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组合件以及植物栽培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4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栽培组合件以及植物栽培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栽培组合件,设有可将能放置植物根部的收容部配置于其内部且可以贮水的贮水盘,且上述贮水盘内的贮水空间与上述收容部之间通过供水部相互连通,上述贮水盘内贮存的水可通过上述供水部向上述植物供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热岛现象(都市的气温如岛状般高于郊外的现象)这一大都市(东京、大阪、名古屋等)所特有的环境问题,造成了热带性高温夜晚日渐增加以及出现局部集中暴雨,给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至今,日本政府为了进一步切实推广针对热岛现象的对策,专门设置了关于热岛对策问题的政府等的联络会,并制定了热岛对策大纲。
作为大纲中所记载的热岛现象的对应措施,其要求“为了防止由于绿地、水面的减少,以及建筑物、道路敷设等而覆盖地表面,从而造成蒸发作用的减少,地表面高温化,需要致力于改善覆盖地表面”,在此目的下,通过对固定资产税的课税采取特别措施以及辅助金的筹款等措施,推广民间建筑物等占地以及政府办公设施等屋顶上的绿化。
另外,为了实施上述绿化措施,作为一般的实施方法,就是在占地以及屋顶上多准备一些装有适当土壤(屋顶上采用轻质土壤)的栽培箱,在栽培箱内栽培植物。另外,已知现有的植物栽培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的使用方法为可以随时给栽培有植物的栽培箱自动供水。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1130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的利用多个栽培箱栽培植物的方法中,占地或屋顶的面积越大,需要准备的栽培箱(即植物数量)就越多,从而浇水作业将成为很大的麻烦。例如,对于不同的栽培植物,如果水分稍微不足,则容易造成烧叶或落叶,如果水分进一步不足,则会造成植物枯萎。反之,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过多,则将造成植物根部的氧气不足,引起根部腐烂。因此,对植物的浇水作业(水管理)必须依靠园林工人的情况较多,造成人工费用等成本增加的问题。
对此,如专利文献1所述,对于如此烦杂的浇水作业,发明了免除人工,实现可自动浇水的植物栽培装置。该植物栽培装置由可放置花盆(栽培箱)的积水容器和连接有供水管的自动浇水装置所构成,通过该自动浇水装置,可以使积水容器的水位保持一定。但是,为了向积水容器供水,该植物栽培装置需要另行施工供水配管,因此导致施工性差,设备成本的投入增大。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也有如此记载为了简化如此供水配管施工,将多个积水容器相互连通,仅对其中一个积水容器设置自动浇水装置。但是,为使其排水性良好,例如屋顶面的中央部稍微凸起呈一定坡度倾斜面的情况较多。因此,在屋顶面配置多个积水容器时,即使想对各植物进行均匀供水,也由于屋顶面不平而难于保持各个积水容器的水位一定(例如,在屋顶面的中央部稍微凸起,呈一定坡度的倾斜面时,越靠近屋顶面的中央部所配置的积水容器,其水位越将变浅),从而造成积水容器间的供水不均,对植物的生长带来影响。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研究,提供一种植物栽培组合件,其可以简单地实现植物的浇水作业,而且,不需要另外进行供水配管的施工,即使放置在有一定坡度的屋顶等地方,也可以向植物均匀地提供水分。
本发明的第1特征构成是,其为设有可将至少一个能放置植物根部的收容部配置于其内部且可以贮存水的贮水盘、且上述贮水盘内的贮水空间与上述收容部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供水部相互连通、上述贮水空间内贮存的水可通过上述供水部向上述植物供给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在上述贮水盘内,设有可将相邻的上述贮水盘相互连通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由至少一个流入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流出连接部构成,上述水从上述流入连接部流进上述贮水空间,当上述贮水空间内贮存了一定量的水后,可利用溢流从上述流出连接部流出。
在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中所设的贮水盘内,由于设有可将相邻的贮水盘相互连通的连接部(流入连接部及流出连接部),从而可以实现将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多个相互连结。因此,在绿化建筑物的占地或屋顶设置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时,可通过适当调整其数量和连接方法来适应建筑物的占地或屋顶的宽度或形状,或者在其中设置通道等各种设置条件,以实施绿化。
供给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的水从流入连接部流进贮水盘内的贮水空间,当贮水空间内存储了一定量的水后,将利用溢流从流出连接部流出。而且贮水空间内所贮存的水(以下称为积贮水)将通过连通贮水空间与可放置植物根部的收容部的供水部向植物供给。
