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及其布设方法

文档序号:33822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及其布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鱼礁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海钓资源的诱集和增殖的岛 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及其布设方法的技术。
背景技术
海钓是一项高雅的休闲活动和高度刺激的竞技运动,素有"海上高尔夫"的美 誉,海洋钓场的开发能积极拉动海洋地产、旅游观光、海钓渔船等相关产业蓬勃发 展。但是随着近海海洋捕捞的强度加大,在发展海钓产业时必须解决海钓生物资源 的保障问题。
目前,在海洋中投放人工鱼礁被公认为是一种能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 海洋渔业资源的技术方法。人工鱼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机制主要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合理的人工鱼礁规模和布局,改善海域流场结构,进而 改善海域生物饵料结构;2)通过人工鱼礁自身的空间结构及生物附着,诱集鱼类在 此栖息、繁殖、索饵等。因此,针对海钓钓场建设,鱼礁个体的设计及鱼礁的整体 配置、布局十分重要。
现有的海钓钓场中所投放的人工鱼礁主要是诱集型鱼礁和增殖型鱼礁,其中诱 集型鱼礁都设于各钓点附近,增殖型鱼礁都设于钓场的外围水域中,由于各人工鱼 礁相互之间没有联系通道,因此增殖型鱼礁四周的鱼类不易游向诱集型鱼礁,不易 将增殖和诱集的鱼类锁定在钓场区域内,影响了诱集型鱼礁的集鱼效果,进而影响 了海洋钓场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引 导增殖型鱼礁四周的鱼类游向诱集型鱼礁,从而尽可能将增殖和诱集的鱼类锁定在
钓场区域内,提高诱集型鱼礁的集鱼效果,保障海洋钓场可持续发展的岛礁海域钓 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及其布设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 包括至少一个诱集型鱼礁和至少一个增殖型鱼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条疏 导型鱼礁带,各疏导型鱼礁带分别布设于各诱集型鱼礁与各增殖型鱼礁之间及各增 殖型鱼礁之间,而且每条疏导型鱼礁带的两端均连接对应的诱集型鱼礁或增殖型鱼 礁,并与所连接的诱集型鱼礁或增殖型鱼礁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疏导型鱼礁带整体
呈带状,由多个疏导礁分列串连而成,相邻疏导礁列之间隔开一个疏导礁幅宽的距
离;所述疏导礁是方体形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诱集型鱼礁是上端小下端大的空心正棱台,所述正棱台侧壁均 镂空,而且每个侧壁均设有连接上下底面的支柱,其侧棱均伸出下底面,其上底面 是向内凹陷的凹面。
进一步的,所述正棱台上底面的厚度从其中心向边沿递增。
进一步的,所述诱集型鱼礁是空心正六棱台。
进一步的,所述增殖型鱼礁由多个方体形框架层叠并固接而成,其整体呈金字 塔形,而且顶层以下各方体形框架均由框条分隔成至少一个方体形子框。 进一步的,所述疏导礁各棱边的边长在1-2m之间。
进一步的,每条疏导型鱼礁带的两端与所连接的诱集型鱼礁或增殖型鱼礁之间 的间隔为20-30m。
进一步的,在疏导型鱼礁带上设置有等同于该鱼礁带1/2长度的间隔。 本发明所述的岛礁海域钓场的鱼礁装置的布设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在岛礁海域钓场设置至少一个钓点; 其特征在于,
2) 在每个钓点的抛竿边界线水域中布设至少一个诱集型鱼礁,而且在每个钓点 的抛竿边界线水域中的相邻两个诱集型鱼礁之间隔开一个诱集型鱼礁的幅宽;每个 诱集型鱼礁的高度是该鱼礁所对应钓点的抛竿边界线水域最大水深值的1/5,每个 诱集型鱼礁的顶部均低于水面;
3) 在岛礁海域钓场的外围水域中布设至少一个增殖型鱼礁,而且每个金字塔形 增殖型鱼礁的塔面与海流或潮流的主流方向垂直;相邻两个增殖型鱼礁之间隔开一 个增殖型鱼礁幅宽的1至1. 5倍;
4) 在各诱集型鱼礁与各增殖型鱼礁之间及各增殖型鱼礁之间布设疏导型鱼礁 带,而且每个疏导礁的高度是所属疏导型鱼礁带所在水域平均水深值的1/7至1/10;
所述钓点是指供人钓鱼的平台;所述抛竿边界水域是指普通抛竿从钓点抛竿所 能达到的最远点的外侧边的水域,该水域距钓点边缘15m远。
本发明提供的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及其布设方法,在每个钓点附近水 域中布设诱集型鱼礁,在钓场的外围水域中布设增殖型鱼礁,在各诱集型鱼礁与各 增殖型鱼礁之间及各增殖型鱼礁之间布设疏导型鱼礁带,通过各人工鱼礁改善海域 底栖环境,培养鱼类的栖息地意识,从而能将增殖和诱集的鱼类尽可能的锁定在钓 场区域内,并通过疏导型鱼礁带引导增殖型鱼礁四周的鱼类游向诱集型鱼礁,提高 诱集型鱼礁的集鱼效果,保障海洋钓场可持续发展。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的布设示意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在单个钓点的布设示意
