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可因应不同纬度(温带 亚热带)、季节及风向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适用于亚热带(夏季炎热)或温带(冬季严寒)地区温室的果树或蔬菜的栽种生产。
背景技术
植物是人不可缺少的食物,而气候、水源及土壤则是左右植物生长的主要条件,为让植物的生长不受气候的影响,各地带利用温室种植,以预防因气候的变迁,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带季风气候地区的习惯作法,请参图1,传统习用的温室A,主要是于迎风面的该边设有高度较高的高混凝土墙Al,周缘则设有高度较低的低混凝土墙A2,高混凝土墙Al 中间并设有保温层Al 1,低混凝土墙A2内外设有双层保温层A21,且周缘的混凝土墙上预设有一出入口 A5,又,高混凝土墙Al的顶面设有钢棚A3,该钢棚A3并延伸至低混凝土墙A2 的顶部,同时钢棚A3上再覆盖有塑料薄膜A4 ;藉此,以形成一温室A。该种温室A的高混凝土墙Al于冬季虽可阻挡寒风的侵袭,但建造需耗费较长时间,且到了夏季,因温室A并无设置进出气口,故只能用出入口 A5单侧换气,导至温室A内的温度过热,植物无法生长。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习惯作法,如图2所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温室B主要由热浸镀锌管Bl搭建成棚体,于棚体外覆塑料薄膜B2,并于周缘的塑料薄膜B2设有数个进出风口 B3,由于温室B的屋顶无开窗,温室B内的热空气聚集温室B顶层无处排出,使室内度增高,必须另外架设机械换气系统,而增加能源损耗、提高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故本实用新型人有鉴于上述缺失,期能提供一种提高建造率、降低现场施工成本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为本实用新型所欲研创的实用新型动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因应不同纬度、季节及风向调整部份组件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提高建造速率、降低现场施工成本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依据环境因素弹性横向、纵向拓增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设有二对称置设的主支架,二主支架近上端缘处各与二弧形管梁的一端穿设结合,令弧形管梁的一端突伸出主支架,二弧形管梁之间具有数支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又二弧形管梁之间与二主支架之间另设有至少一个百叶格栅,同时二弧形管梁之间并以薄膜覆盖,该二主支架间的空隙与二弧形管梁下缘的空隙则活动结合有钢板,以构成第一棚架单元,另外,第一棚架单元的周缘处设有集水沟槽;藉此,透过多个第一棚架单元以组合成一大棚温室。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包含如上所述的第一棚架单元;以及第二棚架单元,该第二棚架单元供设置于第一棚架单元周缘,其设有二对称置设的主支架,二主支架近上端缘处各与二小弧形管梁的一端穿设结合,令小弧形管梁的一端突伸出主支架,另一端则结合于第一棚架单元的主支架上,二小弧形管梁之间具有数支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又二小弧形管梁之间并以薄膜覆盖,该二主支架间的空隙与二弧形管梁下缘的空隙则活动结合有钢板,以构成第二棚架单元;藉此,透过多个第一与第二棚架单元以组合成一大棚温室。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包含第一棚架单元,设有二对称置设的主支架,二主支架近上端缘处各与二弧形管梁的一端穿设结合, 令弧形管梁的一端突伸出主支架,二弧形管梁之间具有数支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又二弧形管梁之间与二主支架之间另设有至少一个百叶格栅,同时二弧形管梁之间并以薄膜覆盖,该二主支架间的空隙与二弧形管梁下缘的空隙则活动结合有钢板,以构成第一棚架单元,另外,第一棚架单元的周缘处设有集水沟槽;以及第二棚架单元,供与第一棚架单元连设,其设有二对称置设的主支架,二主支架近上端缘处各与二小弧形管梁的一端穿设结合, 令小弧形管梁的一端突伸出主支架,另一端则结合于第一棚架单元的主支架上,二小弧形管梁之间具有数支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又二小弧形管梁之间并以薄膜覆盖,该二主支架间的空隙与二弧形管梁下缘的空隙则活动结合有钢板,以构成第二棚架单元;藉此,透过一个第一与第二棚架单元以纵向组合成一大棚温室。可选的,利用多个第一与第二棚架单元以横向、纵向组合成一大棚温室。