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国林蛙在粤北的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31044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国林蛙在粤北的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国林蛙的繁育方法,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在广东北部山区繁育中国林 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林蛙(W朋a C力朋sj'/7e/^iW俗称哈士蟆,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 无尾目、蛙科、蛙属,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其输卵管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 品,俗称雪蛤油。雪蛤油中含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 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据《本草纲目》记载,雪蛤油具有益精补 肾、滋阴养颜、健脑润肺、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因此雪蛤油是男女皆宜的保 健品。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雪蛤油的医用价值和保健特效 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加上雪蛤油新产品的不断开发,雪蛤油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医药、食品、 保健、化妆等行业,市场上的雪蛤油供不应求,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捕捉野生林蛙,致使野 生林蛙的数目不断下降。为了即有效遏止滥捕滥杀野生林蛙,抢救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环境, 又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有效的林蛙人工养殖和繁育方法势在必行。
由于人工养殖林蛙需要大面积的森林,目前大部分的林蛙人工养殖和养殖方法的研究都 在北方地区进行,例如中国专利CN01132425.2(中国林蛙雌性诱导饵料及繁殖技术),中国专 利CN97101685(—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技术)以及中国专利CN97112603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 就是针对林蛙在北方天然分布地区的人工养殖方法。然而仅靠北方的养殖并不能完全满足南 方的需求,因此有人开始研究林蛙的南移养殖方法,例如中国专利CN00127316.7 (中国林蛙 南移繁殖及饲养技术),就开发了一种在上海等平原地区繁殖和饲养林蛙的方法。由于广东省 的气候和环境与北方和华东的平原地带截然不同,以上方法并不适用于广东。广东的北部山 区年平均气温为全省最低,日照时间最短,是最适合实施林蛙养殖的地方,然而目前还没有
有关的养殖方法见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出一种适合在广东的北部山区繁育中国林蛙的方法。 我们引进北方的种蛙进行抱对产卵,通过控制产卵池和孵化饲养池的水温,水深,卵团 孵化密度和饲养密度等,得到蝌蚪,并进一步变态得到成熟林蛙,以此方法得到的蝌蚪成活 率,变态率高,林蛙成活率,产卵率和孵化率也很高,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中国林蛙在粤北的繁育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 每年3月底 4月初将雌雄种蛙放入种蛙圈内,种蛙圈内产卵池最深处水深25 30cm,四周浅处水深5 10cm,水温控制在11 13°C, 4月初 中旬,种蛙抱对和产卵,得 到卵团;
