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层及设置有该增效层的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641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增效层及设置有该增效层的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效层及设置有该增效层的脱硫塔,属于烟气脱硫、除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湿法脱硫项目中,其所采用的托盘均为在底板上开设圆孔,使烟气通过圆孔进入上层的喷淋区,喷淋浆液通过圆孔与烟气接触后流入浆池区。此装置对脱硫塔负荷适应能力差,且易堵塞。因此传统的托盘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吸收塔运行的风险。
[0003]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未来克服现有脱硫装置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烟气流畅、分布均匀的增效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增效层,包括增效管和侧板,所述的增效管由方形管体和位于方形管体两侧的倒钩构成,且管体两端封口,侧板安装于增效管上。
[0007]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0008]所述的侧板倾斜或垂直套装于增效管上。
[0009]所述的倒钩位于方形管体相邻两侧边的延长线上,并由相连两侧边向外延伸形成。更优选的,所述的倒钩底部高于方形管体底部。
[0010]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增效层的脱硫塔,该脱硫塔包括塔体、喷淋层和增效层,喷淋层至少设置有两层,增效层安装于底层喷淋层下方或相邻喷淋层之间,所述的增效层由侧板、方形管体和位于方形管体两侧的倒钩构成,侧板套装于方形管体上,方形管体通过支座安装于塔体内。
[0011]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0012]所述的塔体内设置有支撑梁,对应的侧板底部设置有支座,支座卡在支撑梁上,以实现增效层安装。
[0013]所述的侧板设置若干个,均布于方形管体的上。
[0014]所述的方形管体两端支座处设置有加强筋。
[0015]所述的支座上方设置有防护罩,该防护罩套装于支座上。更优选的,所述的支座成L形结构,且支座侧均设置有加强筋,支座顶部套装有防护罩,防止石膏浆液堆积在支座上。
[0016]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脱硫吸收塔,工作时,烟气由吸收塔入口进入,由下至上通过增效层,经过增效层后烟气得以整流,均匀地进入吸收塔喷淋区;烟气向上通过增效层的同时,增效层上方浆液向下流动,两相密切接触,同时托盘上又保持一定高度的浆液层,使烟气和喷淋浆液充分碰撞接触,这双重作用扩大了气液接触面积,增强了气液接触时间,强化了气液的传质效果,提高了吸收塔的脱硫效率,且由于增效管采用方形管体,在烟气接触增效管的同时,烟气改变了流向,烟气中的一部分大颗粒粉尘由于惯性作用,仍保持其原来运动方向而撞到增效管表面的浆液,从而被浆液捕集,PEL增效管两侧的倒钩,可防止捕捉下来的粉尘重新返回到烟气中,当粉尘和浆液聚集到一定程度,掉入浆池区;同时,当烟气进入浆液泡沫层时,烟气中的粉尘被浆液泡沫所捕捉,因此增效层具有一定的除尘作用。
[0017]其中,增效管材质为PP、FRP、或者耐至少20000ppm Cl-腐蚀的其他非金属材质。此种材质较轻,便于人工安装,且常规的托盘均采用合金材质,造价昂贵,PEL增效层采用非金属材质后,可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该增效管为方形两边带有倒钩的特殊结构,增效层浆液通过截面为坡面,能有效的降低浆液结垢的风险;侧板可用PP材质制作,用于固定增强管;加强筋可用PP材质制作,用于增强增效模块或增效层的稳定性;支座可用PP材质制作,安装槽放置到塔内支撑梁上,利用合金螺栓进行固定;支撑梁可用碳钢涂玻璃鳞片制作,用于支撑PEL模块;防护罩可用PP材质制作,用于防止喷淋浆液进入支撑梁结垢。
[0018]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的PEL(Positive Effect Layer)增效层来代替传统的托盘筛板,该装置有利于吸收塔内烟气流场均匀分布,并使喷淋浆液在托盘表面保持一定的停留时间,给脱硫反应提供了一个气液传质平台的效果,还具有一定的除尘功能,且综合成本较低。
[0019]其中的增效层可设置在两层喷淋层之间或第一层喷淋层(即底层喷淋层)下部,增效层可设置一层或多层,而每层PEL增效层则由多个相同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侧板、加强筋及增效管、支座、防护罩;吸收塔增效层设置在塔内支撑梁上,将支座放置于支撑梁上,利用螺栓进行加固,使整体结构更加的牢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增效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增效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增效层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淋塔中支撑梁的俯视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淋塔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淋塔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号:1.增效层;11.增效管;111.方形管体;112.倒钩;12.侧板;12a.中间侧板;12b.端侧板一;12c.端侧板二;2.吸收塔;21.入口;22.出口;3.喷淋层;3a.底层喷淋层;3b.次底层喷淋层;4.加强筋;5.支座;6.支撑梁;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增效层,结合图1,包括增效管11和侧板12,结合图2,增效管11由方形管体111和位于方形管体111两侧的倒钩112构成,且方形管体111两端封口,侧板12安装于增效管11上。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倒钩112位于方形管体111相邻两侧边的延长线上,并由相连两侧边向外延伸形成,且倒钩112底部高于方形管体111底部;侧板12由两根中间侧板12a和端侧板一 12b和端侧板二 12c构成,且侧板12倾斜套装于增效管11上。
[0029]将上述增效层I应用于脱硫塔,结合图3,可在支座5侧设置加强筋4,结合图4,在脱硫塔的塔体2内设置支撑梁6和喷淋层3,喷淋层3至少设置有两层,支座5卡在支撑梁6上,即可实现增效层I的安装,结合图5,该增效层I位于底层喷淋层3a下方。
[0030]将本实施例应用于脱硫塔,工作时,烟气由吸收塔的入口21进入,由下至上通过增效层I,经过增效层I后烟气得以整流,均匀地进入吸收塔喷淋层3;烟气向上通过增效层I的同时,增效层I上方的喷淋层3喷出浆液,该浆液向下流动,两相密切接触,同时托盘上又保持一定高度的浆液层,使烟气和喷淋浆液充分碰撞接触,这双重作用扩大了气液接触面积,增强了气液接触时间,强化了气液的传质效果,提高了吸收塔的脱硫效率,且由于增效管11采用方形管体111,在烟气接触增效管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