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0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森林重大危险性疫害无公害治理领域,具体的说是利用植物信息化合物(引诱剂)对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松褐天牛进行化学生态调控治理的一种高效引诱剂及其应用背景技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我国南方松林的重要蛀干害虫,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以东、河北以南,东至台湾、南至广东。但它的破坏性主要还在于其为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该病在我国和日本主要借助羽化后的松褐天牛成虫在补充营养和产卵时,天牛体内的线虫通过天牛取食或者产卵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树而导致松树死亡,对松林造成毁灭性危害,被誉为“松树的癌症”。该病具有危害严重、致病力强、死树速度快、治理难度大、传播途径多、适生区域广几大特点。松树一旦感染松材线虫病,40天内便会死亡;而且该病还会迅速蔓延成灾,导致大片松林枯死。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已成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外来有害生物之一,属国际检疫对象,在国外分布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葡萄牙等国。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后,已在江苏、安徽、香港、广东、浙江、山东、台湾及香港等省(区)地区相继发生。目前,松材线虫已经扩散到10省区86县市,发生面积达8.7万hm2,累计致死松树3500多万株,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5亿元,间接损失250亿元。近年来,疫情扩散蔓延呈加剧之势,目前松材线虫疫区距离黄山风景区直线距离只有67公里,对黄山等著名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重点生态区域构成巨大的威胁。国家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2000年国家财政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直接经费就高达1000万元。
松树是我国的主要树种,面积约占整个针叶林的58%。从平原到高山几乎所有的林区都可见到松属植物的存在。在这些松属植物中,许多种类为松材线虫的感病者。我国具有适宜松材线虫病流行的环境条件。根据研究发现,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均为松材线虫的适生区,而辽宁、新疆、西藏、甘肃的部分地区也适合松材线虫的发生。因此,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将引发难以遏制的生态灾难,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松材线虫已经作为技术壁垒成为一些国家限制我国商品出口、制造贸易摩擦的借口。2001年开始,欧盟对我国木材包装品出口的限制开始重点转移到松材线虫,我国控制松材线虫的水平和力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贸易。因此,松材线虫控制技术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课题。
大量研究表明,在松树-松褐天牛-松材线虫三者间的体系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能有效控制松褐天牛,便能达到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目的。日本学者Takasu等(2000)(Takasu F,Yamamoto N,Kawasaki K et al.,2000.Modeling the expansion ofan introduced tree disease,Biological Invasions vol.2,No.2141-150)报道,一旦松褐天牛密度下降到一个阈值以下,松材线虫的侵染就不会引起松树的死亡,并且随着天牛种群密度的降低,该病的扩散速度就会明显下降。
目前,防治松褐天牛的主要措施有施用化学杀虫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诱捕等。化学除治主要是成虫期喷撒化学农药和幼虫期病材的药剂薰蒸,但天牛成虫羽化期长以及幼虫危害的隐蔽性,除治效果不明显,大量施药还严重污染环境。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天敌微生物对松褐天牛的防治。由于生物防治受环境影响较大,且致病周期长,防治效果也不太理想。物理防治主要是对清理的病死树进行集中焚烧、薰蒸、热烘、切片打浆和锯板等方法,但此法是被动应对。诱捕法是根据松褐天牛对寄主植物气味的趋性而达到诱杀的目的,此法不仅是虫情和病情预测预报的有效手段,而且大量诱杀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从而能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危害。
