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蚶贝的附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4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古蚶贝的附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贝类稚贝的附着装置,尤其是一种能提高稚贝的附着率和降 低生产成本的古蚶贝的附着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珍珠贝附着器一聚乙烯附着板,由于色彩鲜艳,古蚶幼体对强光线较 为敏感,往往附着效果较差,且采用细沙作为附着基质,洗沙劳动强度较大,存在造价高,对 材料的要求高,加工繁琐,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附着效果较低等缺点,不利于大规模的 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古蚶贝的附着器,该附着器 不仅能提高古蚶贝稚贝的附着率,而且能方便地设置在贝类育苗池中,且便于贝苗的收获 与转移,可操作性强,材料来源广泛,有利于展开大规模生产。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古蚶贝的附着器,包括网片,网片大小依育苗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根据育 苗池的高度和育苗水位,网片高度应不超过育苗池换水时池内的最低水位高度,在网片的 两角分别固联铅块,使网片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下沉至水底。使用时,将附着器放置在育苗水 泥池中,利用铅块将网片固定在池底,利用网片在水中的浮力自然张开,使附着器不受育苗 池水位的影响,网片随水位高低自行伸缩,让古蚶贝稚贝在网片上附着生长。所述网片上不悬挂铅块的对应两角分别固联悬挂绳,利用悬挂绳可将附着器固定 在育苗水泥池特定位置。所述网片的制作材料为黑色聚乙烯遮光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不仅能提高古蚶贝稚贝的附着率, 而且能方便地设置在贝类育苗池中,且便于贝苗的收获与转移,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展开大 规模生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网片;2、铅块;3、悬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网片1,在网片1下端两角分别用不锈钢铁丝或尼龙绳 固联一个铅块2,使网片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下沉至水底,网片1上端两角分别扎一个悬挂绳 3,用于固定在育苗水泥池中塑料绞丝上,移动悬挂绳3在绞丝上的位置,使附着器可以在 育苗池的位置进行调整。[0012]当网片1不设置悬挂绳3时,可以直接将附着器在育苗池放置,利用铅块2的重力 进行固定,而网片1在水中的浮力将附着器网片自然张开,育苗池换水时网片1高度可随水 位变化进行自然调节,观察贝苗发育情况时可直接将附着器取出。收获时可将稚贝连同附 着器一起移入虾塘或海上进行中间育成。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网片的形状或连接结构上做任何变 化,均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古蚶贝的附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片(1),在网片的两角分别固联铅块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蚶贝的附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1)上不悬挂铅块 的对应两角分别固联悬挂绳(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蚶贝的附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1)的制作材料为 黑色聚乙烯遮光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蚶贝的附着器,包括网片(1),在网片的两角分别固联铅块(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不仅能提高古蚶贝稚贝的附着率,而且能方便地设置在贝类育苗池中,且便于贝苗的收获与转移,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展开大规模生产。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1905138SQ2010206471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曾关琼, 李向民, 李芳远, 杨明秋, 蒲利云, 覃锐, 谭围, 陈傅晓, 隋曌 申请人:海南省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