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4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田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田作业机,其构成为将支承左侧车轮的左侧车轮支承体、及支承右侧车轮的右侧车轮支承体相对于机体框架分别升降,并在前述机体框架的下侧备有接地浮子。
背景技术
上述水田作业机,即使在农田或行进地面上有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倾斜或阶差等,也可将左右车轮相对于机体框架相反地升降而使机体在左右方向上维持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状态。
在该种水田作业机中,以往,有如例如实开昭50-9417号公报中所示、设置有连结到作为左右车轮支承体的车轮箱(公报中7、8)上的扭力杆(公报中13)的水田作业机。
上述水田作业机中,作为连结到左右车轮支承体上的扭力杆,若采用穿过机体框架上侧的扭力杆,则有必要将机体框架向上侧迂回的弯曲部备于扭力杆上,使得即使车轮相对机体框架下降扭力杆和机体框架也不会干涉,在车轮相对机体框架上升时,发生扭力杆的弯曲部上升到较高位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田作业机,其可通过扭力杆限制左右车轮的相反升降、或通过扭力杆对升降的车轮施加恢复力,并可将扭力杆紧凑地收容到机体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水田作业机,其构成为支承左侧车轮的左侧车轮支承体、及支承右侧车轮的右侧车轮支承体相对于机体框架分别升降,并在前述机体框架的下侧备有接地浮子,其特征在于,备有扭力杆,所述扭力杆在以穿过前述接地浮子及前述机体框架之间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连结到前述左侧车轮支承体及前述右侧车轮支承体上。
根据上述特征,若左右车轮相反升降,则通过扭力杆连结左侧车轮支承体及右侧车轮支承体而限制左右车轮支承体的相反升降,并限制使得左右车轮的升降不会过量。又,扭力杆发生弹性变形而对左右车轮支承体摆动施力,并施加使左右车轮返回到原来高度的恢复力。
即,由于扭力杆穿过接地浮子及机体框架之间,所以即使在扭力杆上形成弯曲部,该弯曲部在车轮相对于机体框架上升时避免扭力杆及机体框架的干涉,也可一边使扭力杆不会上升到太高位置一边使左右车轮升降。
因此,通过扭力杆的作用,可限制左右车轮的相反升降并可对升降的左右车轮施加恢复力,所以可使机体与耕盘或行进地面的倾斜或凹凸无关稳定地行进,并且,可将扭力杆紧凑地收容、使得其不会上升到较高位置,而得到在操作方面等有利的状态的扭力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前述扭力杆在机体横向上的中间部弯曲成形为下述弯曲状态,即、使其位于比连结到前述左侧车轮支承体及前述右侧车轮支承体上的端部更低的配置高度。
根据上述特征,左右车轮相反升降时,扭力杆在弯曲部向伸长侧发生弹性变形而容许左右车轮的相反升降。又,在车轮相对于机体框架上升时,通过扭力杆的弯曲来避免扭力杆及机体的干涉,所以可使车轮更高地上升。因此,由于可将车轮上升到更高处而对行进有利,并可将左右车轮可相反升降的扭力杆的形状利用到避免扭力杆及机体框架的干涉的装置中而得到构造的简单化。
又,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相对于前述机体框架摆动自如的悬臂连杆,并且,前述悬臂连杆的一端经由连动部件连结到一个车轮支承体上、该悬臂连杆的另一端经由连动部件连结到另一个车轮支承体上,使得在前述左右车轮相反地升降时前述悬臂连杆摆动,在这一对连动部件的某一个上设置有对该连动部件及前述悬臂连杆的相对摆动施加阻力的缓冲装置。
