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975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卡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卡钩结构,设置于相对应结合的上壳体及下壳体,卡钩结构包括:滑动件、磁性元件、凸块、以及卡钩。当上壳体及下壳体对接扣合后,卡钩会卡固于凸块上。而当滑动件滑移至释放位置时,滑动件会顶抵卡钩,进而带动卡钩旋转,使卡钩脱离凸块。藉此,使用者从壳体外观不会看到卡钩结构,使壳体外观能更为简洁美观。而当要拆开上、下壳体而进行内部元件维修时,仅需利用可提供外部磁吸力的元件,如磁铁,来带动卡钩结构的磁性元件,即可带动卡钩脱离凸块,而分离上、下壳体。
【专利说明】卡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卡钩结构,尤指适用于卡固电子装置之外壳体的卡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子产品为了美观,机壳组装大多会选择采用无螺丝设计,以使外观更为平滑简洁。在无螺丝设计之考量下,目前较常使用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背胶贴合,另一种则是卡钩设计。其中,背胶贴合的方式可以确保电子产品的机壳结合能较为稳固,但缺点则是维修不易,在拆解机壳以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十分容易造成机壳毁损,而使得产品维修报废率提高。
[0003]卡钩方式则是利用多个卡钩的卡合来使两机壳结合,卡钩数量越多时,可使机壳的结合更为稳固,然而卡钩数量越多,在维修时拆解机壳就越不容易。但若为使拆装容易而减少卡钩的数量,又容易使得机壳在受外力时容易脱开。再者,利用卡钩方式结合的机壳,由于卡钩是形成于机壳内部,拆开机壳时多是由外部强行掰动壳体使壳体间错位,而让卡钩脱离卡合状态,在此拆解过程中亦容易造成机壳留下拆解痕迹而破坏机壳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卡钩结构,设置于相对应结合的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中。卡钩结构包括:一滑动件、一磁性元件、一凸块、以及一卡钩。滑动件设置于下壳体,且滑动件可滑移于一卡固位置及一释放位置。磁性元件固设于滑动件,且磁性元件可受一外部磁吸力而带动滑动件由卡固位置滑移至释放位置。凸块是设置于上壳体。卡钩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一枢接部,枢接部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其中,枢接部枢设于下壳体,则是第一端部卡固于凸块上。当滑动件滑移至释放位置时,滑动件会顶抵第二端部,进而带动卡钩以枢接部为轴心旋转,使第一端部脱离凸块。
[0005]优选地,该下壳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二枢接件,该卡钩的该枢接部包括一枢转轴,该枢转轴的二端分别对应穿设至该多个枢接件之其一。
[0006]优选地,该滑动件包括一滑块及至少一定位件,该至少一定位件穿过该滑块并固定至该下壳体。
[0007]优选地,该滑块穿设有至少一滑槽,该至少一定位件穿过对应的该至少一滑槽。
[0008]优选地,该滑动件更包括一限位件凸设于该滑块,该卡钩的该第二端部具有一倒U型卡钩,该倒U型卡钩对应套设该限位件。
[0009]优选地,该限位件的宽度系略小于或等于该倒U型卡钩的内侧宽度。
[0010]优选地,该滑动件更包括二固定钩件,该些固定钩件固设于该滑块,并对应设置于该磁性元件的相对二侧边。
[0011]优选地,更包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下壳体,该弹性元件一端顶抵于该下壳体,另一端顶抵于该卡钩的该第二端部。
[0012]优选地,该弹性元件固设于该二枢接件之任一。
[0013]优选地,该弹性元件为一卷簧。
[0014]优选地,该磁性元件为一磁铁。
[0015]通过上述结构,将卡钩结构设置于上、下壳体内部,使用者从壳体外观不会看到卡钩结构,使壳体外观能更为简洁美观。将上、下壳体对应扣合时,卡钩的第一端部会卡固于凸块,使上、下壳体固合。而当要拆开上、下壳体而进行内部元件维修时,仅需利用可提供外部磁吸力的元件,如磁铁,来带动卡钩结构的磁性元件,进而带动卡钩脱离凸块。当卡钩脱离凸块后,即可将上、下壳体分离。透过利用磁铁与磁性元件间之磁力作用,即可带动位于上、下壳体内部的卡钩结构,而不需要强硬分开上、下壳体,避免造成上、下壳体的毁损。
[0016]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之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之目的及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钩结构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钩结构的分解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钩结构的示意图(二)。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钩结构的动作侧视图(一)。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钩结构的动作侧视图(二)。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钩结构的动作侧视图(三)。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钩结构的动作侧视图(四)。
