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15200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某些情况下通过简单地将几种分别作用于一个特异性靶标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即可实现多靶点作用[陈翠丽;尤启东;李志裕,药学进展,2005,29(8),337]。这种药物设计策略在农药和医药的新药开发上都得到了应用。环己烯酮骨架是ACCase抑制剂和HPPD抑制剂具有的共同结构单元;肟醚结构是生物共有的、具有解毒作用的&5。单氧化酶抑制剂。因此,利用上述药物设计策略,将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拼合在一个分子内,求得环己烯酮骨架和肟醚结构二者之间作用的联合效应,使得得到具有一定除草活性的新化合物成为可能。而研究具有快速、高效除草活性的除草剂,一直是研发人员探索的主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从分子结构的设计出发,提供一种同时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如下NOCl本发明的上述化合物制备方法反应路线可表示为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3(l)将l,3-环己二酮和2,4-二氯苯甲酰氯溶于二氯甲烷中,在-5"5"和搅拌条件下往上述混合溶液中滴加有机碱;其中,1,3-环己二酮、2,4-二氯苯甲酰氯和有机碱的摩尔比为l:1:2;滴加完毕后室温反应26小时,然后将反应液倒入2mol/L的盐酸中,分离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干燥,过滤,再蒸除二氯甲烷得粗产物,然后将粗产物采用柱层析法提纯,使用硅胶为柱填充料,体积比为8:i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淋洗剂,得到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l-酮;(2)将步骤(1)所得产物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l-酮溶于l,2-二氯乙烷中,在-5t:5t:和搅拌条件下往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铝,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i-酮与三氯化铝的摩尔比为i:2,在-io5t:条件下反应26小时,然后将反应液倒入冰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中,冰与浓盐酸的重量比为12:i,搅拌,然后用三氯甲烷萃取,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干燥,过滤,蒸除有机溶剂,所得残渣用乙醚溶解,倒入到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水相,水相用盐酸酸化至pH二6,析出的沉淀即为3-羟基-2-(2,4-二氯苯甲酰)环己-2-烯-l-酮;(3)将步骤(2)所得的产物3-羟基-2-(2,4-二氯苯甲酰基)环己-2-烯-l-酮与反式-3-氯-2-烯丙氧胺以摩尔比为1:l.l溶于无水甲醇中,室温搅拌反应202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甲醇得粗产物,然后将粗产物采用柱层析法提纯,使用硅胶为柱填充料,体积比为l:8的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淋洗剂,得到(2,4-二氯苯基){[2-羟基-6-(反式-3-氯-2-烯丙氧亚胺基)]环己-1-烯}甲酮,即为本发明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目标产物。上述制备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碱为三乙胺或吡啶。上述制备步骤(1)中的1,3-环己二酮在二氯甲烷中的浓度为0.40.6mol/L。上述制备步骤(2)中的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l-酮在l,2_二氯乙烷中的浓度为0.20.4mol/L。上述制备步骤(3)中的3-羟基-2-(2,4-二氯苯甲酰基)环己-2-烯-l-酮在无水甲醇中的摩尔浓度为0.10.125mol/L。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合成出一种同时带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其中的环己烯酮是ACCase抑制剂和HPPD抑制剂具有的共同结构单元;其中的肟醚结构是生物共有的、具有解毒作用的P^单氧化酶抑制剂,二者在除草剂中多有应用,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将上述两种结构拼合在一起,融合了二者的优势,而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1)在250ml放有搅拌子的圆底烧瓶中加入5.6g(0.05mo1)1,3-环己二酮,100ml二氯甲烷和10.4g(0.05mo1)2,4-二氯苯甲酰氯,开动磁力搅拌,冰水浴冷却条件下缓慢加入14.4ml(0.10mo1)三乙胺,滴加完成后于室温下反应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2mol/L盐酸(50ml)中,分离出有机相,无水MgS04干燥,干燥完全后抽滤,蒸除二氯甲烷,剩余物过硅胶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8/1,减压蒸除洗脱剂,得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l-酮白色固体11.3g,产率80%,mp:59.860.0°C。