根据上述特征,若左右车轮相反地升降,则悬臂连杆及各连结部相对摆动。此时,缓冲机构对悬臂连杆及一个连结部件的相对摆动施加阻力,缓和对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的行进振动。由此,可在左右车轮上安装缓冲机构使其稳定地行进,并且可仅以在一个连接部件上设置缓冲机构的简单的构造使价格便宜。
又,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备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对前述悬臂连杆进行移动调节,使得前述左右车轮相对于机体框架一体地升降。
根据上述特征,若对调节机构进行操作,则该调节机构对悬臂连杆进行移动操作,悬臂连杆经由一对连动部件对左侧车轮支承体及右侧车轮支承体进行摆动操作而对左右车轮一起相对于机体框架进行升降操作。因此,通过对调节机构进行操作,可使左右车轮一起升降而调节机体的对地高度。
又,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机体框架上备有插秧机构,该插秧机构备有将驱动摆动推出臂、及插秧推出杆用连结部件连结的驱动构造,所述插秧推出杆滑动自如地支承在插秧臂的内部,并且,若前述推出臂位于插秧推出侧的行程末端上,则配置成下述位置关系,即安装到前述插秧臂上的插秧爪的基端侧、及前述连结部件在与前述插秧推出杆的杆轴芯垂直相交的方向观察相互重合。
根据上述特征,若推出臂位于插秧推出侧的行程末端,则由于前述连结部件在与插秧推出杆轴芯垂直相交的方向观察与插秧爪的基端侧重合,所以即使插秧臂的插秧爪支承部在插秧推出杆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变长,与该插秧爪支承部的长度相比,可缩短支承插秧臂的插秧推出杆的杆支承部在插秧推出杆滑动方向上的长度,作为插秧机构整体在插秧推出杆滑动方向上的长度也变短。因此,插秧臂的插秧爪支承部在插秧推出杆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变长,插秧爪通过插秧臂被牢固地支承,并且作为插秧机构整体在插秧推出杆滑动方向的长度变短,可将插秧机构组装成以下所述的有利的状态,即可在其长度方面和插秧爪的旋转轨迹方面小型化且与秧苗载置台尽可能接近。
又,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前述插秧臂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前述插秧臂,在前述推出臂位于插秧推出侧的行程末端时,前述连结部件所在位置的部位在沿着前述杆轴芯的方向观察的最大横向宽度比前述插秧爪支承部沿着前述杆轴芯的方向观察的最大横向宽度更大。
根据上述特征,即使插秧臂的插秧爪支承部的横向宽度为窄幅,在推出臂位于插秧推出侧的行程末端位置时,可设定成下述位置关系,即前述连结部件与插秧爪的基端侧在与插秧推出杆轴芯垂直相交的方向观察相互重合。因此,作为插秧爪整体,可简洁化使得插秧爪的横向宽度在前端侧和基端侧都相同或者几乎没有不同,并且可将插秧爪外嵌到插秧臂的插秧爪支承部上而使其牢固地被支承,还可使插秧机构小型化。
又,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将前述推出臂向插秧推出侧摆动地施力的弹簧,并在从前述插秧推出杆脱开的部位配置有缓和前述推出臂在插秧推出侧的停止冲击的弹性止动件。
根据上述特征,例如,若与将弹性止动件配置成与插秧推出杆同芯状相比,以如这样地配置,为使弹性止动件止动作用于插秧推出杆的周围,有必要将其作成外径大的大型的止动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将弹性止动件配置在从插秧推出杆脱开的部位上,所以,即使将弹性止动件作成小型的止动件,也可使弹性止动件可靠地起作用而一边使推出臂的停止冲突缓和一边使其停止。因此,可将插秧臂小型化,使其可被小型的弹性止动件收容,从这方面来说也得到插秧机构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阅读使用以下附图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明了。