松褐天牛在取食和产卵时对寄主的定位主要靠松树挥发性物质的引诱,这些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烯和厌气性发酵生成物的混合物。近年来,国内外森保工作者利用这些活性物质配制成多种引诱剂,在松材线虫病的预测预报,降低天牛种群数量,减轻翌年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取得一定的效果。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赵锦年等(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林业科学,2000,3262-267)在王玉嬿、张连芹等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单萜烯、松脂、松节油、乙醇、异丙醇、乙醛、丙酮、安息香酸、丁香粉以及增效剂等按不同组分和比例配制成多个配方,通过研究筛选出对松褐天牛引诱活性最强的引诱剂M99-1,其主要成分由单萜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配制而成,诱芯的制作是将开口较小的废弃易拉罐洗净,内置脱脂棉,注入配制好的140ml引诱剂即制成诱芯,其引诱活性高于国内其它引诱剂和日本引诱剂“ホボロンニ”。目前,引诱剂M99-1已在浙江省56个县(市)和单位使用,并已推广至湖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福建、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和安徽等12个省(市、区),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松材线虫和传媒昆虫松褐天牛的防治中。但是,引诱剂M99-1在补充营养期引诱效果、诱芯持续引诱时间、产品成本及减少劳动力等方面均距实用化较远。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引诱剂不仅引诱效率低,而且是将引诱剂加入开口较小的易拉罐内,罐内置脱脂棉,注入引诱剂后即成为诱芯。由于诱芯中引诱剂的挥发速度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引诱周期短,一次性持续引诱时间较短只有7-10天,并需不断添加引诱剂,不仅成本高,而且给环境复杂的林间实际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为重要的是该产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引诱作用较好,而对补充营养期的松褐天牛引诱活性很低。引诱剂M99-1诱捕到的雌成虫均怀卵,每头雌成虫的平均怀卵量为15.9粒,其中黄白色成熟卵12.3粒,黄色或淡黄色未成熟卵3.6粒,说明M99-1诱捕到的雌成虫均是经过补充营养并交配过1次以上的成熟成虫。然而,松材线虫侵入寄主松树体内是伴随着松褐天牛的取食补充营养发生的,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后,靠爬行与飞翔扩散到树冠上部取食当年至3年生枝条树皮进行补充营养,同时传播线虫,成虫补充营养需要经过2-3周后才进行交配产卵。所以,M99-1对补充营养期的天牛引诱活性很低甚至没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提供一种高活性的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的引诱剂是将几种对松褐天牛具有高活性的松树挥发物溶剂以及增效剂按一定比例配制后,装入具有缓释作用的诱芯瓶内,制成诱芯。该诱芯不仅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有很好的引诱作用,而且对补充营养期的松褐天牛也有很好的引诱作用,将诱芯置入诱捕器后,悬挂在松林内通风处或林缘,120ml缓释诱芯其释放速率适度,一次持续引诱周期可达1个月以上,通过大量诱捕松褐天牛成虫,达到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和遏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蔓延。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引诱剂诱芯是由几种高活性松树挥发物试剂及增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装入具有缓释作用的诱芯瓶内(购于山西省太原市三成塑料厂,体积为120mL或200mL),即制成松褐天牛引诱剂诱芯。本发明提出的松褐天牛高效引诱剂它含有25%-35%(v/v)松节油(Turpentine)以26%-34%为好,添加5%-10%(v/v)α-蒎烯(R-α-Pinene)以7%-10%为好,添加5%-7%(v/v)β-蒎烯(β-Pinene)以6%-7%为好,添加5%-8%(v/v)月桂烯(Myrcene)以5%-7%为好,添加5%-12%(v/v)蒈烯((3)-Carene)以7%-9%为好,添加5%-10%(v/v)α-松油醇(α-Terpineol)以7%-9%为好,添加30%-38%(v/v)无水乙醇以33%-35%为好,(其中蒈烯购自北京舒伯伟化工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其余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将7种化合物按体积百分比均匀混合,将配制好的引诱剂分别装入具有缓释作用的诱芯瓶内,拧紧瓶盖,即制成松褐天牛高效引诱剂的诱芯。将本发明制成松褐天牛高效引诱剂的诱芯,Ma02,与赵锦年研制的M99-1引诱剂的诱芯作为对照,于2004年7月15日至2004年9月3日在安徽宣城敬亭山林场进行诱捕对比试验比较,结果如下诱捕对比试验用的诱捕器选用仿王玉嬿的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王玉嬿,舒超然,孙永春.