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25947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珍珠的养殖方法,具体说是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采捕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进行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然而,从13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近800年的时间里,珍珠人工养殖停滞不前,基本依靠采捕天然珍珠。1962年熊大仁教授进行河蚌人工养殖无核珍珠取得成功。1964年后,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淡水珍珠养殖,尤其是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发展较快。70年代以后,我国进行了河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确定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褶纹冠蚌在淡水育珠中的地位。使中国人工培育珍珠数量从10kg/年迅速增长到2000T/年。
我国淡水珍珠的规模化人工育珠虽有40多年的历史。至2004年,我国淡水珍珠的产量已逾2000T/年,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5%。淡水珍珠养殖的地域也已遍布长江中下游淡水区域。但是,与我国淡水珍珠数量不相称的是价值太低。1999年至2004年的统计,在国际珍珠贸易份额中仅占4%-10%。究其原因虽然我国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在经过30多年的研究试验、技术改革、改进成熟三个阶段之后,已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和形成了大批的养殖队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淡水珍珠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区分布的局限性和文化层次的差异,珍珠产业的整体素质偏低,加之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造成珍珠的单产相差很大,养殖3年的珠蚌,单产只有6-30g/蚌不等;珍珠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正园珠的比率只0%-2%之间;7mm以上径粒的比率只占10%-70%;珍珠养殖成活率也只有0%-93%;珍珠的色泽极不一致。致使低档珍珠,甚假冒伪劣珍珠充斥市场。无法形成国际品牌,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珍珠在国人心目中的“珍宝”形象,更主要的是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淡水珍珠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声誉和竞争力。

发明内容为克服我国现有淡水珍珠养殖业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养殖方法,以扩大淡水珍珠的养殖规模,提高珍珠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使我国珍珠产业得到稳定和持续发展,珠农增收的目的。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珍珠形成的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营养学的原理,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大型淡水无核优质珍珠育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挑选育珠种蚌挑选壳宽较原种品种宽20%以上,体重较原种品种重40%以上的原代繁育子一代,培育成仔蚌。
2.挑选仔蚌从上述方法培育成的仔蚌中,以蚌的全重(W)、壳宽(T)、体长(L)三个对珍珠生产起决定作用的因子作参考,建立小蚌质量选择标准及分级方法ST=[Wt×0.4/W+Tt×0.3/T+Lt×0.3/L]×10选择ST=1~2级的7-10cm小蚌作为小片及手术蚌。
3.接种用步骤2得到的小蚌做小片蚌与手术受体蚌,先取小片蚌切开,取厚度为0.5-2.0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宽为0.4-0.6cm×0.3-0.5cm的小片,再撑开手术受体蚌,将小片植入体内,每只蚌植28-34片。
4.手术蚌术后休养接种后的手术蚌,暂养于水深1.5-2.5m,溶氧量6-15mg/l,浮游藻类量达25-60mg/l,pH值7-10的微流水中。养殖28~32天。