图1是手扶型插秧机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机体框架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车轮支承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悬臂连杆的支承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悬臂连杆及支承体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6是缓冲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扭力杆配设部的侧视图。
图8是扭力杆配设部的主视图。
图9是插秧作业部在机体中央部上的侧视图。
图10是插秧作业部在机体横向外侧部上的侧视图。
图11是插秧机构在插秧推出杆后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是插秧机构在插秧推出杆突出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3是插秧机构位置调节构造的剖视图。
图14是插秧臂的插秧爪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15是插秧驱动臂的定位部件配设部的剖视图。
图16是插秧驱动箱的主视图。
图17是备有其他实施构造的插秧机构位置调节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水田作业机的一例,可4行插秧的手扶型插秧机的构成为,如图1、2所示,在通过左右一对驱动自如的车轮1自行的行进机体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备有将动力传递到前述车轮1等上的发动机2、及发动机用的燃料箱3,在前述行进机体的后部上设置有操纵部A及插秧作业部30,所述操纵部A备有从行进机体的机体框架20向后方延伸的操纵手柄4等,所述插秧作业部30备有排列于行进机体的横向上的四个插秧机构31等,在前述行进机体的下侧设置有中心接地浮子5及左右一对侧接地浮子6,所述中心接地浮子5配置在左右车轮1之间的机体框架20的下侧,所述侧接地浮子6分开地位于左右车轮1的两横向外侧,并使位于左右车轮1的上侧的准备秧苗载置台7经由支柱8支承到行进机体上。
该插秧机是进行水稻插秧作业的插秧机,若对位于发动机2的下方的液压式升降压力缸9进行伸缩操作,则该升降压力缸9对左右车轮1相对于行进机体的机体框架20进行摆动升降操作,由此,对行进机体在前述各接地浮子5、6接触到地面上的下降作业状态、及各接地浮子5、6从地面上升离开的上升非作业状态之间进行升降操作。若使行进机体处在前述下降作业状态下行进,则各接地浮子5、6在地面上滑动而进行平地,插秧作业部30中,前述四个插秧机构31从载置于秧苗载置台32上的簇状苗取出足够一株的秧苗组,并插秧到被各接地浮子5、6平地后的地面上,所述秧苗载置台32是与该插秧机构31的插秧运动连动地并在行进机体横向上进行往复输送。
如图2所示,前述机体框架20分别由设置于行进机体的前部的发动机2的后侧附近的变速箱21、从该变速箱21的前部向前方延伸的发动机搭载框架22、从前述变速箱21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由方形钢管材形成的传动箱23、连结到该传动箱23的后端部上的插秧变速箱24、从该插秧变速箱24的两横侧部向行进机体横向外侧延伸的圆筒形的传动箱25、连结到前述各传动箱25的延伸端部上的插秧驱动箱26构成,在前述发动机搭载框架22的上表面侧设置有前述发动机2,在前述插秧变速箱24的两横侧、及前述各插秧驱动箱26的内侧上驱动自如地设置有前述插秧机构31。
如图1、2所示,操纵手柄4由基部侧手柄杆4a、及前端侧手柄杆4b构成,所述基部侧手柄杆4a是从前述插秧变速箱24的两横侧向行进机体后侧上方延伸且由方形钢管材形成,所述前端侧手柄杆4b固定于该左右一对基部侧手柄杆4a的延伸端部上并且由备有左右一对把手部的圆形钢管材形成。
