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牧、渔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沙蚕(Perf/ ereh Gnlbe)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
(/WycAae力a), 沙蚕目(Nereidida), 沙蚕科(Neteididae), 沙蚕亚科 (Neteidinae),富含蛋白质、二十碳五烯酸,经济价值极高。其肉肥体大,属 上乘饵料,有"万能钓饵"之称,也是出口创汇的好品种,每吨l万美元左右; 其次,它是鱼类和奸蟹类等的优质鲜活馆料,或作为水产配合馆料的添加剂和 诱食剂,在虾池中能节省投饵量,澄清水质,减少虾病;同时它栖息河口,其 幼虫和成虫均可作为检测水域污染的良好生物指标。我国沿海有丰富的滩涂资 源,沙蚕养殖潜力很大。
目前沙蚕的人工育苗及养殖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苏、浙江一带沿海,南方 的广东、广西等未见有相关的研究报道。在所有的国内外研究报道中,传统的 沙蚕人工育苗技术均是待幼虫发育至5刚节幼体后期在育苗池池底铺放细沙,作
为幼虫的附着基。但细砂作幼虫的附着基,存在以下的缺点 一是在培育过程
中由于幼苗自身的排泄物及残饵埋于沙内,清洗困难而容易引起病害,二是出
苗时困难很大,首先出苗网箱由于要使沙粒漏出,只能采用80目筛绢,而沙蚕 幼虫柔、软呈蠕虫状,较小的幼虫就会从出苗网箱中逃逸。另一方面为了使沙 粒漏出网箱,就要不断晃动网箱,此时沙蚕苗夹在沙粒中极易受伤,降低了养 殖成活率。因此,对沙蚕幼苗附着基的改进从而代替传统沙粒,是今后沙蚕人 工育苗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根据沙蚕幼体在变态时 需要一定的物体作为其附着基这一生活习性和特点,而考虑到传统的沙粒附着基清洗困难而容易引发病害和出苗时幼虫容易损伤的缺点,提供一种沙蚕无土化 育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1、 育苗设施及用水育苗池为底面积约30nf、池深1.5m、底部有排水孔的 水泥池;藻类培养池底面积10ltf,深1.2m,养殖池和藻类培养池都安放有气石; 育苗海水的水温27。C 30'C, pH7. 8 8.6,盐度28 30,经暗沉淀、二级沙滤, 具体处理路径如下海水一暗沉淀一一级沙滤—二级沙滤—300目筛绢袋—育苗 池或藻类培养池。
2、 亲蚕的选择及受精卵的孵化选择个体较大、外表无伤及活力好的异沙 蚕体(成熟即将繁殖的沙蚕),按雌、雄3: 1的比例置于盛有0,5 113海水的塑料 桶,微冲气,待异沙蚕体完全产卵和排精后,静置一段时间受精卵下沉后,用 虹吸方法排掉上面的海水,再加过滤海水,重复这样操作三次可以洗去多余的 精液。经上述处理的受精卵移入到育苗池,密度控制在5 8个/mL。因为沙蚕受 精卵为沉性卵,为了防止底部缺氧,调节好充气量。
3、 附着基的选择及投放当幼体发育至五刚节疣足幼体期,其体上的纤毛 逐渐减少不再游泳,开始进入底栖匍匍生活,需要及时投放附,基。选择生长 在较高盐度海水中的江蓠作为幼体的附着基。把附在江蓠上的小贝类、纤毛类 等其他生物清洗干净,用甲醛彻底消毒后把它投放到发育至五刚节疣足幼体后 期的育苗池池底,投放数量为2. 5 3斤/ltf (无滴水的江蓠重量)。这时要控制 充气量,因为充气量太大江蓠会浮起。
幼虫管理
4、 日常管理刚孵出的三刚节疣足幼体以体内的卵黄囊作为自身的营养物
质,发育至四刚节疣足幼体期,消化道开始形成,卵黄囊消失,需及时投喂饵
料。每天的8: 00、 15: 00和21: 00投喂,主要投喂单胞藻(湛江等鞭金藻、扁 藻和云尾藻),兼投一些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观察幼体的摄食情况而定。 待幼体营底栖生活后,投喂少量的鱼肉糜;所述人工配合饲料为虫下片和BB粉。
在三刚节疣足幼体至五刚节疣足幼体前期,幼体营浮游生活,之后营底栖 匍匐生活。在浮游阶段,每天用网袋换水约l/3 l/2;当幼体全部营底栖匍每 生活后,换水时直接排上层水,换水量50%以上。因为江蓠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在育苗过程中根据幼体的发育阶段适时调节光照强度,浮游阶段控制在
