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苗钵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07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稻育苗钵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育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育苗钵盘。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水稻秧苗的培育及移栽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优良栽培技术。近年来,我国又从国外引进了具有早熟高产特点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抛秧栽培技术。这是继直播栽培,插秧栽掊技术之后的又一种栽培体系。该种抛秧栽培技术是采用钵体育苗方式,即在呈倒圆台状的钵体内播入3~4粒稻种,使之形成独立的营养体系,因而容易育出健壮的秧苗。由于各钵体之间的秧苗根系是相对独立的,故在带土移栽时不会伤根,因而移栽后不经缓苗即可直接生长,同时还具有抗寒性强,分蘖早而多,节位低等优点。抛秧时,因各钵秧苗束的根部均带有钵土,当将其抛向空中后,可象毽子一样根部向下落入秧田。由于现在普遍采用钵盘上的钵穴,都是彼此相对独立的倒圆台,不仅占居空间较大,而且不易纵横相对成行整齐排列。因而很难对这种钵盘培育的彼此分开的秧苗束实现机械化移栽作业。因此目前通常采用的抛秧方法大都是人工用手大把抓起钵苗向空中抛出2~3米高度,使钵苗分散落地到田间。为了使抛下的秧苗分布均匀,一般需分成两次抛苗,即先抛60%~70%,然后再重点补抛苗稀的地方。然而既使这样,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秧苗分布蔬密不均现象,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后期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使各秧苗束按纵横相对的位置整齐排列,且彼此相互联结,而各秧苗束之间的根系又是相对独立的一种水稻育苗钵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育苗钵盘主要是由边框及钵穴构成的,钵穴呈倒棱台状,穴底开有通孔,钵盘上的所有钵穴均按纵横相对的位置整齐排列,各钵穴间通过隔棱彼此分开,隔棱的高度低于钵盘边框的高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钵盘的边框高度,高于钵穴间的隔棱高度,因而可利用穴上覆土将各钵穴内的秧苗联结成为一个钵苗整体。当将这种秧苗从钵盘中取出后,钵苗群体仍然按纵横整齐相对排列的顺序不散不乱。从而使这种联体秧苗既具有相对独立的钵苗根系,又能按纵横整齐相对排列的顺序定位置放,这样就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机械手段方便实现按规律间隔,准确取秧并成行成穴按要求移栽。从而有利于抛秧栽培技术以机械化的快速作业方式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于机械化推广应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方式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一种水稻育苗钵盘的整体结构局部视图;图2、为一种水稻育苗钵盘的横截结构剖面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其实施方式该育苗钵盘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主要包括边框1及钵穴4。所述边框1的高度为H=16~25mm,钵穴4的容积为V=2.5~4cm3。钵穴4呈倒棱台状(一般采用四棱台即可),穴底开有通孔3,通孔3的孔径为d=3mm。整个钵盘上的所有的钵穴4按纵横相对的位置整齐排列。穴与穴之间通过隔棱2彼此分开,隔棱2的宽度为b=2mm。各钵穴4间的纵横间距均为a=15~20mm。隔棱2的高度L应低于钵盘边框1的高度H,一般以隔棱的高度L最低不低于边框高度H的三分之二、最高不高于边框高度H的四分之三为宜。为与现有水稻移栽机的秧箱尺寸相适应,可将育苗钵盘尺寸设计为盘长=280mm;盘宽=140~280mm。
使用时,先将营养土置入钵穴中,再将处理好的稻种播入穴内的营养士中,然后在各穴土上再铺上覆土层,并将高出边框的覆土刮去,最后将其移入温室内培育出苗。为使各钵苗之间的覆土联结的更为可靠,通常可先用联结网盖在钵穴之上,然后再覆土;也可在覆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软纤维;还可采用适当延长育苗期的方法固结穴上覆土层,三种方法并用其效果会更佳。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育苗钵盘,主要由边框(1)及钵穴(4)构成,钵穴(4)呈倒棱台状,穴底开有通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钵盘上的所有钵穴(4)均按纵横相对的位置整齐排列,穴与穴之间通过隔棱(2)彼此分开,隔棱(2)的高度低于钵盘边框(1)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苗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1)的高度为H=16~25mm,钵穴(4)的容积为V=2.5~4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稻育苗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棱(2)的高度,最低不低于边框(1)高度的三分之二,最高不高于边框(1)高度的四分之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稻育苗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钵穴(4)的纵横间距均为a=15~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稻育苗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钵盘的整体尺寸为盘长=280mm;盘宽=140~28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育苗钵盘,该育苗钵盘主要是由边框及钵穴构成的。由于各钵穴间的隔棱高度低于钵盘边框的高度,因而可利用穴上覆土将各钵穴内的秧苗联结成为一个钵苗整体。从而有利于抛秧栽培技术以机械化的快速作业方式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于机械化推广应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G9/10GK2471092SQ0120538
公开日2002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6日
发明者刘景春 申请人:刘景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