如图2所示,前述左右车轮1分开在从前述变速箱21向行进机体延伸的左右一对车轮驱动箱兼车轮支承体10上,并被驱动自如地支承在该车轮支承体10的延伸端部的行进机体横向外侧。
如图3所示,前述各车轮支承体10的基部转动自如地连结到突设于前述变速箱21的横侧面侧上的支承部21a上。即,支承一对车轮支承体10中的左侧车轮1的左侧车轮支承体10和支承右侧车轮1的右侧车轮支承体10、相对于前述支承部21a绕行进机体横向姿势的轴芯X分别摆动升降从而相对于变速箱21分别摆动升降,使得左右车轮1相对于机体框架20分别摆动升降。
如图1、3、4所示,在从前述升降压力缸9的压力缸筒的向行进机体后侧突出的活塞杆9a的端部上经由连结销40设置有悬臂连杆41。该悬臂连杆41配置于发动机2的下侧,该悬臂连杆41的中间部绕上下方向姿势的轴芯Y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前述连结销40的部位上。
将前述悬臂连杆41的左侧端部插通到发动机搭载框架22的左横侧的贯通孔22a中,并将如这样插通的悬臂连杆41的左侧端部、及从前述左侧车轮支承体10的基部延伸的操作臂42通过朝向行进机体前后的杆状的连动部件43连动地连结。
与其相同,将前述悬臂连杆41的右侧端部插通到发动机搭载框架22的右横侧的贯通孔22a中,并将如这样插通的悬臂连杆41的右侧端部、和从前述右侧车轮支承体10的基部延伸的操作臂42通过朝向行进机体前后的杆状的连动部件43连动地连结。
如图4、5所示,前述悬臂连杆41由绕前述连结销40的轴芯Y一体转动自如的上下一对连杆片41a构成,该上下一对连杆片41a分开配置在升降压力缸9的前述活塞杆9a的端部的上下两侧。又,悬臂连杆41的端部和前述连动部件43的前端部通过连结销44连结。
如图4所示,在前述左右一对连动部件43中的一个连动部件43上设置有备有由一对螺旋弹簧形成的缓冲弹簧51、52的缓冲装置50。
如图4、5、6所示,前述缓冲装置50在前述悬臂连杆41的上下一对杆片41a之间备有由固定于前述活塞杆9a的端部上的金属板形成的支承体53,并且备有将连结部54a转动自如地连结到该支承体53上的弹簧支承杆54,还备有配置在移动自如地外嵌于该弹簧支承杆54上的位置上、并固定于前述连动部件43的中间部上的弹簧按压体55,在该弹簧按压体55与前述连结部54a之间备有安装于弹簧支承杆54上的前述一个缓冲弹簧51,在弹簧支撑体56及前述弹簧按压体55之间备有安装于弹簧支承杆54上的前述另一个缓冲弹簧52,所述弹簧支撑体56是在前述弹簧支承杆54上、固定于与前述连结部54a的位置相反侧的端部上。
由于如这样地构成缓冲装置50,所以若悬臂连杆41及连动部件43相对摆动,则弹簧按压体55在弹簧支承杆54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对一个缓冲弹簧51起到按压作用,或对另一个缓冲弹簧52起到按压作用。
具体地说明,若将悬臂连杆41及连动部件43向使悬臂连杆41及连动部件43的交叉角度B(参照图4)缩减一侧相对摆动,则缓冲装置50是弹簧按压体55对连结部54a进行按压操作而使一个缓冲弹簧51压缩产生弹性变形,由此,由缓冲弹簧51对悬臂连杆41及连动部件43的相对摆动施加阻力。
与前述相反,若将悬臂连杆41及连动部件43向使悬臂连杆41及连动部件43的交叉角度B扩大一侧相对摆动,则缓冲装置50是弹簧按压体55对弹簧支撑体56进行按压操作而使另一个缓冲弹簧52压缩产生弹性变形,由此,由缓冲弹簧52对悬臂连杆41及连动部件43的相对摆动施加阻力。
如图2、7、8等所示,以在行进机体横向上穿过前述中心接地浮子5及机体框架20的前述传动箱23之间的方式配置有扭力杆60,将扭力杆60的两端部连结到固定于前述左侧车轮支承体10的基部侧的支承部件12、及固定于前述右侧车轮支承体10的基端侧的支承部件12之间。
扭力杆60弯曲成形为图8所示的弯曲状态。即,扭力杆60在行进机体横向上的中间部61弯曲成形为下述弯曲状态使其位于比连结于左侧车轮支承体10的支承部件12上的端部62及连结于右侧车轮支承体10的支承部件12上的端部62更低的配置高度。
