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9617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药的培植用具,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
【背景技术】
[0002]山药(D1scoreaopposita Thunb.)属薯截科(D1seoreaceae.)薯截属(D1scorea L.),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蔓性草质藤本植物。由于山药兼具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国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山药种植面积在我国有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种植山药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明显,目前已成为许多地方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在山药栽培期间特别是夏秋季节各地时常发生短时强风天气,传统采用竹竿引藤栽培,往往由于抗风能力差容易倒伏及重复利用竹竿时,竹竿消毒困难而携带土传病菌影响山药生长和产量,有时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以克服现有的山药培植方法存在的竹竿引藤栽培抗风能力差,竹竿消毒困难而不便重复利用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包括立柱、支架和引藤线,支架架设于两立柱上,该引藤线垂挂于该支架上,畦面播种山药种子的部位的正上方均对应有一引藤线;支架的两端还分别固定设有横条,横条与支架大致垂直且横条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架两端的横条之间架设有托幕线,托幕线与支架大致平行。所述立柱底部还配设有地粧,底粧插设于土壤中。所述立柱顶端固定设有加固管,该加固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更为具体地,立柱的长度大致为2米,引藤线比立柱的长度略短,支架、托幕线的长度大致为3米,横条的长度大致为0.5米,地粧的长度大致为0.9米。立架各连接点采用钻孔螺丝固定。
[0006]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支立铁架避免大风倒伏及降低病毒侵染机会使山药稳产高产;而托幕线的设置,使得山药的茎蔓在到达立架顶部时能够向两侧伸展,顶端的茎蔓不会与引藤线处的茎蔓叠合,在托幕线的支撑下,山药的茎蔓的受光面积更大,光合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山药进行更多的养分制作和积累,进而提高山药的产量。
[0007]说明书附图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照图1,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立架I立设于畦2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立架I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畦2的长度延伸方向大致相同。该立架I包括立柱11、支架12、引藤线13、横条14、托幕线15和地粧16。地粧16插设于土壤中,立柱11底部与地粧16固定连接。支架12架设于两立柱11上,该引藤线13垂挂于该支架12上,畦面中间播种山药种子3的部位的正上方均对应有一引藤线13。支架1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横条14,横条14与支架12大致垂直且横条14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托幕线15架设于支架12两端的横条14之间,托幕线15与支架12大致平行。所述立柱11顶端固定设有加固管17,该加固管17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2固定连接。更为具体地,立柱11的长度大致为2米,引藤线13比立柱11的长度略短,相邻的两条引藤线13之间的距离为10?12厘米,支架12、托幕线15的长度大致为3米,横条14的长度大致为0.5米,地粧16的长度大致为0.9米。
[0011]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主权项】
1.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包括立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和引藤线,支架架设于两个所述立柱上,该引藤线挂设于该支架上;支架的两端还分别固定设有横条,横条与支架大致垂直且横条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架两端的横条之间架设有托幕线,托幕线与支架大致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底部还配设有地粧,底粧插设于土壤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顶端固定设有加固管,该加固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山药培植的立架,它包括立柱、支架和引藤线,支架架设于两个立柱上,该引藤线挂设于该支架上;支架的两端还分别固定设有横条,横条与支架大致垂直且横条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架两端的横条之间架设有托幕线,托幕线与支架大致平行。本实用新型通过支立铁架避免大风倒伏及降低病毒侵染机会使山药稳产高产;而托幕线的设置,顶端的茎蔓不会与引藤线处的茎蔓叠合,山药的茎蔓的受光面积更大,光合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山药进行更多的养分制作和积累,进而提高山药的产量。
【IPC分类】A01G9-12
【公开号】CN204498925
【申请号】CN201520161847
【发明人】陈芝华, 李丽红, 华树妹, 贺佩珍, 雷伏贵, 曹奕鸯, 李永清, 江金兰, 叶炜, 周建金
【申请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