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2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机具,特别涉及一种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的灭茬刀轴相对于旋耕刀轴不能抬起,在玉米地等需要灭茬,又需要旋耕的地块上作业时,能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联合作业。在大豆地等不需灭茬,只需旋耕的地块上作业时,灭茬刀轴仍然在进行灭茬作业,前灭茬刀轴浪费了能源,即增加了作业成本,也加大了机件磨损。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它能有效地解决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在不需灭茬,只需旋耕的地块上作业时,由于灭茬刀轴不能抬起仍在进行灭茬作业,而浪费能源,增加作业成本,加大机件磨损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包括带有动力输出轴的旋耕机本体以及设置在旋耕机本体上的灭茬装置,所述的灭茬装置由灭茬边臂、带有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灭茬边齿轮箱和灭茬刀轴组成,其中,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与旋耕机本体上设置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灭茬边齿轮箱和灭茬边臂的上端分别铰接在旋耕机本体两侧;灭茬刀轴的一端安装在灭茬边臂的下端,另一端安装在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上;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与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灭茬边齿轮箱内的齿轮或链条传递动力;还包括用以操纵灭茬装置起、落的起落装置,设置在旋耕机本体与灭茬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灭茬边臂、灭茬边齿轮箱之间设置有稳定杆架。
其中,上述的起落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在所述的旋耕机本体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支撑座,两支撑座上相应的设置有轴孔,在轴孔内设置有起落横杆,所述的起落横杆的两端穿出支撑座,其两端设置有两个长度相当的起落臂;灭茬边臂、灭茬边齿轮箱前端分别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起落臂铰接;在所述的起落横杆上设置有操纵起落横杆旋转借以控制灭茬装置起落的操纵机构。
其中,上述的起落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在所述的旋耕机本体上设置有起落横杆,所述的起落横杆的两端穿出旋耕机本体,其两端设置有两个长度相当的起落臂;灭茬边臂、灭茬边齿轮箱前端分别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起落臂铰接;在所述的起落横杆上设置有操纵起落横杆旋转借以控制灭茬装置起落的操纵机构。
其中,上述的操纵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近起落横杆的旋耕机本体上设置有棘板,在与棘板位置相应的起落横杆上设置垂直与起落横杆设置有扳把,在扳把前部安装有与棘板相适配的棘爪,在扳把后部设置有提手,该提手通过提手连杆控制棘爪与棘板的啮合与分离。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起落装置控制铰接在旋耕机本体上的灭茬装置,可以使灭茬装置根据需要抬起或落下,从而节约能源,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机件磨损。

图1为现有的旋耕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中灭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将图2所示的灭茬装置安装在图1所示旋耕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中起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将图4所示的起落装置安装在图3所示旋耕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图6A为灭茬装置落下时的状态;图6B为灭茬装置抬起时的状态。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本发明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图8A为灭茬装置落下时的状态;图8B为灭茬装置抬起时的状态。
图9为图8所示起落装置中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A为齿轮箱的剖视示意图,图9B为图9A中齿轮箱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起落装置中齿轮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包括旋耕机本体1,旋耕联合作业机的机架上安装有齿轮箱11,其两个动力输出轴分别用传动轴连接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和旋耕箱的动力输入轴(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旋耕机本体上的灭茬装置2(见图2)由灭茬边臂21、带有动力输入轴221和动力输出轴222的灭茬边齿轮箱22和灭茬刀轴23组成,其中,灭茬边齿轮箱22的动力输入轴221与旋耕机本体上设置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参见图3);灭茬边齿轮箱22和灭茬边臂21的上端分别铰接在旋耕机本体1两侧,灭茬刀轴23的一端安装灭茬边臂的下端,另一端安装在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222上,即利用灭茬边臂和灭茬边齿轮箱作为灭茬刀轴两侧的支撑臂;在灭茬刀轴上安装有灭茬刀具;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221与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222通过灭茬边齿轮箱内的齿轮或链条传递动力;还包括用以操纵灭茬装置起、落的起落装置3(如图4所示),设置在旋耕机本体与灭茬装置之间(如图5所示)。
