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1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种植或栽培用温室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的温室一般是二种拱棚,一种是拱棚由毛竹或钢管搭成拱形,保温效果不好,另一种是一面坡温室,它由一面特厚土墙或砖墙与毛竹或钢管搭成斜坡,这种棚的保温效果和太阳光利用率均较好,可以种植越冬耐寒蔬菜,但晚春时的通风性能很差,不太适合晚春到早秋之间蔬菜生长,另外,这种一面坡温室还大量的浪费熟土资源。这些温室的共同特点是温室结构落后,尚未进行优化,温室材料大多较为原始,先进材料尚未得到应用。
就结构材料来讲,目前的温室一半以毛竹为拱梁,一半已采用钢管。毛竹的寿命一般为3年,最多的是5年,且在毛竹的使用后期大多感染微生菌或遭虫蛀,这些微生菌和蛀虫又与蔬菜形成交叉感染。所谓“旧棚易病”除了作物在棚内连作所造成的土壤环境变性以外,还与构建棚架使用毛竹有关。此外,毛竹的空洞和有机质又成了上茬作物病虫害菌孢和虫卵的藏身和滋生之地。这又进一步加重了“旧棚”的病害;钢管建棚这几年成为温室种植农民在完成原始积累后的选择集中规模化的公司亦采用钢管建棚,这样可以大大延长温室的寿命,而且,免除毛竹多病多虫害的缺陷,但钢管不但其投资成本是毛竹的8~10倍,而且钢管的防腐费用也较大,钢管的致命缺陷是晚春到早秋期由于环境温度因素造成钢管对塑料薄膜产生“湖炕”效应,致使塑料薄膜的寿命由2年变成半年,缩短寿命3/4。
施用CO2作为气肥能使温室作物增产30%~120%,这项技术措施20年前已为科学界所证实,已被应用,但目前的温室很少使用过这项技术,偶有应用亦缺少CO2检测装置,而不能科学增施CO2。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不用土、砖砌墙、保温效果好的日光温室。
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连接的北墙、东墙和西墙,在南面设置前支柱,在各墙和前支柱顶部设置顶棚支架,顶棚支架由南坡支架和北坡支架相互连接,且呈弧形状,在顶棚支架外侧布置可收折式透光保温膜,在北墙或东墙或西墙的内侧设置储热水箱,所述北墙、东墙和西墙为保温墙,保温墙包括内、外支柱,在内、外支柱之间设置分块可拆卸式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北、东、西向墙由保温板组成,新型墙体的厚度只有土墙的1/6左右,节约了大量的空间和土地资源。分块式保温板的设计,方便安装和拆卸,便于在不同的季节使用。在顶棚支架外侧布置可收折式透光保温膜,既能大量吸收南向阳光,又起到保温的作用。当室外温度上升的一定程度时,还可将透光保温收折起来。本实用新型结构、工艺步骤简单、合理,建造成本比一面坡砖墙成本低,与一面坡土墙成本相当,但其冬季的平均温度上升了3~5℃,能在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种植喜温蔬菜,大大提高了温室的种植效益,种植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及劳动量亦大大降低。
为了提高保温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在北保温墙外支柱的外侧设置可收折式外挡帘。
另,还可在北保温墙内支柱的内侧设置可收折式内挡帘。内、外挡帘形成的双层帘,可根据不同需要,或全部放下使用,保温性最好,或部分收折,形成一定的保温效果,或全部收折,完全去除保温。
本实用新型还在南坡支架外侧设置透光保温膜,在北坡支架外侧设置覆铝膜,透光保温膜和覆铝膜相互连接。南坡的透光保温膜便于全量吸收光能,北坡的覆铝膜实现保温功能。
为了加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在顶棚支架内侧设置可收折式覆铝薄膜或缀铝薄膜。
同理,还可在前支柱外侧设置可收折透光保温膜。
在日光温室内设置气体通道、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气体通道与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在该新型温室中设计了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和输送装置和浓度检测装置,有效地低成本地控制了本温室的二氧化碳浓度。
为了减少进、出门时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强度,在东墙或西墙上设置进出门,在进出门外连接一过渡耳室,过渡耳室设有耳室门。进门时,先进耳室门,再进入进出门;出门时,先出进出门,再出耳室门。
耳室门可以是包括由多条塑料片重叠而成的帘门,还可在塑料片下端设置坠物。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东西向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南北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西侧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是卷帘动轴、2是外支柱、3是内支柱、4是可收折式外挡帘、5是气体通道、6是储热水箱、7是南坡透光保温膜、8是可收折式覆铝薄膜或缀铝薄膜、9是前支柱、10是导轨、11是吊线、12是可收折式内挡帘、13是保温泡沫板、14是塑料片、15是顶棚支架、16是坠物、17是拉索、18是北坡覆铝膜、19是耳室门、20是进出门、21是植物、22是湿度检测装置、23是温度检测装置、24是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5是二氧化碳发生装置、26是可收折式前支柱透光保温膜。
A是北保温墙、B是整体外覆盖层、C是过渡耳室、D是主温室、E是防寒沟、F是东保温墙、G是西保温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主温室D由北保温墙A、东保温墙F、西保温墙G、前支柱9、整体外覆盖层B组成。
