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场环流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9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重力场环流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环锤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和环锤沿机
壁作圆周运动及自身自转产生的合力将物料磨细的新型重力场环流磨机,可用以实现无需 分级即控制产品粒度之目的。
背景技术
在选矿生产中,一般只有极少数矿石经过破碎、筛分之后才可直接送去冶炼,而大 多数矿石还必须被磨细到0. 1 0. 074mm甚至更细,使有用矿物达到单体解离,并经过分选 之后才能送去冶炼。因此,磨矿作业是选矿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另外,建材、化工、电力和 陶瓷等工业部门亦广泛使用研磨工序完成生产,如水泥厂将原料和熟料磨细、热电厂将煤 磨细后作为锅炉的燃料,等等。同时,物质在磨到一定细度后会出现与宏观性能完全不同的 微观性能,如表面能增大、比表面积增大、活化能提高等。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将 物料磨细,以利用其良好的微观性能达到方便加工、节能减排的目的,如无机粉体物料的改 性、降低宏观物质的固有熔沸点等。基于以上原因,研磨工序在工业生产各个方面运用十分 广泛,而研磨工序最关键的设备便是一台好的磨机。 磨机的发展历史基本与人类利用矿物的历史一样长久。随着科技的发展,其种类 越来越、功能越来越完善。目前,磨机的改进主要从降低功耗、提高产量、提高磨机产品细 度、简化结构、节能降耗等方面着手。现有环式离心碎磨机,具有效率高、节约能源的优点, 但存在磨碎粒度粗的缺陷,其往往需要分级设备,才可以满足特定粒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重力场环流磨机,其无需分级即控制产 品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力场环流磨机,包括由机 璧(6)、上盖(3)和底板(11)组成的机壳和置于机壳内的研磨内芯,所述研磨内芯包括主 轴(l),两端分别由上盖(3)处的滚动轴承(2)和底板(11)处的滚动轴承(13)及端面轴承 (14)支撑;至少一个研磨模块,安装于主轴(1)上;其特征在于,每个研磨模块包括固定在 主轴(1)上的多个托盘(9),且相邻托盘(9)之间夹设一层环锤(8),其数个环锤(8)通过 销轴(5)安装于托盘(9)的边缘部分,并使环锤(8)研磨面位于托盘(9)和机壁(6)的预 设间隙之中。 每个研磨模块设置有多层环锤(8),且相同水平位置的环锤(8)串联于同一销轴 (5)上。 主轴(1)的中部设置有轴套(10),其固定住托盘(9)。 主轴(1)上套接隔套(4),其位于轴套(10)的顶部。 设置有迷宫环(12),位于轴套(10)的底部,盖住底板(11)处的滚动轴承(13)及 端面轴承(14)。[0010] 机壁(6)的内壁设置有耐磨层(7)。 环锤(8)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 机壁(6)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内壁表面光洁 与已有设备、技术工艺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取得明显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a、由于研磨模块数目和主轴转速皆可调,同时机壁光滑,理论上可将物料磨至 2500目的粒度;考虑到实际情况限制,在600目以内可直接通过调整研磨模块数目和主轴 转速来控制出料粒度,无需分级设备;物料一次性通过磨机即可达到产品粒度要求,节省了 设备投资,也降低了能源消耗。 b、因为是利用环锤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和环锤沿机壁作圆周运动及自身自转产生 的合力将物料磨细,而非传统磨机的挤压剪切力,所以能耗大大降低,同时对磨机各部分的 磨损也大大降低;其产量大、生产效率高,后期维护方便。 c、针对不同物料的性质和产品需要的粒度,能自由调整研磨模块数目,可控程度 高,适应性好。 d、机壁采用高硬度材料制作且内壁表面光洁,能有效减少研磨时的无用功,达到 节能的目的;同时,高硬度有利于耐磨,并大大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e、整套设备构造简单,拆装方便,工业化复制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后期维护方便。
图1为新型重力场环流磨机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环锤在托盘上的布置图; 图3是图1中环锤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 3所示,该新型重力场环流磨机包括主轴1、滚动轴承2、上盖3、隔套4、 销轴5、机壁6、环锤8、托盘9、底板11、迷宫环12、滚动轴承13、端面轴承14等部件,其中 由机璧6、上盖3和底板11组成机壳。该机壁6采用高硬度材料制作且内壁表面 光洁,有效减少研磨时的无用功;同时,机壁6的内壁设置耐磨层7,减小后期维护成本。 由主轴1和多个研磨模块组成研磨内芯。主轴1的旋转依靠分别安装于上盖3处 的滚动轴承2、底板11处的滚动轴承12保证;同时,由安装于主轴1底端的端面轴承13承 担研磨研磨内芯的重量并保证其旋转。 其中,每个研磨模块由多个托盘9和夹设于其中的环锤8构成;每层数个环锤8通 过销轴5安装于托盘9的边缘部分,并使环锤8的研磨面位于托盘9和机壁6的预设间隙 之中;由此,利用环锤8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和环锤8沿机壁作圆周运动及自身自转产生的合 力将物料磨细。 特别地,主轴1的中部设置有轴套IO,其固定住托盘9 ;每个研磨模块设置多层环 锤8,且相同水平位置的环锤8串联于同一销轴5上;这种装配方式,可靠性高,也便于装 卸。 此外,主轴1上套接隔套4,其位于轴套10的顶部;还在轴套10的底部设置迷宫环
