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二维条码耳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19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畜二维条码耳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畜耳标,在耳标主标正面增加与耳标编号对应的二维条码,用于机器识别。该耳标可应用于家畜免疫标识管理,家畜防疫、检疫数字化管理、家畜及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等领域。
背景技术
为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2002年5月24日,农业部第13号令发布《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凡在我国境内对动物重大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均须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屠宰、运输无免疫耳标的动物。
13号令规定免疫耳标应由无毒、无刺激塑料制作,正面为圆形。由农业部制定免疫耳标标准样式,各地耳标式样颜色、大小、形状应当统一。正面印制耳标编码,由主编码和附加码两部分组成,主编码实行全国统一编码,为8位阿拉伯数字,分上下两排。上排6位编码为免疫工作所在地,使用本地邮政编码;下排2位编码为防疫员的编号。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耳标正面边缘区印制用于乡(镇、苏木)以下防疫单元(如村、户、场、畜群或牲畜个体,简称基本防疫单元)编码的附加码。
在13号令的基础之上,各省根据畜牧养殖业现状和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对免疫耳标制订和采用不同的编码方法和生产工艺。免疫耳标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组织定点生产,逐级供应,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免疫标识的计划订购和供应工作。
江苏省免疫耳标编码分上、下二排,上排为主编码,下排为附加码,主编码为免疫工作所在县(市、区)邮政编码;附加码为8位数编码,从左向右,第一位为大、小写的英文字母,以区别猪标和羊标,同时区别生产批次,2~8位为流水编号,一标一号。编码为宋体4号黑色字,使用激光打标机打印。对认定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饲养的猪、牛、羊,耳标母标正面加印“无公害产地”标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用黄色梯形的牛耳标,及粉红色的圆形猪、羊耳标。耳标号码有上、下、左、右四组数字。上排6位数字主编码为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下排为顺序码(猪耳标在数字前加英文字母Z,羊为Y),左边为邮政编码相同的地区增加1位数的识别码,右边为2位数的防疫员编码。
甘肃省免疫耳标以耳标的形状和颜色区别畜种,耳标上标有固定号和档案登记号,固定号标明牲畜产地。第一位汉字“甘”表示甘肃省;第二位字母表示地(市、州);第三、四位数字表示县(市、区);第五、六位数字表示乡(镇)。各类养殖单位可以按所在地乡级序列编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免疫耳标正面印制耳标编码,分上、下二排,上排为主编码,下排为附加码,主编码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6位编码为免疫所在地邮政编码,后2位编码为所在乡(镇)编码;附加码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1位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代表动物种类,2~8位为流水编码,一标一号。编码为宋体4号黑色字,使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对认定为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饲养的猪、牛、羊耳标上加印“无公害产地”标志。
贵州省的动物免疫耳标编码分为上下两排,上排编码6位数为所在地县(市、区)邮政编码,下排编码4位数,前2位数为乡(镇)代码,后2位数为村代码。
四川省要求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及种畜场猪、牛、羊统一使用数字化编码的免疫耳标。正面为14位阿拉伯数字,分上下两排,上排6位编码,为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下排8位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畜种(“1”代表商品猪、“2”代表种猪、“3”代表肉羊、“4”代表种羊/奶羊、“5”代表肉牛/耕牛/黄牛/牦牛、“6”代表种牛/奶牛),其余7位为连续编号。
