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

文档序号:331208阅读:2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食桑省,养蚕成本低,出丝率高和丝质优等显著优点。专养雄蚕比目前的雌雄混养,可提高经济效益10%以上。因此,中、日、俄等国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蚕性别控制技术,半个世纪以来均未获得十分满意的雄蚕品种,因而专养雄蚕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仍未得到应用。俄罗斯科学院发育生物研究所经数十年的努力,构建了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利用该系统的雄蚕与常规品种的雌蚕杂交,下一代雌体全部在胚胎期死亡,只有雄蚕才能正常孵化;该品种自交雌雄各半在胚胎期死亡,存活的一半能繁殖留种,利用该系统可达到了专养雄蚕的目的。我校于1996年春从俄罗斯引进了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俄罗斯本国并无蚕丝业,他们育成平衡致死系主要是从遗传角度,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所以引进种的经济性状很差,远远不如我国现行蚕品种,在我国无直接利用价值,必须对引进种进行转育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将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后的新品种要求既有平衡致死系的性别控制能力,又要保持现行品种的经济性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1)把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雌蚕与常规优良品种的雄蚕杂交,产生F1代;2)F1代自交,产生F2代;3)把F2代的雌蚕与平衡致死系的雄蚕回交,通过标记基因选择,形成一个新的平衡致死系品种,完成一个回交充血循环;4)以新的平衡致死系品种为起点,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连续改良,以保证在留种继代过程中把现行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基因导入平衡致死系的同时又不丢失性别控制基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是用特殊基因来控制原种和杂交种的性别,使其自交能繁殖继代,与其他品种杂交保证下一代只有雄蚕孵化。在转育改良过程中必须保留这些基因,转育改良方法与常规品种完全不同。在不丢失平衡致死系性别控制基因的前提下,提高其经济性状,以达到优良品种的经济性状水平。该方法操作简单,选育改良规模较小,经济性状提高较快,由该方法育成的平衡致死系配制的雄蚕杂交种在农村推广应用,深受蚕农欢迎。


图1是性连锁平衡致死性别控制基因结构原理图;图2是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1、平衡致死系的性别控制基因结构图1是性连续平衡致死性别控制基因结构及原理。从图1可见,该系统雄性的2条性染色单体Z上各带有1个突变的隐性纯合胚胎期致死基因,即l1和l2。两基因交换率为0.8%;在第10常染色体上带有隐性纯合第2白卵基因w2/w2,因而雄性基因结构为 (按标准基因型应写成 ,为书写方便,在不会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删除了正常型基因。)雌性的W性染色体上同时易位有性连锁致死基因l1和第2白卵w2的等位正常型基因片段 及 ,Z染色体上也带有致死突变基因l1;第10常染色上也有带纯合第2白卵基因w2/w2,雌性基因结构为 。也就是说它同时带有2组性别控制基因,用一组限性卵色基因控制亲本自身性别,以用于原种生产,以降低制种成本。用一组平衡致死基因控制杂种一代性别。其控制性别原理如图1,即该系统自交,雌雄各有一半胚胎期死亡,而且雌性为黑卵、雄性为白卵;其雄性与其他品种雌杂交,雌性胚胎期死亡,雄性孵化。因而在基因导入时这2组基因均不可丢失。
