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下抽油杆的控污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855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杆扶正器3或下杆扶正器4螺纹连接;圆筒形本体I上的第二通孔101与喷枪头5或丝堵6螺纹连接。具体来说,可以在圆筒形本体I上部设置第一外螺纹,而在盖体2上设置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第一内螺纹,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的螺旋配合,实现圆筒形本体I上部与盖体2之间的螺纹连接。同样地,可以在盖体2上的第一通孔201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内螺纹,相应地,在起杆扶正器3或下杆扶正器4的外壁上设置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旋配合,实现盖体2上的第一通孔201与起杆扶正器3或下杆扶正器4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在圆筒形本体I上的第二通孔101的内壁上设置第三内螺纹,在喷枪头5或丝堵6的外壁上与第三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三外螺纹,通过第三内螺纹与第三外螺纹的螺旋配合,实现圆筒形本体I上的第二通孔101与喷枪头5或丝堵6之间的螺纹连接。通过如上设置,以便于在进行起杆或下杆操作时,根据实际需求来安装不同的部件。
[005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起杆扶正器3和下杆扶正器4的外轮廓结构与盖体2上第一通孔201的内腔结构相一致,喷枪头5和丝堵6的外轮廓结构与第二通孔101的内腔结构相一致,以保证起杆扶正器3和下杆扶正器4与第一通孔201,以及喷枪头5和丝堵6与第二通孔1I之间的密封性。
[005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2为底部开口的圆筒形结构,盖体2的外径为290-300mm,内径为250_260_,深度为50_60_,顶部厚度为10_15_。圆筒形本体I的内径为250-260mm,壁厚为15-25mm,深度为300-320mm。外排液出口 102的内径为110-130mm。可以理解的是,外排液出口 102可以与固定的集液器或者回流油套管的环形空间相连通,以便于将油、蜡、井液等物质直接外排到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外排液出口 102的位置尽可能地靠近圆筒形本体I的底部,以便于将全部的油、蜡、井液等物质排出。
[0055]进一步地,在盖体2的顶部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拉环202,以便于提拉或旋转盖体2。
[005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腔体301和下腔体302的最小内径均等于采油树总闸门的通径;上腔体301和下腔体302的最大内径均等于采油树总闸门的通径与抽油杆的最大外径之和再减去抽油杆的本体直径。上腔体301的深度为上腔体301的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的2倍(即形成的坡比为1:2);下腔体302的深度为下腔体302的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的4倍(即形成的坡比为1:4)。下杆扶正器4的内腔与下杆扶正腔104的最小内径均等于采油树总闸门的通径;下杆扶正器4的内腔与下杆扶正腔104的最大内径均等于采油树总闸门的通径与抽油杆的最大外径之和再减去抽油杆的本体直径。通过如上设置,首先能保证抽油杆的顺利进入,同时,不仅能解决抽油杆下行过程中因井架不正,重心不稳等而出现抽油杆不居中现象,进而解决抽油杆下行时发生挂碰、刮掉、刮伤等现象,还能在抽油杆上行过程中对大于抽油杆的本体直径的异径工具进行扶正,防止抽油杆在上行过程中被小入口刮掉或刮伤。
[0057]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采油树总闸门的通径指的是采油树总闸门的最小内径,抽油杆的最大外径指的是抽油杆杆体上所携带的如尼龙刮蜡器、尼龙限位器等异径工具的最大直径,抽油杆的本体直径指的是抽油杆本体的最小直径。
[0058]进一步具体地,如附图4所示,喷枪头5包括柱形本体501,沿轴向设置在柱形本体501中部的过液孔502,设置在柱形本体501内端部的细孔喷头503;其中,柱形本体501与第二通孔101螺纹连接,柱形本体501的外端部与外部注水管线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使喷枪头5的柱形本体501的外端部与外部注水管线,例如注水栗管线螺纹连接,以使由外部而来的液体依次通过过夜孔和细孔喷头503喷出,形成带压射流,从而来对抽油杆上的油蜡等物质进行剥离处理。具体地,为了提高带压射流的速度和冲击力,过液孔502的内径优选为外部注水管线内径的1/3-1/2,细孔喷头503优选具有多个内径为Imm的细孔。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孔101的位置,亦即喷枪头5的位置尽可能地靠近下扶正腔处,以便于将全部的油、蜡等物质充分剥离下来并从外排液出口推出。
[0059]进一步地,油管悬挂器中油管连接短节的上端面至采油树总闸门的法兰卡箍头下端面间,存在一个高度150毫米左右的过渡空间,在井斜、提升系统操作不平稳时,因轴心偏差大,会出现杆柱中尼龙扶正器、尼龙刮蜡器等大直径工具冲击挂碰油管悬挂器中连接短节的上端面的现象,轻度损伤导致杆柱质量周期缩短,重度损伤产生碎渣下沉支撑凡尔球导致抽油栗失效,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污装置还可包括入管扶正器,其具有类似于起杆扶正器的内腔结构的内腔。该入管扶正器的上端入口大径大于采油树总闸门通径5?6毫米,即抽油杆在进入采油树总闸门上法兰卡箍头后有可能要经过25毫米左右的自由空间才会进入至入管扶正器,25毫米距离小于尼龙扶正器、尼龙刮蜡器等大径工具的长度,即尼龙扶正器、尼龙刮蜡器等大径工具虽不会完全失控但有瞬间自由倾斜的可能,为克服这个有限倾斜,其下端入口的内径略大于采油树总闸门通径;其上腔的局部长度55?65毫米间,坡比在1:14以上,利于杆柱快速平稳进入,提高了带有尼龙刮蜡器等异径工具下入时的扶正效果,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小径的抽油杆抢喷悬挂器自动居中,解决了抽油杆抢喷悬挂器因不居中导致的卸扣后不易连接的问题。入管扶正器底部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油管悬挂器内螺纹的油管外螺纹。中部及以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过液孔603,作用一是为了抢喷下入抽油杆防喷悬挂器后洗井时辅助出液口出液,作用二是为装拆时方便插入小杠杆快速旋转。同时,因为采油树四通与所要下入的油管悬挂器不一定是同一种型号,所用标准不同导致油管悬挂器上平面到采油树上法兰卡箍头距离又会有10毫米左右偏差,充分考虑这一点取最小值并附加保险值,设定入管扶正器的长度在110?120毫米间。
