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除臭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1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菌除臭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除臭剂,该抗菌除臭剂虽然将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抑制到低水平消毒剂(例如,季铵盐、两性表面活性剂、氯己定等)的程度,但是显现出高水平消毒剂(例如,福尔马林、戊二醛、过氧乙酸制剂等)同等以上的抗菌作用,而且还具有除臭作用。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了各种抗菌剂,但是,一般而言,抗菌作用越强的抗菌剂,自然对人畜的毒性越大,因此使用的目的、对象物、范围等受到限制,并且要求使用者具有专业知识,显示出强力抗菌作用的抗菌剂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使用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很多类型的除臭剂,已知有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除臭剂,例如,使用药品、微生物、光催化剂等将异味成分(恶臭物质)进行化学分解,或者使用活性炭、沸石、硅胶等将异味成分(恶臭物质)进行物理吸附,或者使用香料来掩盖异味成分(恶臭物质),等。但是,对医院、老人院等的寝具类、衣服实施抗菌处理时,需要格外考虑安全,并且抗菌的同时还要求除臭,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没有发现一种任何人皆可随便使用并以高水平同时兼备抗菌和除臭双重作用的抗菌除臭剂。于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抗菌除臭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该抗菌除臭剂含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豆类的热水提取液(该提取液为如下得到的液体将豆类浸渍在水中,粉碎成泥状,将其在IO(TC左右加热10分钟20分钟,接着在8(TC左右加热20分钟60分钟,将所得到的溶液过滤,在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中加入水和凝集剂,然后在10(TC左右加热20分钟60分钟,将固体物质分离而得到的液体(pH4.5左右))。含有所述豆类热水提取液的抗菌除臭剂兼备强力的抗菌作用和除臭作用的同时,对人畜的安全性极高,并且使用的便利性优异,因而在需要者中获得好评,发明人达到了所期望的目的。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第352905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然而,形成了芽孢的蜡样芽胞杆菌、炭疽菌、小型细菌和病毒类对药剂的抵抗力高,并且利用药剂的杀菌不能避免出现因筛选(screening)产生的耐性菌的可能性,而且对于除臭来说,导致恶臭的物质(异味成分)有多种。因此,希望开发出一种抗菌除臭剂,该抗菌除臭剂在维持对人畜的毒性低、安全性高的同时,还具备更强力的抗菌作用,并且能够在更宽的范围应对多种异味成分。
发明内容在本发明中,从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中选择一种以上来作为除臭原料(消臭素剤),通过含有所选择的除臭原料和表面活性剂,借助除臭原料来抑制表面活性剂对人畜的毒性,而不阻碍表面活性剂具有的抗菌作用。此外,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具有强力的除臭作用,利用这种除臭原料来兼备除臭作用。而且,通过对水实施水团簇细化的处理,得到活性水,将得到的活性水作为稀释液加入,或者在所述活性水中混合醇而作为稀释液加入,由此进一步提高浸透性,从而使抗菌和除臭作用同时得到进一步增强。简而言之,因为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除臭原料和表面活性剂,所以表面活性剂的浸透性自然较高,因此能够使抗菌除臭剂到达抗菌除臭的对象物(例如寝具类的床单、衣服的纤维)的极微小的空隙间、细菌类自身的表面的极微小的凹凸、空隙间。此外,由于从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中选择一种以上作为除臭原料,因此,利用这种除臭原料来抑制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的同时,还能使表面活性剂的抗菌作用得到强力地发挥。