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

文档序号:21208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具体是以火炬凤梨的侧芽为外植 体,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大量火炬凤梨植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火炬凤梨(Guoziman conifera)为凤梨科果子蔓属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火炬凤梨是多年生常绿观叶植物,株高30 50cm,叶片宽线形,叶色光亮,质 地厚实,叶缘无刺,叶片簇生于短缩茎上,形成叶杯,用以储水和吸收养分。叶丛中央抽出直 立的花茎,花柱直立于幅射勻称、绿色的剑叶丛中,不分枝,花序球状位于花柱顶部,红黄色 苞片排列雅致,既似火炬又如高贵的权棒,株形气势不凡,整株姿态优美、色彩绚丽,花期长 达2 3个月,是极重要的室内观花植物和庭院美化植物。火炬凤梨采用分株或播种繁殖, 但分株繁殖系数低,播种的后代性状不一致。目前主要以无病毒母株的顶芽及侧芽的茎尖 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进行大量繁殖。但采用母株的顶芽及侧芽繁殖,外植体数 量有限,易伤害母株个体,且外植体消毒成功率极低、成活率低,茎尖繁殖启动周期极长,这 直接导致了火炬凤梨育苗周期太长,繁殖系数低,市场价格较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 迫切需要研究出能大量快速火炬凤梨的方法。组织培养是快速繁殖优良植物品种的一条重要途径,凤梨科果子蔓属的植物已有 某些种进行了组织培养的相关报道,但绝大部分是利用种子或者愈伤组织途径进行繁殖, 利用较大的侧芽作为外植体,通过丛生芽途径大量繁殖凤梨种苗却未见相关报道。本发明 利用侧芽经丛生芽发生途径快速繁殖火炬凤梨,不仅克服了茎尖消毒难、成活率低、启动慢 的问题,而且由于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大大简化了火炬凤梨组培苗的获取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切取火炬凤梨母株基部长出的10 16cm长的健壮侧芽,用水 冲洗干净,层层剥去外层老叶,切除侧芽基部木质化组织,将健壮侧芽剥成1. 5 3. Ocm长 的小芽,继续用水冲洗干净,作为外植体,备用;2)小芽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小芽先用70%酒精消毒20 30s,无菌水冲洗 3 5次,再用0. 升汞消毒8 lOmin,无菌水冲洗3 5次,用吸水纸吸干小芽表面水 分,备用;3)丛生芽诱导培养先剥除小芽最外层因与消毒液接触受伤的2片叶片,再将小 芽竖直插入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形成丛生芽,每30 40d继代转接1次,转接5次, 共培养150 200d,培养温度为25 28°C,光照时间为8 12h/d,光照强度为1000 15001ux ;4)芽增殖继代培养将步骤3)中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切下,每2 3个芽为一丛,接种到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增殖继代培养,形成丛生芽,每30 40d继代转接1次, 转接2次,共培养60 80d,培养温度为25 28°C,光照时间为10 14h/d,光照强度为 2000 25001ux ;5)芽生根培养将步骤4)丛生芽中2. 5 3. Ocm长的芽切下,接种到芽生根培养 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完整的小苗,培养时间为40 50d,培养温度为25 28°C,光照时 间为10 14h/d,光照强度为2000 25001ux ;6)植株的驯化与移栽将步骤5)中得到的完整小苗连瓶置于自然光照下闭口炼 苗,10 15d后取出,洗净附着的培养基,置于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0 30s,然后移 栽于体积比为5 1的泥炭土和蛭石混合基质中,喷雾保湿80% 90%,遮荫75% 85%, 保温20 25 °C培养。所述的火炬凤梨为凤梨科果子蔓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Guoziman conifera.所述的步骤3)中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l/^MS+6-BA 1. 5 2. 5mg/l+Adenine 1. Omg/1+NAA 0. 