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苗壮秧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055阅读:1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稻育苗壮秧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肥料,确切地说是一种水稻育苗壮秧剂。
水稻育苗壮秧剂自80年代初期问世以来,已在农业领域中得到极为广泛地应用,它的应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稻苗在培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烂秧、黑根等病害问题,而且还起到了很好地壮秧作用,从而为水稻丰产增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现阶段人们普遍使用的水稻育苗壮秧剂主要由酸化物质和稻苗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前者是指粉煤灰或褐煤或稻壳吸附浓硫酸即碳化以后的生成物;后者主要是指含有氮、磷、钾等化学元素的物质;前者的作用是通过中和反应,降低土壤中碱性物质含量,从而破坏病原菌的生存条件,进而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后者的作用是为稻苗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现有壮秧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单位体积中酸化物质含量较高,最高值可达65%左右,而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小,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其单位面积的用量较大,通常在150-600g/m2左右,这样,一方面提高肥料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施肥工作的劳动强度及其操作成本;2、养分利用率较低;3、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率的促进效果不够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单位体积中营养物质含量,并能提高养分利用率以及种子发芽和出苗率的水稻育苗壮秧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以下各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尿素10-30份;硫铵30-70份;二铵10-30份;稀土0.8-5份;敌克松2-6份;瑞毒霉或甲双灵0.2-1份。
本发明在上述各重量份数的组分以外还加入重量份数为5-70份的腐殖酸或者是稻壳碳化后的生成物。
本发明实现后,由于它采用敌克松等可有效杀伤病原菌的药物替代现有技术中用以抑制病原菌的酸化物质,并含有稀土元素,因而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单位体积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其单位面积的用量较小,一般用量仅为50g/m2左右,从而,一方面可降低肥料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又可减轻施肥工作的劳动强度并降低其操作成本;2、可明显地提高种子的发芽和出苗率;3、其养分利用率可提高8.5-10.5%,从而使作物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提高了作物的光合利用率,从而不仅增加了作物叶绿素含量,而且还使其千物质积累量得以提高,并达到10-19.1%左右;第二,提高水稻生长发育能力;第三,使水稻的抗病、抗寒、抗旱能力明显增强。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1、分别取瑞毒霉0.2kg、稀土0.8kg,敌克松2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2、分别取尿素10kg、硫铵30kg、二铵30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3、分别将工序1、2制成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并搅拌至均匀,制得本发明成品。
4、将本发明成品装入塑料袋并封口,即可入库。
实施例二1、分别取瑞毒霉1kg、稀土5kg,敌克松6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2、分别取尿素30kg、硫铵70kg、二铵10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3、分别将工序1、2制成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并搅拌至均匀,制得本发明成品。
4、将本发明成品装入塑料袋并封口,即可入库。
实施例三1、分别取瑞毒霉0.6kg、稀土3kg,敌克松4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2、分别取尿素20kg、硫铵50kg、二铵20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3、分别将工序1、2制成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并搅拌至均匀,制得本发明成品。
4、将本发明成品装入塑料袋并封口,即可入库。
本发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相应重量份数的腐殖酸,其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四1、分别取瑞毒霉0.2kg、稀土0.8kg,腐殖酸5kg,敌克松2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2、分别取尿素10kg、硫铵30kg、二铵30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3、分别将工序1、2制成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并搅拌至均匀,制得本发明成品。
4、将本发明成品装入塑料袋并封口,即可入库。
实施例五1、分别取瑞毒霉1kg、稀土5kg,腐殖酸70kg,敌克松6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2、分别取尿素30kg、硫铵70kg、二铵10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3、分别将工序1、2制成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并搅拌至均匀,制得本发明成品。
4、将本发明成品装入塑料袋并封口,即可入库。
实施例六1、分别取瑞毒霉0.6kg、稀土3kg,腐殖酸38kg,敌克松4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2、分别取尿素20kg、硫铵50kg、二铵20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3、分别将工序1、2制成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并搅拌至均匀,制得本发明成品。
4、将本发明成品装入塑料袋并封口,即可入库。
上述腐殖酸还可以由等量的稻壳碳化后的生成物替代,其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七1、分别取双甲灵0.2kg、稀土0.8kg,稻壳碳化后的后成物,敌克松2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2、分别取尿素10kg、硫铵30kg、二铵30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3、分别将工序1、2制成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并搅拌至均匀,制得本发明成品。
4、将本发明成品装入塑料袋并封口,即可入库。
实施例八1、分别取双甲灵1kg、稀士5kg,稻壳碳化后的后成物,敌克松6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2、分别取尿素30kg、硫铵70kg、二铵10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3、分别将工序1、2制成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并搅拌至均匀,制得本发明成品。
4、将本发明成品装入塑料袋并封口,即可入库。
实施例九1、分别取双甲灵0.6kg、稀土3kg,稻壳碳化后的生成物,敌克松4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2、分别取尿素20kg、硫铵50kg、二铵20kg,然后,将其混合搅拌至均匀。
3、分别将工序1、2制成的混合物放在一起,并搅拌至均匀,制得本发明成品。
4、将本发明成品装入塑料袋并封口,即可入库。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不是唯一的,其中甲双灵还可以由等量的瑞毒霉替代。
本发明实现后,首次将稀土元素引入水稻育苗壮秧剂并使之取得极为显著的使用效果,从而使传统水稻育苗壮秧剂制做技术发生重要变革,有力地推动了该产品技术进步,进而为我国水稻种植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肥料,为保证水稻增产丰收奠定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育苗壮秧剂,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以下各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尿素10-30份;硫铵30-70份;二铵10-30份;稀土0.8-5份;敌克松2-6份;瑞毒霉或甲双灵0.2-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苗壮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重量份数的组分以外还加入重量份数为5-70份的腐殖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苗壮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重量份数的组分以外还加入重量份数为5-70份的稻壳碳化后的生成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苗壮秧剂,其特点是它主要由以下各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尿素10—30份;硫铵30—70份;二铵10—30份;稀土0.8—5份;敌克松2—6份;瑞毒霉或甲双灵0.2—1份。本发明实现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用量低,养分利用率高以及可提高种子发芽、出苗率及抗病能力等优点。
文档编号C05G3/00GK1268499SQ00110318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3日
发明者王玉山 申请人:王玉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