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2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 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
背景技术
斜纹夜蛾(^oA;^ra/^r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杂食性重要农 业害虫,近些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大发生的频率明显提高,危害加重。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导致该虫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 酯及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大多数常规药剂 防治效果显著下降,已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防治困难。高效高效氯 氰菊酯是防治斜纹夜蛾的重要药剂之一,由于长期使用,目前已经艸 生抗药性,因此急待开发有效的复配制剂。
高效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n,高氯)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高 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良好的触杀和 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叶面害虫,是一种在蔬菜害 虫防治中应用广泛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然而,目前害虫 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已经显著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采 用农药复配技术或混合施用技术是克服或延缓抗药性的一个重要方 法,因此,开发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型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登 记的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虽然比较多,例如高效氯氰菊酯与拟除虫菊 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抗生素类及生长调节剂类主要品种都有混合制剂,但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是不断发展的,对复配农药也 不断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绿僵菌素(destruxin)是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Metor/z/z/ww 画',/z'ae var.画.,to)产生的环縮肽类抗生素。绿僵菌素具有显 著的杀虫效果,并且具有不同于现有杀虫剂的全新的作用机理,主要 作用于昆虫的血淋巴免疫系统,使之丧失免疫防御能力。绿僵菌素易 降解、无残留,毒性低,开发利用绿僵菌素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目前未见高效氯氰菊酯与绿僵菌素复配剂的报道,发展高效氯氰 菊酯与绿僵菌素复配杀虫剂对防治害虫、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 义,尤其是开发用于防治斜纹夜蛾的高效氯氰菊酯和绿僵菌素的复配 剂具有重要意义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绿僵菌素与 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找到绿僵菌素 与高效氯氰菊酯合适的复配比例,得到一种高效、低毒的复配型杀虫 主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上述杀虫主剂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主 剂与辅剂的配比,制备得到杀虫效果好且稳定、实际应用推广性很强 的杀虫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所述绿僵菌
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7 1 : 3 9。所述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优选为3 4 : 7 6。
更为优选的,本发明提供的主剂中,所述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 酯的质量比为7:3、 5:5、 4:6、 3 : 3或1 : 9。
所述绿僵菌素为绿僵菌素A、绿僵菌素B或绿僵菌素E中的任 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以任何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在上述主剂的基础上,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杀虫剂,包括主剂 和常规使用的辅剂,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占20%,辅剂占80%,所 述主剂是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按照质量比为7 : 3混合的混合 物。
釆用常规制备方法可将所述杀虫剂制备成为乳油剂等剂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技术方案,利用了
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和具
有显著杀虫效果的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素作为复配杀虫剂的有效成
分,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二者的优选复配比例;本发明所述杀虫剂具
有不同于现有杀虫剂的全新的作用机理,杀虫效果显著,尤其是针对
危害严重的斜纹夜蛾的毒杀作用显著,同时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制
备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历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本发明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主剂对斜纹夜蛾的室 内毒力测定实验室内毒力测定时,按照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7 1
:3 9分别量取适量药剂,用丙酮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置于冰箱(4 °C)备用,试验时所有药剂均用0.01%的吐温-80溶液稀释。所述绿 僵菌素为绿僵菌素A、绿僵菌素B或绿僵菌素E中的任意一种或者 两种以上以任何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l 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放15头三龄斜纹夜蛾幼虫。首先把甘蓝叶片 切成6 7cm的小块,浸入药液约5s后取出,在室内晾千后再将叶 片放入接有斜纹夜蛾的培养皿中,用湿棉球保湿。药后每24h更换 甘蓝叶片并清理培养皿。实验重复二次。于药后24 、 48 、 72 h观 察记录斜纹夜蛾存活情况,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并计算处理后 72h的致死中浓度(LC50)、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参照孙云沛法计算 混合剂的共毒系数(CTC)。因为实验方法属于本领域常规方法,实 验结果不一一赘述,部分实验结果见表l,由表l可见绿僵菌素与高 效氯氰菊酯以7 : 3、 5 : 5、 4 : 6、 3 : 3、 3: 7、 1 : 9比例混合时, 其共毒系数达122.26、 129.05、 138.83、 149.86和137.40,具有增效 作用。
表1 绿僵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及本发明复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3 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绿僵菌素高效氯氰菊 酯 (w/w)毒力回归方程LC50aig/mL 72小时) 及其95%置信限相关系 数共毒系 数 CTC
10:0y = 2,0036x + 0.6887(120.22 — ]41.83 、 167.33)0.9834一
9:1y = l,4650x + 1.9565(97.57 — 119.53 、 146.43)0.9830116.708:2y = 1.4140x + 1.9992132.50(107.22 — 163.74)0.9748103.57
7:3y = 1.4619x + 2.0131110.45(90.20 — 135.24)0.9693122.26
6:4y = 1.4308x + 2扁5123.25(100.14 — 151.70)0.9875107.84
5::5y = L5523x + 1.8860101.40(83.72 — 122.82)0,9896129.05
4::6y = 1.80S5x + 1.447492.82(78.44 — 109.85)0.9卯2138.83
3:"y = 1.9132x + 1.311684.70(72.02—99.61)0.9543149.86
2::8y = 1.6066x + 1.6297125.25(103.52 — 151.55)0.994299.84
:9y = 1.7159x + 1.649389,69(75.28 — 106.85)0.9955137.40
0:10y= l-7351x十 1.3833121.46(101.48 — 145.37)0.9851—
说明共毒系数CTC小于80时,二者之间有减效作用;大于120时 具有增效作用;介于80 120之间吋是相加作用。 实施例2 20 %本发明复配杀虫剂(绿僵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 比=3:7)乳油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上述乳油用水稀释至待测浓度梯度,实验方法同实施例l。实验 结果见表2,其共毒系数达179.52,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表2 绿僵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单剂及本发明乳油剂对斜纹夜蛾3 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毒力回归方程LC5o(ng/mL, 72小时) 及其95%置信限相关系数共毒系数 CTC
绿僵菌素y=2.0036x +0.6887141.83 (120.22—167.33)0.9834_
20%绿*高(3:7)乳油y=2.0538x+ 1.201670.70 (60.84—82.17)0.9855179.52
高效氯氰菊酯y=1.7351x+ 1.3833121,46 (101.48 — 145.37)0.9851_
权利要求
1、一种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7~1∶3~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绿僵菌素与毒死蜱复配的杀虫主剂,其 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3 4 : 7 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绿僵菌素与毒死蜱复配的杀虫主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7 : 3、 5 : 5、 4:6、 3:3、 3 : 7或1 : 9。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 虫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素为绿僵菌素A、绿僵菌素B或绿僵 菌素E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以任何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5、 一种杀虫剂,包括主rf[J和辅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 主剂占20%,辅剂占80%;所述主剂是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按 照质量比为3 : 7混合的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僵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所述主剂中绿僵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7~1∶3~9。本发明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和具有显著杀虫效果的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素复配得到一种杀虫主剂,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二者的优选复配比例。所述杀虫剂具有不同于现有杀虫剂的全新的作用机理,杀虫效果显著,尤其是针对危害严重的斜纹夜蛾的毒杀作用显著,同时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P7/00GK101433215SQ200810219998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5日
发明者任顺祥, 胡琼波 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