因此,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不需另行进行供水配管的施工,如上所述,通过连接部连通多个植物栽培组合件,只要向其中一个植物栽培组合件供水,即可通过溢流,自动向其它所有的植物栽培组合件(贮水盘)供水(贮水),各贮水盘中贮存的水(积贮水)可通过供水部向收容部内放置的植物供给。
而且,通过将连接部(流入连接部以及流出连接部)设置在贮水盘的适当高度,也可以调节积贮水的水位(贮水量),因此,能够根据栽培的植物种类随时提供适量的水,实现自动浇水作业。另外,由于可通过溢流向其它植物栽培组合件的贮水盘供水,因此,各贮水盘的积贮水的水位可以不受其设置场所的状态(例如,呈一定坡度的建筑物屋顶面等)的限制,能始终保持一定的水位,所以还能够防止植物栽培组合件间的供水不均现象。
本发明的第2特征构成是,上述收容部为凹状,其底部设有可实现上述供水部功能的貫通口,且上述底部位于低于上述贮水空间内贮水时所能取水的最高水位的位置。
由于收容部是凹状的,所以植物便于放置、固定。而且,在其底部设有可实现上述供水部功能的貫通口,且上述底部位于低于上述贮水空间内贮水时所能取水的最高水位的位置,因此如果经常使贮水空间溢流而在贮水空间内贮满水,则水将通过貫通口随时进入收容部内,确实地向植物供水。因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水耕栽培。
本发明的第3特征构成是,上述贮水盘上设有多个上述收容部,上述多个收容部之间形成托盘悬空底部。
由于贮水盘上设有多个收容部,因此可以在一个植物栽培组合件内同时栽培多个植物。而且,由于多个收容部之间形成托盘悬空底部,所以可通过设置最小需要量的贮水空间,实现节约用水。
本发明的第4特征构成是,设有覆盖上述贮水盘上方的盖板部。
由于设有覆盖上述贮水盘的盖板部,其遮光效果可以防止积贮水中产生藻类,同时可以防止异物混入积贮水。因此可以实现积贮水不易受污染,防止水流动的连接部发生堵塞。而且,通过盖板部,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的隔热效果,防止积贮水的水温极端地升高或下降,有助于促进植物的良好生长。另外,还可以降低积贮水蒸发,达到节水效果。
本发明的第5特征构成是,上述收容部与上述盖板部为一体成形体,上述一体成形体与上述贮水盘可以自由分离。
由于收容部与盖板部是一体成形体,且该一体成形体与贮水盘可以自由分离,例如可以使一体成形体与贮水盘分离,对其进行个别清扫,因此易于维护。而且,由于该一体成形体可以作为植物移送用托盘或更换用托盘使用,例如,如果在多个植物栽培组合件中存在枯萎的植物,则可以单独从植物栽培组合件中取出存在该枯萎植物的一体成形体,更换为放置有正常植物的一体成形体,此时也不会因土壤等弄脏手,容易地实现植物更换。
本发明的第6特征构成是,上述一体成形体上设有可浮于水面的浮体部。
由于一体成形体上设有可浮于水面的浮体部,所以即使不用贮水盘,也可以使放置有植物的一体成形体直接漂浮在适当的水槽(如院子的水池等)或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来栽培植物。另外,由于浮体部可以形成一个空气密闭的空间,因此一体成形体的隔热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发明的第7特征构成是,其通过吹塑成形所制造。
通过吹塑成形制造的产品与通过注塑成形的产品相比,其制造价格更加低廉,制造更加简单。特别是吹塑成形技术可以简单地成形管状构造,因此非常适合连接部的成形。
本发明的第8特征构成是,上述浮体部形成中空状,设有使该浮体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并设有封闭该开口部且可以自由拔插的盖体。
在植物栽培组合件放置于地面使用时,可以向浮体部的内部空间注水或填砂,并用盖体封闭开口部,以将设有浮体部的一体成形体作为配重使用。因此,在植物栽培组合件放置于屋顶等情况下,可以抑制由于风等原因造成一体成形体的移动或倾倒。而且,由于可以取下盖体,从开口部倒出注入的水和砂等,所以一体成形体可以作为配重使用的同时,还可以简单方便地搬运一体成形体。
另外,在浮体部的内部空间填充空气,用盖体封闭开口部,一体成形体就可以漂浮在水池、河流以及湖泊上使用。
因此,植物栽培组合件无论放置在地面上使用,还是一体成形体漂浮在水池、河流以及湖泊上使用,都可以有效地利用浮体部的内部空间,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9特征构成是,上述盖板部上设有连结部,其可在多个上述盖板部沿横方向并排排列的状态下,将相邻的盖板部相互连结,设置在一侧的至少一个上述连结部和设置在另一侧的至少一个上述连结部分别配置在上下方向的不同位置,以能够在横方向上下重合相邻的上述盖板部的上述连结部的状态下连结上述盖板部。
通过连结部,可以横方向连结相邻的盖板部,以将多个盖板部连结成一体使用。而且,在横方向连结相邻的盖板部时,仅将连结部相互上下重合即可连结,可以实现连接作业的简单化。另外,由于横方向一侧和另一侧的连结部在上下方向的配置位置不同,因此,在横方向一侧,使连结部重合于相邻盖板部的连结部的上侧,在横方向的另一侧,使连结部重合于相邻盖板部的连结部的下侧,以连结相邻的盖板部,由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齐各盖板部的位置。
另外,当收容部与盖板部的一体成形体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上使用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齐一体成形体的位置,从而连结多个一体成形体,使多个一体成形体一起漂浮。因此,本发明特别适用于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上使用。
本发明的第10特征构成是,设有可安装在墙上的安装部。
