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羊肉品质的放牧饲养方法

文档序号:24549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改善羊肉品质的放牧饲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畜牧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羊肉品质的放牧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在放牧生态系统中,草地和食草动物必须有机的 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草畜系统平衡,否则会影响草地和以草地为生的食草动物之间的和谐, 使环境恶化。近年来,由于草地“三化”现象日益严重,草原面积日趋减少,草地荒漠化程度 不断加重,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迫在眉睫,限时放牧制度应运而生。所谓肉品质,广义的讲包括肉的感官品质、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四个方 面。其中,感官品质是最重要的方面,最受消费者的关注,且与其他方面的品质密切相关。感 官品质是指肉的色泽、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等特性,对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器 官的综合作用,即给人的综合感受。其中肉的系水力、滴水损失、多汁性、PH值等是几个主 要的评判指标,此外,肌内脂肪含量、脂类的氧化性、膻味等指标也都是常用来评判肉质的 指标。羊肉的品质特别是膻味是影响羊肉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PreudenreiCh(1994)和 Kohler (1999)研究发现羊肉膻味与(C18:0)的含量有关。Crouse (1983)等研究了 20余种 羊体脂肪酸,结果表明,羊肉的风味与油酸和亚麻酸有显著的相关性(r = 0. 33),即油酸和 亚麻酸含量越高风味越好。放牧饲养的犊牛其肉中的CLA(Barmi,2002 ;Chilliard, 2001 ; Yang, 2003)和DHA等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Stockdale, 2003)。Sonon等(1995)报道,与全舍饲相比肉牛相比,在草场放牧200d后转入舍饲育肥 60d的肉牛,其肉中CLA含量要显著高于前者。Nuernberg等(2008)指出,放牧公牛和羔羊 肉中的c9,tll-C18:2异构体的比率要显著高于舍饲状态。Santos-Silva等(2004)报道, 与饲喂精料相比放牧羔羊的背最长肌有较高的CLA含量。嫩度与肌纤维直径称负相关,肌 纤维直径越大,嫩度越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肉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未得出干旱半干 旱草场最适宜的放牧饲养方式,更未见到有关放牧饲养方式对羊肉品质影响。国际市场上优质羊肉的价格为3300$/t,而成年羊肉仅为1060$/t,前者是后者的 3. 58倍,羔羊肉已成为国际肉羊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饲养对肉质有很 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及肉质形成。羊肉具有瘦肉多、脂肪少、肉嫩多 汁、容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是我国传统的食药两用、营养丰富的肉 类食品,也是冬季人们进补的佳品。肉猪、肉鸡的生长速度过快,口味差,并且激素和药物残 留超标引起人们的担忧。目前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要求,如何提高肉品质,生产优 质肉成为畜牧业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绵山羊以采食粗饲料为主,无药物和激素残留量问 题,羊肉则逐渐成了一种理想的、安全的食品。但是羊肉的膻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消费者购 买力,是造成羊肉消费量不高的根本原因。针对我国及国际草场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合理利用草场一直是畜牧业致力解决的难题。草场利用中放牧饲养方式对肉质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利用草场并生产高质量 产品一直是本领域致力解决的最大问题。轻牧造成草场资源的浪费,重牧造成草场退化。近 年来,为了保护草场,舍饲养羊成为一种趋势,但舍饲养羊不仅会增大饲养者的成本,也会 造成现有草场资源的巨大浪费,间接降低草场生产力,同时舍饲生产的羊肉膻味重,影响消 费水平。然而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多集中在家畜生长发育,如体重等方面;2)肉质 研究其检测指标较单一,且多为肉中营养成分测定,不能全面反映肉品质;3)放牧制度以 季节为变化时间点,只依季节变化而改变季节放牧方式,但放牧时依然是全天放牧(放牧 时间以天为单位),放牧时间粗放,不精确;4)有关荒漠化草原限时放牧技术对苏尼特羊 (中国特有地方品种)生长性能及肉品质关系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现有技术对羊肉方面研究较少,也未得出在干旱半干旱草场最适宜的放牧 饲养方式,更未见到有关放牧饲养方式对羊肉品质,特别是与膻味有关的短链脂肪酸及硬 脂酸关系以及肌纤维变化研究的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结合草地学、家畜营养学、家畜生理学、饲料学知识,提供一种合 理利用草场资源改善羊肉品质的放牧饲养方法。