即,在左侧车轮支承体10及右侧车轮支承体10相反地摆动升降时,扭力杆60可用中间部61的两侧的弯曲部63向伸长侧发生弹性变形并使两车轮支承体10相反地升降。左右车轮支承体10相对于机体框架20上升时,扭力杆60可通过中间部61向机体上侧开口的凹入形状来避免机体框架20的前述传动箱23及扭力杆60的干涉、从而使左右车轮支承体10上升到尽可能高为止。左右车轮支承体10相对于机体框架20下降时,扭力杆60可通过将中间部61进入到中心接地浮子5的上表面侧的凹入部5a中而使左右车轮支承体10下降到尽可能低为止。
即,若对升降压力缸9进行伸缩操作,则该升降压力缸9对悬臂连杆41进行在行进机体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操作,悬臂连杆41经由左侧连动部件43使左侧车轮支承体10绕轴芯X升降,又,悬臂连杆41经由右侧连动部件43使右侧车轮支承体10绕轴芯X升降。即,对左右车轮支承体10相对于变速箱21进行上下地摆动操作、并对左右车轮1相对于机体框架20在同一方向上进行升降操作。由此,使行进机体下降到成为下降作业状态的位置、或上升到成为上升非作业状态的位置。又,可调节行进机体的对地高度。
又,若在农田或行进地面上有在行进机体横向上的倾斜或阶差,则由于作用于车轮1上的接地反作用力使悬臂连杆41一边绕芯轴Y摆动一边绕芯轴X相对于变速箱21相反地升降,从而使左右车轮1相对于机体框架20相反地升降,左右车轮1的一个下降,另一个上升。在这种状况下,通过扭力杆60或缓冲装置50来限制或缓和左右车轮1的相反升降和上下振动,可使行进机体一边与农田或行进地面的倾斜或阶差无关维持在行进机体横向上水平或接近于水平的状态,并且一边将传递到行进机体上的行进振动缓和并使进行机体行进。
如图3、4所示,在前述一个连动部件43的前端侧设置有伸缩调节螺纹部45。该伸缩调节螺纹部45通过转动调节拧进连动部件43中并对用于连结连动部件43的悬臂连杆41及车轮支承体10的操作臂42的有效长度向伸长侧或缩短侧进行变更调节,并对左右车轮1的相对机体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在悬臂连杆41处于基准姿势的状态下的左右车轮1相对机体高度相同等。又,对伸缩调节螺纹部45进行转动操作时,伸缩调节螺纹部45的头部45a与悬臂连杆41的连接部41b相对转动。
在手扶型插秧机中,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实施取代前述升降压力缸9,而备有由马达转动驱动自如的螺纹机构并且通过对螺纹机构进行伸缩操作而使悬臂连杆41进行移动操作、或备有人为操作自如的螺纹机构并且通过对螺纹机构进行伸缩操作而使悬臂连杆41进行移动操作,这些升降压缩缸9、利用马达的螺纹机构、人为操作自如的螺纹机构等总称为调节机构9。
又,在本发明中,除插秧机外、还可适用于直接将种子播种到地面上的播种机等、在水田中进行各种作业的作业机,这些插秧机、播种机等总称为水田作业机。
在该手扶型插秧机中,对前述插秧机构31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9、10、13所示,各插秧机构31备有插秧臂35,插秧臂35是中间部相对转动自如地连接到驱动臂33上、并且一端侧相对转动自如地连结到摆动臂34上,所述驱动臂33是传递来自插秧变速箱24或插秧驱动箱26的驱动力,所述摆动臂34往复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插秧变速箱24或插秧驱动箱26上。在该插秧臂35的前述摆动臂34的相反侧备有插秧爪36及插秧推出杆37。又,备有设置于该插秧臂35的内部上的、如图11所示的插秧推出驱动机构80。
如图11、14所示,插秧爪36是使位于该插秧爪36的基端部的横剖面为沟形的安装部36a嵌合到插秧臂35的插秧爪支承部35a上,并通过螺纹部47的紧固连结固定到前述插秧臂35上。
如图11等所示,插秧推出杆37滑动自如地支承在插秧臂35的杆支承部35b上。在从插秧推出杆37的前述杆支承部35b突出于插秧臂35的外部上的端部上,通过附设U字形的金属薄板部件来设置推出作用部37a。