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该主支架设呈L型柱,该L型柱顶面设有一插接部,供插接一具弯折部的延伸构件,该延伸构件上结合有钢板及一百叶格栅。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该主支架的中段处各结合有一个一端与弧形管梁结合的弧形斜撑,且弧形斜撑与主支架之间更进一步设有一集水沟槽。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该第一棚架单元的主支架间结合的百叶格栅结合于二主支架的中下段处或中上段处。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该薄膜为太阳能薄膜玻璃或塑料薄膜。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第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穿出主支架的延伸端上设有一集水沟槽,而二弧形管梁的另端则垂置于地面,二弧形管梁上结合有二个百叶格栅,一百叶格栅结合于弧形管梁近地端处,该百叶格栅的顶部与薄膜的交会处设有一集水沟槽,另一百叶格栅垂直结合于弧形管梁的近顶端处。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的另端垂置于地面,二弧形管梁上结合有二个百叶格栅,一百叶格栅结合于弧形管梁近地端处,该百叶格栅的顶部与薄膜的交会处设有一集水沟槽,另一百叶格栅垂直结合于弧形管梁的顶端处。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该钢板为复合式帷幕金属钢板或双向烤漆钢板。[0021]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该第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以及第二棚架单元的小弧形管梁下缘所结合的钢板上更进一步设有侧窗或侧门。可选的,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该第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以及第二棚架单元的二小弧形管梁下缘所结合的钢板上更进一步设有侧窗、侧门或侧窗及侧门。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多个第一棚架单元横向组合时, 该第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穿过二主支架的延伸端进一步各结合有一直形管梁,二直形管梁的另一端垂置于地面,二直形管梁之间并设有阻挡风势的挡风墙或挡风板。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第一棚架单元配合数个第二棚架单元纵向组合时,最末端的第二棚架单元的二小弧形管梁穿过二主支架的延伸端进一步各结合有一直形管梁,二直形管梁的另一端垂置于地面,二直形管梁之间设有阻挡风势的挡风墙或挡风板。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第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以及第二棚架单元的二小弧形管梁上所设的小横梁进一步结合有一导引风进入的风帽,该风帽上设有二呈反向设置的风口,同时风口底部延伸有管体。如上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由多个第一棚架单元组成的大棚温室与由多个第一及第二棚架单元组成的大棚温室内部配合LED补光系统、遮阳卷廉、微渗灌系统、喷雾降温系统、C02调整系统以及SENSOR感应系统以形成自动化调整环境控制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建造速率、降低现场施工成本。


图1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温室剖面图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温室剖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4A为图3设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于夏季时的风向走势图4B为图3设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于冬季时的风向走势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应用例图6A为图5设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区于夏季时的风向走势图6B为图5设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区于冬季时的风向走势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横向组合示意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组合示意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横向及纵向组合示意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配合其它系统使用的剖示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
