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

文档序号:382038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引种紫穗槐于公路两侧边坡护坡造林,阳向生长良好,无病虫害,而阴向生长不良,成活率低,达不到护坡的目的。本发明技术经过反复试验研究,解决了阴向紫穗槐护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阴向紫穗槐护坡,紫穗槐生长良好成活率高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其组成包括整地,开沟播种,免耕管理,优化植被结构,幼树防寒,苗木管理,所述的开沟播种为依据坡面特点,沿着坡面横向开沟,深2.0cm,宽7~8cm,沟间距均为50~60cm,将已处理好的种子,直播沟内,每亩15kg,然后覆土,厚度为1.0cm,并镇压。
上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所述的整地为直播创造良好环境,将坡面的枝桠、灌木根、藤萝、萌芽等及影响播种幼苗出土的碎石等杂物一律捡除,使坡面干净,达到适宜播种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地,首先平整坡面,疏松土壤,深度在7~8cm。
上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所述的免耕管理为在播种后,视土层含水量情况,进行少量多次浇水,对天然杂草,凡抑制幼苗出土,及时免耕除掉,保证种子正常出土、成苗。
上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所述的优化植被结构为在已播紫穗槐的行间散播皱叶酸模及车前草,并诱导天然杂草,形成以紫穗槐为主体的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草灌混交复层结构植被。
上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所述的幼树防寒为当紫穗槐即将停止生长木质化后,在秋末进行用松土覆盖苗木,厚度5~6cm。
上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所述的苗木管理为在幼苗出土后进行免耕管理,剪除影响紫穗槐幼苗生长的杂草,要轻轻剪掉,经常检查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的水量。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紫穗槐是生物护坡树种中最为优良的灌木树种之一,该种具有根系发达,速生,萌生力较强,而且耐采割。种子、插条、埋根繁殖均可,又具有适应性强,耐瘠薄、抗烟尘的特性,引种紫穗槐,针对阴向生长不良的问题进行多种试验,研究出本发明以解决阴向紫穗槐栽植培育技术问题,使紫穗槐边坡护坡在阴向发挥生态功能作用,同时也为温带地区公路阴向护坡增加新的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公路畅通。
2.公路所经之地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及非地带性土壤为白浆土、草甸土等土类。结构比较复杂,但由于建筑路基的需要进行挖方、切方、填方、底上翻动,使各类土壤混成的杂土和沙土、砂石,肥力低、结构不良,给生物护坡均增加了困难,影响成活、生长,本发明技术则可以达到护坡的目的,解决以上的问题。
3.紫穗槐是进行生物护坡和防沙固土,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分布在我国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燕山太行山地、辽宁及山东丘陵地区、黄土高原丘陵、内蒙古高原等地区;以气候而论,属于温带南部,暖温带、北亚热带,海拔在1000米以下,低山丘陵。平原绿化,防风固土,均采用紫穗槐造林,适宜年平均气温为10~16℃,绝对最低温在-30℃以下,年降雨量在500~700mm,为生长良好。这些地区主要采用直苗、插条及直插造林,均有良好效果。
4.紫穗槐造林,山地采用鱼鳞坑整地,平原采用带坑整地,主要采用直苗、插条及直播的方式在春季、秋季及雨季进行造林,直播每穴8~10粒,每公顷5000~6000株(穴),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
