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

文档序号:31608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类的繁殖育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 繁殖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子是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根 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散生型、丛生型和混合型。竹子是重 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其生长快、用途广、可永续利用,具极佳的经济、社会、生 态等多功能效益,是进行可持续经营的理想植物。竹类植物难于开花结实,其造 林用苗一般无法采用种子育苗方法。传统多数采用现有林移母竹、移鞭、竹秆扦 插育苗、竹枝扦插育苗等方法进行竹苗培育,但是上述各种方法的育苗与造林的 成活率均较低,而且种苗个体大操作难度大,并严格受到季节限制, 一年中可操 作的时段只有3-4月份,造成成本高、效率低,因此难于提供量大质优的竹苗满 足大面积造林的需要。竹子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生产大量均一的小苗提供 了一条途径,但由于此方法应用于大多数竹种尤其是成年的优良竹种上丛芽增殖 慢、生根困难,效果差,目前的有效应用只限制在很少数的竹种上,且设备与操 作技术要求较高,成本亦较高,实际生产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中国发明专利 200410040564.4公开了一种竹子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该方法埋植竹秆主干枝梢 部分进行育苗,采用了多菌灵或淡盐水或生根粉溶液浸泡材料的方法解决成活率 低的问题,提高了育苗效率。此方法仍属于传统育苗方法的竹秆扦插育苗、竹枝 扦插育苗范畴,其缺点是成活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很大限制,如季节、操作过程 中材料的保水情况、圃地水份管理状况、竹种的遗传特性等,且需要大量使用已 有的合适的可用材料,而一般来说,要在合适的季节获得较大量合适材料的情况 目前在竹类植物中仍不多见,因而此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育苗使一年中小竹苗长出的新竹数量大大增加,且操作简易,成本低、效率高,可极大地降低造林成本并提高成活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丛状小竹苗作为母株繁殖材料种植于苗圃地中,待萌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在基部位置剪去以加速新竹蔸部的成熟,同时施用细胞分裂素,以促进蔸部^f芽快速萌发,在竹笋生长期如此反复操作,使新竹与母株不断在原地促萌增殖,半年后开始留取个体较为微小的新竹不修剪,待这些新竹长根且抽出侧枝时,将其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
将新竹秆茎在基部位置剪去,这样的处理可加速新竹蔸部的成熟,从而促进了篼部箅芽的萌出和发育。在竹笋生长期反复操作,可使新竹与母株不断促萌增殖。移栽微小新竹,促使袋苗微型化,可保证高成活率,并降低育苗与造林成本。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 选取苗圃地选取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的地方作为苗圃地,苗圃地要求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
(2) 整地与添加培养基质土全垦并深翻苗圃地,清除杂草、石块,打碎泥土然后起畦作床,并使床面平整,在床面上盖一层10 15cm厚的混合培养基质土;
(3) 选取育苗材料大、中型丛生竹种选取通过现有林移母竹或竹秆、竹枝扦插或组织培养方法培育的小竹苗丛作为母株繁殖材料;小型丛生竹种则直接挖取小竹苗丛作为母株繁殖材料;
(4) 种植材料小型母株丛按株行距45 65cmX45 65cm直栽,覆盖混合培养基质土 10~15cm,淋足定根水;
(5) 管理苗圃地苗圃地保持湿润不积水,并且按时施肥;
(6) 采用物理与化学方法促使小竹苗丛不断快速萌出新竹物理方法是萌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在基部位置剪去;化学方法是每月施1 2次细胞分裂素水溶液;
(7) 小型新竹移植上袋在新竹长根后抽侧枝时即将其移植上育苗袋进行
5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每半个月移栽一次,持续2-3个月将全部新竹移栽上袋。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苗圃地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所述步骤(2)中混合培养基质土由河沙与泥炭土按体积比3 5 : l混合而成。 所述步骤(5)中每半月施1~2次N-P-K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每小 竹苗丛施肥20~30g。