I、第一棚架单元
II、主支架
6[0045]111、延伸件[0046]112、向上弧形斜撑[0047]12、弧形管梁[0048]121、延伸段[0049]122、前端小横梁[0050]123、尾端小横梁[0051]13、薄膜[0052]14、百叶格栅[0053]141、百叶格栅[0054]142、百叶格栅[0055]143、百叶格栅[0056]15、钢板[0057]151、钢板[0058]152、钢板[0059]16、集水沟槽[0060]161、集水沟槽[0061]17、风帽[0062]171、大管口[0063]172、小管口[0064]173、管体[0065]174、风向舵[0066]18、侧窗[0067]19、侧门[0068]2、第二棚架单元[0069]21、主支架[0070]212、向上弧形斜撑[0071]22、弧形管梁[0072]221、延伸段[0073]222、小横梁[0074]^3、薄膜[0075]24、直形管梁[0076]25、钢板[0077]沈1、集水沟槽[0078]3、LED补光系统[0079]4、微渗灌系统[0080]5、喷雾降温系统[0081]6、C02调整系统[0082]7、SENS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3,本实用新型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设有第一棚架单元 1,主要设有二呈水平状且略呈L型的主支架11,二主支架11顶端部设有插接口供一具有弯折部的延伸件111插接,二延伸件111上并设有二百叶格栅142、143及钢板15,二个百叶格栅142及143并呈相对设置,又,二个百叶格栅142及143之间的小空隙并以钢板覆盖,二主支架11之间并结合有钢板151及一百叶格栅14(请同参图5),该百叶格栅14设于主支架11的中下段处,同时二主支架11各于中段处连结一向上弧形斜撑112,该向上弧形斜撑 112与主支架11的交会处另设有一集水沟槽161 (请同时配合参附图4A),二弧形管梁12 — 端贯穿主支架11的近上端处形成一延伸段121,该延伸段121并与主支架11的向上弧形斜撑112连结,同时延伸段121端缘结合有一集水沟槽16,再者,二弧形管梁12间等距离设有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二弧形管梁12近地面的第一根小横梁122上再结合一集水沟槽16 及一百叶格栅141,另外二弧形管梁12由前端小横梁122至尾端小横梁123与延伸段121 上覆盖结合有薄膜13,且尾端小横梁123并与百叶格栅142的另端结合,该薄膜13为太阳能薄膜玻璃或塑料薄膜,本实施例的薄膜13为太阳能薄膜玻璃,最后,再利用钢板152由二侧弧形管梁12的下缘封起以形成外墙,该钢板15适当处并可设置有窗户18及门板19。如本实用新型设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将薄膜13设置在夏季季风迎风面,请参图4A,将百叶格栅14、141、142及143打开,百叶格栅141、142为风力通风进气口(无风时, 百叶格栅141为重力通风进气口),百叶格栅14、143为风力通风排气口(无风时,百叶格栅143为重力通风进气口),百叶格栅143为重力通风排气口,薄膜13和延伸件111上的钢板15导引风向往出口,加速温室内热空气从百叶格栅143排出,促使外在空气从百叶格栅 14、141补入,进而提高室内重力通风效率,增加换气频率,百叶格栅14、141相对,使低层风力通风效率提高。冬季时,请参图4B,将百叶格栅141、142及143打开,百叶格栅14关闭,百叶格栅 141为重力通风进气口,弧形管梁12的延伸段121和钢板151导引风向往开口,加速温室内热空气从百叶格栅142排出,促使外在空气从百叶格栅141背向补入,进而提高室内换气效率,亦不让寒冷空气直接灌入温室内,造成室内温度急速下降,影响作物生长。请参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应用例图,其与图2的不同处在于,主支架11上的百叶格栅14置于主支架11的中上段处,二弧形管梁12尾端小横梁123与主支架11之间设有一风帽17,该风帽17上并具有大管口 171及小管口 172的双向风口,且大管口 171上端并设有一风向舵174,同时风帽17底部并向下延伸一换气管173 ;当本结构设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区,将薄膜13设置在夏季季风迎风面,请参图6A,将百叶格栅14及141打开,百叶格栅141为风力通风进气口(无风时,为重力通风进气口),百叶格栅14为风力通风排气口,风帽17上的风向舵174受风的吹佛而转动,令小管口 172永远面对风向来源,大管口 171永远背对风向来源,薄膜13导引风向从风口 172进入,进入的风并沿换气管173而下, 令气流得以送至温室底部,同时百叶格栅141与14设置于空间的对角,降低气流死角,进而提高室内换气效率。