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52213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海水鱼类与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具体说是一种改进的海水 鱼类网箱。
背景技术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饵、粪便等养殖废物,这些废物排放到 水体中会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研究表明,沉积食性海参可以有效地利用鱼类网箱养殖过 程中产生的废物,并实现自身的快速增长,网箱内混养海参可以带来额外的经济价值,并且 对养殖环境起到清洁作用。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区由于沉积物污染严重,并不适合海参底播 养殖,而直接养殖于网箱内部虽然可以使海参脱离污染严重的海底沉积环境,但是由于普 通网箱箱体网孔较大,不仅容易造成海参逃逸,且无法有效地截留水体中的沉积物;同时由 于网箱箱体较软,内部缺乏遮蔽物,养殖空间缺乏层次,因此整体利用率较低,这些都不利 于海参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及 其使用方法。本发明能充分地利用海水网箱区养殖海参,实现对网箱区沉积物进行高效处 理和利用,并通过收获海参获得经济效益。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一种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包括锚绳、箱体、浮 子、遮蔽物和沉子;箱体由网孔为0. 5 1. Ocm的网片制成,所述箱体上部设有浮子;箱体 通过锚绳固定于水中;所述箱体内设置遮蔽物,箱体上部连接有挂于箱体内的沉子,所述沉 子使箱体在水中保持撑开状态。所述箱体深度为2 4m。所述浮子为便于连接成整体的塑料桶、塑料泡沫块、玻璃钢浮球或油桶。所述遮蔽物为PVC波纹板组合体,所述波纹板间的空隙为3 5cm。所述遮蔽物随机地投放于网箱底部的,投放密度为2 3套/m2。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盖网,所述盖网由绳牵弓I,覆盖于箱体之上。在所述养殖设施内进行鱼类和海参混养,所述箱体内养殖鱼类为鲷科鱼类,投喂 以冰鲜杂鱼主,配合饵料为辅;养殖海参密度约为0. 5kg/m2。养殖海参种类高温季节为糙刺 参或玉足海参,冬季为仿刺参。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网箱养殖设 施进行改进,提高网箱对沉积物的截留效率,增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以为海参提供良好的 生长环境。该设施能够有效地截留鱼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以及海区沉积物,并且 箱体上易生长附着性藻类,为海参提供充足的食物;网箱内投加的遮蔽物可以有效地增加 空间的层次性,为海参提供良好的栖息条件,有利于其快速生长。利用该设施不会影响正常 的海水鱼类养殖,可以实现养殖空间的高效综合利用,并且便于管理与收获。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网箱养殖的鱼类与海参在生态位上互补的特点,将海参用于网箱区沉积物 处理,减轻鱼类养殖对海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修复;2.将传统的网箱进行改进,大大增加了水体中沉积物的截留效率,为海参的生长 提供了充足的食物;3.养殖设施内部增加遮蔽物,为海参栖息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并增加了额外的立 体空间,有利于海参的生长;4.养殖设施造价低廉,操作简便,便于管理和收获;5.利用该设施所养殖的产品海参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增加系统收益。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锚绳;2、盖网;3、浮子;4、箱体;5、遮蔽物;6、沉子;7、海参。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鱼、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该设施由锚绳1、箱体4、浮子3、 盖网2、遮蔽物5、沉子6构成。其中锚绳由直径3 4cm的聚乙烯绳制作,箱体由网孔为 0. 5 1. Ocm的网片制作,网箱开口为2 4X2 4m,箱体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深度根 据水深与海流情况调节,一般为2 4m,浮子由25 X 35 X 48cm塑料桶制成,或用塑料泡沫块 等代替,其上铺设木板作为人行道以方便管理,利用普通遮阳网作为箱盖,网箱底部随机投 放波纹板组合体或者PVC管作为海参遮蔽物,利用2. 5L矿泉水瓶灌沙制作沉子挂于网箱四 周,以使网箱在水体中保持撑开状态。该设施除了养殖各种经济鱼类外,养殖海参种类可以 因地、因时制宜,其中夏、秋高温季节可以养殖南方经济海参种类如糙刺参等,而冬季可以 进行南移的仿刺参养殖。