(2)在250ml放有搅拌子的圆底烧瓶中加入8.55g(30mmol)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l-酮和干燥过的1,2-二氯乙烷100ml,置于低温恒温槽中搅拌冷却至Ot:后,加入8g(60mmd)无水三氯化铝,于-8t:条件下反应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40g碎冰和40g浓盐酸的烧杯中,玻璃棒搅拌,分离出有机相,水相用三氯甲烷萃取(2X50ml)。合并有机相,用无水MgSC^干燥。干燥完全后抽滤除去MgS04固体,减压旋蒸除掉溶剂,残渣加少量乙醚溶解,倒入l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ml),分离水相和有机相。水相用2mol/L盐酸酸化至pH二6,析出白色沉淀,抽滤,干燥,得到3-羟基-2-(2,4-二氯苯甲酰)环己-2-烯-l-酮6.6g,产率72%,mp:109.0109.rc。(3)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42g(5mmol)3-羟基-2-(2,4-二氯苯甲酰基)环己-2-烯-l-酮,50ml无水甲醇和0.59g(5.5mmo1)反式_3_氯-2-烯丙氧胺,室温搅拌24h。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甲醇得粗产品,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8)得(2,4-二氯苯基){[2-羟基-6-(反式-3-氯-2-烯丙氧亚胺基)]环己-1-烯}甲酮0.98g,黄绿色油状液体,产率53%。'H-NMR(500Mz,CDC13,Sppm):8.19-8.17(1H,d,Ar-H,Ar-H,J=8.4Hz),7.42(1H,s,Ar-H),7.36-7.34(1H,d,Ar-H,Ar-H,J=8.gHz),6.35-6.32(2H,d,CH2),6.22-6.18(1H,q,OCH),4.75-4.74(2H,d,CH2),2.79-2.78(4H,q,CH2),1.95-1.93(2H,m,CH2).13C-NMR(250Mz,CDC13,Sppm):196.32,190.51,165.74,146.83,136.58,134.79,132.51,131.82,129.03,125.43,115.78,99.33,78.31,35.71,29.56,22.53.IR3356,3060,2930,2856,1738,1675,1652,875,815.元素分析C16H14C13N03,计算值C,51.29%;H,3.77%;N,3.74%.实测值C,51.23%;H,3.79%,N,3.70%.实施例2(1)在250ml放有搅拌子的圆底烧瓶中加入5.6g(0.05mo1)1,3-环己二酮,100ml二氯甲烷和10.4g(0.05mo1)2,4-二氯苯甲酰氯,开动磁力搅拌,冰水浴冷却条件下缓慢加入8.1ml(0.10mo1)吡啶,滴加完成后于室温下反应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2mol/L盐酸(50ml)中,分离出有机相,无水MgS04干燥,干燥完全后抽滤,蒸除二氯甲烷,剩余物过硅胶柱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8/1,减压蒸除洗脱剂,得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l-酮白色固体10.6g,产率75%,mp:59.860.0°C。步骤(2)、(3)同实施例1步骤(2)、(3)。除草活性检测1.材料和方法l.l供试药剂及配制用分析天平(O.OOOlg)称取一定质量本发明化合物的原药,加有机溶剂(丙酮)5配制成5.0%的制剂,然后用加0.1%吐温-80乳化剂的水溶液稀释到7.5、75、750gai/ha进行试验。1.2试验耙标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viridis)禾口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阔卩十杂草芥菜(Brassicajuncea)、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禾口鱼豊肠(Ecliptaprostrata)。1.3试验方法将供试杂草种子分单、双子叶分别均匀播入内径9cm盆钵中,于室温中培养。芽前土壤处理播种24小时后,芽后茎叶处理待单子叶杂草长到1.52叶期,双子叶杂草真叶期时,在自动喷雾装置上进行芽后茎叶处理。每处理2次重复,设空白对照,处理后静置45小时,待叶片上药液干后,一如温室内培养。每天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定期记录受害症状,分别于药后1015天左右目测条差综合除草活性。1.4结果调查用目测法评价药剂对植株茎或根抑制、畸形、白化、烂等综合影响程度,0%为无除草活性,100%为受害植株完全死亡,目测法评价标准见下表。表1除草活性目测法评价标准除草活性(%)除草活性综合评语(对植株茎或根抑制、畸形、白化、烂等影响程度)0同对照无活性10-30活性低,稍有影响40-50活性低,对生长有明显影响60-70有活性,能抑制生长80-90活性好,严重抑制生长100植株死亡2.结果与分析药后3天,750gai/ha高剂量下。本发明的化合物对芥菜表现出一定的芽后除草活性。表现叶片干枯失水症状,对其他靶标无症状表现。药后7天,本发明的化合物对芥菜症状加重,对反枝苋表现出叶片轻微巻縮,对鳢肠表现为叶片略小,植株生长缓慢。药后10天,药害症状略有恢复。