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池塘繁殖方法

文档序号:315676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鳝池塘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利用池塘规模化人工繁殖黄 鳝苗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鳝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兼有食疗作用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随着目前 野生黄鳝资源逐渐减少,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人工养殖黄鳝已成为特种水 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人工养殖黄鳝的苗种主要来源于野外捕获, 由于天然黄鳝苗种资源的日趋匮乏,加之黄鱔全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严重 制约了黄鳝产业的发展。当前,黄鳝全人工繁殖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注射催产 激素、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的方法。黄鳝全人工繁殖技术主要有以下缺陷一 是雌雄黄鳝需要注射激素,在人工注射时很容易导致黄鳝受伤,影响亲本成活 率;二是黄鳝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具有性逆转和雌雄发育不同步的问题,致使 黄鳝全人工繁殖的受精率一般低于50%;三是人工繁殖的受精卵由于无泡沫巢 的保护,其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也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黄鳝在全人工繁殖过程中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低,不能 满足规模化养殖需要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黄鳝池塘繁殖方法在池塘内模 仿黄鳝自然繁殖环境,用人工方法对亲鳝进行催熟,使雌、雄亲鳝在池塘中自 行进行交配繁殖,并充分利用自然繁殖时所具有的泡沫巢进行孵化,大大提高 了黄鳝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 繁殖池的准备繁殖池一般面积2000 3335 m2,水深1.2 m。繁殖池在 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注入新水,施用腐熟有机粪肥。 一周后,在距池边1 m 处间隔栽种水葫芦和水花生,面积约占池水的15%~20%;在池中央种植轮叶黑 藻或聚草,面积约占池水的40%~50%。
2、 亲鳝选择和放养选择野生或人工养殖个体达到性成熟、体质健壮、无
伤病、游动迅速的雌、雄鳝鱼放养池塘, 一般每亩池塘放养亲鳝100kg 120kg, 放养前用含有效碘质量百分1%的10 mg/L聚维酮碘或含季铵盐质量百分50% 的0.1 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浸浴5分钟。
3、亲鳝的催熟采用内服促性腺激素的方法,使黄鳝性腺达到同步成熟, 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内服促性腺激素是在亲鳝的饵料中,添加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物质。
4、 水质管理勤换水,保持水质清爽。水中溶氧量不低于4mg/L,水温2(TC 28'C。每周在池塘中流水2 3次,促进亲鳝的性腺成熟。 一旦池塘中出现泡沫巢,即停止流水。
5、 产卵孵化期管理泡沫巢一旦形成,雌鳝即会产卵,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投料。受精卵产在泡沫巢里,采取自然孵化的方法,此时应保持池塘水温在22 3rC范围内,溶氧量在4mg/L以上。
6、亲鳝分离和鳝苗采集经过一个月左右,黄鳝繁殖结束,此时须捕捞亲鳝,以免亲鳝大量蚕食鳝苗,影响鳝苗的成活率。鳝苗一个月大时开始采集转入专池培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使黄鳝雌、雄亲本的性腺同步发育成熟;受精率达到80%以上;孵化率可达95%以上;苗种成活率可达75%以上。解决了黄鳝苗种规模化繁育的难题,为黄鳝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方式一
1、 繁殖池的准备。繁殖池面积2000 m2,水深1.2 m。繁殖池在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150g/ii^消毒,注入新水至水深20cm左右。3天后加水至0.8m,每亩施用300 kg腐熟有机粪肥。 一周后,在距池边l m处间隔栽种水葫卢和水花生的水草带,水草带宽度3米,面积约占池水的15%,在池中央种植轮叶黑藻,水草覆盖面积约占池水的40%。
2、 亲鳝选择和放养。4月下旬,从江河、湖泊和稻田中用笼捕方法捕捉野生的、个体已达性成熟、体质健壮、无伤病、游动迅速、体色为黄褐色的深黄大斑雌、雄鳝用含有效碘质量百分1%的10 mg/L聚维酮碘浸浴5分钟后放养池塘。亲鳝规格为12尾/kg,每亩放养100kg。
