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9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收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设施农业更是日新月异,其中诸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 等温室类农业设施建设规模大、应用广泛。此类农业设施大多具有大面积的透明材料,且表 面光滑不易积存杂物,是一种很好的汇集雨水表面。然而,目前人们一方面并没有充分利用此类温室收集利用雨水,导致雨水资源的 浪费;另一实用新型,虽然人们已开始关注该方面的雨水收集,但只是简单地利用储水池收 集利用雨水,收集到的雨水很容易受到杂质污染。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充分利用此类温室收集利用雨水的系统来收集利用雨水,以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能够收集利用雨水。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温室的基部周边的集水沟、设置 在所述集水沟中的过滤层和软式透水管,以及雨水储罐,其中,所述集水沟设置在所述温室的顶棚较低侧,所述软式透水管紧靠所述集水沟的底 部设置,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软式透水管的外部,所述软式透水管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 雨水储罐。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集水沟内铺设有防渗层。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防渗层为防渗复合土工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为碎石层。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集水沟的底部具有坡度,所述软式透水管的出 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沟的坡度最低端。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集水沟在其中间位置形成坡度最低端。本实用新型将雨水收集到集水沟中,并利用集水沟中设置的过滤层,将雨水过滤, 然后雨水通过软式透水管进行再次过滤并流入埋设在所述集水沟周边的雨水储罐。因而, 本实用新型能够收集利用雨水,并且收集到水质较好的雨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温室[0019]2.集水沟3.防渗层4.软式透水管5.过滤层6.雨水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温室1 的基部周边的集水沟2、设置在集水沟2中过滤层5和软式透水管4,以及雨水储罐6,其中,集水沟2设置在温室1的顶棚较低侧,软式透水管4紧靠集水沟2的底部设置,过 滤层5设置在软式透水管4的外部,软式透水管4的出水口连接至雨水储罐6。本实用新型将降落在温室1上的雨水收集到其顶棚较低侧基部设置的集水沟2, 并在集水沟2中设置有过滤层5,将雨水进行初次过滤,过滤掉体积较大的杂质碎片等,然 后雨水通过软式透水管4进行再次过滤,软式透水管4能够过滤掉雨水中的渣土等杂质,可 以保证雨水过滤后的水质,雨水通过软式透水管4流入雨水储罐6。因而,本实用新型能够 利用温室收集利用雨水,并且收集到水质较好的雨水。为了防止集水沟2收集的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可以在集水沟2铺设有防渗层3。然 后将软式透水管4铺设在防渗层3上面,这样集水沟2中收集的雨水可以全部经过滤进入 软式透水管4。进一步地,防渗层3优选为防渗复合土工膜。同时为了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层4可以采用碎石层,其取材方便,过滤较 大体积的颗粒碎片效果良好。在收集雨水时,为了使软式透水管4中雨水顺利流入雨水储罐6中,可以将集水沟 2设置有坡度,软式透水管4的出水口位于集水沟2的坡度最低端。进一步地,集水沟2在 其中间位置形成坡度最低端,即坡底,而软式透水管4的出水口在集水沟2的中间位置连接 至雨水储罐。从附图1和2中可以看出,雨水储罐6紧靠集水沟2设置,根据不同的需要,雨水 储罐6可以设置在任意合适的位置。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室可以是但不限于日光温 室、塑料大棚等农业设施建筑物,其还可以等同的替换为诸如室外设备间、仓库房等非农业 设施建筑物。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0 将雨水收集到设置在温室的基部周边的集水沟中;S20 利用过滤层将初步收集在集水沟中的雨水进行初次过滤;S30 利用软式透水管将初次过滤后的雨水进行第二次过滤,并将第二次过滤后的 雨水收集至雨水储罐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首先将雨水初步收集到设置在温室的基部 周边的集水沟中,然后通过集水沟中的过滤层和软式透水管最后通过软式透水管出水口流入雨水储罐中,收集起来。因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温室收集雨水,并且收集到水质较好 的雨水。为使雨水在集水沟中不致渗透流走,所述集水沟具有防渗作用。这样集水沟中收 集的雨水可以全部经过滤进入软式透水管。同时为了降低成本,所述过滤层为碎石层,其取材方便,过滤较大体积的颗粒碎片 效果良好。在收集雨水时,为了使软式透水管中的雨水顺利流入雨水储罐中,所述集水沟具 有坡度,软式透水管的出水口在坡度的最低端连接至雨水储罐。进一步地,集水沟在其纵向 中间位置形成坡度低端,软式透水管的出水口在该中间位置连接至雨水储罐。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雨水收集在雨水储罐中,收集的雨水经过两次过滤,水质较好, 并且收集在雨水储罐中的雨水可以随时通过水泵或人工取用。本实用新型在节约利用水资 源的同时,还能减轻雨后路面积水及泥泞不堪的情况。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和进一步的探索还可以 有其他实施方式。但是,应该明确的是,基于类似上述的或者其他没有表述出的具有相同构 思的实施方式的变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温室的基部周边的集水沟、设置在 所述集水沟中的过滤层和软式透水管,以及雨水储罐,其中,所述集水沟设置在所述温室的顶棚较低侧,所述软式透水管紧靠所述集水沟的底部设 置,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软式透水管的外部,所述软式透水管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雨水储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内铺设有防渗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为防渗复合土工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为碎石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的底部具有坡度,所述软式透 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沟的坡度最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在其中间位置形成坡度最低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温室的基部周边的集水沟、设置在集水沟中的过滤层和软式透水管,以及雨水储罐,其中,集水沟设置在温室的顶棚较低侧,软式透水管紧靠集水沟的底部设置,过滤层设置在软式透水管的外部,软式透水管的出水口连接至雨水储罐。本实用新型将雨水收集到集水沟中,并利用集水沟中设置的过滤层,将雨水过滤,然后雨水通过软式透水管进行再次过滤并流入雨水储罐。因而,本实用新型能够收集利用雨水,并且收集到水质较好的雨水。
文档编号A01G9/24GK201774871SQ2010202993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7日
发明者潘晓军 申请人:北京泰宁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