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机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76阅读:1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有机肥的制作方法
一、开辟中医药服务农业新途径(1)“植物有机肥”是一种中药变异新的有机农肥。它针对植物细胞生理、水分生理、光合生理、呼吸生理、营养生理、生长生理的内生态调节剂。促进植物自身从空气和土壤中提取所需营养素。温育根系发育生长,疏理生机平衡,感应内生态生理节律,调动植物之身生机潜能,强化光合作用,利用物性之间的“应激作用”与株体体内疏导功能,达到土肥、苗壮、根深、叶茂功效。土壤与作用都能相应保持生机旺盛的自然态。生产出纯天然性食物。
(2)“植物有机肥”完全以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而成。“阴阳平衡”和整体观念是传统医学业经数千年应用实践考验的法宝,堪称传统医学之魂。其理念是由“天地人合一”为基础形成的。“植物有机肥”就是以此理论为依据形成一种中药变异植物生态的新农肥。
野草为什么总比禾苗顽强?这个疑问道出一个人类早该彻悟的教训。其实究其根源,还是由于人类行为导致的。一切生命凡靠自我在竞争中求生者,生命力必强;凡靠人工参与扶持者,生命力必弱无疑。禾苗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生命力已退化的十分脆弱了。因此发挥植物间的“应激作用”当是维护和恢复植物自然生命力的最佳途径。对植物内生态生理律动可以起到感应,升发调节效应。
“植物有机肥”组方法则采用适量温性药材,以助根系发育成长,又采用疏理性、相应性、升发性等药材,以助通利输导系统和舒展叶脉,加强代谢,促使根叶相交,能让天地、日月放射物质交融,平衡生理功能,达到“进出”对立统一谐调。传递植物互助互补性。实验证明植物施用有机肥,原本生机不振,甚至处于垂危状态,一夜间就变得生机勃然,叶展花淀。这就是植物世界中神秘“亲合力”的作用。
(3)“植物有机肥”配方(1公斤有机肥各种药材含量/克)麻黄30~35克,桂枝45~50克,知母0~15克,生地20~30克,地骨皮25~30克,桑枝25~30克,干姜10~15克,南五加皮30~45克,木香25~30克,大茴香20~30克,小茴香20~30克,山奈15~25克,肉桂30~45克,丁香20~30克,莱菔子20~35克,白茅根20~30克,乳香30~35克,鸡血滕40~45克,钩藤10~15克,石菖莆30~45克,黄芪15~20克,山药15~30克,甘草40~45克,沙苑子15~20克,百合15~25克,枝壳15~25克,芡实10~15克,白芷15~20克,合欢皮20~40克,牡蛎壳0~145克,藿香20~30克,钟乳石5~10克,黄精0~15~,胡芦巴30~40克,玄参20~30克,当归25~30克,补骨脂20~30克,何首乌5~20克,丹参5~20克,海风藤15~30克,乌药20~40克,白术0~15克等42种药材。可根据土壤的特性,配方的pH值4.5~7左右。
二、“植物有机肥”取代“化肥”是大势所趋自八世纪欧洲硫酸工业的出现,促进化学工业的兴起,到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开始化肥的生产。我国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化肥”从欧洲、日本逐渐流入我国进入农业应用,已达六十余年。经过长期应用,现在世界各国,对化肥都有新的认识,证明化肥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它严重的污染食源,破坏土壤与生态平衡,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开始研究新的农肥,代替化肥,但均无质的突破。
把中草药研制成“植物有机肥”,用于农业目前尚属首例。它全部采用天然植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伍制成一种有机农肥。它的优势解决了“化肥”对人类的危害,生产材料资源广阔,生产工艺简单、用量少、成本低、操作方便,生产的农作物是纯有机食品。因此“植物有机肥”取代“化肥”及一切有害肥料是大势所趋。植物回归自然,促进人类食源向高质量转换,保护生态平衡,造福人类,开拓广阔前景。
三、“植物有机肥”的特点、适用范围(1)成本低、肥力强、操作方便,一次性施肥(不需追肥),耐旱、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
(2)亩用量10~15公斤。
(3)“植物有机肥”有三种类型颗粒型、粉剂型、液剂型。
(4)颗粒型、粉剂型为基肥,肥效长,用量少。
(5)液剂型为浸种肥,也可喷晒植物叶面,出苗均可达到98%以上,植物的根、茎、叶生长粗壮茂盛。
(6)液剂、粉剂还可以用于无土栽培,水产品养殖等。
(7)适用范围广泛,禾本、草本、木本等各类植物均可施用。
(8)对蔬菜类、向日葵、瓜类牧草等功效特别捷佳四、“植物有机肥”生产工艺(1)颗粒型选料质检→烘干、热锻→粉碎→配料→合成→制粒→检验→包装→入库。
(2)粉剂型选料质检→烘干、热锻→粉碎→配料→合成→检验→包装→入库。
(3)液剂型粉剂浸泡→蒸→浓缩→过滤→检验→装桶→入库。