松褐天牛引诱试验初报[J].林业科学.1991,27(2)186-189),由马口白铁皮制成。诱捕器上方为25cm长的伞形罩,罩下为各长30cm、宽15cm的3块挡虫板,板底相连处各截去长10cm、宽5cm小块,以盛放诱芯。档虫板下方为上径30cm、底径10cm、壁长20cm的漏斗。将本发明制成的松褐天牛高效引诱剂Ma02和赵锦年研制的引诱剂M99-1各取120ml装入缓释诱芯瓶(120ml,购于山西省太原市三成塑料厂)内,拧紧瓶盖,制成诱芯。每种诱芯分别置入5个诱捕器挡虫板中央开口处,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诱捕器分别悬挂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林地中,用铁丝将诱捕器悬挂于两松树间,诱捕器下面的漏斗颈也用铁丝打结后固定于两树间,诱捕器下端距地面1.5-2.0m。每个诱捕器间距约30-50米。漏斗颈下套一集虫袋,用于收集诱捕到的昆虫。每3天检查一次诱虫数。诱虫结果如下表1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比较(安徽宣城敬亭山林场,2004.7.15-2004.9.3)

注同列数据后的相同字母表示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的多重比较中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间差异显著(α=0.05)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研制的引诱剂Ma02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获67.6±7.8头天牛成虫,而对照M99-1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获49.2±11.54头天牛成虫,两者诱捕效果差异显著。
本发明的引诱剂Ma02在引诱松褐天牛时同时也引诱到其他害虫,结果如下表2引诱剂Ma02诱捕到的其他昆虫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引诱剂Ma02不仅对松褐天牛有高效引诱作用,对其它鞘翅目和半翅目的害虫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
此外,将本发明的引诱剂Ma02与赵锦年研制的引诱剂M99-1(作为对照),于2005年6月至7月在安徽省宣城敬亭山林场作松褐天牛雌成虫诱捕效果比较,并解剖捕获的雌成虫卵巢作雌成虫怀卵量比较,结果如下
表3不同引诱剂诱获松褐天牛雌成虫数量及雌成虫怀卵量比较(安徽宣城敬亭山林场,2005.6-7)

从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引诱剂Ma02诱捕到的天牛雌成虫明显比对照M99-1多将近一倍,从解剖雌成虫的卵巢看怀卵率,本发明的引诱剂Ma02怀卵率为50%左右,另外50%的雌成虫均为补充营养期的雌成虫;而对照引诱剂M99-1诱获到的天牛雌成虫怀卵率达到100%。因此,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研制的引诱剂不仅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雌成虫有很好的引诱活性,而且对补充营养期松褐天牛雌成虫也有很好的引诱作用。同时选用具有缓释作用的特制塑料瓶(120ml、200ml)制成的缓释诱芯其释放速率适度,一次持续引诱周期可达1个月以上,解决了引诱剂M99-1选用的开口易拉罐为诱芯装置时一次性持续引诱时间较短(7-10天),需不断添加引诱剂的缺点。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高活性的引诱剂不仅对产卵期天牛有引诱活性,而且对补充营养期的天牛成虫也具有很好的引诱作用。同时,结合缓释诱芯瓶的使用,不仅可节约成本,而且极大地减少劳动力,对环境十分复杂的林间诱捕操作,无疑带来极大的便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一步说明了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1.诱捕器在林间挂置示意图。
附图2.120ml和200ml缓释诱芯塑料瓶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配制引诱剂A将25%(v/v)松节油和10%(v/v)R-α-蒎烯和7%(v/v)β-蒎烯和5%(v/v)月桂烯和5%(v/v)蒈烯和10%(v/v)松油醇和38%(v/v)无水乙醇混匀混合后取120ml装入具有缓释作用的诱芯瓶内(购于山西省太原市三成塑料厂),拧紧瓶盖,制成诱芯A。
实施例2.配制引诱剂B将35%(v/v)松节油和5%(v/v)R-α-蒎烯和5%(v/v)β-蒎烯和8%(v/v)月桂烯和12%(v/v)蒈烯和5%(v/v)松油醇和30%(v/v)无水乙醇混匀混合后取120ml装入具有缓释作用的诱芯瓶内(购于山西省太原市三成塑料厂),拧紧瓶盖,制成诱芯B。
实施例3.配制引诱剂Ma02将30%(v/v)松节油和8%(v/v)R-α-蒎烯和6%(v/v)β-蒎烯和6%(v/v)月桂烯和8%(v/v)蒈烯和8%(v/v)松油醇和34%(v/v)无水乙醇混匀混合后取120ml装入具有缓释作用的诱芯瓶内(购于山西省太原市三成塑料厂),拧紧瓶盖,制成诱芯Ma02。
将引诱剂M99-1作为对照,与本发明实施例1、2、3配制的引诱剂A、B、Ma02四种引诱剂诱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比较见表4。
