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柴割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12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棉柴割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棉柴割刀。
背景技术
有一种棉柴收割机,其结构为机架前端安装滚动式三棱,割刀安装在带转动轴的三棱滚子上,滚子通过一系列的传动机构,由拖动机械带动,该机械的目的为收割棉柴,但其存在着结构复杂,一般制造维修困难,操作麻烦、价格高、需要大马力拖动机械才可运转等缺点或不足,直接影响了其在广大农村中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价格低,拖动马力小效率高等特点的棉柴割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括架体,架体上安装耘刀和支撑轮的棉柴割刀,其架体为“”形结构架体的前部安装耘刀,前端安装支撑轮,后部侧框上安装转轴,转轴两端设有轴套,轴套与连接槽钢连为一体,轴套与连接槽钢上安装可使架体前端起落的滑轮架及滑轮。耘刀设置二个,包括刀头、刀杆和固定架,安装于架体侧框前部下方,刀头向内后方向倾斜35°-55°,刀杆与侧框的前夹角50°-100°。耘刀的刀背略高于刀刃1cm-5cm,刀刃的后尖比前尖高0.5cm-1.5cm。支撑轮安装在架体前端的侧框上,其上有固定和调节支撑轮高度的压板及螺栓。架体的后中部侧框上安装加固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维修方便;重量轻,只为现有技术重量的一半,效率高每小时可作业四亩左右、所需动力小、易于操作,极适宜于农村农机配套,不仅可以收割棉柴,也可以收割玉米等类似作物。


图1为一种棉柴割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一种棉柴割刀,包括架体3,架体3上安装耘刀2和支撑轮1。所述架体3为“”结构架体的前部安装耘刀2,前端安装支撑轮1,转轴11的两端与框架3的后部侧框相固定,转轴两端设有轴套15,轴套与连接槽钢16连为一体,轴套与连接槽钢上安装可使架体3前端起落的滑轮机构。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滑轮架5,滑轮架的顶端安装滑轮8,起落拉绳9经过滑轮和绳挂10与动力机相连接。架体3的侧框前部安装固定架6,固定架与侧框底部连接拉杆7,两个耘刀分别对称地安装在两个对称安装的固定架6上。耘刀的刀头向内后方向倾斜45°。刀杆与侧框的前夹角不80°,耘刀的刀背略高于刀刃2.5cm,刀刃的后尖比前尖高0.5cm。支撑轮1安装在架体前端的侧框上,由压板12和螺栓13相固定,并可调节支撑轮的高度。架体3的后中部位的两侧框上安装加固撑14。使用时在割棉柴时,耘刀进入土壤10cm左右,割玉米秸时,耘刀进入土壤为1-3cm。
权利要求1.一种棉柴割刀,包括架体,架体上安装的耘刀和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为“”形结构,其前部安装耘刀,前端安装支撑轮,后部侧框上安装转轴,转轴两端设有轴套,轴套与连接槽钢连为一体,轴套与连接槽钢上安装可使架体前端起落的滑轮架及滑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柴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耘刀设置二个,包括刀头、刀杆和固定架,安装于架体侧框前部下方,刀头向内后方向倾斜35°-55°,刀杆与侧框的前夹角为5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棉柴割刀,其特征在于耘刀的刀背略高于刀刃1cm-5cm,刀刃的后尖比前尖高0.1cm-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棉柴割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安装在架体前端的侧框上,其上有固定和调节支撑轮高度的压板及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棉柴割刀,其特征在于架体的后中部侧框上安装加固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棉柴割刀,包括架体(3),架体上安装的耘刀(2)和支撑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为“冂”形结构,其前部安装耘刀(2),前端安装支撑轮(1),后部侧框上安装转轴(11),转轴两端设有轴套(15),轴套与连接槽钢(16)连为一体,轴套与连接槽钢上安装可使架体前端起落的滑轮架(5)及滑轮(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易和农村现有机具配套使用,可用于收割棉花柴、玉米柴和类似农作物。
文档编号A01B43/00GK2618416SQ03216559

公开日2004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8日
发明者刘洪田 申请人:刘洪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