此外,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对人畜无害,并且除臭作用优异,使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兼备除臭作用。因此,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也能适用于抵抗力高的细菌类和病毒类,而且安全性高,对任何物都能轻松使用,使用的便利性非常好,而且能同时实施抗菌处理和除臭处理。作为除臭原料而混合的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对各种不同的异味成分都能发挥除臭作用,因此通过从上述除臭原料中选择二种以上来进行混合,能够扩大除臭的适用范围。对水实施水团簇细化的处理,得到活性水,将该活性水作为稀释液加入,因此提高了抗菌除臭剂的浸透性,从而能够实现抗菌除臭作用的提咼°由于在活性水中混合具有降低其表面张力的作用的醇来作为稀释液,因此通过醇使稀释液的团簇被更小地分割,从而使抗菌除臭剂的浸透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实现抗菌除臭作用的飞跃性提高等等,其实用效果非常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进行详细地说明。基本上,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除臭原料和表面活性剂,该除臭原料是从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中选择的一种以上。关于上述各成分的含量,当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于10mg/l时,即使对一般细菌(被认为是耐药性最低的种类)也未显示出抗菌效果,当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大于280000mg/1时,即使在下述的除臭原料的含量为最大值的情况下,也不能抑制其对人畜的毒性,因此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以10mg/l280000mg/1的范围为宜。此外,当除臭原料小于400mg/1时,即使在上述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最小值的情况下,也不能抑制其对人畜的毒性,当除臭原料大于150000mg/1时,除臭原料发生结晶而出现白浊沉淀,因此作为除臭原料的含量,以400mg/l150000mg/l的范围为宜。对于表面活性剂,例如,1)作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苯扎氯铵(CASNo.8001-54-5)(Benzalkoniumchloride);2)作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十二垸基氨基丙酸(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表示名称月桂氨基丙酸)(N-Laurylp-Aminopropionicacid);3)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丙二醇(CASNo.57-55-6)(Propyleneglycol),等等,这些表面活性剂均具有优异的抗菌作用。用于本发明的甘氨酸和半胱氨酸是作为蛋白质的构成成分的氨基酸的一种,并且双甘氨肽是二分子的甘氨酸经肽键结合而成的二肽,原本就是来自生物体(植物性及动物性),但是在本发明中不追究其来源。也就是说,本发明中使用的甘氨酸、半胱氨酸、双甘氨肽可以是利用任意方法制备的,例如,将形成了生物体的蛋白质分解并进行提取的提取法、进行化学合成的化学合成法、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成的发酵法。上述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抑制表面活性剂的毒性而不阻碍表面活性剂的抗菌作用,并且还具有强力的除臭作用。此外,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会自发进行氧化,因而逐渐就不能发挥出它们的特性(抑制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的作用,以及除臭作用),但是可以通过添加抗氧化剂来防止其特性劣化。从安全性方面考虑,作为抗氧化剂,例如以还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ASNo.6381-92-6)(Et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disodiumsaltdihydrate)(EDTA2Na)为宜。