5.本发明的实验结果,于2005年5月26日在哈同公路宾县段阴向边坡沙土地上播种了紫穗槐,经过实践,出苗率达85%,平均地上部高度为0.62~0.86米,主根长0.27~0.36米,侧根达0.28米,最长为0.39米,长势良好,形成护坡的灌木植被。与此同时在同一地区进行直播试验,于7月13日至22日进行播种,土壤条件为沙土和黄粘土,成苗率为88%,平均地上高度为0.1~0.12米,最高为0.15米,最低为0.07米,长势正常,在紫穗槐行间播种的皱叶酸模及天然更新的杂草,出苗率为50%,长势良好,形成了灌草结合的多层护坡植被,生物的多样性高,覆盖率达到95%以上,发挥着大的生态功能作用。
6.采用本发明技术得到的生态功能效果减轻雨滴激溅保护边坡,依据边坡自然降雨过程,提出水分平衡公式P1=P-(R1+T2)。式中P1为边坡植被截留量;P为自然降水量;R1为地表流量;T2为植被表层蒸发量。由公式看出,直接降于边坡的雨量P,被已形成的灌草综合的植被留P1,降低了落下雨点的动能,减轻对边坡的击溅,有效地保护了土壤,减少了土壤面蚀,防止边坡土壤的流失,由此看出,植被起到对雨滴的缓冲和截留的作用,全面保护了边坡,达到了生物护坡的目的。
7.采用本发明,可以使植被阻滞地表径流,防止对边坡冲刷,由植被截留的雨量P1,除蒸发量E外,部分落到边坡土壤上,形成地表径流R1和由路面形成的地表径流R2流入边坡,两个地表径流合成R0=R1+R2。路面的降雨量P,由于路面是不透水层,其P均形成地表径流,R2约占自然降水量的一半,流入坡面。其流动规律是由坡顶向坡下流动,冲刷力大,但由于灌草结合的植被的阻拦,不仅降低流速,减少对土壤冲刷动能,而且还渗透到土壤中,减轻浸蚀强度,保护了边坡,固定了土壤。
8.采用本发明可以改善边坡微气候,由于灌草结合的植被作用,降低了靠地表的风速,减少了边坡的水分蒸发,调节了气温,有效地改善了微气候的生态环境,促进了阴向植被的生长。
9.本发明的技术分析直播增加抗逆性,紫穗槐为温暖带的树种,引种到温带的哈尔滨已获得成功,这是对温度的适应,但不是所有立地条件均适宜,在边坡阴向的生态环境因子已成为该种扩展的限制因子。近十年来,哈同公路、哈绥公路较普遍引种紫穗槐护坡,阳向边坡生长好,引种成功,而阴向边坡死亡率高,没有成功。因为在同一纬度地区,阳向比阴向太阳辐射总是多30~40%,由热量因子变化而引起一系列相关因子的变化,因此阴向边坡比阳向边坡温度低4~5℃,土壤含水率偏高,易引起霜害,过去阴向边坡栽植紫穗槐没有成功,主要是温度低,水分多,氧气少,造成植苗根系和插条表层腐蚀而引起的,为此采用种子繁殖的办法进行直播,解决了以这个问题。因为直播幼苗根系深,适应性强,变异性大,在阴向边坡,生长虽然受到相对温度低等因子限制,但长势良好,形成了边坡保护植被。
10.复合结构植被促进紫穗槐生长,在紫穗槐与皱叶酸模及天然杂草形成的灌草结合植被,改变了原来的下垫面,降低风速,减少土壤蒸发,调节了热量的分布,改善了微气候环境,促进了植被生长,尤其是紫穗槐灌木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筛,为紫穗槐种子发芽,胚茎生长,幼苗出土,幼树成活与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自然选择和人工调控中成长,改良了遗传品质,扩大了栽培区,对保护公路边坡有重要意义。
11.采用本发明技术对公路边坡进行保护还可以创造出很高的经济效益,根据实践得出,每亩紫穗槐播种成功的直接成本为805.00元,种苗费紫穗槐每亩播种量为15公斤,每公斤单价为15.00元,每亩紫穗槐种苗费为225.00元,皱叶酸模每亩播种量为20公斤,每公斤单价为6.00元,每亩皱叶酸模的种苗费为120.00元,肥料费每亩直播紫穗槐地块需硫酸钾肥20公斤,肥料成本每亩为40.00元,整地除草每亩整地除草费用为120.00元,播种费用播种每亩紫穗槐和施肥的人工费为每亩80.00元,锄草每亩紫穗槐抚育除草的费用为90.00元,浇水每亩直播地块浇水的费用为50.00元,管理费、运输费及不可预见费每亩费用为80.00元。
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其组成包括整地,开沟播种,免耕管理,优化植被结构,幼树防寒,苗木管理。
整地为直播创造良好环境,将坡面的枝桠、灌木根、藤萝、萌芽等及影响播种幼苗出土的碎石等杂物一律捡除,使坡面干净,达到适宜播种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地,首先平整坡面,疏松土壤,深度在7~8cm,切勿形成细沟,以免水土流失。
开沟播种于5月下旬或6月上旬至7月上旬雨季开始播种,依据坡面特点,沿着坡面横向开沟,深2.0cm,宽7~8cm,沟间距均为50~60cm,将已处理好的种子,直播沟内,每亩15kg,然后覆土,厚度为1.0cm,并镇压,增加毛细管作用,提高发芽率。播种量按公式S=NW/ER(1-A)G1000计算条播和撤播播种量,式中S为公顷用种量kg;N为公顷计划出苗株数;E为种子出芽率(%);R为种子纯度%;A为种子损失率(鸟、鼠、蚁、兽类危害率%);G为种子出场出苗率%;W为种子千粒重kg。出苗后每公顷将保留1~1.5万株,即满足护坡要求。