如图11所示,插秧推出驱动机构80备有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到支轴81上的旋转凸轮82,所述支轴81连结到前述驱动臂33上;及经由支轴83摆动自如地支承到插秧臂35的支承部35c上的推出臂84;在位于该推出臂84的前述支轴83的附近的部位与插秧臂35的弹簧支承部36d之间安装的弹簧85;及支承于插秧臂35上的、由橡胶材料形成的弹性止动件86。
插秧推出杆37的前述旋转凸轮82的相反侧的端部、及推出臂84的端部经由链条形的连结部件87连结。弹簧85是对位于插秧推出杆37的前述旋转凸轮82侧的端部84a摆动施力,使其靠在旋转凸轮82的凸轮周面上,并对经由前述连结部件87连结到与该端部84a相反侧的端部上的推出臂84向插秧推出侧摆动施力。
如图11、14所示,以沿着前述插秧推出杆37的杆轴芯P的方向观察,形成有前述连结部件87的收容空间S,且位于插秧臂35中的前述插秧爪支承部35a的正下方的内部空间的最大横向宽度W1比前述插秧爪支承部35a的最大横向宽度W2更大。由此,若推出臂84位于插秧推出侧的行程末端,则前述连结部件87进入到前述收容空间S中。在如这样连结部件87进入到收容空间S的状态下,以与杆轴芯P垂直相交的方向观察成为下述位置关系,即前述插秧爪36的基端侧的部位、及前述插秧推出杆37相互重合。
在驱动前述驱动臂33旋转时,伴随该旋转、旋转凸轮82相对于插秧臂35旋转并将该旋转凸轮52的凸轮周面作用于推出臂84的端部54a上。
由此,插秧推出驱动机构80,在插秧机构31进行插秧动作时,通过对旋转凸轮52进行的驱动旋转、而使推出臂84抵抗弹簧85并把推出杆85摆动操作到插秧保持侧,由此,使前述插秧推出杆37后退到杆支承部35b上而把前述推出作用部37a操作到待机位置,接着,通过弹簧85施加的力把推出臂84摆动操作到插秧推出侧,由此,使前述插秧推出杆37在从杆支承部35b突出方向上动作而把前述插秧推出作用部37a操作到推出作用位置。又,在把推出臂84摆动操作到插秧推出侧而使其停止在行程末端时,使推出臂84接触到弹性止动件86上而缓和停止冲突。
即,各插秧机构31的插秧臂35由于通过摆动臂34支承,在由驱动臂33进行驱动时,相对于行进机体在上下方向上往复摆动。在该往复摆动中,插秧爪36的前端侧在形成于导轨38上的插秧取出口38a及地面之间沿着转动轨迹T(参照图9)上下往复移动,所述导轨38位于秧苗载置台32的下端侧。
如这样插秧爪36的前端以T形的转动轨迹动作,由此,在插秧取出38a上从秧苗载置台上的簇状苗中切出足够一株的秧苗组并使其下降,若下降到地面上,则插秧推出驱动机构80把插秧推出杆37滑动操作到插秧推出侧,将保持于插秧爪36的前端上的秧苗组通过插秧推出杆37的推出作用部37a从插秧爪36推出到地面的泥土上并进行插秧,插秧后,进行从地面上升返回到插秧取出口38a运动。
前述秧苗载置台32设置为越向上端侧越位于行进机体后侧的倾斜姿势,并且将载置有分别供给到前述多个插秧机构31上的多枚簇状苗的秧苗载置部在行进机体的横向上排列地载置。前述导轨38支承到支承框架11(参照图4)上,并且前述秧苗载置台32在行进机体横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在该导轨38上,所述支承框架11是从前述各插秧驱动箱26向行进机体后方向延伸。
如图10等所示,在前述秧苗载置台32的秧苗载置部的背面侧,在纵向的2个部位上设置有插秧纵向进给轮体39。这2个部位的插秧进给轮体39中,位于上侧的所有插秧纵向进给轮体39、及位于秧苗载置台纵向的下侧的插秧纵向进给轮体39由一根旋转支轴39a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上侧的插秧纵向进给轮体39的旋转支轴39a、及下侧的插秧纵向进给轮体39的旋转支轴39a通过环状链条(未图示)连动,使得上侧的插秧纵向进给轮体39及下侧的插秧纵向进给轮体39连动并旋转。
如图9、10所示,前述插秧变速箱24,由下部箱24a及上部箱24b构成,所述下部箱24a连结前述传动箱23、25及前述插秧机构31。所述上部箱24b通过连结螺栓装卸自如地连结到该下部箱24a的上端面上。
设置有在行进机体的横向上滑动自如地贯穿于前述上部箱24b的插秧横向进给轴15,并且将该插秧横向进给轴15连结到连结部件16上,所述连结部件16是从秧苗载置台32的下端侧的两端部向行进机体前方延伸。