2 0. 5mg/l,其中MS 为常规基本培养基 Murashige&Skoog 1962,将该常 规基本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浓度减少到1/2MS,6-BA为6-苄基腺嘌呤,NAA为萘乙酸。所述的步骤4)中的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 8 1. 2mg/l+NAA0. 1 0. 3mg/l,其中MS为常规基本培养基Murashige&Skoog 1962,6-BA为6-苄基腺嘌呤,NAA 为萘乙酸。所述的步骤5)中的芽生根培养基为1/3MS+NAA 0. 1 0. 4mg/l+活性炭IOOOmg/ 1,其中MS为常规基本培养基Murashige&Skoog 1962,将该常规基本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 浓度减少到1/3MS,NAA为萘乙酸。所述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芽增殖继代培养基、芽生根培养基中均加入5.0 7. Og/1的琼脂和20 30g/l的蔗糖。所述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芽增殖继代培养基和芽生根培养基的pH值均为5. 6 5. 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1)建立了以侧芽快速繁殖火炬凤梨 的方法,相比传统的分株繁殖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繁殖系数,为科研和生产栽培提供了技术 支持;(2)相比传统的种子播种繁殖方法,通过离体培养快速繁殖得到的幼苗,生长强健, 叶色浓绿,一致性强,成苗容易,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易于管理;(3)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 直接诱导形成丛生芽,大大简化了组培苗的获取程序;(4)利用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火炬凤 梨,解除了季节与气候的限制,从而缩短了育苗周期,增加了繁殖量;(5)在保存和繁育优 良突变体或优良杂种一代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株具有明显优势的火炬凤梨突变体或 一个具明显优势的后代经组织培养后可大面积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火炬凤梨为凤梨科果子蔓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Guoziman conifera。在本发明中所述的MS为常规基本培养基Murashige&Skoog 1962,6-BA为6_苄基 腺嘌呤,NAA为萘乙酸。
实施例1(1)外植体的选择切取火炬凤梨母株基部长出的IOcm长的健壮侧芽,用水冲洗 干净,层层剥去外层老叶,切除侧芽基部木质化组织,将健壮侧芽剥成1. 5cm长的小芽,继 续用水冲洗干净,作为外植体,备用;(2)小芽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小芽先用70%酒精消毒20s,无菌水冲洗3次, 再用0. 升汞消毒8min,无菌水冲洗3次,用吸水纸吸干小芽表面水分,备用;(3)丛生芽诱导培养剥除小芽最外层因与消毒液接触受伤的2片叶片,将小芽 竖直插入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l/2MS+6-BA 1. 5mg/l+Adenine 1. Omg/l+NAA 0. 2mg/l,培养基中加入5. Og/1的琼脂,20g/l的蔗糖,pH值为5. 6,诱导形成丛生芽,每 30d继代转接1次,转接5次,共培养150d,培养温度为25°C,光照时间为8h/d,光照强度为 IOOOIux0培养约25d后小芽由淡绿色变为深绿色,培养65d小芽基部开始膨大,诱导产生 白色的小芽球,继续继代培养85d,芽伸长至约1.0cm,芽诱导率为35.6%,每个小芽诱导芽 数为2. 6个。(4)芽增殖继代培养将步骤3)中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切下,每2 3个芽为一丛, 接种到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MS+6-BA 0. 8mg/l+NAA 0. lmg/1,培养基中加入 5. Og/1的琼脂,20g/l的蔗糖,pH值为5. 6,增殖继代形成丛生芽,每30d继代转接1次,转 接2次,共培养60d,培养温度为25°C,光照时间为10h/d,光照强度为20001UX。