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353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蜜蜂巢础用的附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蜂 巢小甲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蜂巢小甲虫是一种自非洲传播至世界各地的一种养蜂业的严重 虫害。该虫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毁灭大量蜂群,是各国养蜂 业的灾难。
养蜂业多采用在蜂箱周围喷洒杀虫剂,并定期清扫蜂箱来预防 蜂巢小甲虫的侵入。但是对于已经受到蜂巢小甲虫攻击的蜂箱则束 手无策。由于对蜂蜜化学残留物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杀虫剂的使用 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定期清扫工作,加大了蜂农的工作量,在生产 季节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有一些专为捕捉峰巢小甲虫而设计的捕器。这些捕器均 被置于蜂箱底部。这不符合蜂箱小甲虫的生活习性,故捕捉效果不 佳,不能真正解决该虫害。
由于蜂巢小甲虫的避光性,它们通常不停留在蜂箱外,而是移 动到蜂巢里以避开光线。在进入蜂箱后,即沿着巢础向上而行,到 达蜂箱顶部后,沿巢础框顶部向里面的巢础漫延,进入蜂箱后,在 蜂巢内产卵,待孵化成幼虫后,幼虫以蜜蜂幼虫、花粉及蜂蜜为食 物,而后,幼虫爬出蜂箱,在蜂箱外的温暖的沙质土壤里化蛹。成 虫能飞五英里远,去袭击其它的蜂巢。而置于蜂箱地板上的捕器, 只能在蜂巢小甲虫完成全部在蜂箱内的孵化过程后,在其准备爬出 蜂箱时捕捉到它们。这时,蜂巢小甲虫已经严重损毁了蜂群。
为了有效地捕捉蜂巢小甲虫,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可靠地架设在 蜂箱巢础上的诱捕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了有效地解决蜂巢小甲虫的虫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 器,其符合蜂巢小甲虫生活、繁殖习性,该装置能够可靠地架设在 蜂箱巢础上,可将蜂巢小甲虫对蜂巢的损害降到最低,该装置结构 简单,捕捉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 器,其可以诱捕各种体形大小的蜂巢小甲虫。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上边敞口的长方 体形底盒和格栅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格栅盖板的宽度大于底盒 的宽度,格栅盖板包括中间龙骨和两侧并排的格条,所说的格栅盖 板的一端设有向外的凸齿,所说的底盒敞口与其相应的一端设有与 凸齿相适配的凸齿孔,格栅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拐折的锁扣,锁 扣上开设有扣眼,底盒敞口与其相应的一端外侧设有与锁扣上的扣 眼相适配的扣眼凸台,凸齿和扣眼凸台分别插接在凸齿孔和扣眼内, 使格栅盖板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的敞口上。
上述方案中,所说的格条根部两侧与龙骨的连接部位均为圆弧
形,所说的隔条之间的距离d为3.5 4.5mm。
上述方案中,所说的格栅盖板的格条上表面为圆弧形表面,所 说的底盒敞口两侧边的内表面设有沿侧边设置的脊状隆起,脊状隆 起的上表面为斜面,下表面为内凹弧形表面。
上述方案中,所说的底盒底部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隔条, 所说的凸起隔条与底盒底部的交接处为圆弧形。
上述方案中,所说的底盒底部的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增滑剂层。
本实用新型格栅盖板的宽度大于底盒的宽度,使其可以架设在 巢础与巢础之间,该路径是蜂巢小甲虫进入蜂箱进行繁殖的必经之 路,本装置在蜂巢小甲虫向蜂箱纵深处漫延之前将其拦截、诱捕。 格栅盖板的凸齿和长方体形底盒一端与之相配的凸齿孔的插接结 构,以及底盒另一端的锁扣与格栅板另一端的扣眼的扣接结构,使 格栅盖板可靠地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的敞口上,不会因脱落而使蜂 巢、蜂蜜受到污染。
该装置格条间的距离设计为3.5 4.5mm,可以让蜂巢小甲虫通过,包括尺寸较大的小甲虫,但蜜蜂不会掉进去;格条上表面为圆 弧形表面,蜂巢小甲虫很容易滑落,同时蜜蜂会对蜂巢小甲虫发动 攻击,更易将蜂巢小甲虫推入底盒内;底盒敞口两侧边的内表面设