此外,通过添加EDTA2Na,使抗菌除臭剂中的以极微量含有的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被捕捉,从而使抗菌除臭剂稳定而能够进行长期保存。此外,还可以在上述构成(除臭原料和表面活性剂)中添加高浸透性的活性水作为稀释液,该活性水是对水实施水团簇细化的处理而得到的。在通常的水中,2个以上的水分子通过氢键而缔合、聚集,并形成团簇(水分子的聚集体),聚集的水分子数越多,团簇尺寸越大,越不能进入物品的微小空隙间,因而浸透性自然较低,相对于此,对于团簇被分割、细化了的水而言,浸透性变高。作为将水团簇进行分割、细化的处理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利用电的方法、利用极微小的气泡的方法、利用磁的方法等。利用电的方法是指如下方法在水中添加极微量的食盐等电解质,将电施加到浸渍在该水溶液中的电极上,不进行完全电解,而在完全电解的前阶段取出在电极周围生成的活性水(所谓碱性离子水)。利用极微小的气泡的方法是指如下方法在水中生成极微小的气泡(所谓的微米气泡和纳米气泡),利用这种气泡将水团簇分割以使水活化。此外,利用磁的方法是指如下方法在水的流通通路旁侧配置永久磁铁或电磁铁,使与水的流通方向正交的磁力线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从而使水活化。此外,还可以在上述活性水中混合具有降低其表面张力的作用的醇来制成稀释液。作为用于混合的醇,脂肪族的醇、脂环族化合物的醇、芳香族化合物的醇、一元醇或多元醇等任何种类的醇均可,但是醇使活性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是因为醇分子的羟基所具有的极性的干预,因此为了利用该极性,以在醇的结构中不具有极性的部分较小且低分子量的醇为宜,并且从醇的品质和获得后的稳定性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以例如乙醇、丙醇等为宜。艮口,稀释液基本上可以仅为纯净水,当希望产生更强力的抗菌作用时,可以将活性水作为稀释液,或者可以在活性水中混合醇而作为稀释液,也可以将纯净水、活性水和醇混合来作为稀释液。在混合时,随着稀释液中的活性水量的增加,稀释液的表面张力降低,纯净水和活性水可以任意地混合,但是以稀释液为1时稀释液中的醇量超过0.20的情况下,也不能显示出表面张力有更进一步的降低,反而在操作上安全性受损,因此作为纯净水和活性水以及醇的混合重量比,以稀释液[1.00]=纯净水[1.000.00]+活性水+醇的范围为宜。下面,给出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为了选出除臭作用优异的适合的除臭原料,而选取谷氨酰胺、甘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双甘氨肽,对它们进行了下述除臭试验1。<除臭试验1〉首先,在锥形烧瓶上加上密封栓,在维持密封的状态下,将微注射器插入所述密封栓中,利用该微注射器将己通过预备试验确认的预定量的异味成分注入锥形烧瓶中,使所述全部量的异味成分挥发,从而将锥形烧瓶内部的空气中的异味成分的浓度调整为预定的初期浓度。接下来,同样地在维持密封的状态下,利用微注射器将预定量的除臭原料注入上述的异味成分的浓度被调整为预定的初期浓度的锥形烧瓶中,30分钟后利用气体检测管(力'7亍、乂夕7社)测定锥形烧瓶内部的异味成分的残留浓度。作为异味成分,选取氨、三甲胺、甲硫醇、甲醛、乙醛、异戊酸、乙酸、甲苯、苯乙烯,参照日本环境厅公告的恶臭防止法的指导方针,设定各异味成分在锥形烧瓶中的初期浓度。除臭原料全部使用用纯净水配制成10重量%的水溶液,注入锥形烧瓶中的该水溶液的量为0.2ml。其结果列于下表110。表l谷氨酰胺初期浓度30分钟后的浓度减少率(ppm)(PPm)(%)氨1009010三甲胺201810甲硫醇10820甲醛10910乙醛10100异戊酸10910乙酸201810甲苯1001000苯乙烯10010008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表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如上所述,除臭试验1表明,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这三种作为除臭原料是有用的。如表2所示,甘氨酸对选出的异味成分中的特别是氨、三甲胺、甲硫醇显示出优异的除臭作用,对乙醛、异戊酸、乙酸也能得到良好的结果。此外,如表6所示,半胱氨酸对氨、三甲胺显示出优异的除臭作用。另外,如表10所示,双甘氨肽对氨、三甲胺、甲硫醇显示出良好的除臭作用,对甲醛、乙醛、异戊酸、乙酸、甲苯、苯乙烯也显示出优异的除臭作用。接下来,以纯净水为稀释液,来配制上述
背景技术
