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海水养殖生产中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业,尤其是海水养殖生产中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的处 理方法。
技术背景在海水养殖生产中常需要大量地培养底栖基础饵料来培育养殖动物苗种,有些养殖动物终生都以底栖基础饵料为食。底栖基础饵料主要是由底栖硅藻、附着型藻类及次生的原生动物及小型节肢动物等微型动植物体组成,其数量主要是由底栖及附着型藻类的密度决定的。如何增加底栖及附着型藻类的密度,成为水产工作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日本学者松平近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对不同区域海水的生物生理活性提出了衡量指标理论——海水的触媒活性,并验证了腐殖酸钠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 这一指标的变化,从而提高海水中藻类的生物生理活性,加速其增殖。水产工 作者一直希望能将腐殖酸钠应用到底栖基础饵料培养中。然而,腐殖酸钠在海水中发生迅速沉淀,不易分散,不能稳定分布,所以 不能长期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养殖生产中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的处理方 法,达到使腐殖酸钠能够稳定、长期的发挥作用的目的。为达到稳定分布、能长期发挥作用,我们通过在1_5%浓度的腐殖酸钠水溶 液浸泡,使腐殖酸钠附着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表层上;使用阴干处理的方法使 之不易流失。这样,就保持了培养基附近腐殖酸钠的长期缓释。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 溶液配制将腐殖酸钠按1-5%的浓度加入水中,搅拌,制成溶液。二、 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的处理(1)浸泡将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浸入1-5%浓度的腐殖酸钠水溶液中浸泡l-60min; (2)阴干取出阴干4 8h。实践证明腐殖酸钠水溶液的浓度以3 %为宜,浸泡时间以30min为宜。使用时,将阴干后的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放入海里自然附着藻种(包括在 池中接种培养),由于培养基表层腐殖酸钠的长期缓释,使得藻种周围的腐殖酸 钠长期维持一定的浓度,使藻种周围海水的触媒活性增高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从而提高了海水中藻类的生物生理活性,加速其增殖。实践证明使用经处理 的培养基后,底栖及附着型藻类的密度显著提高,改善了培养基上供养殖动物 食用的次生的原生动物及小型节肢动物等微型动物体,由于其食用的藻类密度 的提高,种群密度也随之大幅提高,底栖基础饵料得率增加了四倍以上,取得 了极佳的效果。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技术效果本发明克服了腐殖酸钠在海水中发生迅速沉淀,不易分散,不能稳定分布, 不能长期发挥作用的缺点。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处理方法后,底栖基础饵料培养 基附近的腐殖酸钠长期缓释,底栖及附着型藻类的密度显著提高。取得了极佳 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1、 浸泡取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浸入1%浓度的腐殖酸钠水溶液中浸泡30min。2、 阴干将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取出阴干6h。 实施例二1、 浸泡取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浸入5%浓度的腐殖酸钠水溶液中浸泡50min。2、 阴干将底栖基础傅料培养基取出阴干8h。 实施例三1、浸泡取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浸入3%浓度的腐殖酸钠水溶液中浸泡30min。 2、阴干将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取出阴干5h。 实施例四1、 浸泡取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浸入2%浓度的腐殖酸钠水溶液中浸泡60min。2、 阴干将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取出阴干4h。 实施例五1、 浸泡取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浸入5%浓度的腐殖酸钠水溶液中浸10min。2、 阴干将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取出阴干5h。 实施例六1、 浸泡取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浸入4%浓度的腐殖酸钠水溶液中浸泡40min。2、 阴干将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取出阴干7h。
权利要求
1. 一种海水养殖生产中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流程为(1)浸泡将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浸入1-5%浓度的腐殖酸钠水溶液中浸泡1-60min;(2)阴干取出阴干4-8h。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生产中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的处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腐殖酸钠水溶液的浓度为3%。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生产中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的处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时间为30min。
全文摘要
一种海水养殖生产中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的处理方法。是先配制1-5%的浓度的腐殖酸溶液,再将将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浸入腐殖酸水溶液中浸泡1-60min后,取出阴干4-8h而成。经过处理的底栖基础饵料培养基在海水中其附近的腐殖酸钠易分散,稳定分布、长期缓释,底栖及附着型藻类的密度显著提高,底栖基础饵料得率增加了四倍以上,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1248749SQ20081001086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7日
发明者刘建华, 刘慧颖, 隋广敏 申请人:大连一品香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