供试的本发明的化合物除草活性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在7.5750gai/ha剂量范围内,供试的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稗草、狗尾草、马唐、芥菜、反枝苋和鳢肠均无芽前除草活性。在7.5和75gai/ha剂量下,对供试靶标也无芽后除草活性。在750gai/ha高剂量下,本发明的化合物对芥菜有较好的除草活性,目测活性为70%;对反枝苋和鳢肠活性一般,目测活性为3040%;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禾6本科杂草稗草、狗尾草、马唐无效。表2供试化合物除草活性调查结果(药后10天目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3.小结供试的本发明化合物,在750gai/ha高剂量下,对芥菜有较好的芽后除草活性,目测活性为70%,对稗草、狗尾草、马唐、芥菜、反枝苋和鳢肠活性不是很理想或无效。权利要求一种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的化合物2.—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1)将l,3-环己二酮和2,4-二氯苯甲酰氯溶于二氯甲烷中,在-5t:5t:和搅拌条件下往上述混合溶液中滴加有机碱;其中,1,3-环己二酮、2,4-二氯苯甲酰氯和有机碱的摩尔比为l:1:2;滴加完毕后室温反应26小时,然后将反应液倒入2mo1/L的盐酸中,分离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干燥,过滤,再蒸除二氯甲烷得粗产物,然后将粗产物采用柱层析法提纯,使用硅胶为柱填充料,体积比为8:i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淋洗剂,得到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l-酮;(2)将步骤(1)所得产物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l-酮溶于l,2-二氯乙烷中,在-5t:5t:和搅拌条件下往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铝,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i-酮与三氯化铝的摩尔比为i:2,在-io5t:条件下反应26小时,然后将反应液倒入冰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中,冰与浓盐酸的重量比为i2:i,搅拌,然后用三氯甲烷萃取,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干燥,过滤,蒸除有机溶剂,所得残渣用乙醚溶解,倒入到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水相,水相用盐酸酸化至pH=6,析出的沉淀即为3-羟基-2-(2,4-二氯苯甲酰)环己-2-烯-l-酮;(3)将步骤(2)所得的产物3-羟基-2-(2,4-二氯苯甲酰基)环己-2-烯-l-酮与反式-3-氯-2-烯丙氧胺以摩尔比为1:l.l溶于无水甲醇中,室温搅拌反应202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甲醇得粗产物,然后将粗产物采用柱层析法提纯,使用硅胶为柱填充料,体积比为l:8的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淋洗剂,得到(2,4-二氯苯基){[2-羟基-6-(反式-3-氯-2-烯丙氧亚胺基)]环己-1-烯}甲酮,即为本发明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目标产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碱为三乙胺或吡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l)中的l,3-环己二酮在二氯甲烷中的浓度为0.40.6mol/L。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3-(2,4-二氯苯甲酰氧基)环己-2-烯-l-酮在l,2-二氯乙烷中的浓度为0.20.4mol/L。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3-羟基-2-(2,4-二氯苯甲酰基)环己-2-烯-l-酮在无水甲醇中的摩尔浓度为0.10.125mol/L。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环己烯酮和肟醚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1,3-环己二酮和2,4-二氯苯甲酰氯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得目标产物。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为除草类药物的筛选提供更为丰富的筛选资源,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文档编号A01N35/10GK101691339SQ20091015347公开日2010年4月7日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0日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0日发明者张华星,蒋勇军,邹建卫,骆成才申请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