(2) 当步骤(l)得到的卵团吸水膨胀到直径为15 20cm时,移至孵化饲养一体池中,一 体池内水深20 35cm,温度12 18。C,卵团孵化密度为3 4团/m2,全部浸没在水中,孵化 出蝌蚪;
(3) 进一步饲养步骤(2)孵出的蝌蚪,控制孵化饲养一体池的水深25 45cm,蝌虫斗饲 养密度800 1200只/m2,水温14 2rC, pH值6.5 7.5,令蝌蚪通过变态期成为幼蛙,放 入生态放养池内继续饲养。
步骤(1)所述的种蛙可以从东北引进,最好是从黑龙江小兴安岭引进3 4龄的林蛙, 用泡沫箱内放冰块的方式空运,雌雄种蛙分开盛放,种蛙到达后用2% 3%的盐水溶液药浴; 所述的产卵池可以采用现有规格,最好是5 8X5 10m,池中间深40 50cm,四周深10 15cm,池表面和池底分别预埋进水口和排水口,距池埂5cm处设溢水口,其中排水口和溢水 口均封上纱窗,产卵池是土池时池底和四周需铺一层塑料薄膜,当种蛙抱对产卵时关闭进水 口和排水口,并保持水面静止和环境安静,产卵池四周的陆地面积约50 80m2,铺一层15 20cm的落叶,用于抱对、产卵后的种蛙休眠,用石棉瓦将产卵池和陆地围上,围栏高1.2 1.5米。
步骤(2)需保证卵团全部浸没在水中,当池中温度过低时可降低水位,通过增强光照来升 温,当温度过高时可加深水位,所述的孵化饲养一体池可以采用现有规格,最好是长2 3m, 宽4 6ra,,池底成斜面,浅的一边高0.4 0.5m,深的一边高0. 5 0. 7m,浅部设进水口, 深部设出水口,便于排水,进水口用塑料管,出水口预埋一直径5 8cm的聚氯乙烯(PVC) 管,在距出水口底部40 50cm处预埋一直径3 5cm的聚氯乙烯管,用于限水位孔,出水口 与限水位孔均罩上纱窗,在距出水口 10 20cm处,挖掘一深30 50cm,直径40 60cm的圆 坑,当采用土池产卵时,需在池底和四周铺一层塑料薄膜,池子上部搭架,盖上塑料薄膜和 遮阳网,其前部高1.8 2m,后部高1.6 1.8m, 一般4 5天后卵团孵出蝌蚪。
步骤(3)中蝌蚪的生长期一般为4月中旬 5月底或6月初,所述的变态期一般为6月初 中旬,所述的孵化饲养一体池通过调整水深和光照来控制水温,所述的蝌酙在生长期1 7天 以卵胶膜喂养,8 10天投喂蛋黄水,11 23天投喂人工配合料(配合料按玉米粉,麦麸,豆 腐渣和鱼粉的质量比为15:20:50:15配制),24 33天蝌蚪开始出现后脚,增加投喂动物性 蛋白饵料(饵料按玉米粉,麦麸,豆腐渣和鱼粉的质量比为10:10:50:30配制),以及投喂福寿螺,田螺等动物性饵料,从34天起,蝌蚪开始出现前脚后,减少饲料投放量,待蝌钭前脚 全部长出后,停止投喂人工配合料;所述的生态放养池是天然的泥池塘,约200m2。
本发明一般适合在3 4月开始实施,可使中国林蛙在粤北山区的引种成活率达95%以上, 产卵率达85%以上,孵化率达80%以上,蝌蚪成活率达90%以上,变态率达75%以上,本发明 即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发展山区经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2007年4月7日,利用泡沫箱,内放冰块的方式,从黑龙江小兴安岭空运引进3龄的中 国林蛙,雌雄蛙分开盛装,种蛙运达目的地后,立即用3%的盐水溶液对其进行药浴,然后放 进已建好的种蛙圈内(产卵池位于种蛙圈内,当其进入繁殖季节,雌雄性蛙就会分别进入种 蛙圈内的产卵池,抱对产卵)。
种蛙圈内产卵池长5m,宽8m,中间深40cm,四周深10cm,在其表面和池底分别预埋进 水口和排水口,距池埂5cm处设溢水口,其中排水口和溢水口均封上纱窗,产卵池四周的陆 地面积约60m2,然后在四周用石棉瓦将产卵池和陆地围上,围栏高1.4米。
产卵池的水深最深处维持在25cm,四周浅处维持在5cm, 2007年4月9日,当水温升到 12'C时,林蛙进入繁殖期,此时关闭进水口和排水口,保持水面静止;除了工作人员,禁止 外人观看,减少对种蛙的干扰,在产卵池四周铺一层15cm的落叶,用于抱对产卵后的种蛙休 眠。
2007年4月10日,当中国林蛙进入产卵繁殖期后,每天早上8点,到产卵池进行巡池, 当卵团吸水膨胀到直径为15cm时,将其用盛有水的塑料桶移至已建好的孵化饲养一体池。