有沿侧边设置的脊状隆起,且底盒底部的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增滑 剂层,蜂巢小甲虫滑进底盒后无法再爬出。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捕捉效率高等优点,其捕虫效果 与地板捕捉器相比,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本上可以达到控制蜂巢 小甲虫所致的虫害。在蜂巢小甲虫繁殖季节, 一个蜂箱内放入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平均每周可捕虫130至150只/周左右,其中 尺寸接近4.5mm的小甲虫约占15 20%。


图l诱捕器结构示意图
图2格栅盖板侧视图示意图
图3盖板俯视示意图
图4凸齿示意图
图5凸齿配合示意图
图6底盒左视剖面示意图
图7锁扣示意图
图8锁扣扣眼示意图
图9锁扣凸台示意图
图10锁扣配合示意图
图11底盒剖面示意图
图12底盒俯视示意图
图13底盒底部凸起隔条示意图
附图中,l为底盒,2为格栅盖板,3为龙骨,4为格条,5为凸 齿,6为凸齿孔,7为锁扣,8为扣眼,9为扣眼凸台,IO为敞口, ll为圆弧形连接部位,12为脊状隆起,13为脊状隆起的上表面,14 为脊状隆起的内凹弧形表面,15为底盒底部,16为凸起隔条,17 为隔条与底盒底部的交接处,18为宽支撑,d为隔条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包括上边敞口的长方
体形底盒1和扣接在敞口 10上的格栅盖板2,格栅盖板的宽度略大 于底盒的宽度即可,宽出的两边使诱捕器可以架设在蜂巢巢础与巢 础之间。格栅盖板中间设有龙骨3,两侧为并排的格条4 (参见图2、 3)。格栅盖板的一端设有向外的凸齿5 (参见图4),凸齿5可以是 一个或两个,底盒敞口的一端设有与凸齿相适配的凸齿孔6(参见图 6,图中示出的是两个凸齿孔),凸齿、凸齿孔装配示意图参见图5; 格栅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拐折的锁扣7,锁扣上开设有扣眼8 (参 见图7、 8),底盒敞口的另一端外侧设有与锁扣上的扣眼相适配的扣 眼凸台9 (参见图9),扣眼、扣眼凸台装配示意图参见图10;所说 的向下拐折的锁扣与底盒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m,以便于盖 板扣在底盒上。凸齿5和扣眼凸台9分别插接在凸齿孔6和扣眼8 内,使格栅盖板2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的敞口上,这种插扣方式可 以让底盒牢固的吊挂在格栅盖板上既不会脱落,又很容易打开。
通常认为,蜂巢小甲虫的大小在3mm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 测统计,有一部分蜂巢小甲虫的尺寸可以达到4.5mm,为此,发明 人将格栅盖板格条根部两侧与龙骨的连接部位11设计为圆弧形(参 见图3),将格条之间的距离d设计为3.5 4.5mm,优选4.5mm,以 利于蜂巢小甲虫掉进底盒,实验表明,这种设计方案可以明显地提 高蜂巢小甲虫的捕获数量,提高率为15% 20% (原设计在蜂巢小 甲虫繁殖旺盛期一次可诱捕100只甲虫左右,而新设计一次可诱捕 130 150只)。
通常格条的上表面通常为平面,不利于诱捕甲虫;本实用新型 的格栅盖板的格条上表面为圆弧形表面(图中未示出),所说的底盒 敞口两侧边的内表面设有沿侧边设置的脊状隆起12,脊状隆起的上
表面13为斜面,下表面14为内凹弧形表面(参见图6),甲虫爬到 格栅盖板上很容易下滑,掉进底盒中,且落入底盒内的蜂巢小甲虫 很难重新爬回到蜂巢中。为了增加捕捉效果,所说的底盒底部15的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 增滑剂层(图中未示出),例如粘胶或油液、蜜乳液等,将甲虫直接 粘住或起润滑作用阻止蜂巢小甲虫爬上侧壁回到蜂巢里去。底盒底 部可以是平底,也可以是圆弧底,图6给出的是圆弧底的实施例。
所说的底盒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隔条16,图l、 10、 11给出 的是具有三个隔板的实施例,隔板的高度可设计为约占底盒高度的
三分之一左右;在设有油液、蜜乳液层时,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当蜂 箱不能水平置于野外地面时,整个底盒底部均可被油液或乳液所覆 盖,不会出现一头有增滑液, 一头没有的现象。所说的凸起隔条与 底盒底部的交接处17设计为为圆弧形(参见图13),因此,在底盒 内部没有清洁死角,利于生产过程中的清洁与消毒。
为了保证格栅盖板与底盒装配顺利、可靠,所说的格栅盖板的 至少一条格栅内表面上设有宽度与底盒敞口相适配的宽支撑18 (参 见图2),宽支撑侧面为斜面,可保证栅盖板顺利扣在底盒上,作为 一种实施例,可以设有三个宽支撑,两端及中部各设一个;所说的 格栅盖板的中部设有一个支撑柱(图中未示出),支撑柱的下端支撑 在底盒底部,以避免格栅盖板中部下凹,支撑柱可以和中部的宽支 撑设在一起。