实施例一仿刺参养殖南方海域秋、冬季节水温较低,环境条件十分适合北方仿刺参的生长。2009年12 月到2010年3月,利用该养殖设施于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进行了鱼类和仿刺参的网箱养殖研 究。所用网箱箱体由网孔为0.6cm的聚乙烯网片制作,面积约为10m2,内部投加一定量的 PVC波纹板组合体作为海参遮蔽物;养殖鱼类为石斑鱼等鲷科鱼类,日常投喂以冰鲜杂鱼 等主,配合饵料为辅;所用仿刺参购自山东烟台地区,平均湿重约为70g,单只网箱投放5kg 海参,约合0. 5kg/m2 ;养殖期间水温皆低于22 0C,盐度为32. 4 33. 2,pH为8. 2 8. 3,溶解 氧维持在饱和或者过饱和状态,环境条件十分利于仿刺参生长;养殖期间海参大部分时间 栖息于底部,海况良好情况下经常附着于网箱四壁,显示出良好的活性;由于网孔较密,养 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网箱底部海参无法利用的鱼鳞、鱼骨等大颗粒物质以提高海参生长 环境质量;养殖期间将鱼类收获并停止投喂饵料,海参则主要摄食海区自然沉积物和网箱 附着生长的藻类生存,经过3个月的生长,海参湿重增加了 50%以上,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实施例二 玉足海参养殖将仿刺参收获后,于2010年5月底起,利用该养殖设施进行大亚湾本地海参种类 玉足海参的养殖,实验期间各项水质指标分别为温度26. 2°C,盐度32. 4,pH 8. 2,溶解氧,6. 5mg/L。实验期间所养殖的海参体色鲜亮、活性较好,并且网箱底部能够观察到大量的海 参粪便,说明该种海参能够很好地摄食利用网箱内沉积物。 实施例结果表明,该设施制作方便,可在网箱区为海参提供充足、适宜的栖息空 间;养殖设施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养殖不同种类的海参,并且便于生产管理。应用该设施进 行鱼、海参混养,在修复环境,降低鱼类网箱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生 态效率,并拓展海珍品增殖区域,增加额外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一种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锚绳、箱体、浮子、遮蔽物和沉子;箱体由网孔为0.5~1.0cm的网片制成,所述箱体上部设有浮子;箱体通过锚绳固定于水中;所述箱体内设置遮蔽物,箱体上部连接有挂于箱体内的沉子,所述沉子使箱体在水中保持撑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深度为 2 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为便于 连接成整体的塑料桶、塑料泡沫块、玻璃钢浮球或油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物为PVC 波纹板组合体,所述波纹板间的空隙为3 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物随机 地投放于网箱底部,投放密度为2 3套/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 有盖网,所述盖网由绳牵弓I,覆盖于箱体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养殖设施内进行鱼类和海参混养,所述箱体内养殖鱼类为鲷科鱼类,投喂以冰鲜杂鱼主,配 合饵料为辅;养殖海参密度约为0. 5kg/m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养殖 的海参种类高温季节为糙刺参或者玉足海参,冬季为仿刺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鱼类和海参混养的养殖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是将现有网箱在结构上进行改进,用于鱼类与海参混养。该养殖设施由锚绳、箱体、浮子、盖网、遮蔽物、沉子构成,其特征是利用密网制作网箱箱体,网箱内部投加遮蔽物提高系统立体空间,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利用该设施可以实现海参离底养殖,并有效地利用鱼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该设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在养殖海水鱼类的同时,混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参,达到拓展现有养殖空间,有效地降低海水鱼类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并增加系统的经济收益。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946722SQ20101024820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于宗赫, 彭鹏飞, 李海鹏, 胡超群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