300 600 Lux为宜,营底栖生活后光照在400 1000 Lux之间。
所述藻类培养池中加海水80cm深,用强氯精消毒后施肥,培养单胞藻的营 养盐配方为NaN0350ppm、 KH2P045ppni、 FeCl30. 5ppm,之后接上藻种;所述单胞藻 为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和云尾藻。
本发明的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是对沙蚕传统人工育苗中幼体附着基的改 进,传统的附着基为沙粒,而沙粒清洗困难养殖环境容易受污染,引发疾病发生, 且出苗时容易损伤幼体。本发明用大型海藻——江蓠替代泥沙,可以优化沙蚕的 养殖环境。因为江蓠作为沙蚕的栖息场所,不仅容易清洗,改善环境,而且江蓠 的分枝繁多,有足够的空间供沙蚕栖息,同时江蓠能利用沙蚕的排泄物作为自身 的营养物质净化环境,促进江蓠的生长和增加产量,江蓠可以作为商品出售,增 加经济效益。此项发明技术,在提高沙蚕育苗成活率的同时,苗种与江蓠不用剥 离,直接把附在江蓠上的苗种进行养殖,减少对幼虫的伤害。 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藻类培养池底面积约10ltf、深1.2m,安放散气石6个,加水80cm用强氯 精消毒海水后施肥,培养单胞藻的营养盐配方为NaN0350ppm、 KH2P045ppm、 FeCl30.5ppm,之后接上藻种(种类有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和云尾藻)。
2、 选择个体较大、外表无伤及活力好的异沙蚕体(成熟即将繁殖的沙蚕), 按雌、雄3: l的比例置于盛有0.5m3海水的塑料桶中,调节冲气量呈微沸状,待 异沙蚕体完全产卵和排精后,静置一段时间受精卵下沉后,用虹吸方法排掉上 层的海水,再加过滤海水,重复这样操作三次可以洗去多余的精液。经上述处 理的受精卵移入底面积约30ltf、深1.5m、底部有排水孔的育苗池,池部按l个气 石/5 6nf的数量进行铺设,育苗海水的水温27。C 3(TC, pH7. 8 8. 6,盐度28 30,经暗沉淀、二级沙滤,具体处理路径如下海水一暗沉淀一一级沙滤 二 级沙滤一300目筛绢袋一育苗池;受精卵孵化密度控制在5 8个/mL。因为沙蚕 受精卵为沉性卵,为了防止底部缺氧,其充气量比产卵时稍大。
3、 在水温27 29。C时,受精卵约需42小时孵出三刚节疣足幼体,刚孵出的 三刚节疣足幼体以体内的卵黄囊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发育至四刚节疣足幼体 消化道开始形成,卵黄囊消失,需及时投喂饵料。每天的8: 00、 15: 00和21:oo投喂,主要投喂单胞藻(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和云尾藻),兼投一些人工配 合词料(虫下片和BB粉),投喂量根据观察幼体的摄食情况而定。
4、 当幼体发育至五刚节疣足幼体期,其体上的纤毛逐渐减少不再游泳,开 始进入底栖匍胷生活,需要及时投放附着基。把附在江蓠上的小贝类、纤毛类 等其他生物清洗干净,用甲醛彻底消毒后把它均匀铺放到池底,投放数量为 2.5 3斤/ltf (无滴水的江蓠重量)。这时要注意控制充气量,因为充气量太大 江蓠会浮起。待幼体全部营底栖匍匐生活后,除投喂单胞藻、人工配合饲料外, 同时投喂少量的鱼肉糜。
5、 在三刚节疣足幼体至五刚节疣足幼体前期,幼体营浮游生活,每天用网 袋换水约l/3 l/2;当幼体全部营底栖匍匍生活后,换水时直接排上层水,换 水量50%以上。因为江蓠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在育苗过程中根据幼体的发育 阶段适时调节光照强度,浮游阶段控制在300 600 Lux为宜,营底栖生活时光 照在400 1000 Lux之间。在幼体后期培育时间,经常检査幼体的密度,适当增 加江蓠的数量。
权利要求