增殖继代 培养24d,丛生芽基部开始萌发新芽点,增殖继代培养38d,新芽叶片开始伸展发育,丛生芽 增殖系数达1. 8倍,芽高为2. 5cm,且芽苗生长健壮、叶片展开较好。(5)芽生根培养将步骤4)丛生芽中2. 5 3. Ocm长的芽切下,接种到芽生根培 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该培养基为1/3MS+NAA 0. lmg/1+活性炭1000mg/l,培养基中加入 5. Og/Ι的琼脂,20g/l的蔗糖,pH值为5. 6,得到完整的小苗,培养时间为40d,培养温度为 25°C,光照时间为10h/d,光照强度为20001UX。生根培养约25d后芽基部开始出现白色根 原基突起,并逐渐长出新根,生根率为42. 8%,平均生根数为2. 0个,平均根长为1. 6cm。(6)植株的驯化与移栽将步骤5)中得到的完整小苗连瓶置于自然光照下闭口炼 苗,IOd后取出,洗净附着的培养基,置于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0s,然后移栽于体积比 为5 1的泥炭土和蛭石混合基质中,喷雾保湿80%,遮荫75%,保温20°C培养,成活率达 80%。实施例2(1)外植体的选择切取火炬凤梨母株基部长出的12cm长的健壮侧芽,用水冲洗 干净,层层剥去外层老叶,切除侧芽基部木质化组织,将健壮侧芽剥成1. 8cm长的小芽,继 续用水冲洗干净,作为外植体,备用;(2)小芽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小芽先用70%酒精消毒23s,无菌水冲洗4次, 再用0. 升汞消毒8min,无菌水冲洗3次,用吸水纸吸干小芽表面水分,备用;(3)丛生芽诱导培养剥除小芽最外层因与消毒液接触受伤的2片叶片,将小芽 竖直插入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l/2MS+6-BA 1. 8mg/l+Adenine 1. Omg/l+NAA 0. 25mg/l,培养基中加入5. 5g/l的琼脂,23g/l的蔗糖,pH值为5. 6,诱导形成丛生芽,每 32d继代转接1次,转接5次,共培养160d,培养温度为26°C,光照时间为9h/d,光照强度为 12001UX。培养约22d后小芽由淡绿色变为深绿色,培养50d叶片基部开始膨大,诱导产生白色的小芽球,继续培养110d,芽伸长至约1. 3cm,芽诱导率为42. 5 %,每个小芽诱导芽数 为3. 8个。(4)芽增殖继代培养将步骤3)中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切下,每2 3个芽为一丛, 接种到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MS+6-BA 0. 9mg/l+NAA 0. 15mg/l,培养基中加入 5. 5g/l的琼脂,23g/l的蔗糖,pH值为5. 6,增殖继代形成丛生芽,每32d继代转接1次,转 接2次,共培养64d,培养温度为26°C,光照时间为llh/d,光照强度为21001UX。增殖继代 培养27d,丛生芽基部开始萌发新芽点,增殖继代培养40d,新芽叶片开始伸展发育,丛生芽 增殖系数达2. 1倍,芽高为2. 3cm,且芽苗生长健壮、叶片展开较好。(5)芽生根培养将步骤4)丛生芽中2. 5 3. Ocm长的芽切下,接种到芽生根培 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该培养基为1/3MS+NAA 0. 2mg/l+活性炭1000mg/l,培养基中加入
5.5g/l的琼脂,23g/l的蔗糖,pH值为5. 6,得到完整的小苗,培养时间为42d,培养温度为 26°C,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强度为21001UX。生根培养约28d后芽基部开始出现白色根 原基突起,并逐渐长出新根,生根率为68. 2%,平均生根数为2. 0个,平均根长为1. 7cm。(6)植株的驯化与移栽将步骤5)中得到的完整小苗连瓶置于自然光照下闭口炼 苗,12d后取出,洗净附着的培养基,置于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3s,然后移栽于体积比 为5 1的泥炭土和蛭石混合基质中,喷雾保湿84%,遮荫78%,保温22°C培养,成活率达 83%。实施例3(1)外植体的选择切取火炬凤梨母株基部长出的14cm长的健壮侧芽,用水冲洗 干净,层层剥去外层老叶,切除侧芽基部木质化组织,将健壮侧芽剥成2. 4cm长的小芽,继 续用水冲洗干净,作为外植体,备用;(2)小芽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小芽先用70%酒精消毒25s,无菌水冲洗4次, 再用0. 升汞消毒9min,无菌水冲洗4次,用吸水纸吸干小芽表面水分,备用;(3)丛生芽诱导培养剥除小芽最外层因与消毒液接触受伤的2片叶片,将小芽 竖直插入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l/2MS+6-BA 2. Omg/1+Adenine 1. Omg/1+NAA 0. 