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药种植栽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6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山药种植栽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块根植物的栽培器具,具体是一种山药种植栽培器。
背景技术
山药是药用作物,也是菜用作物和粮食作物。目前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广西、福建、广东、台湾都有广泛种植,国外日本和韩国也有种植。现我国的山药种植方法有打洞后在洞中填疏松物料(虚坑栽培)、打洞后薄膜封口(空穴栽培)、起畦栽培、挖沟后填疏松物料种植(虚坑栽培)、套管栽培(空穴栽培)、斜引槽栽培、地窖栽培。传统的起畦栽培和挖沟后填疏松物料种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薯体的伸长、膨大过程中受土壤质量影响较大,收获挖掘难度大,浪费人力;打洞后在洞中填疏松物料的(虚坑栽培)种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既要打洞,又要入料,而且每打一次洞只能种植一造作物,在薯体的伸长、彭大过程中也受填充物影响,同时收获挖掘难度大,浪费人力;地窖栽培和套管栽培初次种植人工投入多,资金投入大,产量低;斜引槽栽培法最大的缺点是挖沟埋槽、占地面积大,种植密度受限制,难获高产,同时下种搭架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再次由于块根生长在表土层,受土壤、农药、病虫害、气候环境影响容易出现病害及药物残留等;打洞后薄膜封口种植法的缺点是薄膜在洞口处封盖较大面积,把上下土壤分隔开,山药根系受到制约,上层土壤容易缺水干旱,膜下的块根上段具有较大吸收功能的根又无法吸收营养,同时薄膜封口处土壤无法进行热、气及水分交换,洞穴内湿度大而不适应部分品种的种植。因此,使用一种种植技术容易掌握,投入相对少,适应多种土壤条件及品种,能生产高产优质无公害山药的栽培方法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技术容易掌握,结构简单,投入相对少,能使根块类农作物适应多种土壤条件,能生产高产优质无公害山药的山药种植栽培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药种植栽培器,它是由筒状笼体和笼底构成,所述笼体的上端口的外围设有凸缘,笼体的下端口与笼底连接。所述笼体为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的筒状体。所述笼体为侧壁采用百叶窗结构的筒状体。所述笼底是由卡接圈和多个弹性条板构成,多个弹性条板的一端与卡接圈连接且沿卡接圈的周边分布,另一端悬垂且围成笼口 ;所述卡接圈与笼体卡接。所述笼底为内凹的弧形面或锥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山药根系生长少受制约,块根上段细根能充分吸收养分;2、栽培器采用笼体结构,土壤可进行水、热、气交换,旱天表层土壤可得到下层水气补充,洞穴内日夜温差大而利于块根的生长,同时使洞穴的湿度降低,适应多品种种植;3、块根在空穴中生长,不深入表土,没有土壤阻力,受温度、病虫害、农药等的影响少,块根自由生长,观美质优,可生产高产优质无公害产品;4、一次打孔多次使用,收获容易节省人工及生产成本;5、与近年推广的斜引槽种植方法比较,可提高种植密度,易获高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笼底的俯视图。图中1、笼体;2、笼底;3、凸缘;4、通孔;5、百叶窗结构;6、卡接圈;7、弹性
条板;8、笼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所示,一种山药种植栽培器,它是由筒状笼体1和笼底2构成,所述笼体 1的上端口的外围设有凸缘3,笼体1的下端口与笼底2连接。所述笼体1为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4的筒状体。所述笼底2是由卡接圈6和多个弹性条板7构成,多个弹性条板7的一端与卡接圈6连接且沿卡接圈的周边分布,另一端悬垂且围成笼口 8,笼底2向下凹形成的锥形结构;所述卡接圈6与笼体1卡接。如图2、3所示,一种山药种植栽培器,它是由筒状笼体1和笼底2构成,所述笼体 1的上端口的外围设有凸缘3,笼体1的下端口与笼底2连接。所述笼体1为侧壁采用百叶窗结构5的筒状体。所述笼底2是由卡接圈6和多个弹性条板7构成,多个弹性条板7的一端与卡接圈6连接且沿卡接圈的周边分布,另一端悬垂且围成笼口 8 ;所述卡接圈6与笼体1卡接。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方法是进行种植地的土壤处理,开小沟下足基肥,打孔机打种植洞穴,由于种植洞穴直径比栽培器的笼体直径大,但是比栽培器口部的凸缘小,使用时, 首先利用凸缘将栽培器悬置在种植洞穴中,再往栽培器填充细松物及土壤层,为了便于放苗与方便收获,并在栽培器两边对应插上两个小木棍作为标记,种植时把准备好的种苗的芽点对准栽培器中间位置或尽量靠中安放,再盖8-lOcm 土壤,搭架起棚,进行植后管理。在生长过程中,山药根块在栽培器内不断长大延伸,分布在主根块上的细根延伸顺着栽培器体的壁孔向外生长粘附在种植洞壁上汲取养分,同时当主根块延伸至笼口时,笼口受到压力伸展开,山药主根块穿透笼口汲取种植洞穴水分空气。收获时先利用小铲工具挖除覆盖在栽培器上表土,去除分布在种植洞壁的细根,使栽培器与种植洞分离,然后双手握住栽培器凸边向上提,这样栽培器及山药块根一起提出,将山药块根从栽培器取出。最后把栽培器再放回洞口,进行下一造的种植操作。本实用新型在解决山药等块根类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打孔、填料、收获费时费工,下种容易错位及产品的块根外观、质量差等问题。在种植过程中经一次打洞,在洞穴顶部安放栽培器,利用栽培器支撑洞口上部土壤、根据柱状标记确定种块位置和引导初生块根向空穴伸长,达到一次打孔多年使用,下种对位率高,节省人工和资金,减轻自然灾害、减少病虫害、避免农药污染及残留,达到生产高产无公害优质山药产品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山药种植栽培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筒状笼体(1)和笼底(2)构成,所述笼体 (1)的上端口的外围设有凸缘(3),笼体(1)的下端口与笼底(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种植栽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1)为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4)的筒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种植栽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1)为侧壁采用百叶窗结构(5)的筒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种植栽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底(2)是由卡接圈(6) 和多个弹性条板(7)构成,多个弹性条板(7)的一端与卡接圈(6)连接且沿卡接圈(6)的周边分布,另一端悬垂且围成笼口(8);所述卡接圈(6)与笼体(1)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种植栽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底(2)为内凹的弧形面或锥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山药种植栽培器,它是由筒状笼体和笼底构成,所述笼体的上端口的外围设有凸缘,笼体的下端口与笼底连接。所述笼体为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的筒状体或者为侧壁采用百叶窗结构的筒状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山药等块根类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打孔、填料、收获费时费工,下种容易错位及产品的块根外观、质量差等问题,在种植过程中经一次打洞,在洞穴顶部安放栽培器,利用栽培器支撑洞口上部土壤、根据柱状标记确定种块位置和引导初生块根向空穴伸长,达到一次打孔多年使用,下种对位率高,节省人工和资金,减轻自然灾害、减少病虫害、避免农药污染及残留,达到生产高产无公害优质山药产品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G9/02GK201947715SQ2010206812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莫祥文 申请人:莫祥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