5.珍珠育成①控制吊养量和吊养深度。吊养量1龄蚌的吊养密度为2.5-3万只/hm2,2-4龄蚌的吊养密度为1.0-2.8万只/hm2,吊养深度为0.5-1.2倍透明度处。
②人工测水施肥肥料中磷占48~51%,氮占22~65%,有机肥20~22%及含锌、铁、铜、硒、钼、钴、稀土等多种微量元素占1-10%,用以培养出丰富的珠蚌喜食饵料和促进珠蚌生长与珠质分泌,每年施3-4次,每次0.5-1kg/m3。
③施有益微生物,在养殖水中投放有益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Gemmabacillus约50-80%,光合细菌即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ussphaeroides约10-40%,其余为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放线菌Actinomyces、乳酸菌Lactic acid fungus等,每年投放2-4次,每次用量达3-9g/m3,同时控制水体生态,降低NH3、NO-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抑制有害菌。
④调节养殖环境使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为15-60cm、藻量100-250g/m3,pH值6.5-10、溶氧含量5-12mg/l,Ca含量30-35mg/l以上。
⑤加强病害预防工作,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超大型珍珠育珠蚌的蚌病,主要用生石灰与微生物,进行养殖水体的灭菌防病,生石灰每年撒3~5次,每次用量为10~50g/m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由于本发明充分利用水资源,从挑选育珠种蚌开始,根据珍珠分泌原理,改革了植片和营养方式,增加了能促进珍珠质分泌能力的锌、铁、铜、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及有机物质,并定期使用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注意了病虫害防治,全面提高了育珠水平,因此,能生产出直径大于8.5mm的超大型无核淡水珍珠。养殖5年来,共培育出珠蚌1056万只,其中超大型无核珍珠的比例达到60~80%,优级率达40%以上。②由于本发明培育出的珍珠颗粒大,品质好,销售价格高,可提高培育珍珠的投入产出比,经几年的使用,本发明的产投比平均为2.69,有利于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和珠农收入的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挑选壳宽较原种品种宽20%、体重较原种品种重40%的原代繁育子一代,培育成仔蚌。
2.从上述方法培育成的仔蚌中,以蚌的全重(W)、壳宽(T)、体长(L)三个对珍珠生产起决定作用的因子作小蚌质量选择标准及分级方法ST=[Wt×0.4/W+Tt×0.3/T+Lt×0.3/L]×10选择ST为2级8cm小蚌作为手术与小片蚌。
3.用步骤2选得的小蚌做小片蚌与手术受体蚌→取小片蚌、切开,取厚度为1.0mm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宽为0.45×0.35cm→撑开手术受体蚌→每只蚌植入34片。
4.手术蚌术后暂养于水深为2.0m,溶氧量为8mg/l,浮游藻类量达35mg/l,pH值7-10的微流水中。养殖28天。
5.珍珠育成①吊养量1龄蚌的吊养密度为2.8万只/hm2,2-4龄蚌的吊养密度为1.4万只/hm2--2.1万只/hm2;吊养深度0.8-1.0倍透明度处。
②人工测水施肥其中磷肥占50%,氮肥占25%,有机肥占20%,锌、铁、铜、硒、钼、钴、稀土等多种微量元素占5%,每年施4次,每次0.5kg/m3。
③施有益微生物,该微生物主要成分为芽孢杆菌Gemma bacillus约68%,光合细菌即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us sphaeroides约占24%,其他为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放线菌Actinomyces、乳酸菌Lacticacid fungus等,每次用量达5-7g/m3,每年2-4次。
④保持养殖水体透明度15cm-30cm、藻量150-210g/m3,pH值7.5-10、溶氧含量5-12mg/l,Ca含量32mg/l。
⑤每年用3-5次生石灰预防疾病,每次用量10-50g/m2。
结果培育珠蚌共20万只,养殖5年,超大型无核珍珠的比例平均达到65%,优级率达41.5%以上。产投比为2.56。
实施例2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挑选壳宽较原种品种宽21%、体重较原种品种重43%的原代繁育子一代,培育成仔蚌。
2.从上述方法培育成的仔蚌中,按实施例1步骤2中的计算公式,选取ST为1级10cm的小蚌作为手术与小片蚌。
3.用步骤2得的小蚌做小片蚌与手术受体蚌→取小片蚌、切开,取厚度为1.1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宽为0.60×0.30cm→撑开手术受体蚌→每只蚌植入30片。