孵化饲养一体池长5m,宽2m,进水口一侧深0.4m,出水口一侧深0.5m的,进水口用塑 料管,出水口预埋一直径5cm的PVC管。在出水口一侧,距排水口底部40cm处预埋一直径 3cm的PVC管,用于限水位孔,排水口与限水位孔均罩上纱窗,在距离排水口一侧10cm处, 挖掘一深40cm,直径50cm的圆坑,池子上部搭架,盖上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其前部高2m, 后部高1.8m。
一体池内的卵团孵化密度维持在4团/m2,水深维持在25cm;温度维持在12 18。C之间, 温度低时适当降低水位,增强光照使池水升温,并保证所有卵团全部浸在水中,不浮出水面, 但也不与池底粘连,如果沉入水底要将卵轻轻移动;温度高时适当加深水位,并采取换水, 遮光减少光照等措施来降低水温,2007年4月13日,卵团孵出蝌蚪。种蛙共产卵203团, 按照1000只/团蝌钭计算,理论上可共产蝌钭203000只。共孵化出蝌钭约166000,即蝌虫斗 孵化率约81. 77%。2007年4月14日开始,控制一体池中水深维持在30cm,水温维持在14 2rC, pH值维 持在7,蝌蚪的词养密度在1000只/m2, 1 7天,投喂卵胶膜,8 10天,投喂蛋黄水,11 23天,投喂玉米粉,麦麸,豆腐渣和鱼粉的质量比为15:20:50:15的人工配合料,将人工配 合料煮成玉米糊状,每次投喂时,揉成鸡蛋大小的团投放在水池四周,24 33天,蝌钭开始 出现后脚,增加玉米粉,麦麸,豆腐渣和鱼粉质量比为10:10:50:30的动物性蛋白饵料,另 外将福寿螺、田螺等动物性饵料用开水烫后,投放在池四周,从34天起,蝌蚪开始出现前脚 后,减少饲料投放,待蝌蚪前脚全部长出后,停止投喂人工配合料,每天清晨8:00和下午 15:00投喂,雨天不投,阴天相对少投,饲料的投喂量以每次投喂的饵料95%在下一次投喂前 被吃光为准,另外保持池内微流水,定期清除池底的残饵料,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从2007 年5月29日开始,蝌蚪开始变态为幼蛙,此时幼蛙投放生态放养池(天然泥池塘,水深中间 约1.5米,四周边缘20cm,温度16 24'C),投放前先将池内的林蛙天敌如蛇或其它蛙类清 除,同时在水池四周放置捕鸟网,防止鸟捕食变态幼蛙,在水池边设置一些可供变态蛙藏匿 的设施如石棉瓦、树枝等,在水池周围挖坑,放置豆腐渣、新鲜鸡粪,用于生产蝇蛆,投放 糙米,吸引蚂蚁。得到幼蛙118100只,蝌蚪成活率91.2%,变态率78%。
实施例2:
2007年4月7日,利用泡沫箱,内放冰块的方式,从黑龙江小兴安岭空运引进3龄的中 国林蛙,雌雄蛙分开盛装,种蛙运达目的地后,立即用3%的盐水溶液对其进行药浴,然后放 进已建好的种蛙圈内种蛙圈内。
种蛙圈内产卵土池长5m,宽8m,中间深40cm,四周深10cm的,在产卵池的表面和池底 分别预埋进水口和排水口,距池埂5cm处设溢水口,其中排水口和溢水口均封上纱窗,池底 和四周需铺一层塑料薄膜,产卵池四周的陆地面积约60ra2,然后在四周用石棉瓦将产卵池和 陆地围上,围栏高1.4米。
产卵土池的水深最深处维持在30cm,四周浅处维持在10cm, 2007年4月9日,当水温 升到13'C时,林蛙进入繁殖期,此时关闭进水口和排水口,保持水面静止;除了工作人员, 禁止外人观看,减少对种蛙的干扰,在产卵池四周铺一层15cm的落叶,用于抱对产卵后的种 蛙休眠。
2007年4月12日,当中国林蛙进入产卵繁殖期后,每天早上8点,到产卵池进行巡池, 当卵团吸水膨胀到直径为20cm时,将其用盛有水的塑料桶移至已建好的孵化伺养一体土池。
孵化饲养一体土池挖长5m,宽2m,进水口一侧深0.4m,出水口一侧深0.5m的,池底和 四周铺一层塑料薄膜,进水口用塑料管,出水口预埋一直径5cm的PVC管。在出水口一侧, 距排水口底部40cm处预埋一直径3cm的PVC管,用于限水位孔,排水口与限水位孔均罩上纱 窗,在距离排水口一侧10cm处,挖掘一深40cm,直径50cm的圆坑,池子上部搭架,盖上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其前部高2m,后部高1.8m。
一体池内的卵团孵化密度维持在3团/m2,水深维持在35cm;温度维持在12 18。C之间, 温度低时适当降低水位,增强光照使池水升温,并保证所有卵团全部浸在水中,不浮出水面, 但也不与池底粘连,温度高时适当加深水位,并采取换水,遮光减少光照等措施来降低水温, 2007年4月16日,125团卵团孵出104000只蝌虫斗。