412,盖住底板11处的滚动轴承13及端面轴承14,防止细物料进入轴承腔,避免损坏轴承。 由于研磨内芯采用研磨模块串联方式,针对设定的某一出料粒度,只需调整主轴1 的转速和串联的研磨模块数目即可实现出料粒度为设定值;故而省去传统磨机所必须的分 级装置,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简要进行说明。 先根据物料性质及所需出料粒度调节研磨模块数量,并将各研磨模块串联安装于 主轴1上,构成整个研磨内芯;再按照待加工物料的性质和产品要求的粒度调整提供动力 的电机转速,以使主轴1达到要求的转速;开机,使主轴1旋转,安装在主轴1上的环锤8产 生一离心力压向机壁6,形成一个研磨力场;利用此力场和环锤8沿机壁6作圆周运动及自 身的自转运动将物料磨至所需的粒度。作业时,物料(粒度0 20mm)由上盖3处的进料 口进入磨机,经过环锤8的层层研磨到达底部,由底板11处的出料口排出,最终变为合格产
PR o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研磨模块数目和主轴1的转速,可使粒度在600目以下的产 品由物料一次性通过磨机生产出来,无需分级设备,兹举二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按12层研磨模块装配研磨内芯,取2吨粒径约为lmm的石灰石颗粒,由上盖3处 进料口加入重力场环流磨机,层层研磨至底板11处出料口排出,得到粒度为400目的石灰 石粉末,全部研磨完毕耗时2个小时。 实施例2 按12层研磨模块装配研磨内芯,取1吨粒径约为lmm的无烟煤颗粒,由上盖3处 进料口加入重力场环流磨机,层层研磨至底板11处出料口排出,得到粒度为500目的无烟 煤粉末,全部研磨完毕耗时40分钟。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省去分级设备、节省能源、生产效率高,单台设备即可适应 多种物料及相应出料粒度要求,通用性好、经济效益明显。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 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重力场环流磨机,包括由机璧(6)、上盖(3)和底板(11)组成的机壳和置于机壳内的研磨内芯,所述研磨内芯包括主轴(1),两端分别由上盖(3)处的滚动轴承(2)和底板(11)处的滚动轴承(13)及端面轴承(14)支撑;至少一个研磨模块,安装于主轴(1)上;其特征在于,每个研磨模块包括固定在主轴(1)上的多个托盘(9),且相邻托盘(9)之间夹设一层环锤(8),其数个环锤(8)通过销轴(5)安装于托盘(9)的边缘部分,并使环锤(8)研磨面位于托盘(9)和机壁(6)的预设间隙之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场环流磨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研磨模块设置有多层环锤 (8),且相同水平位置的环锤(8)串联于同一销轴(5)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重力场环流磨机,其特征在于,主轴(1)的中部设置有轴套 (IO),其固定住托盘(9)。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场环流磨机,其特征在于,主轴(1)上套接隔套(4),其位 于轴套(10)的顶部。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场环流磨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迷宫环(12),位于轴套 (10)的底部,盖住底板(11)处的滚动轴承(13)及端面轴承(14)。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重力场环流磨机,其特征在于,机壁(6)的内壁设置有耐磨层(7)。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重力场环流磨机,其特征在于,环锤(8)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重力场环流磨机,其特征在于,机壁(6)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 内壁表面光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重力场环流磨机,包括由机璧(6)、上盖(3)和底板(11)组成的机壳和研磨内芯,该研磨内芯包括主轴(1),两端分别由上盖(3)处滚动轴承(2)和底板(11)处滚动轴承(13)及端面轴承(14)支撑;至少一个研磨模块,安装于主轴(1)上;每个研磨模块包括固定在主轴(1)上的多个托盘(9),相邻托盘(9)之间夹设一层环锤(8),其数个环锤(8)通过销轴(5)安装于托盘(9)的边缘部分,并使环锤(8)研磨面位于托盘(9)和机壁(6)的预设间隙之中。本实用新型研磨模块数目根据物料性质及所需出料粒度可调,物料由上盖处的进料口进入,经研磨后于底板处出料口排出,无需分级即可达到粒度要求。
文档编号B02C15/08GK201505543SQ20092019480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5日
发明者李柏荣 申请人:李柏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