由于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设有可安装在墙面上的安装部,因此不仅可绿化建筑物的地面以及屋顶面(平面方向),而且还可以绿化上述的墙面(竖直方向)。
本发明的第11特征构成是,设有覆盖第10特征构成中植物栽培组合件外表面的保护盖板部件。
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外表面通过保护盖板部件覆盖,因此可以提高植物栽培组合件对于室外条件(紫外线、热辐射、风雨等)的抵抗能力。
本发明的第12特征构成是,其为设有至少一个可以放置植物根部的收容部、且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上述收容部的供水部、通过该供水部向上述植物自由供水的植物栽培容器;在上述收容部的底部设置可实现上述供水部功能的貫通口,同时设有至少一个可浮于水面的浮体部,在利用上述浮体部浮于水面的状态下,上述收容部的底部处在低于水面的位置。
当植物栽培容器放置在建筑物屋顶上使用时,可以将贮水盘等可以贮水的贮水部件设置在地面,在贮水部件上安装植物栽培容器,通过貫通口使利用贮水部件贮水的贮水空间与收容部之间相互连通。此时,贮水部件内贮存的水将通过设在收容部底部的貫通口向放置在收容部内的植物根部供给。因此,植物栽培容器即使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上也可以栽培植物。
而且,由于植物栽培容器内设有浮体部,如果让植物栽培容器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上使用,通过浮体部的浮力,植物栽培容器的收容部的底部可以漂浮在低于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的位置。此时,水池、河流、湖泊等的水将通过设在收容部底部的貫通口向放置在收容部内的植物根部供给。因此,可以将植物栽培容器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上栽培植物。
如此,一个具有收容部以及浮体部的植物栽培容器,不仅可以在建筑物的屋顶上使用,而且也可以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上使用。因此,可以扩大植物栽培容器的利用范围,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另外,现有的植物栽培容器是放置在建筑物屋顶上使用的专用容器,或是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上使用的专用容器,地面专用的植物栽培容器不能适应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的使用。相反,水面漂浮专用的植物栽培容器不能适应建筑物屋顶上的设置使用。因此,现有植物栽培容器的利用范围存在局限性。
本发明的第13特征构成是,第12特征构成中植物栽培容器的容器本体边缘部比上述收容部的底部低。
由于植物栽培容器的容器本体的边缘部比收容部的底部低,所以可以在收容部底部的下方形成一个空间。而且,当植物栽培容器放置在地面使用时,该下方空间内可以配置贮水盘等贮水部件。因此,植物栽培容器可以设置得非常紧凑。而且,可以利用该下方空间进行通风和排水,实现良好的通风性以及排水性。
另外,由于浮体部的设置可以直至比收容部的底部位置还低的容器本体的边缘部,所以利用浮体部获得的浮力更大。因此,植物栽培容器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上使用时,放置在收容部内的植物将不会过深地浸入水池、河流、湖泊等的积贮水中,可以进行良好的植物栽培。而且,由于可以充分利用至容器本体的边缘部,所以可以通过调整浮体部的大小,调整浮体部的浮力,以向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分。
本发明的第14特征构成是,上述浮体部形成中空状,设有使该浮体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并设有封闭该开口部且可以自由拔插的盖体。
当植物栽培容器设置在地面上使用时,可以向浮体部的内部空间注水或填砂,并用盖体封闭开口部,将容器本体作为配重使用。因此,在植物栽培容器放置于屋顶等情况下,可以抑制由于风等原因造成植物栽培容器的移动或倾倒。而且,由于可以取下盖体,从开口部倒出注入的水和砂等,所以容器本体可以作为配重使用的同时,还可以简单方便地搬运植物栽培容器。
另外,在浮体部的内部空间填充空气,仅使用盖体封闭开口部,植物栽培容器就可以漂浮在水池、河流以及湖泊上使用。
因此,植物栽培容器无论放置在地面上使用,还是漂浮在水池、河流以及湖泊上使用,都可以有效地利用浮体部的内部空间,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15特征构成是,上述容器本体上设有连结部,其可在第12~第14特征构成中任一项的多个植物栽培容器的容器本体沿横方向并排排列的状态下,将相邻的容器本体相互连结,设置在一侧的至少一个上述连结部和设置在另一侧的至少一个上述连结部分别配置在上下方向的不同位置,以能够在横方向上下重合相邻的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连结部的状态下,连结上述容器本体。
当植物栽培容器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上使用时,通过连结部可以横方向连结相邻的容器本体,以使多个植物栽培容器为一体漂浮使用。而且横方向连接相邻的容器本体时,仅将连结部上下相互重合即可,实现连接作业简单化。另外,由于横方向一侧和另一侧的连结部在上下方向的配置位置不同,因此,在横方向的一侧,使连结部重合于相邻容器本体的连结部的上侧,在横方向的另一侧,使连结部重合于相邻容器本体的连结部的下侧,以相互连结容器本体,由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齐各容器本体的位置。


