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17阅读:17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飞蛾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蛾诱捕器。
背景技术
目前,捕蛾没有专用的器具。为了捕蛾,人们通常是用一个瓶子装水,在瓶口上方点上火或灯,借助火光或灯光诱蛾,使蛾飞至瓶口附近,直到飞入瓶子中,达到捕蛾的目的。但是,由于诱蛾的光源处于瓶子外,飞蛾飞入瓶中的概率不高,而且瓶口畅通,飞入瓶中的蛾常有再次飞出的可能,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捕蛾,飞蛾的中捕率低,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蛾诱捕器,以具有更佳的捕蛾效果。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飞蛾诱捕器,为具有上、下端盖的筒体,筒体内设置有诱蛾化学试剂,筒壁上至少开有一个飞蛾入口,此入口的周边向筒内倾斜形成斜面,且各斜面的内侧形成相向的尖角,筒体上还开有用于倒出飞蛾的出口。
上述筒壁上还至少开有一个通气口。
上述用于倒出飞蛾的出口开设在筒体的下端盖上。此出口上具有插接管,插接管的管壁上开设对称的轴向剖槽和与轴向剖槽相通的径相卡槽,一个挡片的直径略小于插接管的内径,该挡片的边缘对应插接管的剖槽形成定位柱,通过此定位柱穿过剖槽并卡入卡槽中,可使挡片定位在插接管中并封住插接管;该挡片也可由一个螺纹管代替,该螺纹管的内壁上具有能与可乐瓶口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该螺纹管的外径略小于插接管的内径,螺纹管的上方对应插接管的剖槽形成定位柱,通过此定位柱穿过剖槽并卡入卡槽中,可使螺纹管定位在插接管中,并由螺接在此螺纹管上的可乐瓶封住插接管。
上述筒体的外壁上具有一个至两个凸耳,每个凸耳上具有通孔,借助穿置在凸耳之通孔中的绳子可将筒体固定在适当处。
上述筒体的上端盖为可拆卸式,在拆下上端盖后,可方便清洁筒体。
上述筒体的上端盖上开有插孔,用于固定诱蛾化学试剂的杆架之顶端具有宽度大于插孔的头部,杆架由插孔插入筒体内并由其头部与插孔的配合而架在筒体内。
上述杆架上形成一排小孔,载有诱蛾化学试剂的试剂条穿置在小孔中而固定在杆架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由于运用化学试剂诱蛾,并将诱蛾化学试剂设置在筒体内,使飞蛾直接被诱导飞向筒体内,飞入筒体内的概率明显升高,而且,由于飞蛾入口的周边向筒内倾斜形成斜面,且各斜面的内侧形成相向的尖角,使飞蛾易飞入而几乎无法飞出,所以,飞蛾中捕率大大提高,捕蛾效果很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飞蛾诱捕器的两个实施例,为具有上端盖7和下端盖(图中未标号)的筒体1,筒体1内设置有诱蛾化学试剂2,筒壁上至少开有一个飞蛾入口3,此入口3的周边向筒内倾斜形成斜面31,且各斜面31的内侧形成相向的尖角32,筒体1上还开有用于倒出飞蛾的出口4。本实用新型由于运用化学试剂2诱蛾,并将诱蛾化学试剂2设置在筒体1内,使飞蛾直接被诱导飞向筒体1内,飞入筒体1内的概率明显升高,而且,借助飞蛾入口3的特殊形状设计,使飞蛾容易飞入而几乎无法飞出,所以,飞蛾中捕率大大提高,捕蛾效果很好。
为了具有更佳的诱蛾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筒壁上还至少开有一个通气口5,使化学试剂2可由此通气口5飘出诱蛾。
为了方便筒体1的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在筒体1的外壁上具有一个至两个凸耳6,每个凸耳6上具有通孔61,借助穿置在通孔61中的绳子可将筒体1根据需要固定在适当处,如电线杆上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盖可以是固定在筒体1上,也可以是活动盖于筒体1上,图1、3所示实施例是将筒体1的上端盖7设计为可拆卸式,具有可拆卸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是螺纹配合,也可以是图中所示借助卡口72与卡柱11配合,还可以是其他活动配合,这样,使用者可在适当时在拆下上端盖7,方便地清洁筒体1。
本实用新型中诱蛾化学试剂2的设置方式有很多,比如直接放在筒体1内,或借助它物架设在筒体1内,为了方便诱蛾化学试剂2的设置,图1、3所示实施例是在筒体1的上端盖7上开有插孔71,用于固定诱蛾化学试剂2的杆架8之顶端具有宽度大于插孔71的头部81,杆架8由插孔71插入筒体1内,并借助其头部81与插孔71的配合而架在筒体1内。杆架7上还形成一排小孔,载有诱蛾化学试剂2的试剂条穿置在小孔中而固定在杆架7上。
