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3416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鱼礁资源利用率低、泥砂底质海区不适宜投放、易破损和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其设有底层、中层、上层、表层和高出水面层,底层为浮箱层,浮箱层设有水窗;中层为吊笼养殖层,吊笼养殖层设有吊笼;上层为浮降式渔箱层,浮降式渔箱层设有渔箱,渔箱设有滑轮,渔箱可以在浮降式渔箱层内上下浮动;表层为网片式浮网层,网片式浮网层内设有网片式浮网;高出水面层设有垂钓平台,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生态养殖领域。
【专利说明】
一种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礁,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海上资源日渐枯竭,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是恢复海上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和建设海上粮仓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建设人工鱼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其发展理念也被世人所公认。
[0003]现有的人工鱼礁多采用废弃结构物,多为一次性投放的小型礁体,投入海中聚鱼效果不好估计,资源利用率较小,经济效果也不甚理想。而且,现有人工鱼礁多数需要投放到砂质底质的海区,对于浮泥较厚或泥砂底质的海区则不适宜投放。同时,现有技术多为将礁体投入水底,对底栖生物和鱼类聚集效果较为明显,但对中上层水域则不能充分利用,且礁体多为类似浮式防波堤式的构筑物,不耐撞击,易被破坏。因此,根据泥砂底质海域的特点,急需一种新的人工鱼礁技术。
[0004]目前,海域使用多为距离岸线较近的浅海水域,离岸线较远的水域则很难利用。以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普通渔船从岸线到作业海区约2-3小时,回程2-3小时,剩余作业时间仅有2-4个小时,作业效率低下。因此,急需一种可在海中停靠的大型养殖垂钓平台,缩短往返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的人工鱼礁资源利用率低、泥砂底质海区不适宜投放、易破损和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资源利用率高、适宜投放泥砂底质海区、不易破损和作业效率高的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设有底层、中层、上层、表层和高出水面层,底层为浮箱层,浮箱层设有水窗;中层为吊笼养殖层,吊笼养殖层设有吊笼;上层为浮降式渔箱层,浮降式渔箱层设有渔箱,渔箱设有滑轮,渔箱可以在浮降式渔箱层内上下浮动;表层为网片式浮网层,网片式浮网层内设有网片式浮网;高出水面层设有垂钓平台。
[0007]优选的,垂钓平台的四边设有栏杆;垂钓平台的四周采用第一回廊相连接,第一回廊内部的垂钓平台上的四个角落位置处还设有休闲小屋,内部设有休息大厅;第一回廊内部的垂钓平台上还设有横向和竖向的第二回廊。
[0008]优选的,渔箱有两种,一种是正六棱柱结构,另一种是长方体结构。
[0009]优选的,栏杆为不锈钢栏杆,高1.05m;第一回廊宽2m,第二回廊宽lm,第二回廊设有横向两条和竖向三条。
[0010]优选的,正六棱柱结构的渔箱高4m,底面边长15m,周长90m;长方体结构的渔箱长20m,宽20m,高4m。
[0011]优选的,浮箱层用于养殖适合于底播增殖的海洋生物种类;吊笼养殖层用于养殖一些贝类和海螺;浮降式渔箱层用于养殖海水经济鱼类;网片式浮网层用于养殖藻类植物。
[0012]优选的,浮箱层、吊笼养殖层、浮降式渔箱层和网片式浮网层均长40m,宽30m,浮箱层高4m,其设有层顶、层底、棱柱和外墙,浮箱层前后面各有8个水窗,左右面各有6个水窗,水窗长1.5m,宽1.5m;吊笼养殖层高4m,浮降式渔箱层高6m,网片式浮网层高lm,高出水面层高3m0
[0013]优选的,吊笼养殖层、浮降式渔箱层、网片式浮网层和浮箱层层顶、层底和棱柱均由钢筋混泥土制成,混凝土强度C30,钢筋HRB400,宽0.4m_0.5m,钢筋保护层40mm,层底与外墙的施工缝为凹凸缝,外墙之间设置止水缝,用3_的钢板作为止水带,延外墙壁兜通,接长采用焊接,层顶顶板筋厚皆为100mm,棱柱配筋厚25mm;吊笼养殖层、浮降式渔箱层和网片式浮网层结构相同,它们均是正面由9根钢筋棱柱,侧面由7根钢筋棱柱组成的长方体。