[0024]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I 卡钩结构
[0026]11 滑动件
[0027]111 滑块
[0028]112 滑槽
[0029]113 定位件
[0030]114 固定钩件
[0031]115 挡止部
[0032]116 限位件
[0033]12 磁性元件
[0034]13 凸块
[0035]14 卡钩
[0036]141 第一端部
[0037]142 第二端部
[0038]1421倒U型卡钩
[0039]143 枢接部
[0040]1431 枢转轴
[0041]15 弹性元件
[0042]21 上壳体
[0043]22 下壳体
[0044]221 枢接件
[0045]2211 开口
[0046]2212 固定轴
[0047]23 容置空间
[0048]3 磁铁
[0049]T 卡固位置
[0050]R 释放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1]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钩结构的示意图(一)、分解图及示意图(二)。本实用新型的卡钩结构I包括一滑动件11、一磁性元件12、一凸块13、以及一卡钩14。卡钩结构I是设置于相对应结合的一上壳体21及一下壳体22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23中。在本实施例中是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之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以方便内部元件毁损等需要进行维修或替换时,容易分开接合的外壳体。电子装置可为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随身硬碟、萤幕、手机、印表机、影印机等等,但不以此为限。此卡钩结构I亦可应用于任何需要利用二壳体对接卡固,以形成容置空间之外壳,例如组合柜等。
[0052]滑动件11是设置于下壳体21且滑动件11可滑移于一卡固位置T及一释放位置R(请参阅图6所示)。由图3可见,滑动件11包括一滑块111、二滑槽112及二定位件113。二滑槽112设置于滑块111相对应的二侧边,且每一滑槽112是沿滑块111滑动之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延伸形成一滑动限位部。
[0053]二定位件113设置于滑块111相对应的二侧边,且一个定位件113会对应穿过一个滑槽112。定位件113穿过滑槽112后锁固于下壳体22中,但保留可使滑块111滑移的空间。且如图3所示,定位件113的上部直径宽度可大于滑槽112的宽度,以对滑块111产生限位作用,使滑块111于平面上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于卡固位置T及释放位置R。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用二定位件113以使滑块111 二侧边同时产生限位效果,避免产生旋转或受力不均。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考量设置位置及需要,仅设置一定位件或更多的定位件。
[0054]磁性元件12固设于滑动件11的滑块111上,以便当磁性元件12受一外部磁吸力时,带动滑动件11由卡固位置T滑移至释放位置R。在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12为一磁铁,但在其他形式下,磁性元件12亦可为磁性金属等。磁性元件12固设于滑动件11上的方式有许多,可直接设置于滑动件11内部,亦即利用镶嵌的方式,或是透过黏固、锁固等方式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1更包括二固定钩件114固设于滑块111上,并对应设置于磁性元件12的相对二侧边,以固定磁性元件12。固定钩件114可具有些微弹性,以利磁性元件12可由二固定钩件114的上方向下压设至固定钩件114中。
[0055]另外,为使增加磁性元件12之定位,避免磁性元件12在外部磁吸力作用的带动下沿滑动方向滑动时会脱离滑块111,在磁性元件12相对二固定钩件114的另外二侧边可凸设二挡止部115。通过二固定钩件114及二挡止部115围绕固定磁性元件12,可使磁性元件12稳固固定于滑块111上,在组装时亦仅需将磁性元件12压合至二固定钩件114及二挡止部115所形成的定位空间中即可,而不需要再另外使用黏胶或螺丝等进行固定。
[0056]凸块13是设置于上壳体21,卡钩14则是枢设于下壳体22。卡钩14具有一第一端部141、一第二端部142及一枢接部143。枢接部143位于第一端部141与第二端部142之间,且卡钩14透过枢接部143枢设于下壳体22。如图2为所示,下壳体22包括平行设置之二枢接件221,卡钩14之枢接部143包括一枢转轴1431。枢转轴1431之二端分别对应穿设至二枢接件221之其一中,使卡钩14可以枢转轴1431为轴心旋转。由图2可见,每一枢接件221上开设有一开口 2211,开口 2211的宽度即为卡钩14的枢转轴1431的厚度,以使得卡钩14的枢转轴1431可穿过开口 2211设置至枢接件221中。
[0057]另外,卡钩结构I更包括一弹性元件15设置于下壳体22。弹性元件15 —端顶抵于下壳体22,另一端顶抵于卡钩14的第二端部14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5为一卷簧,而在任一枢接件221上凸设有一固定轴2212,弹性元件15即穿设于固定轴2212上。弹性元件15通过二端顶抵于下壳体22及卡钩14的第二端部142,以提供卡钩14 一弹性力。
[0058]再请同时参阅图1、2,滑动件11包括一限位件116凸设于滑块111,而卡钩14的第二端部142则具有一倒U型卡钩1421,倒U型卡钩1421对应套设限位件116。且限位件116的宽度会略小于或等于倒U型卡钩1421的内侧宽度,以使限位件116在推动倒U型卡钩1421时,可平均施力于倒U型卡钩1421,避免卡钩14因受力不均而产生翻转。