3、 亲鳝的催熟。在亲鳝的饵料中,添加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2天投喂一次该饲料。
4、 水质管理。勤换水,保持水质清爽。水中溶氧量8mg/L,水温25"C。每周在池塘中流水2次,促进亲鳝的性腺成熟。三周后池塘中出现泡沫巢,即停止流水。
5、 产卵孵化期管理。泡沬巢形成后,经过3天,雌鳝大量产卵,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投料。受精卵产在泡沫巢里,采取自然孵化的方法。此时保持池塘水温在25'C,溶氧量在7.5mg/L以上。
6、 亲鳝分离和鳝苗采集。经过35天,正值梅雨季节过后的7月中旬,黄鳝繁殖结束,用鳝笼捕捞亲鳝,以免亲鳝大量蚕食鳝苗,影响鳝苗的成活率。鳝苗30日龄大时开始采集,鳝苗喜欢在草堆下潜居,故利用三角抄网抄捕采集。 三角抄网网身长2.5米、前口宽2.3米、后口宽0.8米,中央呈浅囊状,网身由 100目网片制成。抄捕时,手持抄网,轻轻伸入草下,缓缓连鳝苗带草一起舀起。 捞取的鳝苗转入专池培育。 实施方式二-
1、 繁殖池的准备。繁殖池面积3335 m2,水深1.2 m。繁殖池在放养前15天 用生石灰200g/m"肖毒,注入新水至水深20cm左右。5天后加水至0.8m,每 亩施用300 kg腐熟有机粪肥。 一周后,在距池边1 m处间隔栽种水葫芦和水花 生的水草带,水草带宽度4米,面积约占池水的17%,。在池中央种植聚草,水 草覆盖面积约占池水的45%。
2、 亲鳝选择和放养。5月上旬,人工养殖已达性成熟的雌、雄鳝,亲鳝体 质健壮、无伤病、游动迅速,为土红大斑鳝,规格为8尾/kg。亲鳝选择后开始 池塘放养,每亩池塘放养亲鳝120 kg,放养前用含季铵盐质量百分50%的0.1 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浸浴5分钟。
3、 亲鳝的催熟。采用内服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的方法,使黄 鳝性腺达到同步成熟,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4、 水质管理。勤换水,保持水质清爽。水中溶氧量在8.5mg/L,水温27X:。 每周在池塘中流水3次,促进亲鳝的性腺成熟。3周后池塘中出现泡沫巢,即停 止流水。
5、 产卵孵化期管理。经过3天,雌鳝产卵,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投料。受 精卵产在泡沫巢里,采取自然孵化的方法。此时保持池塘水温在27°C,溶氧量 在7.5 mg/L。
6、 亲鳝分离。经过35天,黄鳝繁殖结束,用鳝笼或地笼捕捞亲鳝,以免亲 鳝大量蚕食鳝苗,影响鳝苗的成活率。鳝苗一个月大时开始采集。鳝苗喜欢在 草堆下潜居,故利用三角抄网抄捕采集,捞取的鳝苗转入专池培育。
权利要求
1、一种黄鳝池塘繁殖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a、繁殖池的准备繁殖池一般面积2000~3335m2,水深1.2m,繁殖池在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注入新水、施用腐熟有机粪肥;一周后,在距池边1m处间隔栽种水葫芦和水花生,面积约占池水的15%~20%,在池中央种植轮叶黑藻或聚草,面积约占池水的40%~50%;b、亲鳝选择和放养选择野生或人工养殖个体达到性成熟、体质健壮、无伤病、游动迅速的雌、雄鳝鱼放养池塘,一般每亩池塘放养亲鳝100kg~120kg,放养前用含有效碘质量百分1%的10mg/L聚维酮碘或含季铵盐质量百分50%的0.1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浸浴5分钟;c、亲鳝的催熟采用内服促性腺激素的方法,使黄鳝性腺达到同步成熟,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内服促性腺激素是在亲鳝的饵料中,添加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物质;d、水质管理勤换水,保持水质清爽,水中溶氧量不低于4mg/L,水温20℃~28℃;每周在池塘中流水2~3次,促进亲鳝的性腺成熟,一旦池塘中出现泡沫巢,即停止流水;e、产卵孵化期管理泡沫巢一旦形成,雌鳝即会产卵,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投料;受精卵产在泡沫巢里,采取自然孵化的方法,此时应保持池塘水温在22~31℃范围内,溶氧量在4mg/L以上;f、亲鳝分离和鳝苗采集经过一个月左右,黄鳝繁殖结束,此时须捕捞亲鳝以免亲鳝大量蚕食鳝苗,影响鳝苗的成活率;鳝苗一个月大时开始采集转入专池培育。
全文摘要
为了解决目前黄鳝在全人工繁殖过程中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低,不能满足规模化养殖需要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黄鳝池塘繁殖方法在池塘内模仿黄鳝自然繁殖环境,用人工方法对亲鳝先进行催熟,使雌、雄亲鳝在池塘中自行进行交配繁殖,并充分利用自然繁殖时所具有的泡沫巢进行孵化,大大提高了黄鳝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解决了黄鳝苗种规模化繁育的难题。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664009SQ20091018142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
发明者杰 何, 瑜 狄, 胡海彦, 邴旭文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