[0014]优选的,垂钓平台上设有太阳能及风力发电装置和海上灯塔,垂钓平台下设置集鱼灯,同时配备海水淡化设备、雷达及海上通讯设施、海上救护设备。
[0015]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鱼礁礁体自重不小于3000吨,周边投放100米左右的乱石礁区,具有稳定抗风浪的特点,可适用于离岸线较远、海底浮泥层较厚、海域内风浪较大和不适宜小型礁体投放的海域,大大扩展了养殖空间;本实用新型是可充分利用上、中、下层水域的高效立体生态型人工鱼礁,大大提高水域利用效率;高出水面层的垂钓平台可满足不同休闲垂钓爱好者的需求,解决船钓在垂钓点内无法解决吃住及部分游客晕船等问题;礁体设置太阳能及风力发电,最高处设置海上灯塔,垂钓平台下设置集鱼灯,同时配备海水淡化设备、雷达及海上通讯设施、海上救护设备等,将起到海域看护、工作平台、航行灯塔及海上救助等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9]图中符号说明:
[0020]1.浮箱层;2.吊笼养殖层;3.浮降式渔箱层;4.网片式浮网层;5.水窗;6.层顶;7.层底;8.外墙;9.渔箱;10.垂钓平台;11.休闲小屋;12.休息大厅;13.回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人工鱼礁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可在泥砂底质、浮泥层较厚的海区投放,抗风浪、抗撞击,可充分利用上、中、下层水域的高效立体生态型人工鱼礁,大大提高水域利用效率。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设有底、中、上、表四层,高18米,底层为4m高的浮箱层I,用于养殖海参、鲍鱼、海胆等适合于底播增殖的种类;中层为4m高的吊笼养殖层2,其使用吊笼养殖一些本土贝类及海螺等;上层为6m高的浮降式渔箱层3,渔箱层3内设有渔箱9,渔箱9高4m,其可以在这6m高的浮降式渔箱层3内浮降,渔箱9用于养殖海水经济鱼类;表层为Im高的网片式浮网层4,用于海菜、紫菜等藻类养殖;剩余为高于水面部分,高3m。
[0023]底层水泥浮箱层I长40m,宽30m,高4m,体积4800m3,正面有8个水窗5,侧面有6个水窗5,水窗长宽为1.5m*l.5m,浮箱层I上的水窗5总共有28个。本实用新型在运输时28个水窗5关闭做浮体用,到达目的地水域后打开水窗5,使礁体沉到水底,之后起到底层换气,海水对流的作用,配合在礁体周围投放的10m的乱石礁区,主要用于养殖海参、鲍鱼、海胆等适合于底播增殖的种类。浮箱层I的层顶6、层底7和棱柱均由钢筋混泥土制成,混凝土强度C30,钢筋HRB400,钢筋保护层40mm,浮箱层I的层底7与外墙8的施工缝为凹凸缝,外墙8之间设置止水缝,用3_的钢板作为止水带,延外侧壁兜通,接长采用焊接,顶板筋厚皆为100_,棱柱配筋厚25_。
[0024]中层吊笼养殖层2长40m,宽30m,高4m,体积4800m3,正面由9根钢筋棱柱,侧面由7根钢筋棱柱组成,共63根钢筋棱柱。钢筋HRB400,宽0.4m-0.5m,钢筋保护层40mm,混凝土强度C30。吊笼养殖层2中间设置吊笼,用于养殖适宜当地生长的贝类及海螺等。
[0025]上层浮降式渔箱层3长40m,宽30m,高6m,体积7200m3,此层结构与下层吊笼养殖层结构相同,正面由9根钢筋棱柱,侧面由7根钢筋棱柱组成,共63根钢筋棱柱。浮降式渔箱层3内设有渔箱9,渔箱9的两侧设置滑轮,其可以使渔箱9随潮差在浮降式渔箱层3内上下浮动,渔箱9用于养殖经济型海水鱼类。渔箱9有两种,一种是正六棱柱结构,高4m,底面边长15m,周长90m;另一种是长方体结构,长20m,宽20m,高4m。
[0026]表层为高Im左右的网片式浮网层4,结构与下层结构相同,长40m,宽30m,高lm,体积1200m3,正面由9根钢筋棱柱,侧面由7根钢筋棱柱组成,共63根钢筋棱柱。网片式浮网层4内设置网片式浮网,吊养海菜和紫菜等藻类品种。
[0027]如图3所示,顶部垂钓平台10上在东南西北四角各设有I个1m2左右的小型垂钓休闲小屋11,内部设置一座长9m,宽4m,面积32m2的钢制抗风浪休息大厅12,垂钓平台的四边用2m宽的回廊13连接,平台内设置横向2条、竖向3条宽Im的回廊,平台的四周设置1.05m高的不锈钢栏杆。上述配置可满足不同休闲垂钓爱好者的需求,解决船钓在垂钓点内无法解决吃住及部分游客晕船等问题。
[0028]本实用新型还在垂钓平台10上设置太阳能及风力发电装置,最高处设置海上灯塔,垂钓平台10下设置集鱼灯,同时配备海水淡化设备、雷达及海上通讯设施、海上救护设备等,将起到海域看护、工作平台、航行灯塔及海上救助等作用。
