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水面淡水鱼用复混肥及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2594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水面淡水鱼用复混肥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鱼肥料,具体说是一种大水面淡水鱼用复混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的需求量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对鱼的品质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食品的需求,农民们正利用大江、大湖和水库等大水面进行养鱼,由于这些大水面中鱼儿生长所需养料少,且是氮多磷少,N与P之比只有(30~500)∶1,使鱼儿生长缓慢,产量不高。因此对养鱼的大水面进行人工施肥是提高养鱼效益,增加渔农收益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大水面养鱼所施的肥一般是泼洒单一肥料或复混肥料,因这些肥料成分单一,肥料持续时间短,流失性大,因此效果不理想,而且还会造成新的水体元素不平衡,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发明内容为克服大水面养殖滤食性鱼类所需养料少,氮、磷等含量不平衡,使大水面养鱼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等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水面淡水鱼用复混肥料,以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产量,增加渔农收益。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生产这种鱼用复混肥料的方法。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人从当代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微囊施肥技术出发,根据大水面养殖的特定使用环境的需要,应用高分子囊衣材料和复混肥、有机溶剂、有机质和辅料制成块状或微粒状囊包肥。这种囊包肥料,放入水中后,在水的不断渗透作用下,按照溶解与扩散原理,将肥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缓慢释放到水体中。
本发明所述的高分子囊衣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尿醛、聚烯烃以及聚氨脂等高分子材料;所述有机溶剂为通用的有机溶剂,如酒精、乙醚、香蕉水等;所述复混肥为磷肥、氮肥、微量元素、稀土、有机质等,其中磷肥有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氢钾、磷酸氢钠、过磷酸钙、钙镁磷等含磷肥料;氮肥有氯化氨、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钼酸铵、尿素等含氮肥料;微量元素有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氯化钴、稀土等;所述辅料为硅酸镁、膨胀珍珠岩等粉料;所述有机质为普通的饲料、腐植土等。本发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磷肥 20-55%氮肥 10-30%微量元素化合物 5-10%有机质 4~7%高分子聚合物 3-10%有机溶剂 10-20%辅料 8-15%本发明肥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复混肥制备按配方把含有氮、磷、钼、钴、锌、铜、铁、稀土、有机质等元素的肥料,粉碎混合均匀。
(2)包囊剂制备按配方在搅拌下粉碎包囊物,并加入有机溶剂,使其溶解,混合均匀。
(3)成品复混肥制备按配方在搅拌下将步骤①制得的复混肥加入到步骤②制得的包囊剂中,充分混合,然后通过风选制成胶囊状细小颗粒,比重将小于水,可悬浮于水体中,或固化成型制成块状固体。
本发明复混肥的施用方法大水面施肥,不同于池塘。由于水面大、水深、底质、水流等不一致,其施肥方法不当,不仅浪费肥料,更主要的污染周边环境。根据本发明人20年的大水面施肥试验,采用“四定”的方法即(1)定点一般选择水域水体水深1.5-3.0m,底质平坦、游泥厚10-20cm,流速0-0.1m/s,无水草、风浪小、鱼集中索饵区域。
(2)定容大水面施肥用的面积一般为其总面积的5-10%。
(3)定量根据施肥区域面积,通过测水施肥方法,先确定本底值,然后根据浮游生物生长最适需求量,添加与该施肥面积相适应的投入量,简化计算式投入量=[某元素(最佳需求量×释放系数-本底量)×施肥体积]÷肥料中某元素的含量。
(4)定时选择有较长晴天期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由于本发明所述肥料,有胶囊包裹,溶解是逐渐的,在某一区域内较长时间里保持一定浓度的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
②这种胶囊状细小颗粒,可以直接施于大水面;块状固体可悬挂于大水面某一区域中;也适应于三网养殖。