图1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植物栽培组合件表面的外观立体图图2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植物栽培组合件背面的外观立体图图3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剖视图图4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外观立体图图5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剖视图图6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剖视图图7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其它形态)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外观立体图图8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其它形态)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剖视图图9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其它形态)中植物栽培容器的剖视图图10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其它形态)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剖视图图11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外观立体图图12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其它形态)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外观立体图符号说明1 植物栽培组合件2 贮水盘2a 托盘悬空底部3 收容部3a 底部4 盖板部5 栽培床6 连接管嘴6a 流入用连接管嘴6b 流出用连接管嘴7 貫通口8 贮水空间9 积贮水10 放置部10a 出水口11 连结部11a 孔12 连结部件13 浮体部14 植物栽培容器15 水面16 连接软管17 安装部17a 安装凸部17b 安装凹部18 墙面19 本体安装配件
20 保护盖板安装配件21 保护盖板部件21a 开口部21b 卡止部22 被卡止部23 螺栓孔24 排气孔25 重壁部26 第1嵌合部27 第2嵌合部27a 凸部28 开口部29 盖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图1以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的第1实施方式(图1为表面,图2为背面)。植物栽培组合件1由可贮存向植物P浇的水的贮水盘2、可放置能栽培植物P的栽培床5的多个圆形收容部3、以及覆盖贮水盘2上方的盖板部4构成。如图2所示,贮水盘2内,在相邻的收容部3之间形成有托盘悬空底部2a。
图3是在栽培床5放置于收容部3内的状态下,图1中箭头线A处所示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的剖视图。
栽培床5例如可以是其中放置有适当的植物栽培土、且其底部有开孔的花盆或栽培箱等,也可以是植物栽培土其本身就作为栽培床使用,但并非局限于此,只要是至少可以从其底部流入水,植物的根部可以吸收这些流入水的存放物即可。植物栽培土只要是可将植物进行园艺栽培的固体培养基,可以是任何物质,例如可以是红玉土、鹿沼土、腐叶土、泥炭土、水苔等天然植物栽培土,也可以是蛭石、珍珠岩、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及苯酚树脂等各种泡沫树脂材料或石棉、陶粒(Lecaton)(hydro ball)等人工植物栽培土。另外,其形状也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形状,根据需要,可以适当选择砖块状、砂状、粒状以及小块状等各种形状使用。使用砂状、粒状或小块状等形状的栽培土时,为了避免这些栽培土洒漏,还可以将其放入网袋内使用。
在贮水盘2上,设有两处可以连通相邻贮水盘2的连接管嘴6(连接部),根据水流的方向,连接管嘴6分为流入用连接管嘴6a(流入连接部)和流出用连接管嘴6b(流出连接部)。
如图3所示,流入用连接管嘴6a与另一个贮水盘2的流出用连接管嘴6b通过连接软管16相连,该连接软管16可以自由拆卸,另外,通过连接软管16,水可以从贮水盘2流向其它的贮水盘2内。因此,通过连接软管16,如果反复将贮水盘2的流入用连接管嘴6a与其它贮水盘2的流出用连接管嘴6b相连,则根据需要可以连通任意多个贮水盘2,如此,可以给相互连通的所有贮水盘2供水。
图3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水的流动方向,从流入用连接管嘴6a流进的水首先在贮水盘2内的贮水空间8内贮水。其中,贮水空间8是指从连接管嘴6的内周最下侧的位置到贮水盘2的底面位置之间存在的可贮水的最大空间。当贮水空间8内积满了积贮水9后,将通过溢流从流出用连接管嘴6b流出。另外,收容部3的底部3a设有连通贮水空间8的貫通口7(供水部),且底部3a位于比连接管嘴6的内周最下侧位置(即,当贮水空间8内积满水时所能取的积贮水9的最高水位T)低的位置t。