[0029]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鱼礁体及附着的养殖垂钓平台10均由水泥、中砂、石子、水和钢筋按钢筋混凝土工艺配制并均匀搅拌后,按设计内容分体浇筑而成,整个礁体分成礁体底部、中部、上部、顶部四个部分进行浇筑,主体部分在临时水坞进行浇筑组装,各方形框架分层制作后层叠并焊接成整体,整体焊接完成后按钢筋混凝土的正常保养方法,35-45小时去模后在露天凉置30天后,依靠礁体底部浮箱层I作为浮体,借用专用吊具运至投放海域后,打开水窗5沉到海底,礁体总重约3000吨。礁体投放后,在礁体周边陆续投放100米左右的乱石礁区,一是可以起到保护主礁体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在海底不会发生滑移,具有稳定抗风浪的特点;二是丰富礁体的空间利用,增加鱼类聚集度,提高海上垂钓效率。此种人工鱼礁可并联使用。此方案中,乱石礁区起到增殖型鱼礁的作用,中间的钢筋混凝土深水立体造礁养殖垂钓平台则起到诱集型鱼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将增殖和诱集的鱼类锁定在鱼礁区钓场周围,使得集鱼效果更加显著。
[0030]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鱼礁宜设置在离岸线较远的泥砂底质海区,可视海底深度调整礁体高度,以高于水面2—4米为准,高度应不低于18m,养殖水体不低于1.5万立方米,砂质底质海区亦可投放。
[0031]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主权项】
1.一种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特征是设有底层、中层、上层、表层和高出水面层,底层为浮箱层,所述浮箱层设有水窗;中层为吊笼养殖层,所述吊笼养殖层设有吊笼;上层为浮降式渔箱层,所述浮降式渔箱层设有渔箱,所述渔箱设有滑轮,所述渔箱可以在所述浮降式渔箱层内上下浮动;表层为网片式浮网层,所述网片式浮网层内设有网片式浮网;高出水面层设有垂钓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垂钓平台的四边设有栏杆;所述垂钓平台的四周采用第一回廊相连接,所述第一回廊内部的垂钓平台上的四个角落位置处还设有休闲小屋,内部设有休息大厅;第一回廊内部的垂钓平台上还设有横向和竖向的第二回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箱有两种,一种是正六棱柱结构,另一种是长方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为不锈钢栏杆,高1.05m;所述第一回廊宽2m,第二回廊宽lm,所述第二回廊设有横向两条和竖向三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六棱柱结构的渔箱高4m,底面边长15m,周长90m ;所述长方体结构的渔箱长20m,宽20m,高4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层用于养殖适合于底播增殖的海洋生物种类;所述吊笼养殖层用于养殖一些贝类和海螺;所述浮降式渔箱层用于养殖海水经济鱼类;所述网片式浮网层用于养殖藻类植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层、吊笼养殖层、浮降式渔箱层和网片式浮网层均长40m,宽30m,所述浮箱层高4m,其设有层顶、层底、棱柱和外墙,所述浮箱层前后面各有8个水窗,左右面各有6个水窗,水窗长1.5m,宽1.5m;所述吊笼养殖层高4m,所述浮降式渔箱层高6m,所述网片式浮网层高lm,所述高出水面层高3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养殖层、所述浮降式渔箱层、所述网片式浮网层和所述浮箱层层顶、层底和棱柱均由钢筋混泥土制成,混凝土强度C30,钢筋HRB400,宽0.4m_0.5m,钢筋保护层40mm,所述层底与外墙的施工缝为凹凸缝,外墙之间设置止水缝,用3mm的钢板作为止水带,延外墙壁兜通,接长采用焊接,层顶顶板筋厚皆为100mm,棱柱配筋厚25mm;所述吊笼养殖层、浮降式渔箱层和所述网片式浮网层结构相同,它们均是正面由9根钢筋棱柱,侧面由7根钢筋棱柱组成的长方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垂钓平台上设有太阳能及风力发电装置和海上灯塔,所述垂钓平台下设置集鱼灯,同时配备海水淡化设备、雷达及海上通讯设施、海上救护设备。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5455369SQ20162031172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4日
【发明人】吴鹏, 邢金凯, 王海涛, 白云厚, 孙铁鑫
【申请人】威海白云渔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