上述的起落装置3的可以为各种能使灭茬装置起、落的结构,如在旋耕机本体与灭茬装置之间安装液压油缸或通过四连杆机构等均能实现,下面以四连杆机构为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4、图5所示,在所述的旋耕机本体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支撑座31,两支撑座上相应的设置有轴孔,在轴孔内设置有起落横杆32,所述的起落横杆32的两端穿出支撑座31,其两端设置有两个长度相当的起落臂33;起落臂33的下端铰接有连杆34,连杆34的另一端与灭茬边臂21、灭茬边齿轮箱22前端相铰接;在所述的起落横杆32上设置有操纵起落横杆旋转借以控制灭茬装置起落的操纵机构5。
当然,作为上述的改进,还可根据旋耕机本体的情况,还可将上述的起落横杆32直接设置在旋耕机本体1上(参见图7),这样有利于减小产品体积、降低成本,减少安装调试的工作量。
上述的操纵机构的形式可以为多种,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所4、图5、图6所示,其操纵机构是在近起落横杆的支撑座上(或旋耕机本体上)设置有棘板51,在与棘板51位置相应的起落横杆上设置有垂直于起落横杆的有扳把52,在扳把52前部安装有与棘板相适配的棘爪53,在扳把后部设置有提手54,该提手通过提手连杆55控制棘爪与棘板的啮合与分离。如图6A所示,灭茬装置落下时,扳把52呈竖直状态,棘爪53与棘板51上方的槽相啮合,以限制灭茬装置2转动;当需要将灭茬装置2抬起时,拉动提手54,通过提手拉杆将棘爪从棘板中的槽中拉出,使棘爪53与棘板51分离,然后将扳把下压,从而将铰接于旋耕机上的灭茬装置2抬起,当抬到合适的位置时,松开提手,使棘爪53插入到棘板51上的相应槽中(图中的棘板上仅示出两个槽,其槽数可根据需要设定),从而将灭茬装置2定位,如图6B所示。
图7、图8、图9所示为另一种操纵机构,其结构为一个带有蜗轮56蜗杆57的齿轮箱58,其中,蜗轮56设置在所述的起落横杆32上,蜗杆57的一端伸出齿轮箱58为控制端,齿轮箱箱体与旋耕机本体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扳手转动蜗杆57的控制端,从而带动蜗轮56和起落横杆32正向或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起落臂33转动和连杆34抬起(参见图8A)、落下(参见图8B),最后使灭茬刀轴23抬起或放下。蜗杆57可连续转动,起落臂33可以做圆周运动。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的齿轮箱58可以与支撑座31一体制作,这样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减小产品体积。
当然,上述的操纵结构也可通过其它方式来实现,如液压缸或千斤顶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地改进,在上述的灭茬边齿轮箱22和灭茬边臂21之间安装有稳定杆架4。其中,稳定杆架的结构可以根据旋耕机的需求来设计,其通常结构可以如图5、图7和图10所示,由稳定杆接盘和稳定杆(或稳定板)组成,在稳定杆两端设置有稳定杆接盘,接盘上有孔,用螺栓分别把两个稳定杆接盘固定在灭茬边齿轮箱和灭茬边臂上,两个稳定杆接盘的外表面垂直于稳定杆,在灭茬边齿轮箱和灭茬边臂之间安装有稳定杆架之后,能保证灭茬边齿轮箱的中轴线和灭茬边臂的中轴线平行,同时能保证灭茬边齿轮箱的里侧表面和灭茬边臂里侧表面平行,这样灭茬刀轴的垂直于灭茬边齿轮箱的里侧表面和灭茬边臂里侧表面,在工作中可消除灭茬刀轴因为制造和安装过程的误差造成的动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可延长机件使用寿命。上述的稳定杆的一端或两端也可根据灭茬边臂和灭茬边齿轮箱结构和形状设计成螺杆(如图7所示),这样便于安装、加工。
权利要求1、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包括带有动力输出轴的旋耕机本体以及设置在旋耕机本体上的灭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茬装置由灭茬边臂、带有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灭茬边齿轮箱和灭茬刀轴组成,其中,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与旋耕机本体上设置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灭茬边齿轮箱和灭茬边臂的上端分别铰接在旋耕机本体两侧;灭茬刀轴的一端安装在灭茬边臂的下端,另一端安装在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上;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与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灭茬边齿轮箱内的齿轮或链条传递动力;还包括用以操纵灭茬装置起、落的起落装置,设置在旋耕机本体与灭茬装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灭茬边臂、灭茬边齿轮箱之间设置有稳定杆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灭茬旋耕联合作业机,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灭茬装置无法抬起、浪费能源等问题而发明。包括旋耕机本体以及设置在旋耕机本体上的灭茬装置,所述的灭茬装置由灭茬边臂、带有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灭茬边齿轮箱和灭茬刀轴组成,灭茬边齿轮箱和灭茬边臂的上端分别铰接在旋耕机本体两侧;灭茬刀轴的一端安装在灭茬边臂的下端,另一端安装在灭茬边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上;还包括起落装置,设置在旋耕机本体与灭茬装置之间;在所述的灭茬边臂、灭茬边齿轮箱之间设置有稳定杆架。采用上述结构,利用起落装置控制铰接在旋耕机本体上的灭茬装置,可以使灭茬装置根据需要抬起或落下,从而节约能源,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机件磨损。
文档编号A01B63/04GK201138927SQ20072030200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8日
发明者戴振伟 申请人:戴振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