在前述插秧横向进给轴15的一端侧设置有一体转动自如地设置的插秧纵向进给臂17,该插秧纵向进给臂17、及轮体驱动臂39b经由连动杆18连动,所述轮体驱动臂39b经由单向旋转离合器与前述上侧的插秧纵向进给轮体39的旋转支轴39a(未图示)连结。
在前述插秧变速箱24的内部设置有对前述驱动臂33进行驱动的插秧机构用驱动机构(未图示),在前述各插秧驱动机构箱26的内部设置有利用链条对前述驱动臂33进行驱动的传动机构(未图示)。又,在插秧变速箱24的内部设置有秧苗载置台用驱动机构(未图示),所述秧苗载置台用驱动机构通过来自于前述插秧机构用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对前述插秧横向进给轴15进行往复驱动,并且,在秧苗载置台32到达左右横向进给行程末端的情况下,对该插秧横向进给轴15进行旋转驱动并对前述插秧纵向进给臂17进行摆动操作。
由此,插秧变速箱24通过前述插秧机构用驱动机构对位于该插秧变速箱24的两横侧的驱动臂33进行驱动,从而使该两个插秧机构31部进行插秧运动。各插秧驱动箱26通过前述传动机构对位于该插秧驱动箱26的内侧的驱动臂33进行驱动,从而使插秧机构31进行插秧运动。
又,插秧变速箱24通过秧苗载置台用驱动机构对插秧横向进给轴15进行滑动驱动并且对插秧纵向进给臂17进行摆动驱动,由此,与对前述各插秧机构31进行的驱动连动地对前述秧苗载置台32沿着前述导轨38在行进机体横向上进行往复驱动,并且在秧苗载置台32到达左右横向移动行程末端的情况下,对秧苗载置台32的所有插秧纵向进给轮体39在插秧纵向进给方向上进行转动驱动。
即,插秧作业部30是安装到插秧变速箱24的两横侧的插秧机构31进行前述插秧运动,安装到各插秧驱动箱26上的插秧机构31进行前述插秧运动,通过各插秧机构31从载置于秧苗载置台32上的簇状苗切断出足够一株的秧苗组并取出,将其从插秧取出口38a下降输送到地面上并插秧到泥土部上。
如图16所示,将前述各插秧驱动箱26构成为不能分离成左右两箱部、且在上端部上备有注油口的单体箱,所述注油口是通过装卸自如的盖体27进行开闭。在左右两箱部之间没有分割线的单体箱成为油浴器形,使得贮存到内部中的润滑油不会从左右两箱部之间漏出。
如图13所示,在插秧变速箱24或插秧驱动箱26上设置有密封部91,使得前述插秧变速箱24或前述插秧驱动箱26与插秧机构驱动轴90之间形成密封。与其相同,在插秧臂35上设置有密封部91,使得插秧臂35与前述支轴81之间形成密封;在摆动臂34上设置有密封部91,使得前述摆动臂34与插秧臂连接轴之间形成密封;在摆动臂34上设置有密封部91,使得前述摆动臂34与插秧变速箱支轴或驱动箱支轴之间形成密封。这些密封部91备有侧唇部,具有防止泥水浸入的迷宫式构造。
如图13、15所述,通过安装到前述驱动臂33上的利用楔子的定位部件95,对驱动臂33在行进机体横向上进行位置变更调节并使其连结到插秧机构驱动轴90上。
在插通到支承孔中的状态下支承有摆动臂支轴98。所述支承孔是形成在前述插秧变速箱24或前述插秧驱动箱26的支承臂部96上。该摆动臂支轴98形成有不能相对旋转地卡合到支承臂部96上的椭圆形轴部98a,并使防脱螺纹部99拧合到突出于摆动臂支轴98的支承臂部96的端部上。又,可通过将安装到该摆动臂支轴98上的垫片等定位板100变更为板厚不同的定位板100,而对摆动臂支轴98的支承臂部96进行位置变更调节。
即,可对驱动臂33的插秧机构驱动轴90进行位置调节、并由定位板100的变更对摆动臂支轴98的支承臂部96进行位置调节,由此,对插秧机构31在行进机体横向上进行位置调节并将其安装到插秧变速箱24或插秧驱动箱26上,使得插秧爪36适当地通过插秧取出口38a。
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采用开口销取代定位板100及防脱螺纹部99,对摆动臂支轴98进行位置调节并将其固定到支承臂部96上。
图17表示备有其他实施方式的插秧机构的位置调节构造,该位置调节构造与图13所示的调节构造相同,可通过安装到前述驱动臂33上的利用楔子的定位部件95,而对驱动臂33在行进机体横向上进行位置变更调节并使其连结到插秧机构驱动轴90上。
可通过安装在前述插秧变速箱24或前述插秧驱动箱26的支承臂部96上的定位螺栓97,对摆动臂支轴98在行进机体横向上进行位置变更调节使其连结到插秧机构驱动轴90上。