冬季时,请参图6B,百叶格栅14及141关闭,风帽17的大小管口 171及172为重力通风的进、排气口,冷空气在进入温室1内时已被温室1内欲排出的热空气预热,且钢板 151阻挡了来自冬季的冷风。[0088]请参图7,夏季时,为增加迎风面积、提高换气率时,可取多个第一棚架单元1,本实施例为取3个第一棚架单元1以左右并排,且中央的第一棚架单元1的二弧形管梁12无需连结钢板152,仅二外侧的第一棚架单元1外侧的弧形管梁12与钢板152连结,以形成换
气率高的温室结构。如图8A、图8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包含第一棚架单元1及第二棚架单元2,第一棚架单元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此不赘,该第二棚架单元2设有二呈水平状且略呈L型的主支架21,二主支架21顶端部设有插接口 211,二弧形管梁22 —端贯穿主支架21 的近上端处形成一延伸段221,该延伸段221再与一直形管梁M连设,二直形管梁M之间可设有阻挡风势的挡风墙或挡风板,另端的悬空端与第一棚架单元1的主支架11于中段处结合,且与主支架11的交会处另设有一集水沟槽沈1,二弧形管梁22间等距离设有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222,末端的小横梁222与主支架21之间设有一风帽17,该风帽17上并具有大管口 171及小管口 172的双向风口,小管口 172底部并延伸有一管体173,同时大管口 171上设有风向舵174,二弧形管梁22由前至后覆盖结合有薄膜23,该薄膜23为太阳能薄膜玻璃或塑料薄膜,本实施例的薄膜23为太阳能薄膜玻璃,且二侧弧形管梁22的下缘再以钢板25封起以形成外墙,该钢板25于适当处并可设置有窗户18及门板19。再,本实用新型第一棚架单元1与第二棚架单元2的主支架11、21的倾角为经计算而得,请再参图8,本实用新型以设于哈尔滨为例,哈尔滨为北纬44ο 04'至46ο 40'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68. 5度,冬季正午太阳高角度21. 5度,第一棚架单元1与第二棚架单元2的二弧形管梁12、22上的薄膜13、23为面向南向设置,同时薄膜13、23为太阳能薄膜玻璃除可增加日照时间,并可增加日照的有效角度,使夏季、冬季供电稳定,同时主支架11、 21的倾斜角度为平行夏季日照的角度,故第一棚架单元1的主支架11并不影响后方第二棚架单元2的日照量。请参图9,取一个第一棚架单元1及数个第二棚架单元2,本实施例为取2个第二棚架单元2以首尾相接的方式排列,其中第一棚架单元1的二主支架11间无需连结钢板 151,第二棚架单元2设于第一棚架单元1的前方,该第二棚架单元2的二弧形管梁22的悬空端则与第一棚架单元1的主支架11连结,使第一棚架单元1与第二棚架单元2结合,另一第二棚架单元2的二弧形管梁22的悬空端再与第二棚架单元2的主支架21连结,该延伸段221再与一直形管梁M连设,二直形管梁M之间可设有阻挡风势的挡风墙或挡风板, 最后再于第一棚架单元1及二第二棚架单元2的周缘结合钢板152、25,藉此,以完成降低温带冬季迎风面积,且符合温室换气率的温室结构。请再参图10,使用多个第一棚架1与第二棚架2,依图7的方式,结合成一符合所需大小的温室。再,本实用新型亦可配合其它系统一起使用,请参图11,本实用新型组成的温室可同时配合LED补光系统3、微渗灌系统4、喷雾降温系统5、C02调整系统6以及SENSOR 感应系统7,使温室成为自动调整环境的控制系统,令作物可在最佳的状态下生长。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凡熟知本业的人士所明显可作的变化与修饰,皆应视为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9
权利要求1.一种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二对称置设的主支架,二主支架近上端缘处各与二弧形管梁的一端穿设结合,令弧形管梁的一端突伸出主支架,二弧形管梁之间具有数支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又二弧形管梁之间与二主支架之间另设有至少一个百叶格栅,同时二弧形管梁之间并以薄膜覆盖,该二主支架间的空隙与二弧形管梁下缘的空隙则活动结合有钢板,以构成第一棚架单元,另外,第一棚架单元的周缘处设有集水沟槽;藉此,利用单一个第一棚架单元或多个第一棚架单元横向组合成一大棚温室。