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中的诱集型鱼礁在单个钓 点的布设示意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中的诱集型鱼礁的立体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中的诱集型鱼礁部分剖开 的立体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中的增殖型鱼礁的立体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中的增殖型鱼礁的俯视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中的增殖型鱼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 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方法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如图l-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
包括至少一个诱集型鱼礁1和至少一个增殖型鱼礁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
条疏导型鱼礁带3,各疏导型鱼礁带3分别布设于各诱集型鱼礁1与各增殖型鱼礁2 之间及各增殖型鱼礁2之间,而且每条疏导型鱼礁带3的两端均连接对应的诱集型 鱼礁1或增殖型鱼礁2,并与所连接的诱集型鱼礁1或增殖型鱼礁2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疏导型鱼礁带3整体呈带状,由多个疏导礁分列串连而成,相邻疏导礁列之间 隔开一个疏导礁幅宽的距离;如图4-图5所示,所述诱集型鱼礁1是上端小下端大的空心正六棱台,所述正
六棱台侧壁均镂空,而且每个侧壁均设有连接上下底面的支柱ll,其侧棱均伸出下
底面构成底脚12,其上底面13是向内凹陷的凹面,而且凹面中心呈正六边形,凹 面的厚度从其中心向边沿递增(参见图5);
如图6-图8所示,所述增殖型鱼礁2由多个方体形框架层叠并固接而成,其整 体呈金字塔形,而且顶层以下各方体形框架均由框条分隔成至少一个方体形子框;
所述疏导礁是方体形框架,其各棱边的边长在l-2m之间。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岛礁海域钓场的鱼礁装置的布设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在岛礁海域钓场设置至少一个钓点4;
其特征在于,
2) 在每个钓点4的抛竿边界线水域5中布设至少一个诱集型鱼礁1,而且在每 个钓点4的抛竿边界线水域5中的相邻两个诱集型鱼礁1之间隔开一个诱集型鱼礁 的幅宽;每个诱集型鱼礁1的高度是该鱼礁所对应钓点的抛竿边界线水域最大水深 值的1/5,每个诱集型鱼礁1的顶部均低于水面;
3) 在岛礁海域钓场的外围水域中(水深相对稳定、非岩礁底质处)布设至少一 个增殖型鱼礁2,而且每个增殖型鱼礁2的摆放方向(即金字塔形增殖型鱼礁的塔 面)与海流或潮流的主流方向垂直,以最大限度为近岸水域造成上升流;相邻两个 增殖型鱼礁2之间隔开一个增殖型鱼礁幅宽的1至1. 5倍;
4) 在各诱集型鱼礁1与各增殖型鱼礁2之间及各增殖型鱼礁2之间布设疏导型 鱼礁带3,而且每个疏导礁的高度是所属疏导型鱼礁带3所在水域平均水深值的1/7 至1/10;
所述钓点4是指人工建设的供人钓鱼的平台;所述抛竿边界水域5是指普通抛 竿(3-6m长)从钓点抛竿所能达到的最远点的外侧边的水域,该水域距钓点边缘15m 远。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疏导型鱼礁带3由多个疏导礁分三列串连而成(参见图 2);每条疏导型鱼礁带3的两端与所连接的诱集型鱼礁1或增殖型鱼礁2之间的间 隔为20-30m。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相邻诱集型鱼礁与增殖型鱼礁之间,或相邻两个增殖型鱼 礁之间相距较远时,可在相应的疏导型鱼礁带上设置等同于该鱼礁带1/2长度的间 隔。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诱集型鱼礁l由水泥、中砂、石子和水按混凝土工艺配 制并均匀搅拌后,按模分体浇筑而成,其垂直高度为1500mm,下底面的边长为 1500mm,上底面的边长为1040mm,侧壁厚度为100mm,底脚长200mm,上底面中心 的正六边形边长为500誦,上底面边沿厚度为100mm,上底面中心厚度为50咖;整 个礁体分成礁体周部与礁体顶部两大部分分体浇筑,浇筑后按混凝土的正常保养方 法,36-48小时去模,去模后的礁体放置于露天场地30天后搬运,并用专用吊具放