即,可对驱动臂33的插秧机构驱动轴90进行位置变更调节、并对摆动臂支轴98的支承臂部96进行位置变更调节,由此,对插秧机构31在行进机体横向上进行位置调节并将其安装到插秧变速箱24或插秧驱动箱26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田作业机,其构成为支承左侧车轮(1)的左侧车轮支承体(10)、及支承右侧车轮(1)的右侧车轮支承体(10)相对于机体框架(20)分别升降,并在前述机体框架(20)的下侧备有接地浮子(5),其特征在于,备有扭力杆(60),所述扭力杆(60)在以穿过前述接地浮子(5)及前述机体框架(20)之间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连结到前述左侧车轮支承体(10)及前述右侧车轮支承体(1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前述扭力杆(60)的在机体横向上的中间部弯曲成形为下述弯曲状态,即、使其位于比连结到前述左侧车轮支承体(10)及前述右侧车轮支承体(10)上的端部更低的配置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相对于前述机体框架(20)摆动自如的悬臂连杆(41),并且,前述悬臂连杆(41)的一端经由连动部件(43)连结到一个车轮支承体(10)上、该悬臂连杆(41)的另一端经由连动部件(43)连结到另一个车轮支承体(10)上,使得在前述左右车轮(1)相反地升降时前述悬臂连杆(41)摆动,在这一对连动部件(43)的某一个上设置有对该连动部件(43)及前述悬臂连杆(41)的相对摆动施加阻力的缓冲装置(5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备有调节机构(9),所述调节机构(9)对前述悬臂连杆(41)进行移动调节,使得前述左右车轮(1)相对于机体框架(20)一体地升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机体框架(20)上备有插秧机构(31),该插秧机构(31)备有将驱动摆动推出臂(84)、及插秧推出杆(37)用连结部件(87)连结的驱动构造,所述插秧推出杆(37)滑动自如地支承在插秧臂(35)的内部,并且,若前述推出臂(84)位于插秧推出侧的行程末端上,则配置成下述位置关系,即安装到前述插秧臂(35)上的插秧爪(36)的基端侧及前述连结部件(87)在与前述插秧推出杆(37)的杆轴芯(P)垂直相交的方向观察相互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插秧臂(35)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前述插秧臂(35),在前述推出臂(84)位于插秧推出侧的行程末端时,前述连结部件(87)所在位置的部位在沿着前述杆轴芯(P)的方向观察的最大横向宽度(W1)比前述插秧爪支承部(35a)沿着前述杆轴芯(P)的方向观察的最大横向宽度(W2)更大。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将前述推出臂(84)向插秧推出侧摆动地施力的弹簧(85),并在从前述插秧推出杆(37)脱开的部位配置有缓和前述推出臂(84)在插秧推出侧的停止冲击的弹性止动件(86)。
全文摘要
左右车轮支承体(1)绕横向姿势的芯轴(X)摆动升降自如地支承在构成机体框架(20)的变速箱(21)上,所述左右车轮支承体(10)将驱动力传递到左右车轮(1)上。左右车轮(1)通过来自升降压力缸(9)的驱动力而自如地驱动升降,并独立地自由上下位移,左右车轮支承体(10)彼此用扭力杆(60)连结。该扭力杆(60)配置在接地浮子(5)及机体框架(20)之间的空间中。
文档编号A01B51/00GK1823563SQ200510106899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5日
发明者小林鉴明, 中尾康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