2.—种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棚架单元,设有二对称置设的主支架,二主支架近上端缘处各与二弧形管梁的一端穿设结合,令弧形管梁的一端突伸出主支架,二弧形管梁之间具有数支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又二弧形管梁之间与二主支架之间另设有至少一个百叶格栅,同时二弧形管梁之间并以薄膜覆盖,该二主支架间的空隙与二弧形管梁下缘的空隙则活动结合有钢板,以构成第一棚架单元,另外,第一棚架单元的周缘处设有集水沟槽;以及第二棚架单元,供与第一棚架单元连设,其设有二对称置设的主支架,二主支架近上端缘处各与二小弧形管梁的一端穿设结合,令小弧形管梁的一端突伸出主支架,另一端则结合于第一棚架单元的主支架上,二小弧形管梁之间具有数支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又二小弧形管梁之间并以薄膜覆盖,该二主支架间的空隙与二弧形管梁下缘的空隙则活动结合有钢板,以构成第二棚架单元;藉此,透过一个第一与第二棚架单元以纵向组合成一大棚温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多个第一与第二棚架单元以横向、纵向组合成一大棚温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支架系设呈L型柱,该L型柱顶面设有一插接部,供插接一具弯折部的延伸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构件上结合有至少一钢板及一百叶格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支架的中段处各结合有一向上与弧形管连结的弧形斜撑,且该弧形斜撑与主支架之间更进一步设有一集水沟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棚架单元的主支架间结合的百叶格栅结合于二主支架的中下段处或中上段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薄膜为太阳能薄膜玻璃或塑料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的另端垂置于地面,二弧形管梁上结合有二个百叶格栅,一百叶格栅结合于弧形管梁近地端处,该百叶格栅的顶部与薄膜的交会处设有一集水沟槽,另一百叶格栅垂直结合于弧形管梁的顶端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钢板为复合式帷幕金属外墙或双向烤漆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以及第二棚架单元的二小弧形管梁下缘所结合的钢板上更进一步设有侧窗、侧门或侧窗及侧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穿过二主支架的延伸端进一步各结合有一直形管梁,二直形管梁的另一端垂置于地面,二直形管梁之间设有阻挡风势的挡风墙或挡风板。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棚架单元的二小弧形管梁穿过二主支架的延伸端进一步各结合有一直形管梁,二直形管梁的另一端垂置于地面,二直形管梁之间设有阻挡风势的挡风墙或挡风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棚架单元的二弧形管梁以及第二棚架单元的二小弧形管梁,其上所设的小横梁进一步结合有一导引风进入的风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帽设有二呈反向设置的风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帽所设的二呈反向设置的风口底部延伸有管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第一棚架单元组成之大棚温室与由多个第一及第二棚架单元组成的大棚温室,是配合 LED补光系统、遮阳卷廉、微渗灌系统、喷雾降温系统、C02调整系统以及SENSOR感应系统以形成自动化调整环境控制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云端绿能智能型大棚温室控制系统,该系统设有二对称置设的主支架,二主支架近上端缘处各与二弧形管梁的一端穿设结合,令弧形管梁的一端突伸出主支架,二弧形管梁之间具有数支增加结构强度的小横梁,又二弧形管梁之间与二主支架之间另设有至少一个百叶格栅,同时二弧形管梁之间并以薄膜覆盖,该二主支架间的空隙与二弧形管梁下缘的空隙则活动结合有钢板,以构成第一棚架单元,另外,第一棚架单元的周缘处设有集水沟槽;藉此,利用单一个第一棚架单元或多个第一棚架单元横向组合成一大棚温室。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建造速率、降低现场施工成本。
文档编号A01G9/24GK202035338SQ201020692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2日
发明者曹建华, 萧志中, 陆振冈, 黄世铭 申请人:曹建华, 陆振冈, 黄世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