至于用于倒出飞蛾的出口4可以开设在筒体1上的任意位置,但以图1、3所示开设在筒体1的下端盖上为佳,这样,借助飞蛾自身重力可方便地将其收集在一起,便于清除。其中图1所示,此出口4上具有插接管,插接管的管壁上开设对称的轴向剖槽41和与轴向剖槽41相通的径相卡槽42,一个挡片9的直径略小于插接管的内径,该挡片9的边缘对应插接管的剖槽41形成定位柱91,通过此定位柱91穿过剖槽41并卡入卡槽42中,可使挡片9定位在插接管中并封住插接管,如图2所示,这样,诱入筒体1内的飞蛾尸体集于插接处,旋下挡片9可即可清除,操作方便。又如图3所示,图1中的挡片9也可由一个螺纹管9’代替,该螺纹管9’的内壁上具有能与可乐瓶10瓶口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92’,该螺纹管9’的外径略小于插接管的内径,螺纹管9’的上方对应插接管的剖槽41形成定位柱91’,通过此定位柱91’穿过剖槽41并卡入卡槽42中,可使螺纹管9’定位在插接管中,并由螺接在此螺纹管9’上的可乐瓶10封住插接管,如图4所示,这样,诱入筒体1内的飞蛾尸体则集于可乐瓶10中,收集量大,旋下可乐瓶10即可清除,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配备挡片9和螺纹管9’,使用者可依据需要选取用挡片9和螺纹管9’,当诱捕飞蛾量大时,就选用螺纹管9’,当诱捕飞蛾量小时,就选用挡片9。
权利要求1.飞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为具有上、下端盖的筒体,筒体内设置有诱蛾化学试剂,筒壁上至少开有一个飞蛾入口,此入口的周边向筒内倾斜形成斜面,且各斜面的内侧形成相向的尖角,筒体上还开有用于倒出飞蛾的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筒壁上还至少开有一个通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倒出飞蛾的出口开设在筒体的下端盖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倒出飞蛾的出口上具有插接管,插接管的管壁上开设对称的轴向剖槽和与轴向剖槽相通的径相卡槽,一个挡片的直径略小于插接管的内径,该挡片的边缘对应插接管的剖槽形成定位柱,通过此定位柱穿过剖槽并卡入卡槽中,可使挡片定位在插接管中并封住插接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倒出飞蛾的出口上具有插接管,插接管的管壁上开设对称的轴向剖槽和与轴向剖槽相通的径相卡槽,一个螺纹管的内壁上具有能与可乐瓶口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该螺纹管的外径略小于插接管的内径,螺纹管的上方对应插接管的剖槽形成定位柱,通过此定位柱穿过剖槽并卡入卡槽中,可使螺纹管定位在插接管中,并由螺接在此螺纹管上的可乐瓶封住插接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筒体的外壁上具有一个至两个凸耳,每个凸耳上具有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筒体的上端盖为可拆卸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筒体的上端盖上开有插孔,用于固定诱蛾化学试剂的杆架之顶端具有宽度大于插孔的头部,杆架由插孔插入筒体内并由其头部与插孔的配合而架在筒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蛾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杆架上形成一排小孔,载有诱蛾化学试剂的试剂条穿置在小孔中而固定在杆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飞蛾诱捕器,为具有上、下端盖的筒体,筒体内设置有诱蛾化学试剂,筒壁上至少开有一个飞蛾入口,此入口的周边向筒内倾斜形成斜面,且各斜面的内侧形成相向的尖角,筒体上还开有用于倒出飞蛾的出口。本实用新型运用化学试剂诱蛾,并将诱蛾化学试剂设置在筒体内,使飞蛾直接被诱导飞向筒体内,飞入筒体内的概率明显升高,而且,由于飞蛾入口的周边向筒内倾斜形成斜面,且各斜面的内侧形成相向的尖角,使飞蛾易飞入而几乎无法飞出,所以,飞蛾中捕率大大提高,捕蛾效果很好。
文档编号A01M1/10GK2774146SQ200520056068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7日
发明者林志平 申请人:林志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