将每种诱芯分别各置入5个诱捕器挡虫板中央开口处,并加以固定。诱捕器为撞板式漏斗型,由马口白铁皮制成。诱捕器上方为25cm长的伞形罩,罩下为各长30cm、宽15cm的3块挡虫板,板底相连处各截去长10cm、宽5cm小块,以盛放诱芯。档虫板下方为上径30cm、底径10cm、壁长20cm的漏斗。诱捕时,将诱捕器悬挂在山顶、林间空旷地、林道和林缘等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林地中,用铁丝将诱捕器悬挂于两松树间,诱捕器下面的漏斗颈也用铁丝打结后固定于两树间,诱捕器下端距地面1.5-2.0m。每个诱捕器间距约30-50米。诱捕时,漏斗颈下套一集虫袋,用于收集诱捕到的昆虫。每种引诱剂各设5个诱捕器,每3天调查一次。收集诱捕器中的天牛,带回分离松材线虫或将天牛杀死。诱捕结果如下
表4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安徽宣城敬亭山林场,2004.7.15-2004.9.3)

注同列数据后的相同字母表示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的多重比较中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间差异显著(α=0.05)从表4的试验结果来看,本发明配制的引诱剂A、B、Ma02三种引诱剂诱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均比对照引诱剂M99-1要好,其中Ma02引诱效果最好,平均每个诱捕器能诱获67.6±7.8头松褐天牛成虫,而对照引诱剂M99-1仅为49.2±11.54头/诱捕器,Ma02与对照M99-1相比,引诱效果增加37.4%。Duncan’s新复极差检验表明,Ma02与其它3种引诱剂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Ma02引诱剂引诱活性最好。
本发明研制的引诱剂诱芯,不仅引诱活性高,而且对产卵期和补充营养期的松褐天牛成虫均具有很好的引诱作用,引诱时间自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初期开始,直到羽化结束。本发明引诱剂利用天然植物信息化合物(松树挥发物溶剂)所以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方便,配套使用的缓释诱芯一次持续引诱周期长达1个月以上,不仅可节约成本,而且极大地减少劳动量,适宜于全国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发生区和重点疫情控制区内大量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诱芯由引诱剂和缓释塑料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诱剂它含有25-35%(v/v)松节油(Turpentine)和5-10%(v/v)α-蒎烯(R-α-Pinene)和5%-7%(v/v)β-蒎烯(β-Pinene)和5-8%(v/v)月桂烯(Myrcene)和5-12%(v/v)蒈烯((3)-Carene)和5-10(v/v)α-松油醇(α-Terpineol)和30-38%(v/v)无水乙醇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诱剂它含有26-34%(v/v)松节油(Turpentine)和7-10%(v/v)α-蒎烯(R-α-Pinene)和6-7%(v/v)β-蒎烯(β-Pinene)和5-7%(v/v)月桂烯(Myrcene)和7-9%(v/v)蒈烯((3)-Carene)和7-9%(v/v)α-松油醇(α-Terpineol)和33-35%(v/v)无水乙醇的组合。
3.一种松褐天牛高效引诱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权利要求1或2配制好的引诱剂取120ml装入具有缓释作用的诱芯瓶内,拧紧瓶盖,制成诱芯。(2)将诱芯置入诱捕器挡虫板中央开口处,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诱捕器悬挂在山顶、林间空旷地、林道和林缘等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林地中,用铁丝将诱捕器悬挂于两松树间,诱捕器下面的漏斗颈也用铁丝打结后固定于两树间,诱捕器下端距地面1.5~2.0m。(3)每个诱捕器间距约30-50米。诱捕时,漏斗颈下套一集虫袋,用于收集诱捕到的昆虫。(4)每3天检查一次诱虫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具体地说是将几种对松褐天牛具有引诱作用的松树挥发物溶剂以及增效剂按一定比例配制后,装入具有缓释作用的诱芯瓶内,制成诱芯。本发明的引诱剂不仅引诱活性高,而且对产卵期和补充营养期松褐天牛成虫均具有很好的引诱作用。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和配套缓释塑料瓶一起使用,一次持续引诱周期长达1个月以上,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极大地减少劳动力,可用于松材线虫病的监测,通过大量诱捕松褐天牛成虫,达到降低虫口密度和遏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蔓延,为松材线虫病和松褐天牛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文档编号A01P19/00GK1709068SQ20051002819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黄勇平, 王四宝, 苗雪霞, 李增智, 樊美珍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安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