免耕管理5月末播种,晚霜已过,保证种子正常发芽,不受冻害、霜害影响,在播种后,视土层含水量情况,进行少量多次浇水,以防干旱,促进发芽,对天然杂草,凡抑制幼苗出土,及时免耕除掉,以保证种子正常出土、成苗。
优化植被结构为了加速紫穗槐种子发芽出土,在已播紫穗槐的行间散播皱叶酸模(Rumaxcrispus)及车前草(plantago asiarica),并诱导天然杂草,形成以紫穗槐为主体的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草灌混交复层结构植被,生物多样性指数高,增加覆盖度,而且促进紫穗槐生长量。皱叶酸模每亩播种量为20kg,车前草每亩15kg,并覆土踏实,促进发芽。
幼树防寒当紫穗槐即将停止生长木质化后,在秋末进行用松土覆盖苗木,厚度5~6cm,以防止冻害发生,翌年春季撒除。
苗木管理在幼苗出土后进行免耕管理,剪除影响紫穗槐幼苗生长的杂草,要轻轻剪掉,以减少土壤流失,经常检查幼苗在生长过程中是否缺水,如果发生干旱即应浇水,应少量多次,切勿冲击土壤,促进幼苗生长。
防寒技术紫穗槐是暖温带的树种,平均气温在7~10℃,一月平均气温在-10~14℃,与引种地区温差很大,为弥补这一不足,防止冻害发生,在紫穗槐木质化后,用松土防寒,并拍实,防止透风,保护安全过冬,翌年解冻后,即撤除防寒土,促进生长。
免耕抚育在灌草结合的复合植被,主要是边坡固土,防止冲刷,因此采用免耕的技术进行抚育,在不造成松土的条件下,剪除妨碍紫穗槐生长的杂草,促进紫穗槐生长,对不影响灌木生长,皱叶酸模,及天然杂草等植物应全面保留,促进多种群的发展,促其生长,达到护坡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其组成包括整地,开沟播种,免耕管理,优化植被结构,幼树防寒,苗木管理,其特征是所述的开沟播种为依据坡面特点,沿着坡面横向开沟,深2.0cm,宽7~8cm,沟间距均为50~60cm,将已处理好的种子,直播沟内,每亩15kg,然后覆土,厚度为1.0cm,并镇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整地为直播创造良好环境,将坡面的枝桠、灌木根、藤萝、萌芽等及影响播种幼苗出土的碎石等杂物一律捡除,使坡面干净,达到适宜播种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地,首先平整坡面,疏松土壤,深度在7~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免耕管理为在播种后,视土层含水量情况,进行少量多次浇水,对天然杂草,凡抑制幼苗出土,及时免耕除掉,保证种子正常出土、成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优化植被结构为在已播紫穗槐的行间散播皱叶酸模及车前草,并诱导天然杂草,形成以紫穗槐为主体的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草灌混交复层结构植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幼树防寒为当紫穗槐即将停止生长木质化后,在秋末进行用松土覆盖苗木,厚度5~6c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苗木管理为在幼苗出土后进行免耕管理,剪除影响紫穗槐幼苗生长的杂草,要轻轻剪掉,经常检查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的水量。
全文摘要
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现有引种紫穗槐于公路两侧边坡护坡造林,阳向生长良好,无病虫害,而阴向生长不良,成活率低,达不到护坡的目的。本发明技术经过反复试验研究,解决了阴向紫穗槐护坡的问题,本发明紫穗槐公路边坡阴向护坡方法,其组成包括整地,开沟播种,免耕管理,优化植被结构,幼树防寒,苗木管理,所述的开沟播种为依据坡面特点,沿着坡面横向开沟,深2.0cm,宽7~8cm,沟间距均为50~60cm,将已处理好的种子,直播沟内,每亩15kg,然后覆土,厚度为1.0cm,并镇压。本发明适用于公路两侧边坡护坡造林。
文档编号A01G1/00GK1954663SQ200510010478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5日
发明者杨玉林 申请人:杨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