因此,当水流入贮水空间8溢流时,积贮水9将通过貫通口7涌入收容部3内,积贮水9的水面高度(T)减去底部3a的高度(t)后的水位差的水向收容部3内随时供给。另外,通过调节贮水空间8的深度或收容部3的深度以及宽度,可以调节对收容部3内的供水量,随时供给(浇水)符合栽培条件(植物的种类等)的适量的水。
另外,在位于盖板部4的上面的流出用连接管嘴6b侧,设有使贮水空间8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24。而且,通过该排气孔24可以将滞留在贮水空间8内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因此,可以防止因空气的滞留而造成积贮水9不容易通过溢流向流出用连接管嘴6b流出的情况,在多个贮水盘2相互连通的情况下,可以正常且简单地实现向这些所有的贮水盘2供水。
在使用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时,例如,可以根据需要绿化的建筑物占地或屋顶的大小,连接、配置相应数量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在如此组合的植物栽培组合件组中,分别存在一个未连接的流入用连接管嘴6a和流出用连接管嘴6b。向其未连接的流入用连接管嘴6a供水,利用各植物栽培组合件的贮水盘2的依次溢流,可以完成对所有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供水。当所有植物栽培组合件的贮水盘2内的积贮水积满后,则从未连接的流出用连接管嘴6b流出,将其未连接的流出用连接管嘴6b连接到适当的配管或水路等中即可进行排水。另外,还可以用软管等将未连接的流入用连接管嘴6a与流出用连接管嘴6b连接后,接入泵,适当地一边从外部补给用水,一边让水循环。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可以使用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等热可塑性树脂,通过公知的成形技术(可例举注塑成形法、吹塑成形法等技术,优选吹塑成形法)进行制造。
第2实施方式图4~图9表示本发明中植物栽培组合件1的第2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由可贮存向植物浇的水的贮水盘2、一体成形的植物栽培容器14(可放置能栽培植物P的栽培床5的多个收容部3与覆盖贮水盘2上方的盖板部4所形成的一体成形体)构成,贮水盘2与植物栽培容器14可以自由分离嵌合。
图5是收容部3中放有栽培床5的状态下,图4中箭头线B处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贮水盘2与植物栽培容器14处于相互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的贮水盘2内,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设有两处可连通相邻贮水盘2的连接管嘴6(连接部),根据水流的方向,连接管嘴6分为流入用连接管嘴6a(流入连接部)和流出用连接管嘴6b(流出连接部)。
在第2实施方式的贮水盘2上,设有可放置植物栽培容器14的放置部10,在放置部10上设有出水口10a。从流入用连接管嘴6a流入的水将从出水口10a涌出,流进放置部10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在贮水空间8内贮水。
当贮水空间8内积满了积贮水9后,将通过溢流从流出用连接管嘴6b流出。而且,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在收容部3的底部3a设有连通贮水空间8的貫通口7(供水部),且底部3a位于比连接管嘴6的内周最下侧位置(即,当贮水空间8内积满水时所能取的积贮水9的最高水位T)低的位置t。并且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在位于贮水盘2上面的流出用连接管嘴6b侧设有排气孔24。
因此,当水流入贮水空间8溢流时,从出水口10a涌出并流入放置部10的积贮水9通过貫通口7涌入收容部3内,积贮水9的水面高度(T)减去底部3a的高度(t)后的水位差的水向收容部3内随时供给。另外,通过调节贮水空间8的深度、放置部10的高度或收容部3的深度以及宽度,可以调节对收容部3内的供水量,随时供给(浇水)符合栽培条件(植物的种类等)的适量的水。
第2实施方式中的多个植物栽培组合件1(贮水盘2)的连接方法、使用方法及其制造方法都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样。
如图5所示,植物栽培容器14在其底部的外侧,设有从下向上翻折形成的双重壁部25,通过使中央部分为悬空底而形成了下侧开放的凹状。而且,在双重壁部25所包围的空间内配置贮水盘2,从而使贮水盘2全部被植物栽培容器14所覆盖。因此,由于贮水盘2上的贮水空间8全部由植物栽培容器14所覆盖,所以在所有的贮水空间8内,可以通过植物栽培容器14产生遮光效果,并可以抑制积贮水中的藻类发生。
为了使植物栽培容器14与贮水盘2相互嵌合,在贮水盘2上设有第1嵌合部26,在植物栽培容器14上设有第2嵌合部27。第1嵌合部26是在贮水盘2的外周形成从其上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状。第2嵌合部27是在植物栽培容器14的双重壁部25处设置向内侧突出的凸部27a,该凸部27a的上方所形成的凹状部即作为第2嵌合部27。将第1嵌合部26与第2嵌合部27相互嵌合,从而将植物栽培容器14安装在贮水盘2上。
由于第2嵌合部27的凸部27a设在植物栽培容器14的双重壁部25上,所以第2嵌合部27被设置在植物栽培容器14上刚性较大的部分。因此第1嵌合部26与第2嵌合部27之间的嵌合不易脱落,易于将植物栽培容器14准确地安装在贮水盘2上。