4.手术蚌术后暂养于水深为2.5m,溶氧量为15mg/l,浮游藻类量达25mg/l,pH值7-10的微流水中,养殖30天。
5.珍珠育成①吊养量1龄蚌的吊养密度为2.9万只/hm2,2-4龄蚌的吊养密度为1.6万只/hm2-2.0万只/hm2;吊养深度0.8-1.0倍透明度处。
②人工测水施肥,其中磷肥占51%,氮肥占22%,有机肥占22%,锌、铁、铜、硒、钼、钴、稀土等多种微量元素占5%。每年施3~4次,每次0.5~1kg/m3。
③放有益微生物,用实施例1步骤5中相同的微生物,每年施3次,每次用量达9g/m3。
④保持养殖水体透明度15-30cm、藻量160-220g/m3,pH值7.5-10、溶氧含量5-12mg/l,Ca含量30mg/l。
⑤每年用3次生石灰预防疾病,每次用量50g/m3。
结果培育珠蚌共36万只,养殖5年,超大型无核珍珠的比例平均达到71%,优级率达44.5%以上。产投比为3.24。
实施例3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挑选壳宽较原种品种宽25%、体重较原种品种重45%的原代繁育子一代,培育成仔蚌。
2.从上述方法培育成的仔蚌中,按照实施例1或2步骤2中的计算公式,选取ST为1级7cm的小蚌作为手术与小片蚌。
3.用步骤2选得的小蚌做小片蚌与手术受体蚌→取小片蚌、切开,取厚度为1.2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宽为0.40cm×0.50cm→撑开手术受体蚌→每只蚌植入28片。
4.手术蚌术后暂养于水深为1.5m深,溶氧量为6mg/l,浮游藻类量达60mg/l,pH值7-10的微流水中。养殖32天。
5.珍珠育成①吊养量1龄蚌的吊养密度为2.5万只/hm2,2-4龄蚌的吊养密度为1.4万只/hm2-1.8万只/hm2;吊养深度0.7-1.0倍透明度处。
②在养殖过程中采用人工测水施肥,磷肥占48%,氮肥占30%,有机肥占21%,锌、铁、铜、硒、钼、钴、稀土等多种微量元素占1%;每年施3次,每次1kg/m3。
③施有益微生物用实施例1或2、3中相同的微生物,每年施4次,每次用量达3g/m3。
④保持养殖水体透明度30cm-60cm、藻量200-250g/m3,pH值6.5-8、溶氧含量5-12mg/l,Ca含量35mg/l。
⑤每年用5次生石灰预防疾病,每次用量20g/m3。
结果培育珠蚌共41.5万只,养殖5年,超大型无核珍珠的比例平均达到72.6%,优级率达42.5%以上。产投比为3.56。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①挑选育珠种蚌挑选壳宽较原种品种宽20%以上,体重较原种品种重40%以上的原代繁育子一代,培育成仔蚌;②挑选仔蚌从上述方法培育成的仔蚌中,以蚌的全重(W)、壳宽(T)、体长(L)三个对珍珠生产起决定作用的因子作参考,建立小蚌质量选择标准及分级方法ST=[Wt×0.4/W+Tt×0.3/T+Lt×0.3/L]×10选择ST=1~2级的7-10cm小蚌作为小片及手术蚌;③接种用步骤2选得的小蚌做小片蚌与手术受体蚌,先取小片蚌切开,取厚度为0.5-2.0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宽为0.4-0.6cm×0.3-0.5cm的小片,再撑开手术受体蚌,将小片植入体内,每只蚌植28-34片;④手术蚌术后休养接种后的手术蚌,暂养于水深1.5-2.5m深,溶氧量6-15mg/l,浮游藻类量达25-60mg/l,pH值7-10的微流水中,养殖28~32天;⑤珍珠育成A、控制吊养量和吊养深度。吊养量1龄蚌的吊养密度为2.5--3万只/hm2,2--4龄蚌的吊养密度为1.0--2.8万只/hm2,吊养深度一般为0.5-1.2倍透明度处。B、人工测水施肥肥料中磷占48~51%,氮占22~65%,有机肥20~22%,微量元素1-10%;每年施肥3~4次,每次施0.5~1kg/m3;C、施有益微生物,在养殖水体中投放的有益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Gemmabacillus约50-80%,光合细菌即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ussphaeroides约10-40%,其余为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放线菌Actinomyces、乳酸菌Lactic acid fungus等,每年投放2-4次,每次用量达3-9g/m3,同时控制水体生态,降低NH3、NO-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抑制有害菌;D、调节养殖环境使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为15-60cm、藻量100-250g/m3,pH值6.5-10、溶氧含量5-12mg/l,Ca含量30~35mg/l;E、加强病害预防工作,主要用生石灰与微生物,生石灰每年撒3~5次,用量为10~50g/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①挑选壳宽较原种品种宽20%、体重较原种品种重40%的原代繁育子一代,培育成仔蚌;②从上述方法培育成的仔蚌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ST计算公式选择ST=2级8cm的小蚌作为手术与小片蚌;③用步骤2选得的小蚌做小片蚌与手术受体蚌→取小片蚌、切开,取厚度为1.0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宽为0.45×0.35cm的小片→撑开手术受体蚌→每只蚌植入34片小片。