安徽省采用黄色长方形的牛耳标,及粉红色的圆形猪、羊耳标。印制全国统一的编码。
为满足消费者动物食品安全的需求、抢占市场以及改善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或者已经启动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计划和试点项目,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立法强制实施。畜产品可追溯性监控就是对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信息流加以有效管理,通过对这种信息流的监控管理,来实现预警和追溯,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即可以迅速追溯至源头。其实现须包括畜体标识、中央数据库与信息传递系统,及家畜流动登记三个基本要素。
我国使用最广泛的畜体标识即农业部《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免疫耳标。各省采用的耳标可分为顺序编码和非顺序编码两种,编码中包含汉字、字母和数字等,编码的印制方式包括注塑编码、热膜烫印和激光打标等。
目前的免疫耳标仅能人工判读,无自动识别装置,在判读和记录过程中,易发生错误且速度慢;耳标在佩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磨损,使肉眼读取耳标数据更困难,容易造成错误;耳标容易被假冒,且对假冒耳标无简便有效的判别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的免疫耳标仅能人工判读,无自动识别装置,容易造成错误等问题,提供一种家畜二维条码耳标,达到成本低、易使用、较高的保留率、易在市场与屠宰场识别、易在屠宰场收集、不得有碎片进入肉品或血液中以及易将标识信息录入数据库的效果。
技术方案一种牲畜个体标识的耳标,由耳标头1、耳标颈2,耳标正面3,凹进的圆孔4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耳标主标正面增加用于自动识别的二维条码6,与耳标编码7相对应,在注塑过程中,将耳标主标正面增加二维条码的区域5设计为凹进,编入二维条码6的信息可以被压缩、加密或签名。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依照农业部制定的免疫耳标标准样式,不更改其颜色、大小、形状、编码方式,针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激光打标顺序编码的免疫耳标不能自动识别的问题,在耳标主标正面增加与耳标编码相对应的二维条码,该条码可以被光学识别设备如二维条码扫描器、掌上电脑或其它便携设备使用的二维条码读头进行机器识别,从而自动识别耳标上的耳标编号。
2.编入二维条码的信息可以被压缩、加密或签名,从而提高二维条码耳标的防伪能力,为家畜免疫标识管理,家畜防疫、检疫数字化管理、家畜及畜产品可追溯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3.在注塑过程中,将耳标主标正面增加二维条码的区域设计为凹进,以减少其磨损。
4.采用二维条码阅读器读取耳标上的二维条码,即获取动物耳标编号,可避免肉眼读取造成的错误,二维条码本身具备很强的容错性,并采取技术手段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从而改善现有免疫耳标的可靠性、可读性和防伪性,有助于提高家畜免疫标识管理,家畜防疫、检疫数字化管理、家畜及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5.该耳标在现有动物免疫标识基础上进行改造,耳标生产和使用的成本增加较少,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耳标已进行动物佩戴试验,为试验猪分别佩戴双耳标,识别时读出两个耳标之中任意一个即视为成功。经过三批生猪不同时间的佩戴后,对耳标识别的成功率达到85%~100%。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免疫耳标主标的结构规格示意图。1为耳标头,2为耳标颈,3为耳标正面,4为凹进的圆孔。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耳标主标的结构规格示意图。1为耳标头,2为耳标颈,3为耳标正面,4为凹进的圆孔。5为耳标正面圆形凹进二维条码区域。
图3为耳标主标正面的一种设计图。其中,3为耳标主标正面,4为中心圆孔,5为圆形凹进二维条码区域,7为耳标编码(由主编码、附加码组成),6为二维条码。
图4为耳标主标正面的一种设计图。其中,3为耳标主标正面,4为中心圆孔,5为圆形凹进二维条码区域,7为耳标编码(由主编码、附加码组成),6为二维条码。
图5为耳标主标正面的一种设计图。其中,3为耳标主标正面,4为中心圆孔,5为圆形凹进二维条码区域,7为耳标编码(由主编码、附加码组成),6为二维条码。