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合理利用草场的放牧饲养技术,达到草地利用与休闲在时间 及空间上的科学组合,使牧草生长与家畜营养之间达到数量上的平衡。合理适时的放牧饲 养技术不但可以促进家畜的生长发育,同时能充分地利用草地资源、保持草地的生态平衡, 使家畜与草原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改善羊肉品质的放牧饲养方法,包括放牧加补饲。其中,所述放牧为每天限时放牧。优选每天放牧的时间为4-8小时。更优选地,本发明的放牧饲养方法,包括每天放牧4-8小时加补饲精料。优选地,每只羊每天放牧4-8小时加补饲精料100_500g。更优选地,每只羊每天放牧4-8小时加补饲精料250g。优选地,所述精料为586羊精料补充饲料,购自内蒙古正大有限公司。优选的,所述放牧饲养方法用于苏尼特羊(中国特有地方品种),特别是生长肥育 期的幼年去势公羔。 优选的,所述放牧饲养方法用于干旱半干旱草场。本发明以生长肥育期的幼年去势公羔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放牧饲养方法合理利 用草场资源改善肉品质,从而达到草场合理化利用,提高高档羊肉生产量目的,促进人们的 消费水平和消费力,提高各级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促进草产业和养羊业的共同发 展,真正达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验例1限时放牧对苏尼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 1试验时间和地点饲养试验于2009年7 10月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四子王旗试验基地进行。试 验基地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南部,距呼和浩特市132公里,处荒漠草原和农 牧交错带区,占地34600亩,90%天然草原。该地区主要牧草种类为短花针矛、冷蒿、糙隐子 草,土壤为栗钙土,该区年降水量为220 160mm。苏尼特羊为当地优良肉用品种,能适应当 地恶劣的气候,具有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生命力极强,因此针对 该试验区特殊的气候条件,选取苏尼特羊作为试验动物。1.2试验动物与日粮本试验选取30只健康无病、生长状况良好,体重相近(26. 37士5. 52kg)的4月龄 苏尼特去势公羔,第I组试验羊饲喂的日粮和II、III、IV各组补饲的日粮均为586羊精料 补充饲料(购自内蒙古正大有限公司),饲料营养成分见表1,非实测值。为舍饲组试验羊 提供充足的干草和精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1. 3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两因素多水平嵌套试验设计,30只试验羊根据体重大小随机分为5 组,每组6只,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 > 0. 05)。第I组采用全舍饲饲养,放牧0h,补饲500g ; 第II、III、IV、V组分别放牧2、4、8、12h,补饲500、250、250、0g,具体试验设计见表2。预饲 期7d,正式试验期75d。表1精料营养成分(单位% )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改善羊肉品质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放牧加补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牧为每天限时放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天放牧的时间为4-8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每天放牧4-8小时加补饲精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每只羊每天放牧4-8小时加 补饲精料100-500g。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每只羊每天放牧4-8小时加 补饲精料250g。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料为586羊精料补充 饲料。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牧饲养方法用 于苏尼特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苏尼特羊为生长肥育期的 幼年去势公羔。
10.根据权利要求1-6和9任一项所述的放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牧饲养方法用于干旱半干旱草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羊肉品质的放牧饲养方法,包括放牧加补饲精料。本发明以生长肥育期的幼年去势公羔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放牧饲养方法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改善肉品质,从而达到草场合理化利用,提高高档羊肉生产量目的,促进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力,提高各级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促进草产业和养羊业的共同发展,真正达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1946748SQ201010283529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张英俊, 罗海玲, 许旭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