所述步骤(6)中萌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在基 部位置剪去的操作周期为7~15天。
所述步骤(6)中细胞分裂素为6-苄氨基嘌呤,6-苄氨基嘌呤水溶液的浓 度为8~20mg/L,每丛小竹苗每次施用150~250ml。
所述步骤(7)中新竹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的时间为一个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l)具有并充分发挥了竹类植物传 统育苗及组织培养育苗方法的优点并弥补了两者的不足。(2)由于是采用具有地 下茎的丛状小竹苗作为母株进行繁殖育苗,因此适用于各种丛生竹种的育苗,适 合应用范围非常广。(3)培育的小型新竹繁殖速度快、出根萌芽力强,育苗不受 季节限制,较好地解决了丛生竹类植物扩大繁殖难的问题,尤其是小群体优良竹 种难于快速扩大繁殖的问题。小植株袋苗生长健壮均一、根系发达,可极大地降 低造林成本并提高成活率,有利于提高成林成材质量和增加竹林的长期收益。(4)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易,成本低,效率高,是一项具有广阔市 场前景的竹类植物育苗的新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大型丛生竹种通过现有林移母竹或竹秆、竹枝扦插,或组织培养等方法培 育的具有地下茎的小竹苗丛作为繁殖用的母株,其中大型丛生竹种包括马来甜龙
竹、小叶龙竹、麻竹、龙竹、麻版1号竹、版麻杂种竹、撑麻7号竹、巨龙竹、 瓜多竹等。
按以下步骤进行繁殖育苗 (l)苗圃地选取苗圃地宜选取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的地方,要 求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沙壤土或壤土为宜。(2) 整地与添加培养基质土全垦并深翻苗圃地,清除杂草、石块,打碎泥 土然后起畦作床,并使床面平整。在床面上盖一层10cm厚的河沙与泥炭土按体 积比3:1混合而成的混合培养基质土。
(3) 材料种植母株丛按株行距60cmX60cm直栽,覆盖混合培养基质土 10cm,淋足定根水。
(4) 苗圃地管理苗圃地保持湿润不积水,每半月施1次N-P-K含量为 15-15-15%的复合肥,每小竹苗丛施肥25g;
(5) 小竹苗促萌增殖萌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 在基部位置剪去,操作周期为每10~15天一次;每半月对母竹与新竹施予2次 250ml的浓度为20mg/L的6-苄氨基嘌呤水溶液,以促进蔸部笋芽快速萌发。 在竹等生长期如此反复操作,使新竹与母株不断在原地促萌增殖。半年后开始留 取个体较为微小的新竹不修剪,待这些新竹长根且抽出侧枝时,将其移植上育苗 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 一丛小竹苗在可繁殖小新竹60-100株,每 半个月移栽一次,持续2-3个月将全部新竹移栽上袋。
实施例2
取中型丛生竹种通过现有林移母竹或竹秆、竹枝扦插,或组织培养等方法培 育的具有地下茎的小竹苗丛作为繁殖用的母株,其中中型竹种包括花吊丝竹、吊 丝竹、撑版杂种竹、撑绿竹、大泰竹、小泰竹、粉单竹等。
按以下步骤进行繁殖育苗
(1) 苗圃地选取苗圃地宜选取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的地方,要 求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2) 整地与添加培养基质土全垦并深翻苗圃地,清除杂草、石块,打碎泥 土然后起畦作床,并使床面平整。在床面上盖一层10cm厚的河沙与泥炭土按体 积比3:1混合而成的混合培养基质土。
(3) 材料种植母株按株行距60cmX60cm直栽,覆盖混合培养基质土 10cm,
淋足定根水。
(4) 苗圃地管理苗圃地保持湿润不积水,每半月施1次N-P-K含量为 15-15_15%的复合肥,每小竹苗丛施肥25g。
(5) 小竹苗促萌增殖萌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
7在基部位置剪去,操作周期为每8~12天一次;每半月对母竹与新竹施予2次 200ml的浓度为20mg/L的6-苄氨基嘌呤水溶液,以促进鹿部笋芽快速萌发。 在竹笋生长期如此反复操作,使新竹与母株不断在原地促萌增殖。半年后开始留 取个体较为微小的新竹不修剪,待这些新竹长根且抽出侧枝时,将其移植上育苗 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 一丛小竹苗在可繁殖小新竹60-100株,每 半个月移栽一次,持续2-3个月将全部新竹移栽上袋。 实施例3
取小型丛生竹种的带竹兜的小竹苗作为繁殖用的母株,其中小型竹种包括小 佛肚竹、观音竹、凤尾竹、银丝竹、花孝顺竹、孝顺竹等。
按以下步骤进行繁殖育苗
(1) 苗圃地选取苗圃地宜选取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的地方,要 求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2) 整地与添加培养基质土全垦并深翻苗圃地,清除杂草、石块,打碎泥
土然后起畦作床,并使床面平整。在床面上盖一层10cm厚的河沙与泥炭土按体 积比4:1混合而成的混合培养基质土。
(3) 材料种植母株丛按株行距50cmX50cm直栽,覆盖混合培养基质土 Ocm,淋足定根水。
(4) 苗圃地管理苗圃地保持湿润不积水,每半月施1次N-P-K含量为 15-15-15%的复合肥,每小竹苗丛施肥20g。