1、一种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1)育苗设施及用水育苗池为底面积约30m2、池深1.5m、底部有排水孔的水泥池;藻类培养池底面积10m2,深1.2m,养殖池和藻类培养池都安放有气石;育苗海水的水温27℃~30℃,pH7.8~8.6,盐度28~30,经暗沉淀、二级沙滤后,再经300目筛绢袋过滤后使用;(2)亲蚕的选择及受精卵的孵化选择个体较大、外表无伤及活力好的异沙蚕体,按雌、雄3∶1的比例置于盛有0.5m3海水的塑料桶,微冲气,待异沙蚕体完全产卵和排精,取出亲蚕,经三次洗卵后移入育苗池,受精卵孵化密度控制在5~8个/mL,调节好充气量;(3)刚孵出的三刚节疣足幼体以体内的卵黄囊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发育至四刚节疣足幼体期,消化道开始形成,卵黄囊消失,需及时投喂饵料,每天的8:00、15:00和21:00投喂,主要投喂单胞藻,兼投一些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观察幼体的摄食情况而定,当幼体发育至五刚节疣足幼体期,其体上的纤毛逐渐减少不再游泳,开始进入底栖匍匐生活,需要及时投放附着基;(4)在三刚节疣足幼体至五刚节疣足幼体前期,幼体营浮游生活,之后营底栖匍匐生活,在浮游阶段,每天用网袋换水约1/3~1/2;当幼体全部营底栖匍匐生活后,换水时直接排上层水,换水量50%以上。
2、 据权利要求l所述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基为 江蓠,而选择的江蓠应生长在盐度较高的环境中,同时清洗掉附在江蓠上的敌 害生物,并用甲醛彻底消毒后投放,投放数量为2.5 3斤/m5,指无滴水的江蓠 重量。
3、 据权利要求l所述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幼体全部营底栖 匍匍生活后,除投喂单胞藻及人工配合饲料外,同时兼投少量的鱼肉糜。
4、 据权利要求2所述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江蓠生长的光照, 在育苗过程中根据幼体的发育阶段适时调节光照强度,浮游阶段控制在300 600 LM为宜,营底栖生活时光照在400 1000 Lux之间。
5、 据权利要求l所述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培养池中加海水80cm深,用强氯精消毒后施肥,培养单胞藻的营养盐配方为NaN0350ppm、 KH2P045ppm、 FeCl30. 5ppm,之后接上藻种。
6、 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胞藻为 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和云尾藻。
7、 据权利要求1所述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配合饲 料为虾片和BB粉。
全文摘要
一种沙蚕无土化育苗方法,该方法是在水温27℃~29℃,pH7.8~8.6,盐度28~30,育苗用水经暗沉淀、二级沙滤后,再经300目筛绢袋过滤使用;选择个体较大、外表无伤及活力好的异沙蚕体,按雌、雄3∶1的比例置于盛有0.5m<sup>3</sup>海水的塑料桶中产卵受精,受精卵经三次洗卵后移入育苗池,浮游阶段的幼体主要投喂单胞藻为主,兼投人工配合饲料;待幼体发育至五刚节疣足幼体期,投放江蓠作附着基,并投少量的鱼肉糜;在沙蚕育苗过程中根据其发育阶段,控制光照在300~1000Lux之间。用江蓠取代沙粒作为幼体的附着基,由于江蓠能利用沙蚕的代谢产物作为营养促进自身的生长且容易清洗,可以改善幼体的生活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出苗时减少对幼体的损伤,提高幼体的成活率。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1622974SQ20091004025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9日
发明者李长玲, 杰 罗, 黄翔鹄 申请人:广东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