植物栽培容器14的内部呈中空状,设有使其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28。在该开口部28,还设有可以自由拔插的用于封闭开口部28的盖体29。取下盖体29,从开口部28向植物栽培容器14的内部空间注水或填砂后用盖体29封闭开口部,则可以将植物栽培容器14作为配重使用。因此,在植物栽培容器14放置于屋顶等情况下,可以抑制由于风等原因造成植物栽培容器14的移动或倾倒。而且,在搬运植物栽培容器14时,可以取下盖体29,从开口部28倒出注入的水和砂等,即可轻松搬运。
另外,如图6所示,还可以在植物栽培容器14内设置可赋予浮力的浮体部13(空气密闭的空间),使植物栽培容器14可以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的水面15。
植物栽培容器14的浮力调节为在收容部3内放置栽培床5的状态下,可以使收容部3的底部3a位于比水面15低的位置,通过调节其浮力,还可以调节对于收容部3内的供水量。
植物栽培容器14由具有收容部3以及浮体部13的一体成形品所构成。浮体部13对于植物栽培容器14的漂浮可以使收容部3的底部3a低于水池、河流、湖泊等的水面15。也就是说,通过向中空状的植物栽培容器14内部空间填充空气,用盖体29封闭开口部28,在植物栽培容器14内形成了浮体部13。
植物栽培容器14使设有收容部3的中央部分为悬空的底部,以形成其下方开放的凹状结构,且植物栽培容器14的容器本体边缘部处在低于收容部3的底部3a的位置。而且,通过在收容部3的周边形成浮体部13,可以使浮体部13形成在比收容部3的底部3a低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由浮体部13所获得的浮力,抑制由于收容部3的底部3a比水池、河流、湖泊等的水面15低得过多,而造成向植物P供水过量。
如上所述,植物栽培组合件1可以漂浮在水池、河流、湖泊等水面上使用。此时,植物栽培容器14中设有连结部11,其可以使相邻的植物栽培容器14相互连接,在连结部11上设有孔11a。连接时,重合相邻植物栽培容器14之间的连结部11,对齐孔11a的位置,内嵌可将相互重合的两个孔11a穿透的适当的连结部件12(螺栓等),使其能相互连接。
连结部11设置在盖板部4上,分别配置在平面视呈矩形的植物栽培容器14的四个边的中央部分。如图6所示,设置在一侧的连结部11与设置在另一侧的连结部11在上下方向上分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可以横方向(水平方向)将相邻的植物栽培容器14的连结部11在上下重合的状态下,使植物栽培容器14之间相互连接。而且,在横方向(水平方向)连接相邻的植物栽培容器14时,在横方向(水平方向)的一侧(图6中的上侧),在相邻的植物栽培容器14的连结部11的上侧重合相邻的连结部11,且在横方向(水平方向)的另一侧(图6中的下侧),在相邻植物栽培容器14的连结部11的下侧重合相邻的连结部11,以连接相邻的植物栽培容器14,并由此在上下方向上对齐各植物栽培容器14的位置。
另外,连结部11设置在植物栽培容器14外侧的向内侧凹入的部分并沿水平方向延伸。而且,在横方向(水平方向)上连接相邻的植物栽培容器14时,通过重合相邻的连结部11,在植物栽培容器14的容器本体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相互连接。因此,可以获得设置在多个植物栽培容器14内的浮体部13共同的浮力,可以使多个植物栽培容器14一体漂浮。另外,在植物栽培容器14的容器本体上,设置在一侧的连结部11的上面或下面与设置在另一侧的连结部11的下面或上面基本处于同一高度。因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正各植物栽培容器14的位置的同时,在相邻植物栽培容器14的容器本体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连接。
图7~图9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其它形态。即,如图7所示,在其它形态的植物栽培容器14中,收容部3的宽度更大,在其底部3a设有多个(图7中是3处,但不局限于此)貫通口7(在上述图4的植物栽培容器14中,对于一个收容部3,设置了一个貫通口7)。
图8表示在图7中的箭头线C处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贮水盘2与植物栽培容器14相互嵌合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贮水盘2上形成有托盘悬空底部2a,通过设置所需的最小限度的贮水空间8,可以节约用水量。另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样,在植物栽培容器14的开口部28处,设有可以自由拔插的用于封闭开口部28的盖体29。
在第2实施方式的其它形态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在贮水盘2中设有第1嵌合部26,且在植物栽培容器14中设有第2嵌合部27,但是与图4~图6中所示的内容有所不同的是改变了配置位置以及形状。即,如图8所示,第1嵌合部26形成在贮水盘2上面的使水平方向的两端以及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凸部。第2嵌合部27形成在植物栽培容器14底部的使水平方向的两端部分以及中央部悬空的底部的凹部。将植物栽培容器14放置在贮水盘2上,使凸状的第1嵌合部26与凹状的第2嵌合部27相互嵌合,从而将植物栽培容器14安装在贮水盘2上。
图9表示使图7以及图8所示的植物栽培容器14漂浮于水池、河流、湖泊等的水面15时的情况。此时同样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浮体部13对于植物栽培容器14的漂浮可以使收容部3的底部3a低于水池等的水面15,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植物栽培容器14中设有可以在横方向(水平方向)上连接相邻植物栽培容器14的连结部11。
