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叶地不容的人工繁殖方法

文档序号:325358阅读:26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叶地不容的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大叶地不容块根进行人工扩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叶地不容(Stephania dolichopoda Diels)是防己科千斤藤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与南亚热带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民间常用药物。由于其块根中含有较高的颅通定(rutondine)成分,具有镇痛、镇静、催眠和安定作用,因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云南和广西等地的许多制药企业都大量采摘野生的大叶地不容来生产具有镇痛作用的罗通定片。该药为甲类非处方药,是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其药效迅速、持久,对肠胃道系统引起的钝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同时,该药还对失眠、尤其是因疼痛引起的失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醒后无后遗效应。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
但是,由于具有治疗效果的颅通定成分主要存在于大叶地不容植株的块根中,采摘时需要将植株连根拔起,再加上企业及民间对大叶地不容植株及其同类植物不加限制的滥采,致使当地此类植物的野生资源基本枯竭。原料的匮乏使得许多制药企业面临停产,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本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利用大叶地不容种子进行人工育苗的方法,并申请了中国专利(专利号200310110783.0),试验证明,应用效果良好。但现有技术中尚未见有利用大叶地不容块根进行人工繁殖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叶地不容的人工繁殖方法。一方面,满足企业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更为有效地保护这一植物资源不枯竭,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平整土地后用木板或木棍围成畦,在畦内及其四周均匀泼撒甲敌粉;畦内装满干净细沙,平整后备用;所述的畦为长20~22m,宽1~1.5m,深13~15cm的长方形。
2、插穗制作选择野生或是人工培育的一年生大叶地不容的块根做插穗,大叶地不容的块根较为特殊,芽眼都集中在顶端茎基部,根据块根的大小和芽眼位置将块根切割成2~4块。
所述的切割方法为横切法选择块根横向1/2的位置下刀,将块根分成两块。
所述的切割方法为竖切法从块根顶部,按芽眼位置竖切分块,每块至少含2个芽眼,且大小不小于整个块根的1/4。
切割时不要拉动刀刃,以免损伤植物组织影响发芽。
3、插穗处理将切割好的块根用200~500ppm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2~4小时,或者用200ppm~400ppm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浸泡2~4个小时后备用;4、播种将平整好的沙床浇透水,并按行距15~20cm开沟;在步骤3处理好的块根的切口处蘸上草木灰,然后按株距2~4厘米播种,芽头朝上,顺序摆放于沟内,其上覆盖一层厚度为3~5厘米的细沙,再铺一层2~4厘米厚的松针,并用80ppm的多菌灵喷洒一遍,最后再用清水浇透;
5、盖薄膜在苗床上覆盖55cm~65cm高的塑料拱棚,塑料布的周围压实密封;6、后期管理维持大棚内的温度为25℃~35℃,空气湿度为75%~85%,2~3个月后块根出芽率达到90%以上,此时即可进行大田移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迄今为之,对大叶地不容的利用,都是依赖采集野生大叶地不容植株的块根作为生产原料,这种方法对植被的破坏非常严重。同时,大叶地不容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因受温度、湿度、病虫害及土壤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供应量无法得到保证,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发明实现了大叶地不容的产业化生产,通过人工繁殖和培育,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在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另外,由于大叶地不容中还含有很多其它有用的生物碱,通过建立种质园,搜集各地同类植物,从而为进一步开发该类植物奠定基础,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平整土地后用木板或木棍围成长20m,宽1m,深13cm的长方形畦,并用桩子固定好木板。在畦内及其四周均匀泼撒甲敌粉,以防止蚂蚁对块根的危害。畦内装满干净的细沙,平整后备用。选择野生或是人工培育的一年生大叶地不容块根做插穗。由于大叶地不容的块根较为特殊,芽眼都集中在顶端茎基部。因此,应根据块根的大小和芽眼位置将其切成小块,以降低成本,节约材料。选择从块根横向1/2的位置下刀,将块根分成上下两部分;切割时不要拉动刀刃,以免损伤植物组织影响发芽。将切割好的块根用200ppm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4小时后备用。将平整好的沙床浇透水,并按行距15cm开沟。在浸泡过的块根的切口处蘸上草木灰,然后按株距2厘米点播于沟内,切块芽头朝上。其上覆盖一层厚度为4厘米的细沙,再均匀地铺一层3厘米厚的松针,并用80ppm的多菌灵喷洒一遍,最后再用清水浇透。在苗床上覆盖60cm高的塑料拱棚,塑料布的周围压实密封;定期观测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大棚内的温度为25℃~35℃、空气湿度为75%~85%,2~3个月后,当块根出芽率达到90%以上时即可进行大田移栽;实施例2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从块根顶部,按芽眼位置竖切分块,每块含2~3个芽眼,大小为整个块根的1/4。
实施例3重复实施例2,有以下不同点每块含3~5个芽眼,大小为整个块根的1/3。
实施例4重复实施例2,有以下不同点从块根顶部,按芽眼位置竖切分块,每块的大小为整个块根的1/2。
实施例5重复实施例1或2,有以下不同点畦内细沙的厚度为14cm。
实施例6重复实施例1或4,有以下不同点畦内细沙的厚度为15cm。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将切割好的块根用200ppm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浸泡4个小时后备用。
实施例8~9重复实施例1或2,有以下不同点将切割好的块根用300ppm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3小时,或者用300ppm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浸泡3个小时后备用。
实施例10~11重复实施例1或2,有以下不同点将切割好的块根用500ppm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2小时,或者用400ppm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浸泡2个小时后备用。
实施例12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按行距17cm开沟。
实施例13重复实施例4,有以下不同点按行距20cm开沟。
实施例14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按株距3cm点播。
实施例15重复实施例4,有以下不同点按株距4cm点播。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叶地不容的人工繁殖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平整土地后用木板或木棍围成畦,在畦内及其四周均匀泼撒甲敌粉;畦内装满干净的细沙,平整后备用;(2)插穗制作选择野生或是人工培育的一年生大叶地不容的块根做插穗,根据块根的大小和芽眼位置将块根切割成2~4块;(3)插穗处理将切割好的块根用200ppm~500ppm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2~4小时,或者用200ppm~400ppm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浸泡2~4个小时后备用;(4)播种将平整好的沙床浇透水,并按行距15~20cm开沟;在步骤3处理好的块根的切口处蘸上草木灰,然后按株距2~4厘米播种,将切块芽头朝上,顺序点播于沟内,其上覆盖一层厚度为3~5厘米的细沙,再铺一层2~4厘米厚的松针,并用80ppm的多菌灵喷洒一遍,最后再用清水浇透;(5)盖薄膜在苗床上覆盖55cm~65cm高的塑料拱棚,塑料布的周围压实密封;(6)后期管理维持大棚内的温度为25℃~35℃,空气湿度为75%~85%,2~3个月后块根出芽率达到90%以上时即可进行大田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叶地不容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块根的切割为,选择块根横向1/2的位置下刀,将块根分成两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叶地不容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块根的切割为,从块根顶部,按芽眼位置竖切分块,每块至少含2个芽眼,且大小不小于整个块根的1/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大叶地不容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割块根时不要拉动刀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叶地不容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畦为长20~22m,宽1~1.5m,深13~15cm的长方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叶地不容的人工繁殖方法,该方法包括苗床准备、插穗制作、插穗处理、播种、覆膜和后期管理等过程。利用大叶地不容的块根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在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档编号A01B79/00GK1817107SQ20061001075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蔡传涛, 刀祥生, 罗媛, 王 华, 蔡志全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