3mg/l,培养基中加入6. Og/Ι的琼脂,25g/l的蔗糖,pH值为5. 7,诱导形成丛生芽,每35d 继代转接1次,转接5次,共培养175d,培养温度为26°C,光照时间为10h/d,光照强度为 12001UX。培养约20d后小芽由淡绿色变为深绿色,培养58d小芽基部开始膨大,诱导产生 白色的小芽球,继续培养117d,芽伸长至约1. 7cm,芽诱导率为80. 5 %,每个小芽诱导芽数 为5. 2个。(4)芽增殖继代培养将步骤3)中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切下,每2 3个芽为一丛, 接种到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MS+6-BA 1. Omg/1+NAA 0. 2mg/l,培养基中加入
6.Og/Ι的琼脂,25g/l的蔗糖,pH值为5. 7,增殖继代形成丛生芽,每35d继代转接1次,转 接2次,共培养70d,培养温度为26°C,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强度为23001UX。增殖继代 培养22d,丛生芽基部开始萌发新芽点,增殖继代培养35d,新芽叶片开始伸展发育,丛生芽 增殖系数达4. 0倍,芽高为2. 7cm,且芽苗生长健壮、叶片展开较好。(5)芽生根培养将步骤4)丛生芽中2. 5 3. Ocm长的芽切下,接种到芽生根培 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该培养基为1/3MS+NAA 0. 25mg/l+活性炭1000mg/l,培养基中加入 6. Og/Ι的琼脂,25g/l的蔗糖,pH值为5. 7,得到完整的小苗,培养时间为45d,培养温度为27°C,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强度为23001UX。生根培养约20d后芽基部开始出现白色根 原基突起,并逐渐长出新根,生根率为83. 0%,平均生根数为2. 5个,平均根长为2. Ocm0(6)植株的驯化与移栽将步骤5)中得到的完整小苗连瓶置于自然光照下闭口炼 苗,13d后取出,洗净附着的培养基,置于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5s,然后移栽于体积比 为5 1的泥炭土和蛭石混合基质中,喷雾保湿85%,遮荫80%,保温23°C培养,成活率达 90%。实施例4(1)外植体的选择切取火炬凤梨母株基部长出的15cm长的健壮侧芽,用水冲洗 干净,层层剥去外层老叶,切除侧芽基部木质化组织,将健壮侧芽剥成2. 5cm长的小芽,继 续用水冲洗干净,作为外植体,备用;(2)小芽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小芽先用70%酒精消毒27s,无菌水冲洗4次, 再用0. 升汞消毒9min,无菌水冲洗4次,用吸水纸吸干小芽表面水分,备用;(3)丛生芽诱导培养剥除小芽最外层因与消毒液接触受伤的2片叶片,将小芽 竖直插入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l/2MS+6-BA 2. 3mg/l+Adenine 1. Omg/l+NAA 0. 4mg/l,培养基中加入6. 5g/l的琼脂,28g/l的蔗糖,pH值为5. 6,诱导形成丛生芽,每38d 继代转接1次,转接5次,共培养190d,培养温度为27°C,光照时间为llh/d,光照强度为 14001uxo培养约30d后小芽由淡绿色变为深绿色,培养65d小芽基部开始膨大,诱导产生 白色的小芽球,继续培养125d,芽伸长至约1. 4cm,芽诱导率为68. O %,每个小芽诱导芽数 为3. 8个。(4)芽增殖继代培养将步骤3)中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切下,每2 3个芽为一丛, 接种到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MS+6-BA 1. lmg/1+NAA 0. 25mg/l,培养基中加入 6. 5g/l的琼脂,28g/l的蔗糖,pH值为5. 6,增殖继代形成丛生芽,每38d继代转接1次,转 接2次,共培养76d,培养温度为27°C,光照时间为13h/d,光照强度为24001UX。增殖继代 培养28d,丛生芽基部开始萌发新芽点,增殖继代培养42d,新芽叶片开始伸展发育,丛生芽 增殖系数达3. 0倍,芽高为2. 5cm,且芽苗生长健壮、叶片展开较好。(5)芽生根培养将步骤4)丛生芽中2. 5 3. Ocm长的芽切下,接种到芽生根培 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该培养基为1/3MS+NAA 0. 3mg/l+活性炭1000mg/l,培养基中加入 6. 5g/l的琼脂,28g/l的蔗糖,pH值为5. 