2007年4月17日开始,控制一体池中水深维持在25cm,水温维持在14 21。C, pH值维 持在6.5,蝌蚪的饲养密度在800只/m2, 1 7天,投喂卵胶膜,8 10天,投喂蛋黄水,11 23天,投喂玉米粉,麦麸,豆腐渣和鱼粉的质量比为15:20:50:15的人工配合料,将人工配 合料煮成玉米糊状,每次投喂时,揉成鸡蛋大小的团投放在水池四周,24 33天,蝌虫斗开始 出现后脚,增加玉米粉,麦麸,豆腐渣和鱼粉质量比为10:10:50:30的动物性蛋白饵料,另 外将福寿螺、田螺等动物性與料用开水烫后,投放在池四周,从34天起,蝌蚪开始出现前脚 后,减少饲料投放,待蝌蚪前脚全部长出后,停止投喂人工配合料,每天清晨8:00和下午 15:00投喂,雨天不投,阴天相对少投,饲料的投喂量以每次投喂的馆料95%在下一次投喂前 被吃光为准,另外保持池内微流水,定期清除池底的残饵料,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从2007 年6月1日开始,蝌蚪开始变态为幼蛙,此时幼蛙投放生态放养池,投放前先将池内的林蛙 天敌如蛇或其它蛙类清除,同时在水池四周放置捕鸟网,防止鸟捕食变态幼蛙,在水池边设 置一些可供变态蛙藏匿的设施如石棉瓦、树枝等,在水池周围挖坑,放置豆腐渣、新鲜鸡粪, 用于生产蝇蛆,投放糙米,吸引蚂蚁。得到幼蛙74600,蝌蚪成活率92%,变态率78%。
实施例3:
2007年4月7日,利用泡沫箱,内放冰块的方式,从黑龙江小兴安岭空运引进3龄的中 国林蛙,雌雄蛙分开盛装,种蛙运达目的地后,立即用3%的盐水溶液对其进行药浴,然后放 进已建好的种蛙圈内。
种蛙圈内产卵池长5m,宽8m,中间深40cm,四周深10cm,在产卵池的表面和池底分别 预埋进水口和排水口,距池埂5cm处设溢水口,其中排水口和溢水口均封上纱窗,产卵池四 周的陆地面积约60m2,然后在四周用石棉瓦将产卵池和陆地围上,围栏高1.4米。
产卵池的水深最深处维持在28cm,四周浅处维持在8cm, 2007年4月9日,当水温升到 irc时,林蛙进入繁殖期,此时关闭进水口和排水口,保持水面静止;除了工作人员,禁止 外人观看,减少对种蛙的干扰,在产卵池四周铺一层15cm的落叶,用于抱对产卵后的种蛙休 眠。
2007年4月11日,当中国林蛙进入产卵繁殖期后,每天早上8点,到产卵池进行巡池, 当卵团吸水膨胀到直径为18cm时,将其用盛有水的塑料桶移至已建好的孵化饲养一体池。 孵化饲养一体池长5ra,宽2m,进水口一侧深0.4m,出水口一侧深0.5m的,进水口用塑料管,出水口预埋一直径5cm的PVC管。在出水口一侧,距排水口底部40cm处预埋一直径 3cm的PVC管,用于限水位孔,排水口与限水位孔均罩上纱窗,在距离排水口一侧10cm处, 挖掘一深40cm,直径50cm的圆坑,池子上部搭架,盖上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其前部高2m, 后部高L8m。
一体池内的卵团孵化密度维持在4团/m2,水深维持在20cm;温度维持在12 18。C之间, 温度低时适当降低水位,增强光照使池水升温,并保证所有卵团全部浸在水中,不浮出水面, 但也不与池底粘连,温度高时适当加深水位,并采取换水,遮光减少光照等措施来降低水温, 2007年4月15日,147团卵孵出蝌虫斗122000。
2007年4月16日开始,控制一体池中水深维持在45cm,水温维持在14 2rC, pH值维 持在7.5,蝌蚪的饲养密度在1200只/m2, 1 7天,投喂卵胶膜,8 10天,投喂蛋黄水,11 23天,投喂玉米粉,麦麸,豆腐渣和鱼粉的质量比为15:20:50:15的人工配合料,将人工配 合料煮成玉米糊状,每次投喂时,揉成鸡蛋大小的团投放在水池四周,24 33天,蝌抖开始 出现后脚,增加玉米粉,麦麸,豆腐渣和鱼粉质量比为10:10:50:30的动物性蛋白饵料,另 外将福寿螺、田螺等动物性饵料用开水烫后,投放在池四周,从34天起,蝌蚪开始出现前脚 后,减少饲料投放,待蝌蚪前脚全部长出后,停止投喂人工配合料,每天清晨8:00和下午 15:00投喂,雨天不投,阴天相对少投,饲料的投喂量以每次投喂的饵料95%在下一次投喂前 被吃光为准,另外保持池内微流水,定期清除池底的残饵料,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从2007 年6月1日开始,蝌蚪开始变态为幼蛙,此时将幼蛙投放生态放养池,投放前先将池内的林 蛙天敌如蛇或其它蛙类清除,同时在水池四周放置捕鸟网,防止鸟捕食变态幼蛙,在水池边 设置一些可供变态蛙藏匿的设施如石棉瓦、树枝等,在水池周围挖坑,放置豆腐渣、新鲜鸡 粪,用于生产蝇蛆,投放糙米,吸引蚂蚁。得到幼蛙83700只,蝌蚪成活率91.5%,变态率 75% o
