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8533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江河、湖泊水产资源保护和水底生态恢复的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就地的可规模化生产的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量的水产资源濒临灭绝,水生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和再生水产资源,改善水生生态环境,在江河、湖泊水底营造一个适合鱼贝类生长的生态环境,以吸引鱼贝类造成和扩大渔场,有时需要用人造鱼礁。目前,人造鱼礁大多是采用一定形状的混凝土块,或用钢材、旧轮胎等废旧材料组合成一定形状。传统使用的混凝土块人造鱼礁由于混凝土表面凹凸少,内部空隙度不够,故不易附着水草、海草、藻类等,不易吸引贝类和小鱼,集鱼效果差。另一方面,使用废旧材料的人造鱼礁很容易老化,外观也不佳。而且这些人造鱼礁相当重,不易搬运和设置,生产后运输成本大。目前已开发出一种利用石块连接形成的构件制造成的鱼礁,可使丰富的藻类或海草附着于自然石块上,形成适于贝类和小鱼生长的环境,而且比较容易吸引大型鱼类,可提高人造鱼礁的集鱼效果。但这种方法由于受原材料限制,制作工艺复杂,无法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鱼礁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人造鱼礁的就地规模化生产方法。它的优点是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且能就地规模化生产并就地使用。
本发明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首先制作一个立体的鱼礁骨架,至少2个封闭的软管模中充满可流动的物质后放入鱼礁骨架内,然后将混凝土填抹进鱼礁骨架中,同时将软管模和连接构件填充在混凝土中,软管至少有一端外露,待混凝土凝固,将软管模中的可流动物质倒出,然后将软管模从鱼礁中抽出后形成内部及表面多孔的鱼礁。运用该方法制造生产的鱼礁,形似人造假山,内部有多孔结构,表面有凸起,基本解决了目前人工鱼礁所存在的取材困难,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有较好的集鱼效果和美观性。且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环保无污染,方便实用,可广泛用于江河、湖泊水产保护和水环境生态恢复。
另外,在鱼礁骨架混凝土即将凝固时,在其表面添加一定数量的石块,让石块固定在鱼礁表面形成凸起,或用水冲刷鱼礁表面,使混凝土中的石块露出,形成表面凸起,这样鱼礁表面就容易附着水草、海草、藻类等了。
本发明的连接构件是一种有孔的中空粗细管子相互套合后用连接绳或链结合起来的装置。连接构件1的内径大于等于连接构件2的外径,连接构件1上有孔4数个,可以是单排或多排孔,连接构件2上有相应孔4″,连接构件2长度大于连接构件1长度。连接时将连接件2插入连接件1内,并将两个构件上的孔4和4″相吻合时用一柔性的绳或链3穿过两对孔将其捆绑固定。
本发明鱼礁骨架可由一定量的钢筋捆扎成0.064-1立方米的骨架。
本发明混凝土中水泥、河、石的混合比为3-5∶2-4∶3-4。
根据水域大小的需求,这种人工鱼礁可通过连接构件和绳、链状连接装置将大小不等的多个鱼礁链接成鱼礁群,扩大人造鱼礁的集鱼能力。
该聚乙烯软管模具可以事先加工好,带到鱼礁投放地附近生产鱼礁用,成本较低,又避免了远距离运输鱼礁产生的费用,节约了成本。


图1为矩形本发明透视图。
图2为球形本发明透视图。
图3为连接构件连接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例一首先,用一定量的钢筋捆扎成立方体状的骨架5。体积为1立方米。在柱状聚乙烯软管模6内部充满细砂,并将其水平放入鱼礁骨架1内。然后用水泥、砂、石按混合比为3∶2∶3混合成混凝土,并将其填抹进放有聚乙烯软管的鱼礁骨架中,于此同时在立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安插连接构件1或2。安置连接构件时,立方体面中至少有一面需要安置连接构件1或2。待混凝土凝固时,便可将聚乙烯软管模中的细砂倒出,同时将聚乙烯软管模从鱼礁中抽出。在鱼礁骨架混凝土即将凝固时,在其表面添加一定数量的石块9,让石块固定在鱼礁表面形成凸起,或用水洗刷鱼礁表面,使水泥砂石浆中的石块露出,形成表面凸起。
例二首先,用一定量的钢筋捆扎成球形骨架7。体积为1立方米。在圆锥状聚乙烯软管模8内部充满土,并将其向球心插入鱼礁骨架7内。然后用水泥、砂、石按混合比为5∶4∶4混合成混凝土。并将其填抹进放有聚乙烯软管的鱼礁骨架中,于此同时在球体上分别安插连接构件1或2。安置连接构件时,球面上至少有一个点需要安连接构件1或2。待混凝土凝固时,便可将聚乙烯软管模中的土倒出,同时将聚乙烯软管模从鱼礁中抽出。在鱼礁骨架混凝土即将凝固时,在其表面添加一定数量的自石块9,让石块固定在鱼礁表面形成凸起,或用水洗刷鱼礁表面,使水泥砂石浆中的石块露出,形成表面凸起。
权利要求
1.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制作一个立体的鱼礁骨架,至少2个封闭的软管模中充满可流动的物质后放入鱼礁骨架内,然后将混凝土填抹进鱼礁骨架中,同时将软管模和连接构件填充在混凝土中,软管至少有一端外露,待混凝土凝固,将软管模中的可流动物质倒出,然后将软管模从鱼礁中抽出后形成内部及表面多孔的鱼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鱼礁骨架混凝土即将凝固时,在其表面添加一定数量的石块,让石块固定在鱼礁表面形成凸起,或用水洗刷鱼礁表面,使水泥砂石浆中的石块露出,形成表面凸起的人造鱼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混合比为3-5∶2-4∶3-4。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软管模为柱状、圆锥状、球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1)的内径大于等于连接构件(2)的外径,且连接构件(1)和(2)上分别有孔(4)和(4″),构件(2)长度大于构机(1)的长度,连接时将连接件(2)插入连接件(1)内,并将两个构件上的孔(4)和(4″)相吻合时用一柔性的绳状物(3)穿过两对孔将其捆绑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软管模相互交错、平行、垂直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软管模材料为聚乙烯、纺织品、橡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流动物质可为砂、水、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鱼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制作一个立体的鱼礁骨架,至少2个封闭的软管模中充满可流动的物质后放入鱼礁骨架内,然后将混凝土填抹进鱼礁骨架中,同时将软管模和连接构件填充在混凝土中,软管至少有一端外露,待水混凝土凝固,将软管模中的可流动物质倒出,同时将模从鱼礁中抽出后形成内部及表面多孔的鱼礁。运用该方法制造生产的鱼礁,形似人造假山,内部有多孔结构,表面有凸起,基本解决了目前人工鱼礁所存在的取材困难,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有较好的集鱼效果和美观性。且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环保无污染,方便实用,可广泛用于江河、湖泊水产保护和水环境生态恢复。
文档编号A01K61/00GK1775010SQ20051004866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日
发明者甄晓云, 苏一江, 陶磅, 陈维川 申请人: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