图10表示图7~图9中所示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的其它形态。即,如图10所示,在植物栽培容器14安装于贮水盘2上的状态下,贮水盘2的出水口10a与设置在收容部3的底部3a上的貫通口7在横方向(水平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上述图7以及图8中,在植物栽培容器14安装于贮水盘2上的状态下,贮水盘2的出水口10a与设置在收容部3的底部3a上的貫通口7在横方向(水平方向)上处于相同的位置)。如此,由于出水口10a与貫通口7在横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即使植物P的根穿过貫通口7,也可以抑制其通过出水口10a进入贮水空间8。因此,可以防止在贮水空间8内,由于植物P根的存在阻碍积贮水9的流动。
第3实施方式图11(A)、(B)以及图12表示本发明植物栽培组合件1的第3实施方式。如图11(A)所示,植物栽培组合件1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由可贮存向植物浇的水的贮水盘2、可放置能栽培植物的栽培床的多个圆形收容部3、以及覆盖贮水盘2上方的盖板部4所构成。
在贮水盘2上,设有两个可以使相邻的贮水盘2相互连通的连接管嘴6(连接部),而且,根据流水方向,连接管嘴6分为流入用连接管嘴6a(流入连接部)和流出用连接管嘴6b(流出连接部)。
另外,在贮水盘2上设有安装部17(安装凸部17a以及安装凹部17b),安装凸部17a可以挂装在预先安装在墙面18上的本体安装配件19上,同样安装凹部17b也可以挂装在预先安装在墙面18上的保护盖板安装配件20上。
即,如图11(A)所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可通过将安装凸部17a与安装凹部17b分别挂装在本体安装配件19与保护盖板安装配件20上,将其安装在墙面18上。并且,在本体安装配件19与安装凸部17a上分别设有螺栓可贯穿的螺栓孔23,分别将螺栓孔23对齐,将安装凸部17a安装在本体安装配件19上,在螺栓孔23内插入适当长度的螺栓,并在本体安装配件19的反面用螺母等固定,则植物栽培组合件1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墙面18上。
另外,保护盖板安装配件20上铰接有保护盖板部件21(构成保护盖板的材料有不锈钢,FRP(强化塑料)等),其可以在上下方向摆动。另外,在保护盖板部件21上设有多个开口部21a和卡止部21b。
如图11(A)以及(B)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中,其安装部17挂装在本体安装配件19和保护盖板安装配件20上后,可以将保护盖板部件21向上方抬起以覆盖植物栽培组合件1,从而将保护盖板部件的卡止部21b勾挂在设置于植物栽培组合件1上侧的段差(被卡止部22)上而固定。
此时,如图11(B)所示,保护盖板部件21中设置的开口部21a的位置与大小,根据收容部3的位置和大小,使植物栽培组合件1的收容部3不被堵塞。
另外,图12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其它形态。即,在该其它形态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中,收容部3的宽度更大,在其底部3a设有多个(图12中是3处,但不局限于此)貫通口7(在上述图11的植物栽培组合件1中,对于一个收容部3,设置一个貫通口7)。
其它的实施方式1.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形状(圆形、方形、六角形等)、或者设置于植物栽培组合件内部的收容部的形状以及数量均没有特别限制,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任意结构。
2.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是通过连接软管来连通多个植物栽培组合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相邻的连接管嘴直接连通。
3.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中所设置的连接管嘴(连接部)的位置以及其数量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局限,只要是能够利用溢流进行适当供水、排水的结构,其设置位置及数量均可以是任意的。因此,例如,植物栽培组合件的形状为方形,在各个边的中央共计设置四处连接管嘴时,与如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只在两处设置连接管嘴的植物栽培组合件相比,由于可以在连接植物栽培组合件时增加其整体形状的多样性,所以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占地以及屋顶的宽度或其形状,简单地设置本发明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另外,对于未连接(未使用)的连接管嘴,也可以适当地设置水阀,以免水流失。