中给出的下述组成的抗菌除臭剂1、和混合了上述三种除臭原料的下述组成的抗菌除臭剂<抗菌除臭剂1〉-表面活性剂.苯扎氯铵十二垸基氨基丙酸丙二醇-豆类热水提取液-抗氧化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000mg/l500mg/l2000mg/l2200mg/llOOOmg/1<抗菌除臭剂2>-表面活性剂苯扎氯铵十二烷基氨基丙酸丙二醇-除臭原料甘氨酸半胱氨酸双甘氨肽2000mg/l500mg/l2000mg/l2000mg/l200mg/l40mg/l,抗氧化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00mg/l<除臭试验2>将除臭试验1中的除臭原料的水溶液换成抗菌除臭剂1和2,其它条件与除臭试验1相同,进行除臭试验2。其结果列于下表11和12。表1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如上所述,根据除臭试验2,作为除臭原料而混合了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这三种物质的抗菌除臭剂2,对利用抗菌除臭剂1不能得到充分的除臭效果的甲硫醇、甲醛、乙醛、异戊酸、甲苯、苯乙烯也显示出优异的除臭作用,而且对本试验中采用的全部异味成分均显示出优良的除臭作用,从而确认到抗菌除臭剂2对广泛的异味成分发挥出了除臭作用。对抗菌除臭剂1和2进行了下述抗菌试验、病毒灭活试验1和2以及抗霉性试验。另外,以重量比计将纯净水和活性水以及乙醇以0.90:0.07:0.03进行混合而作为稀释液,在该稀释液中与抗菌除臭剂2相同地混合表面活性剂和除臭原料,制备得到抗菌除臭剂3,对该抗菌除臭剂3也进行下述抗菌试验、病毒灭活试验1和2以及抗霉性试验。<抗菌试验〉将菌量已配制预定量的下表所示的各种菌的悬浮液和上述各抗菌除臭剂以各自预定的比例混合而作为作用液,将该作用液在室温下放置预定时间后,在标准琼脂培养基上定量接种,在35'C下培养48小时,计算所形成的菌落的个数,并将其作为活菌量。此外,将抗菌除臭剂换成灭菌磷酸生理盐水,进行相同试验,将得到的活菌量作为对照。下表13中给出利用各抗菌除臭剂时的活菌量和对照的活菌量的对比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作用液中的菌几乎全部死亡,没有形成菌落。〇菌落数(活菌量)减少至对照的约1/100。X:活菌量没有变化。如上所述,根据本抗菌试验可以确认到,以前的抗菌除臭剂1和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2均对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癣菌、嗜肺军团菌、肠炎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显示出极其优异的抗菌作用,对于耐性高的枯草芽孢杆菌来说,也能将作用液中的菌杀死至对照的约1/100左右,在实用上是有效的。此外,蜡样芽孢杆菌耐性极高,利用抗菌除臭剂1和2均不能获得效果,但是利用混合了活性水和乙醇的抗菌除臭剂3,确认到其对蜡样芽孢杆菌也显示出极其优异的抗菌作用。<病毒灭活试验1>将禽流感病毒的悬浮液和上述各抗菌除臭剂分别以预定比例混合而作为作用液,将该作用液在室温下静置预定时间后,利用灭菌磷酸生理盐水进行10倍梯度稀释,每次稀释在3个10天鸡胚的尿囊膜腔内接种预定量。将接种后的鸡胚在37'C下培养48小时后,通过0.5%鸡红细胞凝集(HA)试验来确认鸡尿囊液中的病毒有无增殖。利用ReedandMuench法算出病毒感染值。此外,使用灭菌磷酸生理盐水来替代抗菌除臭剂,进行相同试验,将得到的病毒感染值作为对照。<病毒灭活试验2>将猫卡里西病毒的悬浮液和上述各抗菌除臭剂分别以预定比例混合而作为作用液,将该作用液在室温下静置预定时间后,利用细胞维持培养基稀释到1000倍。使用细胞增殖培养基,将使用细胞在组织培养用微孔板(96孔)内进行单层培养后,除去细胞增殖培养基后,在各孔中加入细胞维持培养基O.lml。接下来,将上述作用液的稀释液接种在4个孔中,每个孔接种O.lml,在37。C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培养47天后,利用倒立式位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有无形态变化,通过ReedandMuench法计算出50%组织培养感染量,换算成每lml作用液的病毒感染值。此外,使用纯净水来替代抗菌除臭剂,进行相同试验,将得到的病毒感染值作为对照。下表14给出病毒灭活试验1和2的结果。表1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病毒感染值降低至对照的1/106。〇病毒感染值降低至对照的1/104。病毒感染值降低至对照的1/10。X:病毒感染值没有变化。如上所述,根据病毒灭活试验1和2,抗菌除臭剂1和2对禽流感病毒稍微显示出灭活作用,对猫卡里西病毒完全没有效果。然而,能确认到抗菌除臭剂3对上述两个病毒显示出极大的灭活作用。