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钩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4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鱼钩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可提供鱼钩在子在线连结固定的定位结构创新设计改良。
背景技术
按,如图1所示,为旧式鱼钩20直接与子线10连结组合;另一种方式是在一子线10下端以一绳结11配合套组一弹簧12,可供鱼钩20的头端套结组合。
然而如上所述由鱼钩20直接与子线10系结的连结组合,为一固定结合方式,造成在组配或更换鱼钩操作上非常不方便。而另一子线10套结的弹簧12让鱼钩20套结组成的结构,虽可达到快速组装更换的便利性;惟,该弹簧12在与鱼钩20呈活动式套结,及在鱼钩20线径小于弹簧12内径下,造成使用上鱼钩20易有脱钩的情形产生,为其缺点所在。
所以如何针对以上旧式子线与鱼钩的组合结构,易产生脱钩的缺点改良设计者,是本实用新型所欲行解决的困难点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组配或更换鱼钩作业上,可获得更简易快速操作效果,同时又能达到牢固定位的双重功效增进的鱼钩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钩定位结构,以多样变化组合的连结件,可在鱼钩定位操作中达到操作的灵活性与使用的方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钩定位结构,包含一可连结子线与鱼钩的连结件,及一中央设有套孔的定位件组成。
其中连结件可为一环体。
其中连结件可为一弹簧。
其中连结件可为一胶套配合子线反穿形成一可供鱼钩套组的环圈。
其中该连结件可以一杆体上端形成一连结部,下端为一环体的扣结部,而环体的扣结部可弯折适当角度。
其中该连结件可由一转子下端枢结环体的扣结部,上端再枢组一连结部,环体的扣结部可弯折适当角度。
其中该连结件可为上端为封闭端,下端为末端形成环体的两侧杆组成的连结件,两侧杆上可提供定位件套结。
其中定位件可为一定位豆,其内部进一步可为一下段扩大的两阶套孔。
其中定位件外侧凸设有饰件。


图1旧式鱼钩定位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由连结件与定位件结合鱼钩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示图。
图4、4-1、5本实用新型连结件变化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连结件变化组合的平面示意图。
图7、8、9本实用新型连结件延伸变化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定位件结构延伸变化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内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如后;如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示意图,其主要包含一可连结子线10与鱼钩20的连结件30,及定位件40套抵固定组成;其中,连结件30,可为一环体或弹簧结构,供子线10下端穿过而打一绳结11卡组。
定位件40,可为一定位豆,以中央套孔41套结于子线10,该定位豆中央套孔进一步可为一下段扩大的两阶套孔41’。
上述结构由子线10绳结11卡组的连结件30内孔可供一鱼钩20头端套入后,再将定位件40下推套抵于鱼钩20头端,而组成如图3所示的组合结构。
如图4所示,连结件30的环体可由子线10下端系绑,而由连结件30内孔可供鱼钩20穿组后,亦由定位件40下推套抵鱼钩20组成。
如图4-1所示,本实用新型连结件可由胶套301供子线10一端反穿形成一环圈302的连结件30’,而由环圈302提供鱼钩20套组,再由定位件40下推套抵固定。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以一杆体上端形成一环体的连结部31,下端为一环体的扣结部32(扣结部可进一步弯折适当倾度)的连结件30A,以其上端连结部31提供子线10系绑,而下端扣结部32供鱼钩20套组,再配合定位件40下推套抵组成;又,该下端维持环体的扣结部32,而上端连结部可为一R状扣部31’的连结件30B;或下端维持环体的扣结部32,上端为∩状扣部31”的连结件30C,而以上连结件30A、30B、30C可为不同长度的杆体,又亦可由环体扣结部32直接延伸一菱形夹部31的连结件30D;上述连结件可由下端环体扣结部32提供鱼钩20穿组,再由定位件40下推套抵鱼钩20,组成如图6所示结构;又该定位件40亦可形成较长套体套结。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以一转子33上端枢结一环体的连结部37,下端枢结一环体的扣结部35(扣结部可进一步弯折适当倾度)的连结件30E,以其上端连结部37提供子线10系绑,而下端扣结部35供鱼钩20套组,再配合定位件40下推套抵组成;又,该转子33下端维持环体的扣结部35,而上端连结部可为一R状扣部37’的连结件30F;或该转子33下端维持环体的扣结部35,上端为∩状扣部37”的连结件30G;或该转子33下端维持环体的扣结部35,上端为菱形夹部37的连结件30H,而以上连结件30E、30F、30G、30H等的扣结部35与转子33下端连结杆可形成不同长度者,可为不同长度的杆体,又该定位件40亦可形成较长套体套结。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连结件可为上端为封闭端39(可为Ω状、环圈、∩状等不同形状),而下端呈叉状末端为环体36的两侧杆38的连结件30I,两侧杆38上并套结有定位件40可下推套抵鱼钩20组成;又如图9所示,该两侧杆可形成长短不一两侧杆38’、38”的连结件30J。
如图10所示,上述定位豆可于外侧凸设饰件,该饰件可为两凸体43的定位豆40’,或凸设有数饰片44的定位豆40”,或同时凸设有凸体43及饰片44的定位豆40。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鱼钩定位结构,由多样变化组合的连结件,可在鱼钩定位操作中达到操作的灵活性与使用的方便性,与避免鱼钩松脱牢固的连结子线与鱼钩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于此项技艺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申请的专利范围所列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可连结子线与鱼钩的连结件,及一中央设有套孔的定位件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连结件为一环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连结件为一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连结件为一胶套配合子线反穿形成一与鱼钩套组的环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结件以一杆体上端形成一连结部,下端为一环体的扣结部,环体的扣结部弯折适当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结件由一转子下端枢结环体的扣结部,上端再枢组一连结部,环体的扣结部弯折适当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结件为上端为封闭端,下端为末端形成环体的两侧杆组成的连结件,两侧杆上提供定位件套结。
8.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定位件为一定位豆,其内部进一步为一下段扩大的两阶套孔。
9.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定位件外侧凸设有饰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鱼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定位件外侧凸设有饰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鱼钩定位结构,尤指针对旧式易脱钩缺点改良的创新结构;其包含于一套结有一定位件的子线下端可配合一各式连结件可提供鱼钩套组连结,或可由鱼钩头端直接形成各式连结部提供子线连结;由该定位件推移套抵固定,以简易的结构迅速组成牢固的连结组合不容易松脱,而其连结件可由多种结构变化组合,结构上具有多样变化的灵活性及操作的方便性等多重进步性效能。
文档编号A01K83/00GK2862692SQ200520109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0日
发明者林国阳 申请人:林国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