6,得到完整的小苗,培养时间为48d,培养温度为 24°C,光照时间为13h/d,光照强度为24001UX。生根培养约22d后芽基部开始出现白色根 原基突起,并逐渐长出新根,生根率为70. 0%,平均生根数为2. 5个,平均根长为1. Scm0(6)植株的驯化与移栽将步骤5)中得到的完整小苗连瓶置于自然光照下闭口炼 苗,13d后取出,洗净附着的培养基,置于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8s,然后移栽于体积比 为5 1的泥炭土和蛭石混合基质中,喷雾保湿87%,遮荫82%,保温24°C培养,成活率达 87%。实施例5(1)外植体的选择切取火炬凤梨母株基部长出的16cm长的健壮侧芽,用水冲洗 干净,层层剥去外层老叶,切除侧芽基部木质化组织,将健壮侧芽剥成3. Ocm长的小芽,继 续用水冲洗干净,作为外植体,备用;(2)小芽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小芽先用70%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5次,再用0. 升汞消毒lOmin,无菌水冲洗5次,用吸水纸吸干小芽表面水分,备用;(3)丛生芽诱导培养剥除小芽最外层因与消毒液接触受伤的2片叶片,将小芽 竖直插入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l/2MS+6-BA 2. 5mg/l+Adenine 1. Omg/l+NAA 0. 5mg/l,培养基中加入7. Og/1的琼脂,30g/l的蔗糖,pH值为5. 8,诱导形成丛生芽,每40d 继代转接1次,转接5次,共培养200d,培养温度为28°C,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强度为 15001UX。培养约24d后小芽由淡绿色变为深绿色,培养70d小芽基部开始膨大,诱导产生 白色的小芽球,继续培养130d,芽伸长至约1. 5cm,芽诱导率为55. 2 %,每个小芽诱导芽数 为3. 6个。(4)芽增殖继代培养将步骤3)中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切下,每2 3个芽为一丛, 接种到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为MS+6-BA 1. 2mg/l+NAA 0. 3mg/l,培养基中加入 7. Og/1的琼脂,30g/l的蔗糖,pH值为5. 8,增殖继代形成丛生芽,每40d继代转接1次,转 接2次,共培养80d,培养温度为28°C,光照时间为14h/d,光照强度为25001UX。增殖继代 培养34d,丛生芽基部开始萌发新芽点,增殖继代培养50d,新芽叶片开始伸展发育,丛生芽 增殖系数达2. 6倍,芽高为2. 7cm,且芽苗生长健壮、叶片展开较好。(5)芽生根培养将步骤4)丛生芽中2. 5 3. Ocm长的芽切下,接种到芽生根培 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该培养基为1/3MS+NAA 0. 4mg/l+活性炭1000mg/l,培养基中加入 7. Og/Ι的琼脂,30g/l的蔗糖,pH值为5. 8,得到完整的小苗,培养时间为50d,培养温度为 28°C,光照时间为14h/d,光照强度为25001UX。生根培养约25d后芽基部开始出现白色根 原基突起,并逐渐长出新根,生根率为68. 0%,平均生根数为2. O个,平均根长为1. 6cm。(6)植株的驯化与移栽将步骤5)中得到的完整小苗连瓶置于自然光照下闭口炼 苗,15d后取出,洗净附着的培养基,置于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30s,然后移栽于体积比 为5 1的泥炭土和蛭石混合基质中,喷雾保湿90%,遮荫85%,保温25°C培养,成活率达 85%。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描述,但在 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和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 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切取火炬凤梨母株基部长出的10~16cm长的健壮侧芽,用水冲洗干净,层层剥去外层老叶,切除侧芽基部木质化组织,将健壮侧芽剥成1.5~3.0cm长的小芽,继续用水冲洗干净,作为外植体,备用;2)小芽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小芽先用70%酒精消毒20~30s,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0.1%升汞消毒8~10min,无菌水冲洗3~5次,用吸水纸吸干小芽表面水分,备用;3)丛生芽诱导培养先剥除小芽最外层因与消毒液接触受伤的2片叶片