五、“植物有机肥”实验效果“植物有机肥”于1996年进入研制阶段,先后选出近二百余种中草药进行药性分析,经数十次的选筛配伍,进行室内培育,小园地栽培与化肥对照试验长达三年之久,对不同农作物品种、不同用肥量、不同药材的配伍进行对照试验,观察其根、茎、叶生长的变化规律,验证肥力效果。室内试种的品种以蔬菜类为主,小园地试种以玉米、豆类为主。试验效果“植物有机肥”培育的品种长势均优于“化肥”,其特点是根粗长、茎粗壮、叶宽厚、叶脉清淅、果实大、味道纯正,而“化肥”的味有苦涩感、筋多、渣多。通过试验,确认“植物有机肥”肥效已趋于稳定。
1999年5月正式步入大田进行对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等多品种田间肥效对照实验(植物有机肥与化肥)。
(1)粮 食 类玉米、小麦、稻类、大豆、花生。
实验场地旅顺、庄河。
播种面积10亩施 把 量植物有机肥亩10公斤~15公斤化 肥100~120公斤,追肥1次效果施用“植物有机肥”玉米超产26.53%,施用“植物有机肥”小麦超产11%,施用“植物有机肥”的旱稻、大豆、花生超产均在5~8%。


图1品种连玉11号玉米说明2001年于旅顺江西镇隋家村实验场种植。
内容“植物有机肥”与“化肥”对比实验。观察根、须、叶片、生长发育。
结论“植物有机肥”根须粗长、叶片宽厚、叶脉清析。
“化肥”根须细短、叶窄薄。(图2)品种泰先1号稻说明2000年于庄河太平岭镇实验场种植内容“植物有机肥”与“化肥”对比实验。观察根、茎、叶、穗生长发育。
结论“植物有机肥”根须粗长、茎粗长、叶宽厚、叶脉清析、穗大。
“化肥”根须细短、茎细短、叶窄薄、穗小。
(2)蔬 菜 类黄瓜、西红柿、芹菜、芸豆、白菜、萝卜、青椒等;实验场地阳光高科技园区(国家科委定点单位)播种面积三个大棚施 肥 量植物有机肥每棵约2两化 肥每棵复合肥1两,鸡粪1公斤,后亩追一次复合肥30斤,尿素三次100斤。
效果施用“植物有机肥”黄瓜超产9%施用“植物有机肥”芹菜平均每棵2.65斤,“化肥”每棵2.
16斤,提高产量8.3%,亩产提高1830斤。其它品种也均超产9%左右。
(3)水 果 类西瓜、草霉等实验场地西瓜、江西镇草霉阳光高科技园区播种面积西瓜6亩草霉1个大棚施 肥 量
西瓜植物有机肥约3两。
化 肥复合肥2两农家肥1公斤,追肥1次。
草霉植物有机肥2两。
化 肥复合肥1两,鸡粪1公斤,追尿素2次。
效果“植物有机肥”超产5%左右。
(4)生态观察与实验分析长势“植物有机肥”生长过程明显优于“化肥”高大、叶薄、光滑、叶脉舒展,梗壮挺拔、色正。
质量及品质“植物有机肥”清香气味浓郁、肉质胞嫩可口、无筋、无渣,而“化肥”气味平淡,余味有苦涩感,而且筋多渣多。
结论由上可见“植物有机肥”肥量小,但产品品质优。口味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很有推广价值。
以上均为实验单位提供的“植物有机肥”与“化肥”田间对照实验报告内容。
(5)实验证明“植物有机肥”生产的农作物在产量上、质量上均优于“化肥”、“植物有机肥”肥效稳定,作物质量纯正,果实保持天然纯正的原性、原味、气味浓郁诱人,产品恢复原物种自然性,抗病力强,能消除因使用“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形成新的资源种植业。
2001年已扩大山东、金州等地区进行田间对照播种,长势均优。
权利要求
植物有机肥是由42种中药为原料,经科学配伍构成新的农业有机肥料。配方(1公斤有机肥各种药材含量/克)麻黄30~35克、桂枝45~50克、知母0~15克、生地20~30克、地骨皮25~30克、桑枝25~30克、干姜10~15克、南五加皮30~45克、木香25~30克、大茴香20~30克、小茴香20~30克、山奈15~25克、肉桂30~45克、丁香20~30克、莱菔子20~35克、白菜根20~30克、乳香30~35克、鸡血藤40~45克、钩藤10~15克、石菖蒲30~45克、黄芪15~20克、山药15~30克、甘草40~45克、沙苑子15~20克、百合15~25克、枝壳15~25克、芡实10~15克、白芷15~20克、合欢皮20~40克、牡蛎壳0~145克、藿香20~30克、钟乳石5~10克、黄精0~15克、葫芦巴30~40克、玄参20~30克、当归25~30克、补骨脂20~30克、何首乌5~20克、丹参5~20克、海风藤15~30克、乌药20~40克、白术0~15克。
全文摘要
植物有机肥是由中药变异新的有机农肥。它以温性、疏理性、相应性、升发性药材、调节植物内生态平衡利用植物内的“应激作用”疏导功效为机制。促使植物内生态发挥生长潜能,又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使植物自身从空气和土壤中提取所需营养素。达到苗壮、根深、叶茂、抗病力强功效。产出纯有机食物。本肥成本低于化肥、肥力强,一次性施肥不再追肥,亩用量10~15公斤。剂型:颗粒型、粉剂型、液剂型。特点:耐旱、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贫脊。对禾本、草本、木本等植物均可使用。经过田间功效对照实验(有机肥与化肥),实验品种的产量,质量均优于化肥。植物有机肥,能消除使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形成新的资源种植业。
文档编号C05F11/00GK1347859SQ0112817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7日
发明者董连顺 申请人:董连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