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玉米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07阅读:4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玉米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的堆放储存保管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玉米楼。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东北是玉米的主产区,每年的玉米产量约为5000万吨左右,由于玉米的种 植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由农户各自完成,这样在玉米收获后的堆放储存保管方面存在许多的 不合理的地方,传统的储存保管方法是散放,即采用木棒和玉米杆围成一个堆放空间,将玉 米棒堆放在里面,①缺点是围栏经常会被猪、鸡鸭等牲畜弄坏,造成粮食的损失;②对于有 些产量大的农户由于堆放的面积达,使得玉米(玉米棒)的存取很不方便;③由于玉米与地 接触所以经常导致粮食的品质下降,产生土粮;④玉米棒子长期露天堆放会导致营养成分 的破坏,容易发霉变质,易受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便于玉米保管、存 取方便、保证玉米的品质不会下降的新型玉米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玉米楼包括框架主体、楼门、楼顶盖、地脚,所 述的框架主体为钢件框架式的结构,框架主体的下面设置多个地脚,在框架主体一侧带有 楼门,楼顶盖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上面。 所述的是框架主体是由多根横梁、竖梁通过紧固件连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形式, 侧面和底面设置有铁丝网。 所述的楼门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一面,它是由上下对开的上门和左右对开的下门构 成。
所述的楼顶盖为人字型的结构形式,上面设置有彩钢瓦; 所述的地脚由立柱、设置在立柱两端的连接端板和落地端板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钢件框架式的结构,在充分考虑了传统简易玉米楼及扒地 式存放不足的基础上而设计,各部件采用紧固件连接、铰接,可自由拆卸和分解,从而达到 用时便于组装,闲时便于拆卸存放,挪为他用的目的。 2、由于该玉米楼设计了四个门,上边两个门为上下对开,便于玉米的装入,下门采 用左右对开便于玉米的取出,装入和取出玉米时上下两门也可以同时配合使用,充分体现 了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人性化,地脚的设计可防止玉米楼压入底面内,铁丝网是为了防止鼠 害及玉米的流出,人字型彩钢瓦楼顶盖其目的是防止雨雪造成的霉变,进而达到风干,提高 玉米品质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投资小,效益高,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减少烘干燃 料的消耗,节省能源,节省劳动力。
图1为一种新型玉米楼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架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地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1、2所示该玉米楼包括框架主体1、楼门2、楼顶盖3、地脚4,所述的框架 主体1为钢件框架式的结构,框架主体1的下面设置多个地脚,在框架主体1 一侧带有楼门 2,楼顶盖3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上面。 所述的是框架主体1是由多根横梁5、竖梁6通过紧固件连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形 式,侧面和底面设置有铁丝网7。 所述的楼门2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一面,它是由上下对开的上门8和左右对开的 下门9构成。 所述的楼顶盖3为人字型的结构形式,上面设置有彩钢瓦10 ; 由附图3所示所述的地脚4由立柱11、设置在立柱11两端的连接端板12和落
地端板13构成。 使用时,通过紧固件将横梁5和竖梁6组装成框架主体1,安装上地脚4、铁丝网7, 然后将楼门2安装在框架主体1的一侧,最后盖上楼顶盖3,打开上门8将玉米棒装入玉米 楼中,框架主体1上面的玉米将通过打开上门8取出,框架主体1下面的玉米可通过打开下 门9取出。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玉米楼,其特征在于该玉米楼包括框架主体(1)、楼门(2)、楼顶盖(3)、地脚(4),所述的框架主体(1)为钢件框架式的结构,框架主体(1)的下面设置多个地脚(4),在框架主体(1)一侧带有楼门(2),楼顶盖(3)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上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是框架主体(1)是由 多根横梁(5)、竖梁(6)通过紧固件连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形式,侧面和底面设置有铁丝网 (7)。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门(2)设置在框架 主体(1)的一面,它是由上下对开的上门(8)和左右对开的下门(9)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顶盖(3)为人字型的结构形式,上面设置有彩钢瓦(10);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脚(4)由立柱(11)、设置在立柱(11)两端的连接端板(12)和落地端板(13)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的堆放储存保管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玉米楼,该玉米楼包括框架主体、楼门、楼顶盖、地脚,所述的框架主体为钢件框架式的结构,框架主体的下面设置多个地脚,在框架主体一侧带有楼门,楼顶盖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上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便于玉米保管、存取方便、保证玉米的品质不会下降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F25/12GK201515622SQ2009200934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
发明者丛春刚, 于潮波, 吴冠军, 周雁, 姜莲花, 孙柏盛, 孙继红, 张勇, 张雨军, 李世成, 李云鹏, 李冬梅, 李常胜, 李文杰, 王光玉, 王凤文, 王晶, 薄万闯, 金淑荣, 陈占江 申请人:四平富邦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