(5) 小竹苗促萌增殖萌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 在基部位置剪去,操作周期为每7~10天一次;每半月对母竹与新竹施予1次 250ml的浓度为20mg/L的6-苄氨基嘌呤水溶液,以促进蔸部笋芽快速萌发。 在竹笋生长期如此反复操作,使新竹与母株不断在原地促萌增殖。半年后开始留 取个体较为微小的新竹不修剪,待这些新竹长根且抽出侧枝时,将其移植上育苗 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 一丛小竹苗在可繁殖小新竹60-100株,每 半个月移栽一次,持续2-3个月将全部新竹移栽上袋。
总之,本发明例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因此,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发明的范围, 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丛状小竹苗作为母株繁殖材料种植于苗圃地中,待萌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在基部位置剪去以加速新竹蔸部的成熟,同时施用细胞分裂素,以促进蔸部笋芽快速萌发,在竹笋生长期如此反复操作,使新竹与母株不断在原地促萌增殖,半年后开始留取个体较为微小的新竹不修剪,待这些新竹长根且抽出侧枝时,将其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 是,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 选取苗圃地选取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的地方作为苗圃地, 苗圃地要求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2) 整地与添加培养基质土全垦并深翻苗圃地,清除杂草、石块,打碎泥土然后起畦作床,并使床面平整,在床面上盖一层10 15cm厚的混合培养基质土;(3) 选取育苗材料大、中型丛生竹种选取通过现有林移母竹或竹秆、竹枝扦插或组织培养方法培育的小竹苗丛作为母株繁殖材料;小型丛生竹种则直接 挖取小竹苗丛作为母株繁殖材料;(4) 种植材料小型母株丛按株行距45 65cmX45 65cm直栽,覆盖混合 培养基质土 10 15cm,淋足定根水;(5) 管理苗圃地苗圃地保持湿润不积水,并且按时施肥;(6) 采用物理与化学方法促使小竹苗丛不断快速萌出新竹物理方法是萌 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在基部位置剪去;化学方法是 每月施1~2次细胞分裂素水溶液;(7) 小型新竹移植上袋在新竹长根后抽侧枝时即将其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每半个月移栽一次,持续2-3个月将全部新竹移栽上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苗圃地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混合培养基质土由河沙与泥炭土按体积比3 5 : 1混合而成。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 是,所述步骤(5)中每半月施1~2次N-P-K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每小 竹苗丛施肥20~30g。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 是,所述步骤(6)中萌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在基 部位置剪去的操作周期为7 15天。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 是,所述步骤(6)中细胞分裂素为6-苄氨基嘌呤,6-苄氨基嘌呤水溶液的浓 度为8~20mg/L,每丛小竹苗每次施用150~250ml。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 是,所述步骤(7)中新竹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的时间为一个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丛生竹类圃地促萌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丛状小竹苗作为母株繁殖材料种植于苗圃地中,待萌出的小竹笋秆茎基部拔节伸长形成新竹时,将秆茎在基部位置剪去以加速新竹蔸部的成熟,同时施用细胞分裂素,以促进蔸部笋芽快速萌发,在竹笋生长期如此反复操作,使新竹与母株不断在原地促萌增殖,半年后开始留取个体较为微小的新竹不修剪,待这些新竹长根且抽出侧枝时,将其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易,成本低,效率高,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竹类植物育苗的新技术。
文档编号A01G1/00GK101663947SQ20091019264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文 潘, 王裕霞, 罗建群 申请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富韵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