使用时,在底盒内注入适量食用油,或油/蜜乳液,形成一层增 滑剂层,也可刷涂一层粘着层;盖上盖板时,先将凸齿5插接在凸 齿孔6内,再按压另一端,使扣眼凸台9插接在扣眼8内,使格栅 盖板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的敞口上。再将诱捕器架于巢础与巢础顶 部之间,使得蜂巢小甲虫不经过本实用新型就不能移动到蜂巢内其 它部位,从而提高了捕虫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包括上边敞口的长方体形底盒(1)和格栅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格栅盖板(2)的宽度大于底盒(1)的宽度,格栅盖板(2)包括中间龙骨(3)和两侧并排的格条(4),所说的格栅盖板的一端设有向外的凸齿(5),所说的底盒敞口(10)与其相应的一端设有与凸齿(5)相适配的凸齿孔(6),格栅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拐折的锁扣(7),锁扣上开设有扣眼(8),底盒敞口(10)与其相应的一端外侧设有与锁扣上的扣眼(8)相适配的扣眼凸台(9),凸齿(5)和扣眼凸台(9)分别插接在凸齿孔(6)和扣眼(8)内,使格栅盖板(2)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1)的敞口(10)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格 条(4)根部两侧与龙骨的连接部位(11)均为圆弧形,所说的隔条之 间的距离d为3.5 4.5mm。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 的格栅盖板的格条(4)上表面为圆弧形表面,所说的底盒敞口两侧边 的内表面设有沿侧边设置的脊状隆起(12),脊状隆起(12)的上表面(13)为斜面,下表面(14)为内凹弧形表面。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 的底盒底部(15)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隔条(16),所说的凸起 隔条与底盒底部的交接处(17)为圆弧形。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底 盒底部(15)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隔条(16),所说的凸起隔条 与底盒底部的交接处(17)为圆弧形。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 的底盒底部(15)的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增滑剂层(18)。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底 盒底部(15)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增滑剂层(18)。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底 盒底部(15)的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增滑剂层(18)。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底 盒底部(15)的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增滑剂层(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包括上边敞口的长方体形底盒和格栅盖板,格栅盖板的宽度大于底盒的宽度,格栅盖板包括中间龙骨和两侧并排的格条,隔条之间的距离d为3.5~4.5mm,格栅盖板的一端设有向外的凸齿,底盒敞口与其相应的一端设有凸齿孔,格栅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拐折的锁扣,锁扣上开设有扣眼,底盒敞口(10)的另一端外侧设有扣眼凸台,凸齿和扣眼凸台分别插接在凸齿孔和扣眼内,使格栅盖板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的敞口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架设在巢础与巢础之间,可以让蜂巢小甲虫掉进,包括尺寸较大的小甲虫,但蜜蜂不会掉进去,具有结构简单,捕捉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M1/10GK201234516SQ2008201270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3日
发明者张柱锷 申请人:张柱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