[00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起下抽油杆的控污装置,包括圆筒形本体,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本体上部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污装置还包括:起杆扶正器、下杆扶正器、喷枪头、丝堵; 所述盖体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用于安装所述起杆扶正器或所述下杆扶正器;所述圆筒形本体的下侧部设置有第二通孔和外排液出口,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安装所述喷枪头或所述丝堵; 所述圆筒形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卡箍连接头,用于连接采油树总闸门,所述卡箍连接头上还设置有圆台形结构的下杆扶正腔,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所述起杆扶正器的内腔由圆台形结构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构成,所述上腔体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下腔体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且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最小内径和最大内径均相同; 所述下杆扶正器的内腔与所述下杆扶正腔的结构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本体上部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 所述盖体上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起杆扶正器或所述下杆扶正器螺纹连接; 所述圆筒形本体上的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喷枪头或所述丝堵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底部开口的圆筒形结构,所述盖体的外径为290-300mm,内径为250-260mm,深度为50-60mm,顶部厚度为10-1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本体的内径为250-260mm,壁厚为15_25mm,深度为300-32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顶部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拉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液出口的内径为110-13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最小内径均等于所述采油树总闸门的通径;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最大内径均等于所述采油树总闸门的通径与抽油杆的最大外径之和再减去所述抽油杆的本体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的深度为所述上腔体的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的2倍;所述下腔体的深度为所述下腔体的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的4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杆扶正器的内腔与所述下杆扶正腔的最小内径均等于所述采油树总闸门的通径;所述下杆扶正器的内腔与所述下杆扶正腔的最大内径均等于所述采油树总闸门的通径与所述抽油杆的最大外径之和再减去所述抽油杆的本体直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头包括柱形本体,沿轴向设置在所述柱形本体中部的过液孔,设置在所述柱形本体内端部的细孔喷头; 所述柱形本体与所述第二通孔螺纹连接,所述柱形本体的外端部与外部注水管线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下抽油杆的控污装置,属于化工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圆筒形本体,盖体,起杆扶正器、下杆扶正器、喷枪头、丝堵。盖体中部设有第一通孔,用于安装起杆扶正器或下杆扶正器;本体下侧部设有用于安装喷枪头或丝堵的第二通孔和外排液出口;本体的底部设有卡箍连接头,用于连接采油树总闸门,其上设有下杆扶正腔,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起杆扶正器的内腔由上腔体和下腔体构成,上腔体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下腔体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最小内径和最大内径相同;下杆扶正器内腔与下杆扶正腔结构一致。该装置可安装在采油树总闸门上方,不需要人工辅助排油排蜡,对于异径工具的扶正效果较好。
【IPC分类】E21B21/00, E21B17/10
【公开号】CN205297400
【申请号】
【发明人】孙连会, 田中太, 王铁峰, 王书武, 王新滨, 谭小兵, 刘金卫, 李荷香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