③可以补充大水面养殖水体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调节水体营养平衡,特别是氮磷平衡;⑤本发明肥料成本低,肥效长,增产效果好,对生态环境没有污染,因此便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复混I型肥料复混I型肥料及其配比为磷酸一铵 20%氢化铵(水产用) 30%微量元素化合物 5%有机质 5%高分子材料 10%有机溶剂 20%硅酸镁 10%生产方法先粉碎搅拌混匀生成复混肥初级料,然后加入已制备好的包囊剂中,搅拌、混匀制成成品复混肥。该复混肥的肥效期为5-8天。
在湖南安乡以养殖鳙鱼、鲢鱼为主的某2万亩的湖泊中使用;采用“四定”的方法;即定点、定容、定量、定时的养殖方法。选择水深1.5-2.0m、底泥厚20cm,无水草,底部平坦,流速小于0.05m/s;面积1000亩;通过测水确定用量为50-70T/次,全年用10-12次。连续三年产量鲢鱼亩产5-10kg/亩,鳙鱼亩产45-50kg/亩。
实施例2复混II型肥料复混II型肥料的原料及配比为过磷酸钙 55%尿素 10%微量元素化合物10%有机质4%高分子材料3%有机溶剂 10%硅酸镁8%复混II型肥料的生产方法同实施例1的生产方法,肥效为5-8天。
在湖南华容以养殖鳙鱼、鲢鱼为主的某3万亩的湖泊中使用,采用“四定”的方法。
选择于水深2.0-3.0m底泥厚15cm,无水草,底部平坦,流速为0.08m/s;面积为750亩的两个区域;通过测水确定用量为40-60T/次,全年用10-12次。连续三年产量鲢鱼亩产8-10kg/亩,鳙鱼亩产40-55kg/亩。
实施例3复混III型肥料复混III型肥料的原料及其配比为磷酸二铵 31%碳酸氢铵 20%微量元素化合物6%有机质7%高分子材料6%有机溶剂 15%硅酸镁15%复混III型肥料的生产方法同实施例1的生产方法,肥效为5-8天。
在临澧以养殖鳙鱼为主的某5000亩的水库中使用,采用“四定”的方法。
选择于水深2.5-3.0m底泥厚10cm,无水草,底部较平坦,流速为0.1m/s;面积300亩的区域;通过测水确定用量为25-35T/次,全年用8-12次。连续三年产量鳙鱼亩产40-50kg/亩,鲢鱼亩产5-8kg/亩。
权利要求
1.一种大水面淡水鱼用复混肥,其特征是这种肥料为由高分子囊衣材料、复混肥、有机溶剂、有机质和辅料制成的块状或微粒状囊包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混肥,其特征是所述高分子囊衣材料为聚苯乙烯、聚尿醛、聚烯烃及聚氨脂;所述有机溶剂为普通的有机溶剂如酒精、乙醚、香蕉水;所述复混肥包括磷肥、氮肥、微量元素;所述有机质为普通饲料、腐植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混肥,其特征是所述磷肥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过磷酸钙、钙镁磷含磷肥料;所述氮肥为氯化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氨、尿素含氮肥料;所述微量元素有钼、钻、锌、铜、铁、稀土化合物,如钼酸铵、硫酸锌、硫酸亚铁、氮化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混肥,其特征是复混肥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磷肥20~55%、氮肥10~30%、微量元素5~10%、有机质4~7%、高分子囊衣材料3~10%、有机溶剂10~20%、辅料8~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混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①复混肥制备按配方把含有氮、磷、钼、钴、锌、铁、铜、稀土有机质等元素的物质,粉碎混合均匀;②包囊剂制备按配方在搅拌下粉碎包囊物,并加入有机溶剂,使其溶解,混合均匀;③成品复混肥制备按配方在搅拌下将步骤①制得的复混肥加入到步骤②制得的包囊剂中,充分混合,然后通过风选制成胶囊状细小颗粒,比重将小于等于水,可悬浮于水体中,或固化成型制成块状固体。
全文摘要
一种大水面淡水鱼用复混肥及其生产方法,是一种用于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鱼类养殖的专用肥料,由磷肥、氮肥、微量元素及有机质组成,它的特点是这种肥料中还有作为包囊材料的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溶剂,它可以制成颗粒状或块状肥料悬施在水体中,肥料缓慢释放,一般能保持5~8天。这种肥料可置于大水面的集中索饵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缓慢地释放出化肥供浮游藻类吸收利用,既有利于浮游藻类的生产,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本发明肥料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补充大水面养殖水体中的营养元素,调节水体氮、磷营养平衡;该肥料原料广泛,生产方法简单,成本低,肥效长,增产效果好,对生态环境无污染,适合各种大水面及“三网”养殖滤食性鱼类。
文档编号A23K1/20GK101019601SQ200610032200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日
发明者杨品红, 谢春华 申请人:湖南文理学院, 杨品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