权利要求
1. 一种中国林蛙在粤北的繁育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每年3月底~4月初将雌雄种蛙放入种蛙圈内,种蛙圈内产卵池最深处水深25~30cm,四周浅处水深5~10cm,水温控制在11~13℃,4月初~中旬,种蛙抱对和产卵,得到卵团;(2)当步骤(1)得到的卵团吸水膨胀到直径为15~20cm时,移至孵化饲养一体池中,一体池内水深20~35cm,温度12~18℃,卵团孵化密度为3~4团/m2,全部浸没在水中,孵化出蝌蚪;(3)进一步饲养步骤(2)孵出的蝌蚪,控制孵化饲养一体池的水深25~45cm,蝌蚪饲养密度800~1200只/m2,水温14~21℃,PH值6.5~7.5,令蝌蚪通过变态期成为幼蛙,放入生态放养池内继续饲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国林蛙在粤北的繁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 产卵池规格是5 8X5 10m,池中间深40 50cm,四周深10 15cm,池表面和池底分别预埋 进水口和排水口,距池埂5cm处设溢水口,其中排水口和溢水口均封上纱窗,产卵池四周的 陆地面积约50 80m2,铺一层15 20cm的落叶,用石棉瓦将产卵池和陆地围上,围栏高1. 2 1.5米,当种蛙抱对产卵时关闭进水口和排水口,并保持水面静止和环境安静;步骤(2)所述 的孵化饲养一体池规格是长2 3m,宽4 6m,池底成斜面,浅的一边高0. 4 0. 5m,深的一 边高0.5 0.7m,浅部设进水口,深部设出水口,进水口用塑料管,排水口预埋一直径5 8cm 的聚氯乙烯管,在距出水口底部40 50cm处预埋一直径3 5cm的聚氯乙烯管作为限水位孔, 出水口与限水位孔均罩上纱窗,在距出水口 10 20cm处,挖掘一深30 50cm,直径40 60cm 的圆坑,池子上部搭架,盖上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其前部高1.8 2m,后部高1.6 1.8m;步 骤(3)所述的蝌蚪在生长期1 7天以卵胶膜喂养,8 10天投喂蛋黄水,11 23天投喂以玉 米粉,麦麸,豆腐渣和鱼粉的质量比为15:20:50:15配制的人工配合料,24 33天蝌蚪开始出 现后脚,增加投喂以玉米粉,麦麸,豆腐渣和鱼粉的质量比为10:10:50:30配制的动物性蛋 白饵料,以及投喂福寿螺,田螺,从34天起,蝌蚪开始出现前脚后,减少饲料投放量,待蝌 虫斗前脚全部长出后,停止投喂人工配合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国林蛙在粤北的繁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l)所述的产 卵池是土池时,在池底和四周铺一层塑料薄膜,步骤(2)所述的孵化词养一体池是土池时,在 池底和四周铺一层塑料薄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国林蛙在粤北的繁育方法,其特征是将雌雄种蛙放入产卵池,产卵池最深水深25~30cm,最浅水深5~10cm,水温11~13℃,1~3天后,种蛙抱对产卵得到卵团,卵团吸水膨胀到直径15~20cm时,将卵团悬浮在孵化饲养一体池中,池内水深20~35cm,温度12~18℃,卵团孵化密度3~4团/m<sup>2</sup>,4~5天后孵出蝌蚪,再进一步饲养蝌蚪,控制池中水深25~45cm,蝌蚪密度800~1200只/m<sup>2</sup>,水温14~21℃,pH值6.5~7.5,蝌蚪变态成为幼蛙。本发明适合每年3~4月开始实施,林蛙的引种成活率可达95%以上,产卵率85%以上,孵化率80%以上,蝌蚪成活率90%以上,蝌蚪变态率75%以上,本发明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发展山区经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文档编号A23K1/18GK101543193SQ20081002708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吴玉春, 敏 张, 洪永密, 超 蒋, 邹发生 申请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