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75590阅读:来源:国知局
呈螺旋状间隔设于所述外管的管壁上,每个所述第二引流孔的形状均为长梭形。
[0021]所述外管的引流通道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管的管壁和所述内引流管的管壁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支撑条的至少一端固定于所述外管或所述内引流管的管壁上,多个所述支撑条以所述内引流管的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0022]所述造瘘管还包括管塞,所述管塞设于所述外管后端,且位于所述外管和所述内引流管之间。
[0023]所述外管的引流通道的出口端设有液体收集袋或负压吸引器;所述内引流管的后端设有液体收集袋。
[00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充分考虑造瘘管的引流、止血和固定作用外,还考虑到了肾外肾周间隙内积聚的术中灌注液、术后外渗尿液和血液的引流问题,通过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所用造瘘管的改进,提供了具有良好的肾内外引流效果、切实有效的止血作用和能够充分妥善固定的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
[0025]I)通过所述外管和所述内引流管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第一注液通道和所述第二注液通道调整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注入液体后体积的大小,使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所述第一气囊定位于肾实质造瘘通道内口处,所述第二气囊的前端位于肾实质瘘道外口处或稍进入,通过肾实质瘘道内外呈充液状态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使肾实质造瘘通道内外口可完全封闭,且肾实质造瘘通道创面出血仅积聚于造瘘通道壁与所述内引流管管壁之间的间隙内,随该间隙内积血增多压力逐渐增高,肾实质造瘘通道创面受压,出血停止。通过上述的止血方式可获得确切的止血效果,不但可以阻止肾实质造瘘通道创面静脉性渗血,还可以有效控制严重的肾动脉性出血,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造瘘管的气囊直接压迫造瘘通道创面止血方式可能导致的肾实质损伤风险。
[0026]2)通过观察被引流的液体的量,可以准确判断肾内外出血状况,尤其是可以早期发现肾外周间隙内形成的血肿,而予以及时治疗处理,这是以往造瘘管所不具备的。
[0027]3)造瘘管使用中,操作者可以在术后再通过调整所述外管与所述内引流管之间的位置或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的充液体积的大小来进一步控制出血,这增加了临床治疗手段,改变了以往只能用止血药物和介入或开放手术等方式处理术后肾瘘道出血的现状。
[0028]4)在充盈后的形状为锥形的所述第二气囊的扩张作用下,位于所述第二气囊的后方的所述外管的管壁与周围脂肪组织间可形成一定空隙,这既增大了可引流面积,有助于肾外周积液向该间隙积聚,也有利于防止周围脂肪组织堵塞所述第二引流孔,进而肾外周积液可被充分引流。
[0029]5)造瘘管可妥善固定,不易移位脱出。通过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使得造瘘管双重固定,而且由于不需要大力牵引,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极少出现破裂,患者也不会出现与造瘘管牵引相关的剧烈疼痛,甚至不需要在皮肤造瘘伤口处缝线固定,避免了缝线牵拉皮肤产生的疼痛。
[0030]6)本实用新型的造瘘管只需设计成与目前临床采用肾造瘘通道基本匹配的两三个直径规格即可满足使用,这极大地节省了应用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并方便临床使用。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现有技术中肾造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外管设有第二气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带引流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图4中的纵剖视图;
[0036]图6是图4中A-A的剖视图。
[0037]图中:
[0038]01、引流侧孔;02、管内引流通道;03、气囊;04、注水管道;
[0039]1、内引流管;2、外管;3、气囊;31、第一气囊;32、第二气囊;4、注液通道;41、第一注液通道;42、第二注液通道;5、外管的引流通道;6、引流孔;61、第一引流孔;62、第二引流孔;
7、单向阀;8、刻度;9、支撑条;10、管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经皮肾镜碎石术过程中存在的止血问题,提供了具有切实有效的止血作用的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如图2所示,所述造瘘管包括内引流管1、外管2、气囊3和注液通道4;
[0041]所述外管2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引流管I的长度,所述外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供所述内引流管I穿过的通孔,所述外管2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内引流管I上,所述外管2可沿其轴向在所述内弓I流管I上滑动;
[0042]所述气囊3包括第一气囊31,所述第一气囊31设于所述内引流管I的外壁的前端;
[0043]所述注液通道4包括第一注液通道41;所述第一注液通道41设于所述内引流管I的管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气囊31连通。
[004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外管2套设于所述内引流管I上,所述外管2可沿其轴向在所述内引流管I上滑动,所述外管2的直径相较于造瘘通道直径稍大,因此所述外管2的管壁能够压迫人体体壁造瘘通道内的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进而可使上述组织出血减少。
[0045]除了在所述内引流管I的外壁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一气囊31外,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外管2的外壁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气囊32,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气囊31位于所述第二气囊32的前方,配合所述第二气囊32,所述外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注液通道42,所述第二注液通道42与所述第二气囊32连通。能够通过所述外管2在沿其轴向在所述内引流管I上滑动,进而调整所述第一气囊31和所述第二气囊32之间间隔的距离,所述第一注液通道41和所述第二注液通道42能够分别为所述第一气囊31和所述第二气囊32注入液体,调整所述第一气囊31和所述第二气囊32注入液体后体积的大小。因此,通过所述内引流管I和所述外管2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第一气囊31和所述第二气囊32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第一注液通道41和所述第二注液通道42调整所述第一气囊31和所述第二气囊32注入液体后体积的大小,从而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使所述第一气囊31定位于肾实质造瘘通道内口处,所述第二气囊32的前端位于肾实质瘘道外口处或稍进入,通过肾实质瘘道内外呈充液状态的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32使肾实质造瘘通道内外口可完全封闭,且肾实质造瘘通道创面出血仅积聚于造瘘通道壁与所述内引流管I管壁之间的间隙内,随该间隙内积血增多压力逐渐增高,肾实质造瘘通道创面受压,出血停止。通过上述的止血方式可获得确切的止血效果,不但可以阻止肾实质造瘘通道创面静脉性渗血,还可以有效控制严重的肾动脉性出血,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造瘘管的气囊3直接压迫造瘘通道创面止血方式可能导致的肾实质损伤风险。
[0046]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外管2和所述内引流管I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成(高温硫化硅胶),其具备一定抗压、抗形变的物理机械特性,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局部炎性反应小。所述外管2可设计为全长12cm,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