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3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培养箱,特别涉及无菌条件下的无糖型植物培养箱。
背景技术
目前,植物无糖培养技术成为组织培养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它是以大型培养装置(容积100升以上)代替传统的小型培养器皿,以定量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代替培养基中的糖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来源,通过调控植株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气流速度等环境因子,来保证植物体正常的发育和增殖,使其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快速繁殖大量优质种苗,成为一种新型植物微繁殖方法。由于无糖培养技术可尽可能多地依靠组织培养植物自身的光合能力进行生长发育,解决了传统组织培养技术中组织培养植株自身光合能力差的局限,大大提高了种苗的成活率和壮苗率。
组织培养过程是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植物培养方式,需要培养容器内保持无菌状态,为防止污染,需经常对容器内部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在培养间隙更为重要。但是,由于一般培养容器较大,且呈四方形状,而其开口通常较小,使得人工消毒不仅耗力费时,且消毒效果也难以保证。
目前的组织培养大型容器内并无专设的消毒装置,因此,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箱体内的环境质量,特别是在工厂化生产中更是难以实现。
另外,向培养容器内定量补加二氧化碳是光独立培养的关键,其精准度和气体在容器内的释放方式都直接关系到所放气体在培养容器内的分布。目前向箱体内添加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输气管直接将二氧化碳输入到箱体内,输气管的排气口通常设置在培养容器壁的边缘,通过气体的自由扩散来实现添加。由于二氧化碳的分子量大于空气分子量的平均值,容易造成气体混合的不均匀,使不同部位的产生浓度梯度。如在此环境下进行长期培养,易造成组织培养苗生长的不一致。所以开发更加有效的二氧化碳释放装置成为提高光独立组织培养的重要内容。
最后,现在的组织培养箱由于容积的限制,往往只能完成植物生根阶段的培养,因组织培养苗生物量小难以满足测定需要,不能进行后期植物组织培养苗的生长规律的研究,使对无菌植物苗环境因素影响规律的研究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植物培养箱,特别涉及无菌条件下的无糖型植物培养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培养箱包括密封的箱体;封闭箱体开口的密封门;一端穿过箱体壁设置的二氧化碳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水平设置在箱体顶部的中央,并贯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孔。
所述密封箱体由透明的有机玻璃板制成。
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为有机玻璃管。
所述密封的箱体上还设置有供测量环境要素传感器气密地穿过的通孔。
在二氧化碳输气管上设置两排所述气孔,两排气孔到输送管圆心的夹角为120度。
在箱体内的上部设置杀菌用的紫外灯,所述紫外灯两端的灯口固定在箱体外的两侧,所述紫外灯的灯管水平设置并贯穿箱体,紫外灯与箱体通过可拆卸的有机玻璃方型板固定,所述方型板与箱体间设置密封条。
所述密封门通过铰链设置在箱体上,并嵌设用于密封的密封条和关闭时固定的锁扣件。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二氧化碳输气管的结构,因此,可以均匀地向培养箱内输送所需的二氧化碳以保证培养箱内植物的生长,而且均匀的二氧化碳供给,可以相应地增加培养箱的高度,增大培养箱的容积,使进行较大植物的无菌培养成为可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植物培养箱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植物培养箱的正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植物培养箱俯视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植物培养箱侧视剖视图;图5A为放大的二氧化碳输气管横断面剖视图;图5B为二氧化碳输气管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无糖组培的无菌植物培养箱。包括密封的箱体1,为了利用自然光和箱体上方的照明,箱体是由透明机玻璃板制作而成,厚度为0.5~1.0cm;在箱体内的上部设置用于消毒用的紫外灯4,其大小根据需要及培养箱的规格来确定,为了避免箱体内的高湿环境影响紫外灯的使用寿命,紫外灯两端的灯口固定在箱体外的两侧,灯管水平设置并贯穿箱体,紫外灯与箱体通过可拆卸的有机玻璃方型板8固定,所述方型板8与箱体间设置密封条,隔绝箱体内外的环境,所述方型板为可拆卸式固定,以便随时更换坏的紫外灯;二氧化碳输送管2贯穿箱体的长度方向,水平地设置在箱体1顶部的中央,其一端固定在箱体1的内壁上,另一端贯穿箱体侧壁到箱体外形成进气口3,进气口与产生二氧化碳的设备相连接;在上述箱体内的二氧化碳输送管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孔11。