④手术蚌术后暂养于水深为2.0m,溶氧量为8mg/l,浮游藻类量达35mg/l,pH值7-10的微流水中。养殖期为28天;⑤珍珠育成A、吊养量1龄蚌的吊养密度为2.8万只/hm2,2-4龄蚌的吊养密度为1.4万只/hm2--2.1万只/hm2;吊养深度0.8-1.0倍透明度处;B、人工测水施肥磷肥占50%,氮肥占25%,有机肥占20%,含锌、铁、铜、硒、钼、钴、稀土等多种微量元素占5%,每年施4次,每次0.5kg/m3;C、施有益微生物,施权利要求1中所述微生物,每次用量达5-7g/m3,每年2-4次;D、保持养殖水体透明度15-30cm、藻量150-210g/m3,pH值7.5--10、溶氧含量5-12mg/l,Ca含量32mg/l;E、每年施用5次生石灰预防疾病,每次用量10g/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方法①挑选壳宽较原种品种宽21%、体重较原种品种重43%的原代繁育子一代,培育成仔蚌。②从上述方法培育成的仔蚌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ST计算公式,选择ST=1级10cm的小蚌作为手术与小片蚌;③用步骤2选得的小蚌做小片蚌与手术受体蚌→取小片蚌、切开,取厚度为1.1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宽为0.6×0.3mm的小片→撑开手术受体蚌→每只蚌植入30片小片;④手术蚌术后暂养于水深为2.5m,溶氧量为15mg/l,浮游藻类量达235mg/l,pH值7-10的微流水中,养殖期为30天;⑤珍珠育成A、吊养量1龄蚌的吊养密度为2.9万只/hm2,2-4龄蚌的吊养密度为1.6万只/hm2-2.0万只/hm2;吊养深度0.8-1.0倍透明度处;B、人工测水施肥,磷肥占51%,氮肥占22%,有机肥占22%,含锌、铁、铜、硒、稀土等多种微量元素占5%;C、施有益微生物施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每年3次,每次用量达9g/m3;D、保持养殖水体透明度15-30cm、藻量160-220g/m3,pH值7.5--10、溶氧含量5-12mg/l,Ca含量30mg/l;E、每年用3次生石灰预防疾病,每次用量50g/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①挑选壳宽较原种品种宽25%、体重较原种品种重45%的原代繁育子一代,培育成仔蚌;②从上述方法培育成的仔蚌中,按权利要求1所述ST计算公式,选择ST=1级7cm的小蚌作为手术与小片蚌;③用步骤2种的小蚌做小片蚌与手术受体蚌—取小片蚌、切开,取厚度1.2mm的外套膜外表皮切成长×宽为0.40×0.50mm的小片,撑开手术受体蚌---每只蚌植入28片小片;④手术蚌术后暂养于水深为1.5m深,溶氧量为6mg/l,浮游藻类量达60mg/l,pH值7-10的微流水中,养殖期为32天;⑤珍珠育成A、吊养量1龄蚌的吊养密度为2.5万只/hm2,2--4龄蚌的吊养密度为1.4万只/hm2-1.8万只/hm2;吊养深度0.7-1.0倍透明度处;B、人工测水施肥,磷肥占48%,氮肥占30%,有机肥占21%,含铁、硒、钼、钴等多种微量元素占1%,每年施3次,每次1kg/m3;C、施有益微生物施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每年4次,每次用量达3g/m3;D、保持养殖水体透明度30-60cm、藻量200-250g/m3,pH值6.5-8、溶氧含量5-12mg/l,Ca含量35mg/l;E、每年用5次生石灰预防疾病,每次用量20g/m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养殖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从挑选育珍珠蚌开始,根据珍珠质分泌原理,改革植片和养殖方式,增加能促进珍珠质分泌能力的锌、铁、铜、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及有机物质,定期使用适量的微生物制剂,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全面提升育珠水平。该方法所育珍珠的产量高,且育出的直径大于等于8.5mm超大型无核优质珍珠的比例达到60~80%,优级率40%以上;同时该方法育出的珍珠品质好,微量元素的含量多,销售价格高,产出投入比高达2.69。有利于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珍珠农民的增收,增强我国珍珠的市场竞争能力。适合我国南方各淡水流域养殖珍珠。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019513SQ200610032199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日
发明者杨品红, 张倩 申请人:湖南文理学院, 杨品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