[0059]再来请参阅图4至图7,其分别为本实施例卡钩结构的动作侧视图(一)至(四)。当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对接扣合的过程中,凸块13顶抵卡钩14的第一端部141,使卡钩14以枢接部113为轴心逆时钟旋转,直至卡钩14之第一端部141超过凸块13。此时,顶抵于卡钩14之第二端部142的弹性元件15提供一弹性力,藉以推动卡钩14顺时钟旋转,使卡钩14卡固于凸块13上,即完成如图5所示的卡固模式。
[0060]当进行电子装置维修而要分离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时,如图6所示,可利用一磁铁3从下壳体23外部提供一外部磁吸力。磁铁3吸附磁性元件12后,带动滑动件11由卡固位置T朝向释放位置R移动。此时,滑动件11的限位件116会推顶卡钩14第二端部142的倒U型卡钩1421,以带动卡钩14以枢接部113为轴心逆时钟旋转。为避免倒U型卡钩1421推动卡钩14时施力不均造成卡钩14翻转,因此限位件116的宽度略小于或等于倒U型卡钩1421的内侧宽度。
[0061]如图7所示,当滑动件11移动至释放位置R时,卡钩14的第一端部141即脱离凸块13,此时,可将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分离,以进行内部元件的更换或维修。而当维修完毕后,仅需将上壳体21再对应扣合至下壳体22,即可再使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完成卡固接合。
[0062]本实用新型的卡钩结构I完全设置于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的内部,因此,使用此卡钩结构I来卡固接合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时,相较于螺丝锁固等方式,在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外部不会看到任何接合元件,可使产品外观更为简洁美观。当要分离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进行维修时,利用磁铁3的外部磁吸力来提供置于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中的滑动件11的位移作用力,相较于传统卡扣结合后需强施作用力使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错位才能脱离卡扣结构,使上壳体21及下壳体22的方式,来得更为轻松简易。且亦避免强行施力于上壳体21或下壳体22,而可能破坏壳体外观的问题。
[0063]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之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相对应结合的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中, 该卡钩结构包括: 一滑动件,设置于该下壳体且该滑动件可滑移于一卡固位置及一释放位置; 一磁性元件,固设于该滑动件,该磁性元件可受一外部磁吸力而带动该滑动件由该卡固位置滑移至该释放位置; 一凸块,设置于该上壳体;以及 ^钩,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位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该枢接部枢设于该下壳体,该第一端部卡固于该凸块上,当该滑动件滑移至该释放位置时,该滑动件顶抵该第二端部,使该第一端部脱离该凸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壳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二枢接件,该卡钩的该枢接部包括一枢转轴,该枢转轴的二端分别对应穿设至该多个枢接件之其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包括一滑块及至少一定位件,该至少一定位件穿过该滑块并固定至该下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块穿设有至少一滑槽,该至少一定位件穿过对应的该至少一滑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更包括一限位件凸设于该滑块,该卡钩的该第二端部具有一倒U型卡钩,该倒U型卡钩对应套设该限位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的宽度系略小于或等于该倒U型卡钩的内侧宽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更包括二固定钩件,该些固定钩件固设于该滑块,并对应设置于该磁性元件的相对二侧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下壳体,该弹性元件一端顶抵于该下壳体,另一端顶抵于该卡钩的该第二端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固设于该二枢接件之任一。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一卷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为一磁铁。
【文档编号】F16B5/00GK203856818SQ20142025900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日
【发明者】郑善韦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