,再将小芽竖直插入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形成丛生芽,每30~40d继代转接1次,转接5次,共培养150~200d,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时间为8~12h/d,光照强度为1000~1500lux;4)芽增殖继代培养将步骤3)中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切下,每2~3个芽为一丛,接种到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增殖继代培养,形成丛生芽,每30~40d继代转接1次,转接2次,共培养60~80d,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时间为10~14h/d,光照强度为2000~2500lux;5)芽生根培养将步骤4)丛生芽中2.5~3.0cm长的芽切下,接种到芽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完整的小苗,培养时间为40~50d,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时间为10~14h/d,光照强度为2000~2500lux;6)植株的驯化与移栽将步骤5)中得到的完整小苗连瓶置于自然光照下闭口炼苗,10~15d后取出,洗净附着的培养基,置于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0~30s,然后移栽于体积比为5∶1的泥炭土和蛭石混合基质中,喷雾保湿80%~90%,遮荫75%~85%,保温20~25℃培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炬 凤梨为凤梨科果子蔓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Guoziman Conifera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1. 5 2. 5mg/l+Adenine 1. Omg/1+NAA 0. 2 0. 5mg/l,其中MS为常规基本培养基Murashige&Skoog 1962,将该常规基本培养基中的大 量元素浓度减少到1/2MS,6-BA为6-苄基腺嘌呤,NAA为萘乙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的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为MS+6-BA0. 8 1. 2mg/l+NAA 0. 1 0. 3mg/l,其中MS为常 规基本培养基Murashige&Skoog 1962,6_BA为6-苄基腺嘌呤,NAA为萘乙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的芽生根培养基为1/3MS+NAA0. 1 0. 4mg/l+活性炭1000mg/l,其中MS为常规基本 培养基Murashige&Skoog 1962,将该常规基本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浓度减少到1/3MS,NAA 为萘乙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丛生 芽诱导培养基、芽增殖继代培养基、芽生根培养基中均加入5. 0 7. Og/Ι的琼脂和20 30g/l的蔗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丛生 芽诱导培养基、芽增殖继代培养基和芽生根培养基的PH值均为5. 6 5. 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以火炬凤梨健壮侧芽为外植体,经外植体选择、小芽消毒、丛生芽诱导培养、芽增殖继代培养、芽生根培养,形成完整的植株小苗,将完整小苗驯化、移栽到育苗基质中,长成正常的火炬凤梨植株。本发明的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芽分化率达80.5%,每个芽可分化芽数为5.2个,增殖系数为4.0,且芽生长健壮,生根率达83.0%,移栽成活率达90%。本发明的一种诱导火炬凤梨丛生芽的方法,实现了对火炬凤梨单株的保存,克服了传统繁殖方法外植体成活率低、育苗周期太长、繁殖系数低、成苗一致性差的问题,可进行种苗工厂化大规模生产,以适应市场对火炬凤梨的需求。
文档编号A01H4/00GK101940161SQ20101026941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张超, 楼楠男, 荣松, 鲁守臣 申请人: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