置于海底;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增殖型鱼礁2由三个钢结构方体形框架层叠而成,其中 底层方体形框架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000mm,高度为1000mm,并由框条分隔成25个 边长为均为1000mm的正方体形子框,其中中间层方体形框架的长度和宽度均为 3000mm,高度为1200mm,并由框条分隔成9个长度和宽度均为IOOO咖,高度为1200mm 的长方体形子框,其中顶层方体形框架是长方体形框架,其高度为1500ram,长度和 宽度均为lOOOmm;各方体形框架分层制作后层叠并焊接成整体,整体完成后按常规 钢结构的保养方法保管,投放时用专用吊具投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岛礁海域钓场具有湾口性质,而且钓场中使用的海钓方式主 要指岸钓。
权利要求
1、一种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诱集型鱼礁和至少一个增殖型鱼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条疏导型鱼礁带,各疏导型鱼礁带分别布设于各诱集型鱼礁与各增殖型鱼礁之间及各增殖型鱼礁之间,而且每条疏导型鱼礁带的两端均连接对应的诱集型鱼礁或增殖型鱼礁,并与所连接的诱集型鱼礁或增殖型鱼礁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疏导型鱼礁带整体呈带状,由多个疏导礁分列串连而成,相邻疏导礁列之间隔开一个疏导礁幅宽的距离;所述疏导礁是方体形框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型鱼礁是上端 小下端大的空心正棱台,所述正棱台侧壁均镂空,而且每个侧壁均设有连接上下底 面的支柱,其侧棱均伸出下底面,其上底面是向内凹陷的凹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棱台上底面的厚 度从其中心向边沿递增。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型鱼礁是空心 正六棱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殖型鱼礁由多个 方体形框架层叠并固接而成,其整体呈金字塔形,而且顶层以下各方体形框架均由 框条分隔成至少一个方体形子框。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人工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导礁各棱边的边 长在l-2m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疏导型鱼礁带的两 端与所连接的诱集型鱼礁或增殖型鱼礁之间的间隔为20-30m。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人工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疏导型鱼礁带上设置 有等同于该鱼礁带1/2长度的间隔。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岛礁海域钓场的鱼礁装置的布设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在岛礁海域钓场设置至少一个钓点; 其特征在于,2) 在每个钓点的抛竿边界线水域中布设至少一个诱集型鱼礁,而且在每个钓点 的抛竿边界线水域中的相邻两个诱集型鱼礁之间隔开一个诱集型鱼礁的幅宽;每个诱集型鱼礁的高度是该鱼礁所对应钓点的抛竿边界线水域最大水深值的1/5,每个 诱集型鱼礁的顶部均低于水面;3) 在岛礁海域钓场的外围水域中布设至少一个增殖型鱼礁,而且每个金字塔形 增殖型鱼礁的塔面与海流或潮流的主流方向垂直;相邻两个增殖型鱼礁之间隔开一 个增殖型鱼礁幅宽的1至1. 5倍;4) 在各诱集型鱼礁与各增殖型鱼礁之间及各增殖型鱼礁之间布设疏导型鱼礁 带,而且每个疏导礁的高度是所属疏导型鱼礁带所在水域平均水深值的1/7至1/10;所述钓点是指供人钓鱼的平台;所述抛竿边界水域是指普通抛竿从钓点抛竿所 能达到的最远点的外侧边的水域,该水域距钓点边缘15m远。
全文摘要
一种岛礁海域钓场的人工鱼礁装置及其布设方法,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保障钓场渔业资源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在每个钓点附近水域中布设诱集型鱼礁,在钓场的外围水域中布设增殖型鱼礁,在各诱集型鱼礁与各增殖型鱼礁之间及各增殖型鱼礁之间布设疏导型鱼礁带,通过各人工鱼礁改善海域底栖环境,培养鱼类的栖息地意识,从而能将增殖和诱集的鱼类尽可能的锁定在钓场区域内,并通过疏导型鱼礁带引导增殖型鱼礁四周的鱼类游向诱集型鱼礁。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及方法,能提高集鱼效果,保障海洋钓场可持续发展。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637143SQ20091019452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5日
发明者健 刘, 章守宇, 强 许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