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枝修剪刀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8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细枝修剪刀片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修剪细枝的机械设备的刀片组。
背景技术
对于细枝,比如种植于地面的荆棘类植物,比如树篱、刷毛,目前所采用 的刀片组包括两个叠合在一起的刀片体,刀片体的侧面设置多个修剪刀片,利用 两个刀片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相对运动,而剪切细枝。目前刀片体上的刀 片呈梯形。由于细枝不同于杂草,具有一定硬度和刚度,因此,利用目前的刀片 剪切细枝时,细枝在被完全切断前容易因刀片的相对运动而被刀片挤出刀片外, 影响修剪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修剪效果更好的细枝修剪刀片 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叠合的第一刀片体和第二刀片体, 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在它们的两侧分别排列设置有多个刀片, 所述刀片向刀片体的侧外凸伸延展,其刀刃呈凸弧状,其刀背呈凹弧状。由于采 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修剪时,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二刀片 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以及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凹 弧状刀背能够形成对细枝的环抱配合效果,使得细枝不易从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凸 弧状刀刃与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之间,以及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 刃与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之间滑出,从而提高修剪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第一刀片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第二刀片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l。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刀片体l,沿其长度方向,在它的两侧分别 排列设置有多个刀片11,相邻刀片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刀片11向第 一刀片体的侧外凸伸延展,其刀刃12呈凸弧状,其刀背13呈凹弧状。进一步地, 所述刀片11的头部14被加工成圆头或向刀背部倾斜的平头,这样,能更利于细 枝进入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之间以及 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之间,提高修剪效 果。
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刀片体上还设有长孔15,长孔可以与其它零件配合, 起到第一刀片体前后滑动的导向孔、限位孔的作用,此外,长孔还有减轻第一刀 片体重量的效果。
所述第一刀片体的尾部设有用于连接驱动装置的孔16。
参照附图2。第二刀片体2具有与第一刀片体的特征,沿其长度方向,在它 的两侧分别排列设置有多个刀片21,相邻刀片2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刀 片21向第二刀片体的侧外凸伸延展,其刀刃22呈凸弧状,其刀背23呈凹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21的头部24被加工成圆头或向刀背部倾斜的平头,这样, 能更利于细枝进入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 背之间以及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之间, 提高修剪效果。
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刀片体上还设有长孔25,长孔可以与其它零件配合, 起到第二刀片体前后滑动的导向孔、限位孔的作用,此外,长孔还有减轻第二刀片体重量的效果。
所述第二刀片体的尾部设有用于连接驱动装置的孔26。 实际上,最好将第一刀片体和第二刀片体分别设计成轴对称相同的形状,且 第一刀片体和第二刀片体互为映射体,这样,第一刀片体和第二刀片体实际上可
以做成相同形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装配时,将第一刀片体和第二刀片体面对面叠合,构成刀片组。
权利要求1.一种细枝修剪刀片组,包括叠合的第一刀片体和第二刀片体,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在它们的两侧分别排列设置有多个刀片,所述刀片向刀片体的侧外凸伸延展,其刀刃呈凸弧状,其刀背呈凹弧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枝修剪刀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的头部 被加工成圆头或向刀背部倾斜的平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枝修剪刀片组,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所 述第一刀片体和第二刀片体上分别设有长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枝修剪刀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片体 和第二刀片体的尾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驱动装置的孔。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枝修剪刀片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刀片体和第 二刀片体分别呈轴对称相同的形状,且第一刀片体和第二刀片体互为映射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枝修剪刀片组,它包括叠合的第一刀片体和第二刀片体,沿长度方向,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在它们的两侧分别排列设置有多个刀片,刀片向刀片体的侧外凸伸延展,其刀刃呈凸弧状,其刀背呈凹弧状。本实用新型在修剪时,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以及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能够形成对细枝的环抱配合效果,使得细枝不易从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之间,以及第二刀片体刀片的凸弧状刀刃与第一刀片体刀片的凹弧状刀背之间滑出,从而提高修剪效果。
文档编号A01G3/08GK201378966SQ200920002878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6日
发明者毛罗·德贝内德托, 迪诺·涅索托 申请人:毛罗·德贝内德托;迪诺·涅索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