北保温墙A由外支柱2、内支柱3、可收折式内挡帘12、可收折式外挡帘4、挡帘动轴1、分块可拆卸式保温泡沫板13组成,保温泡沫板13从地平面以下30~50cm处开始布置,上接到温室北檐,保温泡沫板13设计成可移动式的。在冬季,可收折式内挡帘12、可收折式外挡帘4全部放下,且压上重物或土以增加保温作用。到晚春季节,卷动卷帘动轴1,使可收折式内挡帘12、可收折式外挡帘4卷至一半左右的高度,适当移开保温泡沫板13,就可通风降温。
东、西保温墙F、G的结构与北保温墙A类同设计。
在温室的南面设置一排前支柱9,前支柱9的下半段埋在防寒沟E内。前支柱9外侧设置可收折式前支柱透光保温膜26。
在东、西、北保温墙F、G和前支柱9顶部设置顶棚支架15,顶棚支架15由南坡支架15-1和北坡支架15-2相互连接,且呈弧形状。
顶棚支架15横跨在北保温墙A的外支柱2、内支柱3和前支柱9上,分别用铁丝扎紧固定,沿着顶棚支架15长度方向每隔2-3m用一根横向钢丝与每一根梁架连接,并在侧墙上设相应的支柱,支柱外侧布置可以有收紧功能的拉索17。
顶棚支架15材料以玻璃纤维和石膏的主要原材料制成。顶棚支架15长度方向的内侧布置导轨10,导轨10上有滚轮,滚轮下设置吊线11,吊线11连接可收折式覆铝薄膜或缀铝薄膜8。滚轮在导轨10上的移动实现可收折式覆铝薄膜或缀铝薄膜8的收和放。
在顶棚支架15的外侧,于南坡支架15-1外侧布置南坡透光保温膜7,于北坡支架15-2外侧布置北坡覆铝膜18,北坡覆铝膜18的北端与可收折式外挡帘4连接,北坡覆铝膜27的南端与南坡透光保温膜7连接,采用胶粘加热压的方法连接成整体,这样使温室充分采光和保温。采用这种整体外覆盖层的最大好处是使温室的密封程度达到最佳,以提高冬天室内温度。南坡透光保温膜7的接近地面处采用卷帘轴结构,以方便通风。
储热水箱6由稍厚的塑料薄膜制成,也成软制水箱。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整个储热水箱6可被置于北保温墙A上方,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储热水箱6可被置于东保温墙F或西保温墙G上方。
在主温室D内设置气体通道5、二氧化碳发生装置25、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4、湿度检测装置22、温度检测装置23,气体通道5与二氧化碳发生装置25连接。气体通道5与储热水箱6平行放置于北保温墙A上方,每隔0.5~1m设计一出气孔。
主温室D的东保温墙F或西保温墙G上设置一个进出门20,本例中,进出门20设置在西保温墙G上。在进出门20外连接一过渡耳室C,过渡耳室C设有耳室门19。进入主温室D时,先进耳室门19,进入过渡耳室C后,再进入进出门20,才能到达主温室D。出门时,先出进出门20,再出耳室门19。
耳室门19可以是包括由多条塑料片14重叠而成的帘门,还可在塑料片14下端固接坠物16。进出门20也可依此设计。
权利要求1、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北墙、东墙和西墙,在南面设置前支柱,在各墙和前支柱顶部设置顶棚支架,顶棚支架由南坡支架和北坡支架相互连接,且呈弧形状,在顶棚支架外侧布置可收折式透光保温膜,在北墙或东墙或西墙的内侧设置储热水箱,所述北墙、东墙和西墙为保温墙,保温墙包括内、外支柱,在内、外支柱之间设置分块可拆卸式保温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北保温墙外支柱的外侧设置可收折式外挡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北保温墙内支柱的内侧设置可收折式内挡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南坡支架外侧设置透光保温膜,在北坡支架外侧设置覆铝膜,透光保温膜和覆铝膜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顶棚支架内侧设置可收折式覆铝薄膜或缀铝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前支柱外侧设置可收折透光保温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日光温室内设置气体通道、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气体通道与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东墙或西墙上开设进出门,在进出门外连接一过渡耳室,过渡耳室设有耳室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耳室门包括由多条塑料片重叠而成的帘门,在塑料片下端设置坠物。
专利摘要日光温室,涉及农用种植或栽培用温室技术领域。包括相互连接的北墙、东墙和西墙,在南面设置前支柱,在各墙和前支柱顶部设置顶棚支架,顶棚支架由南坡支架和北坡支架相互连接,且呈弧形状,在顶棚支架外侧布置可收折式透光保温膜,在北墙或东墙或西墙的内侧设置储热水箱,所述北墙、东墙和西墙为保温墙,保温墙包括内、外支柱,在内、外支柱之间设置分块可拆卸式保温板。本实用新型结构、工艺步骤简单、合理,建造成本比一面坡砖墙成本低,与一面坡土墙成本相当,但其冬季的平均温度上升了3~5℃,能在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种植喜温蔬菜,大大提高了温室的种植效益,种植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及劳动量亦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A01G9/18GK2901845SQ20062007119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
发明者张瑞宏, 缪宏, 沈辉, 李益民, 高晓宏, 刘国宪, 张华 , 刘庆华 申请人:扬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