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2可以设置多个(图中未示),将多个二氧化碳输送管设置在箱体内顶部的中央位置,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气孔为箱体内提供均匀的和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以供被培养的植物使用。
如图5A和图5B所示,进一步显示了二氧化碳输送管的结构。二氧化碳输送管可以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其直径为0.6~2cm,在其的侧面形成两排气孔11,两排气孔到输送管圆心的夹角为120度,气孔的直径为1~2mm,气孔的间距离为1~3cm。当然,气孔的设置方式不仅限于此,还可以设置三排或更多排的气孔,其目的也是使从气孔排出的二氧化碳能够迅速均匀地分布于培养箱的空间内,保证在箱体不同部位都能获得等量的气体,减少均匀分布滞后的时间,相应提高了补加二氧化碳的精准度。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对传统的无菌植物培养箱还进行如下改进,在箱体正面安装一个可向上翻起的门5。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一般按组织培养箱长度的1/3~1/2设定,高度为组织培养箱的1/2左右。其位置在箱体正面的上端2/3处。它是通过铰链9进行固定,可以围绕门的上边缘转动,在门的下部有设置锁扣件10对关闭的门进行固定。为了保持培养箱与外界的隔绝,在门的四周内嵌设橡胶垫6,保证门关闭时的密封性。
由于采用了无糖型培养箱的技术,箱体的尺寸可以设置得较大,以适应种苗植物的无菌培养的要求。一般箱体长度可为40~120cm,宽度为30~60cm,高度为20~50cm。与传统相比较高度提高了15~35cm。可以满足了大型组织培养苗后期生长研究的需要,以及无菌条件下植物生理、植物-环境和微生物共生关系的研究需要。比如既可进行小麦、草类、叶菜类等矮体植物整个生育期的培养,也可以进行丛枝菌根真菌等微生物与多种植物共生条件下的研究和菌剂生产。此外,此项改进还可提供了更大的垂直空间,提高了培养箱气体浓度的缓冲性能,为提高二氧化碳释放时的控制精度创造了条件。
为了适应自动检测和控制,在箱体的侧面还设置有供传感器气密地通过的通孔7,根据需要可以决定通孔的数量。通过与自控设备连接的传感器,可以进行自动的要素采集、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数据控制的供应箱体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要素的水平。与现有的培养箱相似,箱体内的照明上采用日光灯为光源(图中未示),设置在箱体上方,距离箱体2~6cm,由于箱体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造,因此不会对光产生遮挡。
权利要求1.一种植物培养箱,其包括密封的箱体(1);封闭箱体开口的密封门(5);一端穿过箱体壁设置的二氧化碳输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2)水平设置在箱体(1)顶部的中央,并贯穿所述箱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2)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孔(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体由透明的有机玻璃板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为有机玻璃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的箱体上还设置有供测量环境要素传感器气密地穿过的通孔(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在二氧化碳输气管上设置两排所述气孔(11),两排气孔到输送管圆心的夹角为12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内的上部设置杀菌用的紫外灯(4),所述紫外灯两端的灯口固定在箱体外的两侧,所述紫外灯的灯管水平设置并贯穿箱体,紫外灯与箱体通过可拆卸的有机玻璃方型板(8)固定,所述方型板与箱体间设置密封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5)通过铰链设置在箱体上,并嵌设用于密封的密封条(6)和关闭时固定的锁扣件(10)。
专利摘要一种植物培养箱,其包括密封的箱体(1);封闭箱体开口的密封门(5);一端穿过箱体壁设置的二氧化碳输送管(2);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2)水平设置在箱体(1)顶部的中央,并贯穿所述箱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2)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孔(11)。
文档编号A01G9/24GK2800737SQ2005201098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
发明者杨其长, 刘文科, 魏强, 巫国栋, 魏灵玲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