本发明适用于设有可将能放置植物根部的收容部配置于其内部且可以贮存水的贮水盘、且上述贮水盘内的贮水空间与上述收容部之间通过供水部相互连通、上述贮水空间内贮存的水可通过上述供水部向上述植物供给的各种植物栽培组合件;以及适用于设有可放置植物根部的收容部、并设有与上述收容部连通的供水部、以通过该供水部可向上述植物自由供水的各种植物栽培容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为设有可将至少一个能放置植物根部的收容部配置于其内部且可以贮存水的贮水盘、且上述贮水盘内的贮水空间与上述收容部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供水部相互连通、上述贮水空间内贮存的水可通过上述供水部向上述植物供给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上述贮水盘上设有可将相邻的上述贮水盘相互连通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由至少一个流入连接部和至少一个流出连接部构成,上述水从上述流入连接部流进上述贮水空间,当上述贮水空间内贮存了一定量的水后,可利用溢流从上述流出连接部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上述收容部为凹状,在其底部设有可实现上述供水部功能的貫通口,且上述底部位于低于上述贮水空间内贮水时所能取水的最高水位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上述贮水盘上设有多个上述收容部,上述多个收容部之间形成托盘悬空底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设有覆盖上述贮水盘上方的盖板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上述收容部与上述盖板部为一体成形体,上述一体成形体与上述贮水盘可以自由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上述一体成形体上设有可以浮于水面的浮体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其通过吹塑成形所制造。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上述浮体部形成中空状,设有使该浮体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并设有封闭该开口部且可以自由拔插的盖体。
9.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上述盖板部上设有连结部,其可在多个上述盖板部沿横方向并排排列的状态下,将相邻的盖板部相互连结,设置在一侧的至少一个上述连结部和设置在另一侧的至少一个上述连结部分别配置在上下方向的不同位置,以能够在横方向上下重合相邻的上述盖板部的上述连结部的状态下连结上述盖板部。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设有可以安装在墙面的安装部。
11.一种植物栽培组合件,其中,设有覆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物栽培组合件中该植物栽培组合件外表面的保护盖板部件。
12.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其为设有至少一个可以放置植物根部的收容部、且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上述收容部的供水部、通过该供水部向上述植物自由供水的植物栽培容器;其中,在上述收容部的底部设有可实现上述供水部功能的貫通口,同时设有至少一个可浮于水面的浮体部,在利用上述浮体部浮于水面的状态下,上述收容部的底部处在低于水面的位置。
13.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其中,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中,该植物栽培容器的容器本体边缘部比上述收容部的底部低。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其中,上述浮体部形成中空状,设有使该浮体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并设有封闭该开口部且可以自由拔插的盖体。
15.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其中,在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栽培容器中,上述容器本体上设有连结部,其可在多个该植物栽培容器的容器本体沿横方向并排排列的状态下,将相邻的容器本体相互连结,设置在一侧的至少一个上述连结部和设置在另一侧的至少一个上述连结部分别配置在上下方向的不同位置,以能够在横方向上下重合相邻的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连结部的状态下连结上述容器本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栽培组合件,其可以简单地实现植物的浇水作业,而且不需要另外的供水配管施工,即使在有一定坡度的屋顶等地方,也可以向植物均匀地提供水分。具体而言,本发明是一种植物栽培组合件,设有可将能放置植物根部的收容部配置于其内部且可以贮存水的贮水盘,贮水盘内的贮水空间与收容部之间通过供水部相互连通,贮水空间内贮存的水可通过供水部向植物供给。在贮水盘内,设有可将相邻的贮水盘相互连通的连接部,连接部由流入连接部和流出连接部构成,水从流入连接部流进贮水空间,当贮水空间内贮存了一定量的水后,将利用溢流从流出连接部流出。
文档编号A01G27/00GK1973606SQ200610161120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0日
发明者桥本昌树, 宫川克郎, 齐藤雅之 申请人:三得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