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杆衔接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262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之第五实施例的扣具解锁状态图;
[0038]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五实施例的扣具锁合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脱杆衔接系统,运用在手套、手套上的杆子固定带、或手环带,本实用新型将此类手套、杆子固定带、手环带统称为系统主体。该防脱杆衔接系统连接在该系统主体的小指侧的手腕处,用于衔接手杖、滑雪杖、越野滑雪杖、登山杖、高尔夫杆、行军杖、北欧行走手杖的杆身,穿戴后能让使用者的手不必一直握着握把,双手可做其它活动如拍照、擦面、接电话等动作,双手能更为灵活使用,在安装使用上简易操作。该防脱杆衔接系统至少包括松紧带、扣具或连接环、止滑片/止滑材料和用于套固在杆上的衔接部,该松紧带相接该扣具或连接环,该衔接部与杆的贴合面上设有该止滑片/止滑材料,具体的结构如下:
[0040]实施例一:
[0041]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防脱杆衔接系统100,应用于手套I上,用于衔接任何品牌的手杖、滑雪杖、越野滑雪杖、登山杖、高尔夫杆、行军杖、北欧行走手杖,进行滑雪、登山、高尔夫、北欧行走等运动时,实现杆子与手套的衔接,防止杆子从手中脱落。
[0042]见图1,所述防脱杆衔接系统100包括松紧带101、连接环102、止滑片103/止滑材料、衔接部104。所述连接环102是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四方环。该四方环的一端相接该松紧带101,该松紧带用于缝制在手套I上,该连接环102的另一端连接衔接部104。本实施例中,所述衔接部104是由可拆分的第一片材105和第二片材106组成,该第一片材105的正面是硅胶印刷面,反面为魔术贴公面,该第二片材的正面是硅胶印刷面,反面为魔术贴母面,该魔术贴公面与该魔术贴母面粘合形成所述衔接部104(见图3),该硅胶印刷面形成衔接部上的止滑片103。
[0043]此外,该止滑片103还可以是PU带、织带、塑胶带、橡胶带、硅胶印刷超纤布或硅胶印刷超纤带子等等,通过止滑片103使衔接部104与杆子2更牢固衔接,不会因大力拉扯而绕着杆子2转,避免衔接部104滑动走位引起手套I穿戴角度不适。
[0044]如图2所示,缝制时,所述松紧带101的一端外露在手套I外,另一端向手套I方向延伸,从小指侧11的接缝处缝制入手套内的手腕处(手掌或手背内里中),确保松紧带101的抗拉力,使用时大力拉扯也不会与手套I脱离。该外露的松紧带101长度范围为3cm至15cm,宽度范围为5mm至30mm,厚度范围为Imm至3mm。优选长度为4.5cm,优选宽度为15mm。
[0045]还有,所述手套的大指侧12手掌位置设置有魔术贴母面13,防脱杆衔接系统不使用时,该防脱杆衔接系统的魔术贴公面粘合于该系统主体大指侧手掌下手腕部位的魔术贴母面13上,以收纳该防脱杆衔接系统。收合起来后,当作普通手套使用,避免防脱杆衔接系统甩动引响手套穿戴的舒适性。
[0046]使用时,当魔术贴粘合形成衔接部104与杆子2衔接后,该松紧带101提供了一定弹力,以便于调节手抓握把的手势和角度,调整舒适性,即使遇到脱杆情况,也可以快速通过松紧带101的回弹力将杆子送回至手上,使杆子的操纵更为灵活。
[0047]实施例二:
[0048]请参照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衔接系统200的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施例采用了连接环102,即四方环,而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扣具201,即插扣,插扣的使用实现了衔接部202可拆卸的优点。
[0049]除此之外,见图5和图6,插扣还可以用按插扣203替代,同样能实现可拆卸的功能。该按插扣203的结构包括插合部204和按压部205,该插合部上设有倒扣206,该按压部205是由底座207和按压盖208组成,该按压盖208与底座207之间设置弹簧(图未示),当用手按压该按压盖208的端部时,该按压盖沿枢接轴翻起,使底座207与按压盖208之间张口,咬住插合部204,使插合部的倒扣206卡紧于按压盖上,即可实现锁合功能。
[0050]还有,所述手套的大指侧12手掌位置设置有魔术贴母面13,防脱杆衔接系统不使用时,该防脱杆衔接系统的魔术贴公面粘合于该系统主体大指侧手掌下手腕部位的魔术贴母面13上,以收纳该防脱杆衔接系统。收合起来后,当作普通手套使用,避免防脱杆衔接系统甩动引响手套穿戴的舒适性。
[0051 ] 实施例三:
[0052]请参照图7和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防脱杆衔接系统300。其结构包恬松紧带301、扣具302、止滑片302、衔接部304。所述松紧带301的一端用于连接该系统主体(例如手套),另一端连接衔接部304,该衔接部是由第三片材305翻折扣合而成,该第三片材的主体是松紧带或织带,内侧面依次设有魔术贴母面306、止滑片303、魔术贴公面307,该扣具302为四合扣,使用时,解开四合扣,直接使第三片材305翻折环抱在杆子外,再压合四合扣,用魔术贴公面与魔术贴母面贴合调节衔接部的大小,便可调节与杆子衔接后的松紧度。使所形成的衔接部304大小与杆子的外径相匹配,不留多余空隙,确保止滑片303完全贴合于杆子,加强止滑效果。
[0053]还有,所述手套的大指侧12手掌位置设置有魔术贴母面13,防脱杆衔接系统不使用时,该防脱杆衔接系统的魔术贴公面粘合于该系统主体大指侧手掌下手腕部位的魔术贴母面13上,以收纳该防脱杆衔接系统。收合起来后,当作普通手套使用,避免防脱杆衔接系统甩动引响手套穿戴的舒适性。
[0054]实施例四:
[0055]请参照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防脱杆衔接系统400,应用于手环带3上(见图10),或者手套5上(见图11)。
[0056]所述手环带3是用化纤维材质或植物纤维材质和橡胶材质编织的松紧带,或者是化纤纤维材质或植物纤维材质的织带或绳带。所述手环带3具有三个开口,分别为i)手腕开口 31,i i)大指开口 32,i i i)四指上的开口 33,在手腕开口 31设置可调整大小的调节机构35,于大指与食指间设有弹性固定带34。
[0057]所述防脱杆衔接系统400包括松紧带401、连接环402、止滑片403、衔接部404,所述松紧带401的一端相接该连接环402,该连接环402用于连接系统主体(例如手环带3),该松紧带402的另一端相接衔接部404,衔接部的结构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0058]还有,所述手套的大指侧12手掌位置设置有魔术贴母面13,防脱杆衔接系统不使用时,该防脱杆衔接系统的魔术贴公面粘合于该系统主体大指侧手掌下手腕部位的魔术贴母面13上,以收纳该防脱杆衔接系统。收合起来后,当作普通手套使用,避免防脱杆衔接系统甩动引响手套穿戴的舒适性。
[0059]实施例五:
[0060]请参照图12、1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五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防脱杆衔接系统500,所述防脱杆衔接系统包括松紧带501、扣具502、止滑片503、衔接部504。所述扣具502的一端相接该松紧带501,该松紧带501用于缝制在系统主体上,该扣具的另一端连接衔接部504。该衔接部504是连续的不断的环状,其首尾两端与松紧带501相连,该衔接部504主体是松紧带或织带,内侧面设有止滑片503,该扣具502为控制扣,其活动式安装在衔接部504上可调节衔接部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