图6为本实用新型耳标的照片,6为二维条码,7为耳标编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对农业部标准免疫耳标改进的基础上,得到家畜二维条码耳标,农业部标准免疫耳标如
图1,改进的免疫耳标如图2。1为耳标头,2为耳标颈,3为耳标正面,4为凹进的圆孔。该耳标直径为30mm,中心圆孔最大处直径为6mm,最小处直径为3~4mm。在耳标注塑生产工艺中,将耳标正面直径为22mm的圆形区域5凹进;在激光打码后,用于机器识别的二维条码6位于凹进的22mm圆形区域5后,从而减轻二维条码的磨损,提高耳标识别的可靠性。
图3、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不同组合的耳标主标正面的设计图。其中,3为耳标主标正面,4为中心圆孔,5为圆形凹进二维条码区域,7为耳标编码,由主编码和附加码组合而成,6为二维条码,与主编码、附加码构成的完整编码相对应。编码方法以目前江苏省方案为例,二维条码以Data Matrix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限于这几种组合。
图6为本实用新型耳标的照片,6为二维条码,7为耳标编码。
图3中,二维条码6可重复打印两次,有效利用耳标主标正面的空白区域,增加信息的冗余度,提高耳标识别的可靠性。
图5中,由于耳标主标正面中心圆孔4的存在,二维条码6部分中心区域的条码丢失或不完整,由于中心圆孔4为逐渐凹进的结构(图2),凹进部位仍然可以打印信息并被读出(图6),丢失或不完整的信息实际位于直径为3~4mm的圆形区域。以Data Matrix为例,设置ECC为200,具有较高冗余度,理论上在丢失50%信息的情况下仍可正确识别;图5中,二维条码6丢失9~13个像素,仅占全部编码144个像素(不含外框)的6%~9%。通过对100个不同编码耳标的实测,均可正确读出,证明识别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没有降低。
图3、图4、图5中不同的组合,主要意义在于如何在提高二维条码的可读性与降低生产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图3、图4采用较小的像素面积,对识别设备的分辨率要求较高,景深也较小,但激光打码的面积较小,单位生产时间较短;与此相反,图5采用较大的像素面积,对识别设备的分辨率要求较低,景深也较大,但激光打码的面积较大,单位生产时间较长,且人为丢失部分条码信息,降低其冗余度。
本实用新型在耳标注塑生产工艺中,将耳标正面直径为22mm的圆形区域凹进;在激光打码后,用于机器识别的二维条码位于凹进的22mm圆形区域后,从而减轻二维条码的磨损,提高耳标识别的可靠性。
二维条码的编码/译码方式可以使用国家或国际标准,如Data Matrix、Aztec Code、QR Code、PDF417等;也可以采用自编码。
本实用新型耳标已进行动物佩戴试验,为试验猪分别佩戴双耳标,识别时读出两个耳标之中任意一个即视为成功。经过三批生猪不同时间的佩戴后,对耳标识别的成功率达到85%~100%。
表1、二维条码耳标佩戴及读取试验
权利要求1.家畜二维条码耳标,由耳标头(1)、耳标颈(2),耳标正面(3),凹进的圆孔(4)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耳标主标正面增加用于自动识别的二维条码(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牲畜个体标识的耳标,其特征在于在注塑过程中,将耳标主标正面增加二维条码的区域(5)设计为凹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牲畜个体标识的耳标,其特征在于在耳标主标正面增加的二维条码(6)与耳标编码(7)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牲畜个体标识的耳标,其特征在于编入二维条码(6)的信息可以被压缩、加密或签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牲畜个体标识的耳标,其特征在于编入二维条码(6)的信息可以被压缩、加密或签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畜耳标,在对农业部标准免疫耳标的基础上,不更改其颜色、大小、形状、编码方式,编码方式仍由法定的管理职能部门制订。针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激光打标顺序编码的免疫耳标,在耳标生产过程中,调整部分生产工艺,在耳标主标正面增加用于自动识别的二维条码,同时,将耳标主标正面增加二维条码的区域设计为凹进,以减少其磨损。该耳标可应用于家畜免疫标识管理,家畜防疫、检疫数字化管理、家畜及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等领域。
文档编号A01K11/00GK2865263SQ20052007458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7日
发明者陆昌华, 胡肄农, 王长江, 王立方, 谢菊芳, 白云峰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6月11日 16:26
    260422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