<抗霉性试验>参照JISZ2911(2000)中规定的对防霉涂料的试验方法,并改变试验条件的一部分,对抗菌除臭剂l、2和3进行了抗霉性试验。即,作为试验用的霉菌,利用AspergillusnigerFERMS-2、Penicilliumfuniculos画FERMS-6、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FERMS-8、AureobasidiumpullulansFERMS-9、GliocladiumvirensFE脂S-10这5种,并配制这5种霉菌的混合孢子悬浮液。此外,试验用培养基是按照规定的平板培养基,试片是如下制成的将滤纸切成直径30mm的圆形,得到圆形滤纸,向该圆形滤纸上均匀喷上用纯净水稀释到30倍的抗菌除臭剂3ml,并对其进行干燥,由此制成试片。接下来,将干燥后的试片贴附在上述平板培养基的培养面的中央,然后在培养基的表面和试片上均匀喷上混合孢子悬浮液lml,盖上盖子,在温度约在28。C下培养28天。此外,使用纯净水来替代抗菌除臭剂,同样地进行试验,将得到的结果作为对照。根据规定方法对结果进行评价。下表15中给出利用各抗菌除臭剂时的结果的评价。表15结果对照抗菌除臭剂l抗菌除臭剂2抗菌除臭剂32000JISZ2911中规定的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0:在试片的已接种的部分上没有确认到菌丝的生长。1:在试片的已接种的部分上被确认到的菌丝的生长部分的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1/3。2:在试片的已接种的部分上被确认到的菌丝的生长部分的面积超过总面积的1/3。如上所述,根据本抗霉性试验,抗菌除臭剂l、2和3都显示出极其优异的抗霉性。此外,从抗霉性试验的结果和已知的技术常识来看,可以确认到上述的抗菌除臭剂的特性的持续性均优秀,在抗菌作用方面其特性的持续性也同样得到发挥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一种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和甘氨酸。2.—种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和半胱氨酸。3.—种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和双甘氨肽。4.一种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以及甘氨酸和半胱氨酸。5.—种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以及甘氨酸和双甘氨肽。6.—种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以及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7.—种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除臭剂被配制成含有表面活性剂以及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8.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菌除臭剂中加入了活性水作为稀释液,所述活性水是对水实施将水团簇细化的处理而得到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在活性水中混合具有降低该活性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的醇而制成稀释液。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抗菌除臭剂。本发明的课题是增强抗菌除臭作用。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通过含有除臭原料和表面活性剂,借助除臭原料来抑制表面活性剂对人畜的毒性,而不阻碍表面活性剂具有的抗菌作用,所述除臭原料是选自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中的一种以上。此外,甘氨酸、半胱氨酸和双甘氨肽具有强力的除臭作用,利用这种除臭原料,使本发明的抗菌除臭剂兼备除臭作用。而且,通过对水实施水团簇细化的处理,得到活性水,将得到的活性水作为稀释液加入,或者在所述活性水中混合醇而制成稀释液,由此进一步提高抗菌除臭剂的浸透性,从而使抗菌和除臭作用同时得到进一步增强。文档编号A01P1/00GK101670125SQ200910173160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优先权日2008年9月12日发明者增井吉晴,大槻公一,富田阿津子,平田英雄申请人:增井吉晴;富田阿津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