2、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方法2.1改良方法图2绘出了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过程图。图中S-8是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菁松为我国现行优良蚕品种。其方法的第1步用S-8的雌蛾与菁松雄蛾杂交,得到F1代;第2步F1代自交,得到F2代,F2为分离世代,基因组成产生分离,其中雌体会产生6种不同的性别控制基因型,图2中列出了这6种基因型及其比例,其中第6种为 ,是平衡致死系雌性的基因型;把它再与S-8雄回交,就可得到一个带有菁松血缘的平衡致死新品系。因而第3步是把F2的雌与S-8的雄回交,这时回交一代会产生6种带有不同表现的蛾区,即①全黑卵,75%孵化,②1/4白卵,75%孵化,③1/2白卵,75%孵化,④全黑卵,50%孵化,⑤1/4白卵,50%孵化,⑥1/2白卵,50%孵化(全为理论比率和孵化率),其中只有第6种分离黑卵(♀)白卵(♂)为1∶1,而且雌雄均有1/2卵胚胎期致死,由此判定为新的平衡致死系,其数量占总蛾区的1/8,这些蛾区,可以用来继代。完成一个或几个充血循环后,根据要求可作自交纯化选择,提高新平衡致死品系的基因纯合度和稳定经济性状。
若充血力度不够,或性状不够全面,还可把就育成的平衡致死系作为基础,用其他优良品种再按上述步骤作充血改良,加大优良品种血缘成份。
2.2生物实例如前所述用S-8和菁松为材料作了2次血改良后,接着进行自交选择,在自交选择的早期世代中,注重于个体选择,采用不良环境条件冲击和活蛹缫丝,个体茧丝性状选择交替进行,以提高原种的生命力和茧丝性状。经6代自交选择后,初步形成一个较稳定的平衡致死新品种,取名平3。其2000年春的养蚕成绩列于表1,从表1可见该原种的生命力和茧质性状已达到了实用水平。另外在1999年秋,用该亲本与限性卵色系品种卵2配制杂交组合,进行测交。2000年春饲养该雄蚕杂交组合,其养蚕缫丝成绩列于表2,从表2可见卵2×平3的茧丝成绩除解舒率低于对照,净度略低于对照外,其余经济性状均明显高于现行品种菁松×皓月。该品种再经几代选择和基因纯化,性状稳定后可配出优良的雄蚕杂交组合。
表1 2000年春平3饲养成绩(实验室)全龄经五龄经 四龄起蚕 四龄起蚕过过 结茧率死笼率 虫蛹率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日时) (日时)(%) (%) (%) (克) (克) (%)2312 715 96.59 2.0294.63 1.32 0.320 24.17
表2 2000年雄蚕杂交组合卵2×平3的养蚕和缫丝成绩万蚕全龄经 五龄经 四龄起蚕 万 蚕 产品种名 过 过结茧率雄蚕率 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 产茧量茧层(日时) (日时) (%) (%) (克) (克) (%) (公斤) 量(公斤)卵2×半32321 71698.44 100 1.73 0.476 27.56 17.61 4.853菁松×皓月2415 71898.99 50 1.70 0.396 23.25 17.34 4.034续表2茧丝纤 鲜茧出品种名 茧丝长 解舒丝长 解舒率 茧丝量 度 清洁 净度 丝率(米) (米) (%)(克)(旦) (分) (分) (%)卵2×平31410 910 64.53 0.38912.483 100.0096.5021.14菁松×皓月 1197 877 73.26 0.33112.488 100.0098.0018.29
权利要求
1.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把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雌蚕与常规优良品种的雄蚕杂交,产生F1代;2)F1代自交,产生F2代;3)把F2代的雌蚕与平衡致死系的雄蚕回交,通过标记基因选择,形成一个新的平衡致死系品种,完成一个回交充血循环;4)以新的平衡致死系品种为起点,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连续改良,以保证在留种继代过程中把现行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基因导入平衡致死系的同时又不丢失性别控制基因。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采用通过平衡致死系与常规优良品种杂交、自交和回交三个过程组成的充血循环,逐步把优良蚕品种的基因替换到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中,同时采用标记基因选择手段,在不丢失平衡致死系性别控制基因的前提下,提高其经济性状,以达到优良品种的经济性状水平。该方法操作简单,选育改良规模较小,经济性状提高较快,由该方法育成的平衡致死系配制雄蚕杂交种在农村推广应用,深受蚕农欢迎。
文档编号A01K67/04GK1337151SQ01126809
公开日2002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8日
发明者何克荣, 夏建国, 祝新荣, 黄健辉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