝绳容纳通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57]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通过操作柔性带实现联动解锁的机构的侧视图;
[0058]图25为图24所示联动解锁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59]图26为图24所示联动解锁机构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60]图27为图26所示联动解锁机构中右侧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1;
[0061]图28为图24所不联动解锁机构的分解结构不意图;
[0062]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简易释放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63]图30为图29所不fg]易释放器的侧视图;
[0064]图31为图29所示简易释放器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0065]图32为图29所不fg]易释放器的分解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6]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
[0067]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006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和“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69]为了满足紧急救援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单手快速解除多个安全扣具对使用者约束的联动解锁机构,如图1至图32,包括:力传动组件和通过所述力传动组件连接的多个连接装置,每个所述连接装置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能够利用单手操作解除一个所述连接装置的锁定状态来通过所述力传动组件的力传动作用实现全部所述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或者直接通过单手操作所述力传动组件来实现全部所述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
[007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动解锁机构,通过单手操作就能联动解除多个处于锁定状态的连接装置,可以满足在紧急救援情况下需要快速解除连接装置对人体约束的需求。例如:在降落伞起火时、户外运动装备在发生紧急情况下、汽车在遇到危险需要快速打开成人用安全带、儿童座椅或者儿童安全服时,均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联动解锁机构快速简单地打开全部处于锁定状态的连接装置,以确保使用者尽快脱离危险。
[0071]此种联动解锁机构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联动解锁,其一是利用单手操作解除一个连接装置的锁定状态来实现全部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其二是通过单手操作力传动组件来实现全部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解锁操作方式,下面将分别给出相应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72]对于第一种联动解锁操作方式,如图1至图23所示的联动解锁机构,通过对其中一个连接装置中的锁定状态进行单手操作,就能通过力传动组件的力传动作用实现全部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
[0073]在此种操作方式下,联动解锁机构中的每个连接装置可以实现双向联动解锁或者单向联动解锁。
[0074]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连接装置均能实现双向联动解锁,每个连接装置均与其它的连接装置通过力传动组件连接,既能利用单手操作解除一个连接装置的锁定状态来通过力传动组件主动向力传动组件连接的其它连接装置传递作用力实施解锁,又能通过力传动组件被动接收力传动组件连接的其它连接装置传递作用力实施解锁。
[0075]进一步地,对于能够实现双向联动解锁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连接在两个连接装置之间的力传动组件包括两根钢丝绳1.Gl和1.G2,每个连接装置中均设有一个转向结构和第一释放按钮1.3,每根钢丝绳的两端分别通过其中一个转向结构连接两个连接装置的第一释放按钮1.3,用于将按压其中一个第一释放按钮1.3的力转化为钢丝绳的拉力以拉动另一个第一释放按钮1.3,从而实现全部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例如,联动解锁结构中共设有三个连接装置,其中一个连接装置分别通过两根钢丝绳1.Gl和1.G2与另外的两个连接装置连接,单手解除任一个连接装置的锁定状态都可以实现三个连接装置的联动解锁。
[0076]优选地,联动解锁机构中只包含两个连接装置,从图3所示的不带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和图5所示的不带上下盖的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两根钢丝绳1.Gl和1.G2在每个连接装置内分别设置在连接装置的左右两侧,参见图8,钢丝绳1.G2的一端通过连接头1.11固定在右侧连接装置的第一释放按钮I.3上部的侧面,并通过线卡1.12固定在上盖1.1或者下盖
1.2上,钢丝绳1.G2在这一端布置时需要经过转向结构(例如滑轮或者转轴等),参见图5和图6,钢丝绳1.G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1.11固定在左侧连接装置的第一释放按钮1.3下部的侧面,为了对钢丝绳1.Gl和1.G2进行保护,在其外面设置保护套,保护套延伸至接近钢丝绳端头的位置。操作者在需要进行解锁操作时,在第一释放按钮1.3的上部沿着力F的方向进行按压,该作用力就能将向下的力F转化为钢丝绳1.G2的拉力,并使钢丝绳1.G2在保护套内运动,以向下拉动左侧连接装置的第一释放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